台灣的綜藝節目危在旦夕……詹仁雄


Recommended Posts

「台灣的綜藝節目危在旦夕……」

很不幸,我像是災難電影裡的地質學家,看著發熱的湖面,冒泡的土壤……想跟大家預測這個壞消息。

如此有信心,當然有根據。

1991年還沒畢業替大東影視打工,在中視五棚錄《今夜來抓狂》至今還是在同一個地點錄的《天黑請閉眼》,已經20年,扣掉當兵的一年10個月,剩餘的青春人生,大多在錄影現場和辦公室中往返,整個台灣綜藝節目的起伏,大牌巨星的明滅,我目睹並參與……幾乎沒有遺漏,這十八年來,我離開這塊土地的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個禮拜,念書的時候常常翹課,但在這工作裡,我絕對是模範生,還可以領全勤獎。

從無線三台戰到有線頻道開放的一百多台,等收視率調查表,從每周緊張一次到一天緊張八次,製作費從一集一百八十萬到一集八萬,我從未轉換跑道,中途休息找靈感或搞什麼沉澱心情那套,連公司都沒換過。

我進棚,我開會,我繼續著跟想休息的主持人博鬥,幾天前我還要管到節目的主持台上的花要怎麼擺設……我也很想去做做其他的副業,但走不開,桌上還放著八個節目的錄影日期,跟電視台要求改善的主持人名單……。

不是我不會累,或沒有懷才不遇失落感,都有……所有製作人該有的負面情緒我都有,只是相較於這個行業的喜愛,那些變成小事了……這樣的條件,我說我有資格講,想必沒人有意見。

看著一堆帶著熱情又可愛的新電視人,每個都頂著無比的信心跟希望……我很擔心,他們已經沒有我的運氣了

「以這樣的路徑走下去,台灣引以為傲的電視製作,只能淪為對岸的傭兵。」

想到這裡,我難過起來,這群小孩的未來,很可能都要離鄉背井去大陸討生活,如果他們懷抱著更大的夢想……這個曾經發光的小島嶼,只剩零碎的機運能夠點燃他們的夢了。

這幾年,我常跑大陸,遇見許多的電視從業人員,他們看《我猜我猜我猜猜》,看《康熙來了》,也看《我愛黑澀會》跟《超級星光大道》,其中一個的話讓我印象深刻也感慨。

「能跟你見面特別的興奮!你知道嗎?以前我們是看著你的節目,用定格一格一格學著做的……」

這位「我真的是看你節目長大的」的同業其實小我沒有幾歲,但對他們而言,我們是遙遠的、厲害的、精緻的,這個印象讓我不禁暗喜,自己的影響力竟然能超越海洋跟族群而且人數是以億在計算的,此等成就感是當我們在討台灣同胞開心的時候始料未及的,但隨之而來的感慨卻也沒有停止,因為每一次跟對岸朋友見面,多數是我想做他們的生意,他們的預算是台灣的倍數的金額,我們需要前進的資金,台北快不夠了,我只能飛北京、上海、南京、福州……但我實在憂慮,我回不來故鄉繼續造夢了……

台灣的綜藝節目對華人年輕人的影響力若失去了,政府要花多少錢多少的心力才能再建立起來這樣的平台?

你不能要一隻關在籠子裡的鳥,不斷作飛翔的夢……

「老闆我想作像日本《全員逃走中》那種節目……超好看的!」

「請問那要幾台攝影機?」

「14台……」

「誰付錢呢?」

「………」熱血製作人無言。

大家只看到日本的節目,十幾個藝人東京大街小巷奔跑超精彩,但不知道每一個藝人的後面就是一台攝影機跟一組製作的人員,先不談藝人跟工作人員的薪水費用,一台攝影機含助理一班八小時一萬元,啥都不做,你已經要花十四萬,一集二十萬上下的節目怎麼做?

「老闆,我們來做一個大型歌舞短劇,現在沒有這種節目。」

「景費多少」

「五十幾萬,我們要付一半。」

「只有一個景片算是大型嗎?」

「……」青春製作人啞口。

過去的有個節目叫黃金拍檔,事實上就是拷貝日本綜藝節目《八時全員集合》,先不管點子是否原創,當時在社教館的舞台,一片一片立體的大型景片,動輒幾十個藝人在台上表演,當時國民所得是2486美金,反觀30年後,大家收入高了幾倍,志氣卻短了幾十倍,我們看著當時的豪氣民國79年的製作,怎麼像在看好萊塢的節目……。

轉台到衛視中文台《瘋神無雙》一個景片幹到底,藝人了不起五個,邰智源跟許效舜,還在為已經要滅亡台灣短劇努力著,光靠著點子撐場,真有讓人生不逢時的悲壯感。

很傷感的,我要教員工創意的把夢做大的同時,也要教他們實際。綜藝節目在設定上是沒有「劇終」的娛樂行業,跟電影戲劇創造盈餘的方式不同,我們必須不斷的複製,再從複製中去賺錢……景能多用一集我們的利潤就多一點,片頭可以多用一季,就可以少花些錢……

偏偏做電視的人有種表演慾,會為了讓節目好看去用沒有版權的畫面,會去企劃超越尺度的題材,當然,也就會瘋狂的亂做景片換片頭,發了貴的要死的藝人來表演,結果都是製作公司買單,罰錢超支都不是電視台的事,合約很清楚──「一切由製作單位負責」,誰叫你不守規矩

那麼愛為觀眾犧牲的電視人,有獲得喝采的鼓勵嗎?

