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的小心得。


Recommended Posts

迫打錯摟

不過 當我們吸引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 然後呢?

美國提供公民權和工作機會讓他們為美國效力 落地生根

然而 這些外籍移民的下一代勢必也得接受我們的教育

若我們無法給他們下一代合適的環境

他們便會選擇其他地方

吸引世界上優秀學生代表了我國教育的實力。

後續的部分牽涉到其他面向,不多談。

我國其實教育經費不低,但詭異的平頭主義把這些經費分食了。我們有龐大的經費,但沒有效率的使用。

是阿 我認為只有弱勢者有資格接受差別待遇

我之前提的芬蘭 是世界上基礎教育辦的最成功的地方

他們關注於平等 以及教育真正的意義

因此 他們就連北極圈內的學校 教師都擁有碩士以上學歷

對他們而言 是想把所有人都帶上來 發展自己的能力

就算樣樣平庸 不具絕對利益 也能在比較利益下發揮分工的效益

所以他們願意花更多心力照顧弱勢者

因為對小國來說 犯罪和好吃懶做都是很大的負擔 尤其是在福利健全的芬蘭

不過 他們的社會福利提供平凡人機會

並不是單純的救濟 而是一個工作機會 具挑戰性和正面意義的

芬蘭運用國家力量來雇用大量心理輔導、運動復健人才

來幫助學生、身心障礙者和老人

這類職業不需要突出的智力 而是合適的人格特質和專業知識

如此 這些資格平庸者擁有工作和合理薪資

便帶動消費的增加和社會成本的降低

可是台灣呢? 我們只重視精英 學術的精英

那些資質平庸的學子得不到合理的工作

在科技廠當高級作業員 被企業剝削 而所從事的又非所愛

勞動異化就出現了....反而跑出更多棘手的問題

提升高等教育固然沒錯

但無論哪種行業 根據鍾型曲線 只有前2.5%會是精英

若沒有給其他97.5%最適合的位置

他們的天賦會被浪費

同時 又衍生更多問題

將經濟成長的果實吃掉

我覺得差別待遇是不可能避免的,也不應該被避免。

我們不該特別關注在弱勢,今天不論他是不是弱勢,不同的類型就該有不同的教育內容,我的差別待遇不是因為他弱勢而給他差別待遇,而是你發展方向不同,待遇就不同。

如果你要學芬蘭,恐怕我們也得要有將近五十%的稅率了。北歐的社會主義不是那麼好支撐的,也請不要忘記,最近芬蘭大選,極右派的真芬黨大勝,未來芬蘭會不會還有這麼多經費支撐教育有待觀察。

同樣的,為什麼我會提倡重視技職教育正是為了讓所有人都能找到最好的位置。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你要學芬蘭,恐怕我們也得要有將近五十%的稅率了。北歐的社會主義不是那麼好支撐的,也請不要忘記,最近芬蘭大選,極右派的真芬黨大勝,未來芬蘭會不會還有這麼多經費支撐教育有待觀察。

聽說芬蘭政府因為減少企業稅率 導致財政不足 想關掉某些學校

但這引發了芬蘭國民的反彈 因為大班制的教學很難顧及到每個人的才能與發展

甚至有父母願意自掏腰包來幫助財政困難的學校

-------------------------------------------------------------------

我提出一下疑問 誰能讀頂尖、優秀的明星高中

是分數高者 還是 學生的天賦能力

假設有一個能力不凡 但出身於弱勢家庭又家住偏遠地區

他的成績表現會大大受到限制

因為他未若小康家庭 能給他補習、學才藝、觀看藝術或學術展覽

而偏遠地區連書局和圖書館都少的可憐

網路也不像都市普及

相反地 出身都市 中產階級 資質中庸

可能在一切條件下 上了所謂的明星高中

該怎麼取捨?

我問的不是二選一的選擇 而是自由發揮的申論

我們可以有更多創新的答案

順代一提 我們的學生很多只會選擇 不會創造新的選項

政府的政策也是...

