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的小心得。


Recommended Posts

很多高中生不喜歡十二年國教。最開始,我也是反對十二年國教的。但近日來回頭想想,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十二年國教嗎?

這樣講好了,現行規劃的十二年國教,其實是共產主義中心思想套用在教育上的結果。簡而言之,廢除基測的十二年國教,其實就是資源重分配的工具。他的目標其實很簡單:讓每個人都能享有同樣多的入學資源。有人問:為什麼不說是教育資源呢?因為教育資源跟入學資源是不同的。教育資源是指我們在接受正規教育時,學校、政府、家長給予我們在金錢、儀器設備、學習環境等等的補助,那個叫做教育資源。但入學資源是指今天某一階段的學業修完了,要進入下一階段時,我進入的方法、模式等等,那叫做入學資源。依照現在的模式走下去,其實我們的教育就是資本主義的一個呈現。只要這樣想:用功讀書即是努力工作,而考試入學的成果,正是你的工資。人是有惰性的,一旦你可以不勞而獲,自然沒有人願意勞動─相信這個在中國共產黨的大躍進時代、蘇聯的集體農場等等政策下看得出來─讀書也是一樣的,如果今天不需要用功讀書也有機會進高中,為什麼我們還要拼死拼活的讀書?如果今天我們不需要具備基本的知識就能上高中;如果今天我們不需要有基本的能力就能上高中,為什麼我們還要努力?這個概念就是共產理念具體實踐下會出現的,這也是為什麼,學生會這麼厭惡十二年國教。

但是他們忘了,十二年國教真的是要廢除基測才算十二年國教嗎?政府要求所有公民接受十二年的教育為什麼不好?

我們不能一昧的模仿美國。如果我們要有十二年國教,我們必須要走出屬於中華民國的十二年國教。也就是一個不廢除任何分流制度的十二年國教。更有甚者,我覺得我們應該增加我們分流制度的難度。中華民國沒有美國的大小,自然沒有美國那麼大的市場。沒有那麼龐大的市場,自然無法消化每年新增的待就業人口。中華民國太小了,我們要做得應該不僅僅只是強化分流而已,我們更應該要做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走出台灣這座小島;讓我國的學生具有競爭力;加強我國的技職教育質量,而不是短視近利的取消基測然後沾沾自喜說我國學生再也沒有讀書壓力了。

我們應該要做的是把學生分成三大塊,頂尖、優秀的明星高中;具有實力但較為中庸的普通高中;具有基本生活能力(包括語文、數學、自然科學及社會人文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培養專業技能的技職學校。我們要藉由較為嚴苛的分流制度分出這三大塊學生,給予每一塊相同的教育經費─但請注意,這三大塊學生人數絕對不同,因此不會有教育經費所有人平分的現象─而三大塊的學生目標也不同。第一區,頂尖的部份我們培養的目標是學術研究,這些人是我國未來的擘劃者,是我國硬實力的代表。雲端科技、國防科技、生物科技等等都有賴於這群人的奉獻。而一旦他們學有所成,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將他們留在國內,但這已經和教育無關了。第二區塊,相對中庸的區域,這些學生要做的是供應我國勞力市場的需求,政府應該具備結合學校與民間企業的力量,在這些學生受教育時刻同時也讓企業得以進駐給予其未來職場的輔導,讓他們能先一步具有在職場生存的力量,以及推動我國產業運作的能量。第三區塊的學生,技職教育部分,則代表了我國的軟實力。他們是在各個文化、技術產業不可或缺的人才。包括電影、繪畫、雕刻、電器修繕等等,這些人都代表了我國競爭力及文創產業的未來。政府要做的,應該是要培養這些人具備能走遍世界的能力,輔助他們能夠考取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執照、專業證照等等。這些人一旦出國,他們代表的就是中華民國技職教育的成功,以及中華民國文化栽培的成果。他們是最重要、也是最需要栽培的一塊。而十二年國教─在不分流的前提下─,可以達到這些成果

如此,我國才能走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上的打壓。他們不許我們參加許多國際性的機構、組織,可他們沒有不許我們不能加強我國的教育。也許我們沒辦法靠著正常的外交管道讓世界知道我們,但我們能不能靠著培養出來的人才讓世界認識我們?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都只關注在兩岸議題上,我們也不可能靠著共產主義的教育制度走出未來。我們需要一個競爭的教育制度。一個競爭的十二年國教,也許會是一個方案。

文章寫於2011/05/15

說實在的我沒有在這板上諸位那麼強大的思辯能力,我只能盡量的把我的想法寫下來。

所以如果我有哪裡寫不好請多包涵,謝謝。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槓上開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十二年國教本質上沒有錯(已經不想再去爭辯了,但是它的初衷是正面的我不想否認)

