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禁斷奧義-政治覺醒之白鹿獵殺計畫


Recommended Posts

某日,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早晨----

灰塵立委:「阿哈∼是鹿啊!!射死牠就可以升官了!!」

小花鹿:「吱吱(?)呀∼是政客,快逃∼」

經過一番驚險的亂戰(?)後,灰塵立委帶著獵到的鹿回去獻給總統....

冬風總統(端詳了一會,對旁邊的總理大臣耳語道):「民間的反應怎樣?」

卡若總理:「回大王,不是很好,正反各一半。」

冬風總統:「....(沉思狀)」

剎那間,總統拍案歇斯大叫:「這不是小白鹿∼這不是小白鹿----人家只要小白鹿啦!!」

..........(冬風刺骨分隔線)..........

這是自己亂寫的一篇諷刺寓言(?)故事,刻畫著台灣政治界的常態;「政治」為何物?定義有很多種,我比較喜歡稱之為「公眾事務」,而各種定義都無法擺脫一個簡單的概念:「眾人之事」。(那位先生,請不要丟雞蛋,要丟也丟寶特瓶)

隨著各種不同的政治型態,政治可以有更詳細的解釋,如「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政府與公民」、「權力的結構體」等等。(嗯,這些都不重要,不是今天要論述的重點。)

我要論述的是:政治能不能談?為何會引起筆戰?

這需要從台灣的政治結構開始談起,台灣雖然稱之為民主國家,但是因為複雜因素導致陷入一種有趣的迴圈中無法自拔,容我狹義地說,其實問題就在於「公民社會」沒有建立起來,所以我們很難可以有一個比較完善的政治常態。

聽起來很抽象,如果大家有稍微觀察這個社會,或是同儕間的感覺,不難可以發現,政治狂熱者、政治冷感者這兩種人的特質,其實就已經填滿了我們對政治的觀感;然而可惜的是,這樣並不是一個常態的公民社會應有的現象。

我們的政府是建立在民主體制之下,所以什麼樣的社會,就會建立起相對應的某種政府常態,這點是政治狂熱者與政治冷感者常常忽略的地方,雖然它是循環的,但追溯起來,人民才是最後的主導者,這點必須強調。

「常態的公民社會應該如何?」或者這麼說,「理想的公民社會應該如何?」這個留到後面再談,我們應該先看社會的缺陷是如何造成的?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狂熱者與冷感者?進而分析筆戰的原因,以及尋找解決的方式。

台灣因特殊的歷史背景因素造成許多政治上的衝突,這我想不必多加贅述,過了白色恐怖時期,人們流傳下了不良的習慣,也就是政治狂熱者的習慣,造就了現今一切政治亂象。我可以簡單地分成三個層次:政治狂熱者製造了厭惡政治的人(有時候我也把這類人納入冷感者的範疇),而政治狂熱者與厭惡政治者同時製造了政治冷感者。這個因果關係我想不難鏈結;以我個人的觀察,筆戰的原因通常都是出自於狂熱者之手,不過偶爾也可以見到厭惡者參戰;避免討論政治,本質上就是在防止這兩種人。

我曾經是一個超級政治狂熱者,「藍豬」、「綠狗」等詞彙我都接觸過,也經營過政治性的家族,整串討論不堪入目,深藍如果也變成這樣,那還挺可怕的。理性的討論,也許很難想像,但如果能達成,卻是對公民社會的建立有所幫助。然而有幸的,我看見了實際的例子,一個理性的奇摩家族,這點我想翔宇和小白鹿可以作證,政治討論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這麼可怕(噢,我現在就是在講政治)。

為什麼理性討論對建立公民社會有幫助?其實應該是說,我們能有機會排除目前的缺陷。簡單地講,這是建立起冷感者與政治的溝通橋樑,非激情、非謾罵,才能引起冷感者對政治的注意,我很難想像新一代的年輕人(我還年輕)如此冷感的態度會帶來什麼樣的政府(人民決定政府,這點還是要再強調一次)?青輔會在努力的,就是建構起青年人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管道,進而激起一種民主的革命運動,審議式的推廣,也是為了建立理性討論的空間,某方面而言,他們是將希望投資在未來。也因理性的討論,狂熱者才能放下舊有的思維,雖然聽起來很理想,但絕對是有效果的!