今天看到報紙上寫

台北美國商會昨發布《二○一一台灣白皮書》,質疑台灣教育體系培育的人才與市場需求不符,缺乏創新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國際觀

大概就是如此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提出一下疑問 誰能讀頂尖、優秀的明星高中

是分數高者 還是 學生的天賦能力

假設有一個能力不凡 但出身於弱勢家庭又家住偏遠地區

他的成績表現會大大受到限制

因為他未若小康家庭 能給他補習、學才藝、觀看藝術或學術展覽

而偏遠地區連書局和圖書館都少的可憐

網路也不像都市普及

相反地 出身都市 中產階級 資質中庸

可能在一切條件下 上了所謂的明星高中

該怎麼取捨?

我問的不是二選一的選擇 而是自由發揮的申論

我們可以有更多創新的答案

這樣子不就又回到我之前提到的

全面免學費呀,我國財政絕對支撐的了。

關於分流制度內容嘛

我主張開放各校自行篩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問題恐怕不單單是免學費就能解決

因為學生的學業和父母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正相關

弱勢學生就算免學費

所進入的高中資源和關住都相較明星高中少

而他們並非沒有能力 只是欠缺機會和訓練

等到高中畢業 考大學時

他們之間的差距又更將擴大 因為我們教育制度的偏頗

這些弱勢生大多進入私立大學 這可沒有政府補助 資源又不一定更好

光靠助學貸款只是將問題延後罷了

而且私校學歷讓他們無法找到好的待遇

貧窮問題更加嚴重

他們並不是沒有能力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認為大學這種東西和學生有很大的關係

北大的學生是13億人的菁英

台大則是區區的兩千三百萬

尤其我們的基礎教育又不是很好....

是爛死了,特別是小學

------

然後現在又搞一個會考出來,結果還不是跟原來一樣(笑

換個名字,換個制度,但是中心思想卻都沒變

(補:會考就是說當一個學校的招生爆掉的時候,就可以用會考來做為標準之一,可是我的判斷是應該不只是標準之一啦,佔五成以上的重要性說不定都嫌客氣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問題恐怕不單單是免學費就能解決

因為學生的學業和父母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正相關

弱勢學生就算免學費

所進入的高中資源和關住都相較明星高中少

而他們並非沒有能力 只是欠缺機會和訓練

等到高中畢業 考大學時

他們之間的差距又更將擴大 因為我們教育制度的偏頗

這些弱勢生大多進入私立大學 這可沒有政府補助 資源又不一定更好

光靠助學貸款只是將問題延後罷了

而且私校學歷讓他們無法找到好的待遇

貧窮問題更加嚴重

他們並不是沒有能力阿

所以我說教育體制要改

我們今天談的不僅僅是現況

更是未來應該可以走的方向。

為什麼我說要給予補助正是因為你提到的這些原因

補助不是只有免學費而已,還是說你認為免學費就是全部的補助了?

花東地區的問題也包括了地方政府對交通建設的投資,那已經超出了教育的範圍了。

我國有足夠的金費能夠擴大現行的獎學金,只是看政府做不做。

同樣的一個問題,需要魄力才能解決,我相信我已經說過了。

我們現行的教育制度不偏頗,是心態偏頗。

但往往這樣的心態回頭偏頗了教育制度。

何況我們不能只注意到這些弱勢族群,因為這個社會不是只有弱勢

的確弱勢族群需要更多的關注,但你過度偏重的強調反而住顧此失彼

如果我們加強對弱勢族群的差別待遇,回過頭來有可能我們讓原先的優勢族群進一步成為弱勢族群

從來沒人否定這些孩子的能力,我也沒有。

再者,少子化不是契機而是危機。國家的危機。

把這當契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補助不是只有免學費而已,還是說你認為免學費就是全部的補助了?