不過幾次的課綱亂改、搖晃讓人沒辦法安心的教育政策

已經給台灣社會「教育官員都住在象牙塔裡」的差劣印象。

另外板大說的教育方針,其實我認為跟現在的升學制度非常相似

肯定板大的思維,只不過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那樣理想

所以才造成台灣現在的教育窘況吧

其實有一個改變教育的方法,就是學生自我覺醒

然後下一代的教育會自然進步,這是時間上的推演,我覺得也算是一種讓台灣教育進步的方法

不然現在,政府在教育我們是為了幹麻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我是標準的台灣父母

我不會希望我的小孩被分類在中庸的學校

所以大概會瘋狂的補習

不過 現在的情況也差不多......

-----------------------------------------

還有 斯斯有兩種 平等也有兩種

一種是形式上 像共產主義

一種事實質上 如同北歐施行的社會主義

我認為教育應該是後者 每個人都應該有合適他的教育方式

如果有差別待遇 我想只有最弱勢者有資格

並不是說精英不必栽培 只是太多人的才能被忽視 只因分數的差別

考試是很忠實的 但反映的不只是個人努力和才能 更代表著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

我並不希望到時的教育像現在一樣 明星對比技職、社區 就是社會地位的高與低

(註:或許有人認為我們對弱勢族群幫很大了 原住民和身心障礙者都有加分 但更多的單親、隔代教養家庭卻被忽略。就算我們給他們加分,若不能協助他們培養真正的能力,對我而言這些只是自我安慰)

中華民國太小了,我們要做得應該不僅僅只是強化分流而已,我們更應該要做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走出台灣這座小島;讓我國的學生具有競爭力

我認為義務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以通適教育為主 讓學生從課程中了解潛能和興趣 之後至大學

在專一發展

我覺得太早分流並非好事

多數先進國家也沒主張從早分流

他們的基礎教育只是順利的將合適的人才揀選

走它們適合的路 自然就有所謂競爭力

套一句三個傻瓜的話 如果阿里的爸爸要他當歌手 這世界就沒有拳王了

並非分流不好 只是台灣的家長習慣導引小孩到他不適合的路

悲劇就是這樣發生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分流不一定靠考試分數。雖然考試分數最直接也最方便。且強化分流不等於早分,而是藉改變分流內容;方式等等。

請別忘記你到現在都還在接受通識教育。

社會心態需要改變,但若只等心態改變後才來改制度,太費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分流不一定靠考試分數。雖然考試分數最直接也最方便。且強化分流不等於早分,而是藉改變分流內容;方式等等。

請別忘記你到現在都還在接受通識教育。

社會心態需要改變,但若只等心態改變後才來改制度,太費時。

你確定?

我是高三社會組 平常的課沒有自然科....

哪來的通識

而且我們的某些科目太過深入 又強調考試成績

使的很多學生失去興趣

逃到社會組來

這不是蠻可惜的事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有上基礎物理,基礎化學,基礎生物吧?

如我所說,成績是最方便直接的表現學習成果的方式,不可能不看重。但我們的問題應該是太專注強調成績。強調成績不是壞事,壞是壞在專注成績後社會心態畸形發展。

轉組的可能原因很多,若全歸咎強調成績,忒也以偏蓋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社會組不等於自然不好社會糟糕。

我覺得你太專注在負面現象,而忽略了正常甚至是正面的那些。我不否認,社會組的確在長期的社會心態或校園社會影響下變得較為遜色,但那不表示每個學生都自然不好社會不好。你覺得自然組就不會有這種學生嗎?還是因為你看到自然組的都好像兩者都很好而忽略了其實也有學生無心課業導致自己每個方面都較其他學生遜色?

其實在這方面明星高中沒有問題,反倒是學生自發性的學習態度等等問題影響較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社會組不等於自然不好社會糟糕。

我覺得你太專注在負面現象,而忽略了正常甚至是正面的那些。我不否認,社會組的確在長期的社會心態或校園社會影響下變得較為遜色,但那不表示每個學生都自然不好社會不好。你覺得自然組就不會有這種學生嗎?還是因為你看到自然組的都好像兩者都很好而忽略了其實也有學生無心課業導致自己每個方面都較其他學生遜色?