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筆戰的問題:

我引用某政治家族的有趣言論(不雅字詞請多多海涵,我們是要做學術研究):

我是不是傳教士?因人而異;對綠營而言,我是異教徒!對藍軍而言,我是叛教徒!現在國民黨錢多多,用錢買媒體抹黑宋楚瑜,扁宋會與扁馬會不一樣批判,讓人嘔吐!連菜市場賣冰阿婆,也說看不下去了。
馬有政策嗎?他的偉大理論都是跟著宋楚瑜屁股後走,同時也跟著扁兩顆子彈走,到英國說台獨是選項!到美國說反共!李敖說:馬+扁+美→三簧傀儡戲!國民黨樁腳像馬桶還髒,靠馬作秀就能漂白?現在只是蜜月期”好戲還在後頭也,究竟沒實力沒才幹,還是會被看破看扁的呢!

這兩段話是在表明立場,不是在「討論」,毫無價值可言(我選的例子算是緩和了)。

如果我要做回應,我可以有以下兩種選擇。

1.非理性討論法(俗稱筆戰):「不要講得好像很中立,宋楚瑜是哪根蔥?整天都在作秀,親民黨的那些渣渣沒有一個好,只會爆料,帶著人民衝結果自己先烙跑!噢,聽說他烙跑到國民黨了。大樹下好乘涼嘛∼」(學術學術,以上是虛構的xd )

2.理性討論法:「為什麼支持宋楚瑜呢?能不能說一下他的經歷?雖然我不支持他,但我想瞭解這個人為什麼能受到你的青睞呢?」(噢,很夢幻吧)

不過沒有得到善意的回應:

宋省長勤政愛民!309鄉鎮走透透”連小學生也能背誦,沒見識也要有常識,沒常識也要看電視。我唾棄?以馬一張臉一張嘴,就能登上汎藍共主,所以以後不要批評汎綠無知了。馬行為何如?多用點心在討論區嘛!青年團一個月拿五萬元,出點心力好嗎。

一樣是毫無意義的對話內容,只是在氣勢上壓過我。

OK,這麼看來,或許對政治人物的評論比較容易引起這樣的無聊對話,我們來看其他類型的政治討論內容(順便透過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新政主義的部分概念):

我主張新政,開闢這個家族的目的,是為了重新豎立台灣一些典範,提倡理性思考,倡導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精神,並且為厭惡困在藍、綠,和統、獨兩端思考的人們尋找另一個新的國家願景。當然從經驗法則出發來探討問題的解決是最大的原則,但是這不包括已經被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定調的宣傳語言。為什麼我要花這麼多時間去蒐集資料,閱讀更多的書籍,並不厭其煩的從一些最基本的理論來和族友們介紹一些背後的成因和最原始的理論,原因是輕信一些宣傳和跳躍性的思考(就是越過基本原則與道理,直覺式的對抗性答案)只會讓台灣繼續向兩個極端繼續分裂。

我沒有能力去消滅目前檯面上兩大陣營的堅強實力,我也不嘗試這麼做,因為民主制度的思考就不是消滅。我寧願倡導另一種的思考,尋找願意參加這樣思考的朋友們,一起來匯集另一種力量,供台灣人民選擇。所以立場上,我很堅定的不會單面為某一個陣營搖旗吶喊,也小心翼翼的在讚賞藍、綠雙方一些理性的決策或批判雙方一些非理性選擇的時候,避面用包裹式的方式來評論。我們必須有更大的包容力去接受不一樣的意見,但是如果大家能不輕易的為藍、綠陣營搖旗吶喊,以免激起原來支持其他陣營的人士興起對抗的心態,我想我不會輕易批判任何人的主張是失之偏頗的。

我從不認為新政主義是一種權謀式的思考,也不認為它就必須定調為台灣的一尊,成為台灣唯一的思考模式,所以我一直呼籲的是有相同想法和理念的人能凝聚到這個家族來,先忽視我們的相異點,不要在上面尋找爭執點,浪費彼此寶貴的時間,因為要打口水戰,網路的世界裡,多的是這樣的地方。而這個園地就是提供大家凝聚我們彼此共識的地方,從小共識的合作,到大共識議題的發掘,一步步來調和社會上的衝突,至少是我們這些想要做一些改變的人們彼此之間的衝突能獲得調和。