花東地區的問題也包括了地方政府對交通建設的投資,那已經超出了教育的範圍了

所謂弱勢並不只是偏遠地區居民或原住民

也包括邊緣家庭 例如低收入戶 單親 隔代教養家庭

他們的問題來自於經濟力的不足

現在很多雙薪家庭養一個小孩就抱怨連連 何況只有一個人

此外 所謂的不足 不只是基礎建設

而也包括 知識類 例如圖書館、博物館和網路資源

全台灣並非都是台北 有便利的交通系統 圖書館 和博物館

像在我家 最近的圖書館要騎30分鐘的腳踏車 藏書又太過老舊

背景知識影響學業成就 而社經地位高的家庭更可用補習來增加子代的優勢

這並不合理

何況我們不能只注意到這些弱勢族群,因為這個社會不是只有弱勢

的確弱勢族群需要更多的關注,但你過度偏重的強調反而住顧此失彼

如果我們加強對弱勢族群的差別待遇,回過頭來有可能我們讓原先的優勢族群進一步成為弱勢族群

你忽略優勢者本身的優勢...

說到重視弱勢者 就又不得不提芬蘭 世界的教育強國

在他們的價值中 不強調排名與競爭 而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與思考

因此 他們那些擁有碩士學力的教師 會特別關注和協助學習落後和身心障礙者

雖然他們不常考試 但考的都是需要知識理解和個人思考的題目

依法他們是不能公佈排名 但老師很清楚每個學生的狀況

針對不同情況 做特別調整

而那些可以應付學業者 就讓他們自己做想做的事

以台灣的邏輯 這是極度浪費人才的行為

但結果卻大相逕庭

因為他們再那段時間內自我摸索 看自己想要的書 而不是受迫於課業和師長

(芬蘭是全球最愛閱讀和圖書館最密集的國家)

因此 他們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和志向

在大學和未來工作能更主動和積極

相對地 台灣雖然在各項比賽中屢屢奪牌

但選手多半接受父母和學校的鼓勵

並非出於自身興趣

而同時 西方國家學生都在自我摸索

結果我們成績優異 但在大學和未來工作時卻略顯消極

你知道嗎? 台灣是人均工時前幾名的國家 芬蘭則是倒數幾名

但我們僅有不到2萬美元的人均gdp 他們比我們高出很多...

就可以知道教育所帶來的人均生產力的差別

他們不放棄任何一人 因為他們深知學生的學業和父母社經地位、教育程度正相關

沒有給弱勢者足夠的協助 他們就會變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相反地 給他們機會 就會成為助力

再者,少子化不是契機而是危機。國家的危機。

把這當契機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危機就是轉機阿

想解決問題 首先就要知道原因

少子化固然是快速工業化的結果

但我們的經濟實力不比歐美 生育率卻世界最低

就之必有其他原因

我猜測 是教育

因為我們教育出的人才少有創新力

就算受高等教育 出來也大多做勞力輸出 賺不了多少錢

所謂高科技業也只是升級版的代工..

儘管如此 我們還是要支付教育經費 這包括台灣學生補習 學才藝的錢

在投資報酬率不高的情況下 自然會減少生產

而同時 我們又愛買他國高附加價值的科技產品

結果 當然入不敷出

父母只得雙薪

然而 台灣又沒歐洲來的兩性平權 父親很少分擔照顧子女的責任

這意味著雙薪的家庭沒有能力多扶養一個子代 因為母親要工作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不過到也沒啥不好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人太多而出問題 黃巾之亂 流寇 太平天國都是

與其讓戰亂削減人口 不如緩和地減少

因為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的未來 糧食又進口國外的台灣

人少一點是比較好處裡的

再者 人口的減少讓我們的勞力優勢不在

產業外移 經濟衰退 失業大增

但也讓我們不得不改變

然而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 若我們現在就開始改變 就還有機會

芬蘭當初就花了四十年做教改

不過 不知道是否為教育的影響 華人都得大難臨頭才知改變

像是清末時 若那些科舉狀元能夠更了解情勢 而不附勢在保守皇族旁

就不會有一堆悲劇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平凡小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單純想說一下

你給我的感覺跟多數提倡教改成歐美教育制度的人一樣

都是盲目的為了自己的信仰在批評別人

我只想問一下

你覺的芬蘭的教育制度真的在台灣行的通嗎?

你覺得我們有能力承接相對應的高稅收嗎?

衍生的失業率呢?勞工工資呢?

不要只會看芬蘭現在,因為那跟我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地方。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槓上開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