在完全抄襲的節目可以得獎的民國一百年前夕……,我真的不敢肯定。

過去做節目抄襲記者會罵,媒體會修理,現在節目多了,開開停停一大堆,沒人有空理你,抄就抄吧!除非你出來罵,會惡行惡狀到後面忘了原因的兩篇稿子見報,然後一切風平浪靜,守門員們不管了,大家就亂踢球吧!

那辛苦抵抗人家花了大成本想出的節目企劃,youtube垂手可得的點子,想破頭的電視人,又何必在乎什麼原創精神?這個打擊不比資金短缺的窘境更讓人氣結。

如果媒體以罵藝人婚禮的陣仗來罵不求進步的節目,台灣理當有非常好看又有創意的節目,九個新聞台的力量,天都能罵哭吧!

也有人會把現在電視的苦境矛頭指向收視調查中心,說它們不準,但錯了, 他們很準……。

八年前,我跟董至成賈靜雯出外景,在學甲的鴨蛋工廠遇到了建教合作的幼稚園幼童,他們指著賈靜雯大喊白劍英,中午到麵攤遇到六十老翁,也歡呼這位因為連續劇《飛龍在天》大紅的女演員,童叟皆識的藝人真的不多……我保證學甲的小朋友跟老翁不認識當時一露面就是頭版的蕭薔,就像我也跟你保證中壢果菜市場的詹爸爸不認識桂綸鎂,我兒子不曉得舒淇一樣。

以台北為中心的媒體,待久了,很容易只有一個都會觀點,忘了把台北市的兩百多萬人放到兩千萬去加乘,其實,台灣大多數人是鄉鎮觀點的

八年前我懂了,說服胡瓜去民視,在廟口拉單槓、發獎金……事實證明我對了,這幾年來周日無線台收視冠軍瓜哥獨占鰲頭,但這個聰明決定,也讓我後來在其他無線台的黃金戰場打得非常辛苦 ,這兩年來無線台周六日的前三名的節目全都講台語(電視台所謂的自然語),全由民視胡瓜和豬哥亮包辦。

可是如果預算較大的無線台節目越來越在地化,只有一種取向,就表示我們對華人市場的競爭力變小了……我們真的不能一直靠著談話性帶狀節目在撐場面,尤其是通告藝人該不該講都已經講完的同時,那二十幾萬的製作費,讓電視工作者,只會問藝人最恐怖的經驗,最不可告人的秘密,最八卦的緋聞……沒有人會寫短劇腳本,沒人會掌控有樂隊的現場,沒人會想到大型的舞蹈表演……。

也就是叫好的《全民最大黨》做了如此久,卻沒人要抄,因為實在太費工了, 找三個人來講講家務事也是一樣的收視率……弄那些不合成本。

台灣收視品質就決定權在這7000(個人)以及1800戶家庭,他們愛看什麼定奪著台灣的電視取向……不過,這一千八百戶裡面,白領跟都會的人常常不在家,沒開電視,換句話說,剩下的人口階層就是收視調查器的老大。

我簡單講一下收視怎麼調查,他們在抽樣選出志願者(就是不收錢沒有好處)家中每台電視機裝上調查盒裝了2週後,確定使用跟操作沒問題才會列入樣本case裡面,而且每年汰換20%的樣本戶。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家庭成員到電視機前都要多按一個按鈕告訴機器誰來了,爸爸到了按代表爸爸的按鈕,媽媽到了要按媽媽的按鈕,以此類推,所有家族成員都有他的代碼。對了,當爸爸去上個大號,也要按爸爸離開的按鈕喔 ,這才能確保他的分眾調查是準確的,否則愚笨的機器不會分辨誰在電視機前面。

還有,這麼麻煩操作都是出自被調查者的對台灣電視良心,願意奉獻出在家看電視的優閒,要隨著進出的人按鈕,不知道各位誰願意?本人真的沒那個意願,而且我也沒資格,被調查者家中不能有從事電視行業的成員,一百多個頻道,近千家的前製後製單位,幾萬人的電視從業人員……能找到無關的人實在厲害,要替調查中心拍拍手。

但你不能說他們不準!調查中心會告訴你這叫量化研究,每一個國家的市場調查或是學術研究都是這樣! 只能說數據是冰冷的,要怎麼引用來拉到廣告秒數,各憑本事。

但我以為溫暖的是人心,要怎麼取捨,最後還是決定在廣告主跟電視台老闆

老實說,我不怕都會白領放棄投票權,我不怕電視台訂多高的收視標準,生命自有出路,收視率也是。

我害怕的是這樣下去,這些電視圈的初生之犢沒人想再去衝撞極限,跟對岸同樣在做電視的人老早以世界觀點在思考,動輒花個五千萬請夏奇拉跟蘇珊大嬸在春節晚會唱三條歌,或者把世界拳王找來跟少林武術比賽…

我們呢?