但是很不幸的是我們的社會中這種毒好像太深了,無論什麼樣的理性評論,多麼就事論事、實事求是的言論,大家不是把它消化完,用討論的態度來求取共識,而是急急忙忙從當中選取有利或不利的部分,來印證自己的主張或大加撻伐,然後得出一個很奇怪的結果。無論是主張統一和獨立正名,幾乎都遵循這個模式。而且大家似乎都不把對方消滅就不能善罷甘休。這不是解決問題,這是淨化環境;這不是提倡主張,而是一種命令。我沒有辦法馬上改變這個社會,但是我希望這裡能建立的是我們在態度上傾向合作的一塊園地,為未來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可能會有人感覺,這跟自己之前所認識的政治討論不大一樣,或許以往所認為的政治可能就只是侷限在政治人物的評論上,或是即使知道有其他方面的議題,也不曾嘗試過作討論,我想很多議題都是可以拿來討論的,在人文版上,翔宇用法律觀點來解釋政治的議題,進而產生了思辯,如果就版規而言,這樣的討論應該是被禁止的,然而在大家的眼中,卻沒有達到需要被禁止的餘地,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沒被刪掉的原因。換句話說,其實我只是希望重新確立版規對政治議題的界線,只要循著哲學思考的概念(請參考哲學版的「哲學思考與討論的心理準備 」一文,特別是論證的重要性,即可確立筆戰的有無),自然而然要達成理性的思辯,並不是件困難的事。

補充關於「理想公民社會」的狀況,這是我所信仰的新政主義的核心概念之一:

人們可以對自己的生活作改善,而且他們樂於作這些事,小至社區議題、學校生活,大至國家政策、對世界的期待;人們透過行動(加入組織,或自己組織、里民大會、個人行動、自己尋求管道)來表達他們的意見,而非冷漠、無視,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這種事在歐美國家已經是習以為常,在台灣,大多數的人可能里民大會連一次都沒參加過,學生面對不合理的規範,沒有多少人認真去反對、改善它們,翔宇的「知識份子,您為何敢視而不見! 」就是一篇論述這種價值觀的最佳言論(雖然是用半形= =“)。

以上獻給站長、各管理員,以及版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某日,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早晨----

灰塵立委:「阿哈∼是鹿啊!!射死牠就可以升官了!!」

小花鹿:「吱吱(?)呀∼是政客,快逃∼」

經過一番驚險的亂戰(?)後,灰塵立委帶著獵到的鹿回去獻給總統....

冬風總統(端詳了一會,對旁邊的總理大臣耳語道):「民間的反應怎樣?」

卡若總理:「回大王,不是很好,正反各一半。」

冬風總統:「....(沉思狀)」

剎那間,總統拍案歇斯大叫:「這不是小白鹿∼這不是小白鹿----人家只要小白鹿啦!!」

..........(冬風刺骨分隔線)..........

最近詭異的故事越來越多了.....

我想台灣並非全然是教育不足而導致在政治議題上面,無法做到類似英國有肥皂箱演講的民主之事產生。台灣的教育絕對有辦法讓大家有足夠的知識力量去做討論,但是並沒有做到這方面的充分技術性教育。大部分的討論也往往雜帶著許許多多的意識形態,反而模糊了議題的焦點,自然地人民的利益就這樣被埋葬在口水當中。

如果不是教育不足那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是政治環境占了部分原因,統獨議題區分了台灣的政黨,政黨短視近利互別苗頭,導致了民眾對公共議題明顯的對立,往往再一個億題上面只有兩種聲音,就是是與否,更多的是互相叫罵與所謂的嗆聲,我想這部分小灰塵已經闡述夠多了。

而教育體制只有教導我們如何擁有知識而非使用,填鴨式的教育使得我們的思考能力的訓練虛晃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上<想彌補者歡迎多多駐足學術版群XD>你說班會在培養我們的公民討論技巧,且不論某些班級老師將這堂課轉化為又一次的填鴨式教育,我想更多部分的是在度見證民粹政治在學校的發展,並沒有這樣的模範給予我們學習,就算想學習也是百般艱難。

台灣雖然有民主,但仍然不夠成熟,我們希冀能有一個更美好的公民社會,可惜目前還沒,深藍目前是不開放政治討論的<國際政治算是擦邊球>而如果狹隘來定義的話,這邊是不開放討論兩岸議題的,重點在於我們是學術性論壇。