其實在這方面明星高中沒有問題,反倒是學生自發性的學習態度等等問題影響較大。

是沒錯啦

不過學生自發性的學習態度這點倒是關鍵

很多人進入明星高中、明星大學

是因為本身資質+父母栽培 =成為考試機器

分數或許驚人 但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喜好、潛力和志向

因此學習沒有樂趣... 當然也就不可能自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下面只是單純碎碎念發表一下感言 :

培養考試機器和注重成績等等

這一些不都是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嗎

以成績分流,造成一股趨向

於是許多學生想將自己的成績拉高

父母也有望子成龍的心態

補習班就這樣出現了

不能否認以成績分流有其好處

也不能說廢除成績分流全是壞處

制度永遠是有缺陷的

那些壓力過大心理病態的學生成為了制度下的犧牲品

但是,沒有犧牲何來獲得

另一角度想

那些犧牲的人又有甚麼罪過呢

遺憾總是有的,只是受不受到重視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下面只是單純碎碎念發表一下感言 :

培養考試機器和注重成績等等

這一些不都是社會給我們的壓力嗎

以成績分流,造成一股趨向

於是許多學生想將自己的成績拉高

父母也有望子成龍的心態

補習班就這樣出現了

不能否認以成績分流有其好處

也不能說廢除成績分流全是壞處

制度永遠是有缺陷的

那些壓力過大心理病態的學生成為了制度下的犧牲品

但是,沒有犧牲何來獲得

另一角度想

那些犧牲的人又有甚麼罪過呢

遺憾總是有的,只是受不受到重視而已

這句話我不是很同意

因為在芬蘭或是其他基礎教育成功的國家

他們並沒有犧牲任何一個學生

而是用付出來取代犧牲 換取更大的成功

相形之下 傻傻的犧牲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我們並不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大陸

前百分之三的精英就超過台灣總人口

如果我們犧牲很多可造之才

我們怎能在世界的舞台發光呢?

畢竟 我們也不是美國 有一流大學可以吸引全球人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們投入高教的經費比十二五還多。如果對岸可以,我們當然也可以。

難道投入的金額多就代表更高效率的教育系統?

請你用證據說服我

還有

我們是我們 他們是他們

別人的方法成功了不帶表我們也會好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哈佛大學每年預算三十億美元,而OECD加盟國教育經費平均佔其每年GDP4.8%。對岸十二五規劃招聘各國著名教授,甚至以其原薪150%挖角諾貝爾獎教授。

投入金額多固然不等於更高效率的教育系統,說實在我沒聽過教育還求效率的。

我國其實教育經費不低,但詭異的平頭主義把這些經費分食了。我們有龐大的經費,但沒有效率的使用。

沒錯,別人成功的案例可能不適合我們,但這種方式是可以學習的。我沒說要移植,只說我們不比其他人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我們招募世界上所有優秀學生呢?

這只需要錢和迫力

迫打錯摟

不過 當我們吸引世界上最優秀的學生 然後呢?

美國提供公民權和工作機會讓他們為美國效力 落地生根

然而 這些外籍移民的下一代勢必也得接受我們的教育

若我們無法給他們下一代合適的環境

他們便會選擇其他地方

我國其實教育經費不低,但詭異的平頭主義把這些經費分食了。我們有龐大的經費,但沒有效率的使用。

是阿 我認為只有弱勢者有資格接受差別待遇

我之前提的芬蘭 是世界上基礎教育辦的最成功的地方

他們關注於平等 以及教育真正的意義

因此 他們就連北極圈內的學校 教師都擁有碩士以上學歷

對他們而言 是想把所有人都帶上來 發展自己的能力

就算樣樣平庸 不具絕對利益 也能在比較利益下發揮分工的效益

所以他們願意花更多心力照顧弱勢者

因為對小國來說 犯罪和好吃懶做都是很大的負擔 尤其是在福利健全的芬蘭

不過 他們的社會福利提供平凡人機會

並不是單純的救濟 而是一個工作機會 具挑戰性和正面意義的

芬蘭運用國家力量來雇用大量心理輔導、運動復健人才

來幫助學生、身心障礙者和老人

這類職業不需要突出的智力 而是合適的人格特質和專業知識

如此 這些資格平庸者擁有工作和合理薪資

便帶動消費的增加和社會成本的降低

可是台灣呢? 我們只重視精英 學術的精英

那些資質平庸的學子得不到合理的工作

在科技廠當高級作業員 被企業剝削 而所從事的又非所愛

勞動異化就出現了....反而跑出更多棘手的問題

提升高等教育固然沒錯

但無論哪種行業 根據鍾型曲線 只有前2.5%會是精英

若沒有給其他97.5%最適合的位置

他們的天賦會被浪費

同時 又衍生更多問題

將經濟成長的果實吃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