我們沒那麼複雜。

主持人好點子好25萬一集;主持人好23萬;點子好20萬,這幾乎是潛規則了。

電視人就在這五萬徘徊……五萬新台幣折煞多少浪漫啊!

我可愛的新同事在越來越小的框框內,只學會怎麼飛最安全,而忘記大山大海的遼闊,然後沒有警覺地,慢慢的在全世界最密集電視網的地區,失去優勢,這十分十分的可怕……

其實台灣不是沒錢,只是流向太單一了。

大陸日本都可以冠名,所謂冠名,以星光大道來說,如果錢的是大陸一家洗髮精叫拉芳,就可以叫拉芳星光大道,logo可以放在地板上,名正言順的讓大家知道節目背後金主是誰,日本木村拓哉主持的節目smap x smap是由一家藥廠贊助,片頭直接用水彩畫出藥廠的樣子……有錢的廠商怎會不在乎形象?你想想若7-11出資的節目會容忍低俗嗎?台灣大哥大置入的單元有可能小氣嗎?

但每個電視台的業務都在抱怨,眼睜睜看客戶的錢溜走。

台灣有一頂廣電法的大帽子, 讓有錢廠商只有在廣告時間買廣告一途,其他的電視至入性行銷或贊助或冠名,嚴格來講都是非法,於是懶得花時間或沒時間的客戶,只能把錢往媒體採買公司送, 採購公司依照收視分析來跟電視台來拆帳,電視台再給製作單位……過去只有三台的時機,每個電視台一年可以收入五六十億,到製作單位的預算,戲劇少說一小時一兩百萬之譜,最高的《超級星期天》有三百萬的預算,還不含賣唱片MV一首17萬的補貼,製作單位也還能擠得出錢來做點厲害的表演和發想……。

但現在的老三台或無線四台,一年可能只有三億收入,近二十倍的差距,每台都叫苦連天,而且還要不到系統業者的補助,無法像有線頻道按照收視率給頻道費用。所以大家不妨回憶一下,多久沒看到大型的歌舞秀,或者是巨星雲集的短劇?很久了吧……因為該出大錢做節目的無線台沒錢……。

於是民國一百年……綜藝退步到民國六十年,電視剛開台的時機。

有線台為何不做?

有……但仍然不合經濟效應。

三立跟八大中天都曾經耗鉅資,作燈光美氣氛佳的歌唱節目……但是有線台的觀眾的習慣還是帶狀節目(每天要撥出的節目),前面講的,找三個通告藝人來講講家務事就有一樣的數字,或者發五個名嘴講外星人跟世界末日甚至更高,換你來做主管,極有可能做一樣的決定。

成本概念成為作有線台節目的第一課,難道沒有擁抱夢想的電視台?

有。

也就是靠這些主管跟老闆,我到現在還沒轉行。

但是我寧願相信,那是我運氣好。

台灣對華人世界最影響力的創意行業,竟然要靠著將本求利跟好運氣才能生路,未免太辛酸。

我不知道一百多台電視頻道對於大家的意義什啥?

請問有看過天良電視台嗎?還是英文叫NO.1的冠軍電視台?

我想多數沒有,請給它們一個機會,請轉去一百台以後找找看,對於我的意義就是,那好像是所有電視人的未來的歸宿,低成本,很在地化,一個人就可以做一個節目。

這是非常可能發生的事。

只要有另一個如此形態的節目受歡迎了……我的話就不好笑了,因為極有可能成真。

廣電法在前一陣子已經三讀通過,會「適度的」開放置入行銷。

我很頭痛適度這種飄渺的形容詞,你去看新聞局分級制度裡面的條文,比照現在的分級節目,那些輔導級或限制級根本通通不合格,難道又是一個要大家偷偷摸摸的法令?然後看著NCC哪隻眼睛睜開哪隻眼睛閉上來賺錢?

他們說2013年電視數位化要全面啟動(最早的時限是2010年),這是另一個可以幫助到電視從業人員的政策,數位化後,大家就可以只看想看的節目,沒人看的節目自然會結束,我們也不用在六百元看一百多台統包這種概念下欣賞節目,然後所有頻道瓜分預算,但我又擔心了,電影《全面啟動》都拍完了,這個每一屆新聞局長都開記者會,說要全面啟動的口號能否實現?我今天回家擲杯問問神明好了。

原來辦公室有一面牆,貼滿了每個離職員工的大頭照,我戲稱那叫忠烈祠。

這麼做的原因是提醒曾經有這麼多一起打仗的美好臉孔…… 也提醒我自己一定要更強、更厲害來留住這群年輕又熱情小朋友,於是我開始動筆想出一份力量讓預言別成真。

災難電影的結局大多是美好的收場,我希望一定有一些英雄會出來拯救冰冷的電視圈,更希望這是我多愁善感,最近離職員工多引起的妄想症…… 我還是學那些應該有辦法扭轉頹勢的當政者愛喊的話:「天佑台灣綜藝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