誠如站長所言,你不會在廚藝討論版裡面討論文學一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政治的討論並非一定要涉及了現實政治運作的事項 , 若從政治的運作原則 精神以觀 , 那麼如此的討論似乎更能更切合問題的爭點 , 而又能避免了不理性的謾罵攻擊等筆戰批評 , 理論基礎的建構是不容忽視的 , 政治原理原則的討論亦不能因為害怕涉及政治現實的運作而怯步 , 是故 , 從深藍的精神以觀 , 對於所謂的禁止政治討論 , 應該做挾義的解釋 , 亦即涉及了政治現實的運作等議題是禁止的 , 然而若係屬於政治原則 精神的討論應該是可以容許的 , 畢竟從深藍的運作來看 , 確實是有如此的傾向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我說有所謂的擦邊球存在,基本上深藍應該可以討論伊朗的核武問題或者魁北克的獨立運動等等。但是如果要討論統獨問題則是充斥著民族情節,個人偏好等等意識形態,這對版子只壞無益。希望大家能多多對國際事務關心,並讓深藍人文版<和經濟版>更為國際化一些

<上述代表個人立場>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冬風 軒 發表

我想台灣並非全然是教育不足而導致在政治議題上面,無法做到類似英國有肥皂箱演講的民主之事產生。

疑?!我應該沒有說是教育不足吧xd ?我完全沒提到教育阿:P 。

還有,我很好奇有沒有人看得懂那個故事的意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兩岸議題和統獨問題依舊可以有理性的討論空間,經濟版的三通討論,即是一個兩岸議題的例子,大陸港澳版也不乏出現討論兩岸政治人物的議題,大家依舊可以拿捏得住。

統獨如何理性談,掌握背景知識有理論依據至少是前提,然而擔心的是如先前人文版討論繁體字以及文言文比例的過程中不乏出現的民族、文化意識,很容易造成筆戰。

有人立論點是文化的傳承,但卻無法有充分的論述「為何此文化需要傳承?」「為何文化只能靠這樣的方式傳承?」只是靠「感覺」,而非真的知道其中的意義,「感覺」很容易被情感左右(這裡我可能武斷了點),進而討論空間就被侷限了,所以「論證」很重要。

統獨議題在我看來是沒有必要的討論內容,所以我在論證「統獨也可以理性討論」的議題上感到很矛盾,好比一個反對死刑的人,要幫助「贊成安樂死還是槍斃」的討論議題作捍衛,如果反對死刑被我奉為真理,後者討論對我而言即毫無意義可言。

但就算排除「統獨議題」,政治議題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如果大家都認為統獨遮了政治半邊天,那還真的需要好好的瞭解一下政治為何物,以免造成錯誤的認知,我想這是值得的。也有助於未來對政治議題的判斷,免於落入藍綠或統獨的思維中。

所以我還是認為,討論的界線可以適當的調整(或許換個方式說:訂得更明確),雖然說目前實際的討論是有放鬆的趨勢,然而如果能更明確的確立範疇,也有助於大家自發性的討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翔宇 發表

我覺得政治的討論並非一定要涉及了現實政治運作的事項 , 若從政治的運作原則 精神以觀 , 那麼如此的討論似乎更能更切合問題的爭點 , 而又能避免了不理性的謾罵攻擊等筆戰批評 , 理論基礎的建構是不容忽視的 , 政治原理原則的討論亦不能因為害怕涉及政治現實的運作而怯步 , 是故 , 從深藍的精神以觀 , 對於所謂的禁止政治討論 , 應該做挾義的解釋 , 亦即涉及了政治現實的運作等議題是禁止的 , 然而若係屬於政治原則 精神的討論應該是可以容許的 , 畢竟從深藍的運作來看 , 確實是有如此的傾向

您有抓住深藍的大原則:)

(編輯註: 越看越喜歡這段文字,我決定全文引述,以表示尊重XD )

原 PO 所提到的我懂,但身為站長,還是必須站在論壇的經營角度來思考問題

事難兩全,我覺得現在的樣子可能會好一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唔,我比較希望大家是透過論證來說明「為何就算透過論證來討論還是會引起筆戰?」(筆戰是論壇經營的大忌)

我想這應該是反對完整政治討論者(相對於只有討論政治原則與精神)需要論述的部分。: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