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Recommended Posts

據日本公布的最新數字顯示,日本已不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原來的地位已由中國取代。

日本政府公布的201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換算為美元後比中國少4044億美元,不及美中兩國,退至全球第三。

日本共同社說,受老齡化和通縮等因素影響,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緩慢,加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出口低迷,日本經濟陷入停滯狀態,而中國的製造業則在蓬勃發展。

【以上節錄自BBC中文網--日本經濟規模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三

我記得去年中國有個官員易綱有預測到他們去年會超越日本,

可是我查到的資料像是[中國經濟雖然已經超過日本,

但是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

這只佔日本和美國的人均收入的一個很小的比例。]

因為他們人口基數大,

也就代表他們多數人口要脫離貧窮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日本真的無法再奪回亞軍的寶座了嗎?

最近高二下開始要上到經濟學的課程,

我想說先多了解一點這些方面的知識,

可是留意了這個板一段時間,

感覺沒有比較近期的新聞可以吸收,

於是找了這個最近剛好看到的新聞,

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日本經濟戰略剖析:http://www.superist.com/index.htm

日本六大財團

三菱財團

成立於1954年,共有28家大企業組成,是日本數一數二的巨大企業集團。其核心企業有:東京三菱銀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電機、本田技研、麒麟啤酒、旭玻璃等。 該集團主要以汽車、成套設備、軍火、電子、石油化學、飛機、造船、核能等產業為重點,並致力於城市住宅開發和新材料開發等,控制著日本的軍火工 業,1977年後開始積極開展與我國經濟交往。經理會稱“金曜會”(金曜會,每月第二個星期五聚會,日語星期五為“金曜日”)。

三井財團

成立於1961年,目前有25家大企業組成。其核心企業有櫻花銀行、三井物產、新王子制紙、東芝、豐田汽車、三越、東麗、三井不動產等。該財團在化工、重型機械、綜合電機、汽車製造、房地產、核發電、半導體、醫療及辦公電子設備等行業擁有優勢。經理會稱“二木會”(“二木會”,每月第二個星期四聚會,“木”,日語的星期四為“木曜日”)。

住友財團

成立於1951年,目前有20家大企業組成。該財團在金屬業、金融業以及電氣產業方面有較強的實力。其核心大企業有住友銀行、住友金屬、住友化學、住友商事、松下電器、日本電器(NEC)、三洋電機、朝日啤酒等。在石油化工、鋼鐵、有色金屬、精細化工等部門有基礎,後來又經營海洋開發和核能。經理會稱“白水會”(白水會,住友財閥起源的“泉屋”的“泉”字分拆為“白水”)。

富士財團

日本人稱富士山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集團又稱芙蓉集團,成立於1966年,目前有29家大企業組成。該財團在日本製造業、商業和金融業等各重要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其核心企業有富士銀行、日產汽車、日本鋼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紅、佳能、以及日本生產軸承最大企業“日本精工” 及農業機械最大廠家“久保田”等。以紡織業起家的丸紅商社(MARUBENI)為日本的大型綜合商社,是廣東省的“省長顧問”企業,在廣東省的投資企業有10多家,今後積極尋求與中國的物流業方面的合作是其目前經營目標之一。經理會稱“芙蓉會”(芙蓉會,得名於“芙蓉集團”)。

三和財團

成立於1967年,目前有44家大企業組成。其核心企業有三和銀行、日商岩井、日本電信電話(NTT)、日棉、科思摩石油、神戶制鋼所、夏普公司、日本通運、積水化學工業等。其中日商岩井及日棉居日本九大商社之列。該財團在鋼鐵製造業、通訊業、液化氣、陶瓷、橡膠等行業有較強實力。經理會稱 “三水會”(三水會,每月第三個星期三聚會,日語星期三為“水曜日”)。

第一勸銀財團

成立於1978年,目前有48家大企業組成。該財團是六大財團中成立時間較晚而成員最多的一個財團。其核心企業有第一勸業銀行、伊藤忠商事、富士通、兼松、清水建設、川崎制鐵、旭化成工業、富士電機、橫濱橡膠等。該財團在化工纖維、金融、光通訊、電腦、石油開發、食品等方面較有優勢。經理會稱“三金會”(三金會,每月第三個星期五聚會,日語星期五為“金曜日”)。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mimi Jeremy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我記得去年中國有個官員易綱有預測到他們去年會超越日本,

可是我查到的資料像是[中國經濟雖然已經超過日本,

但是人均GDP只有3800美元,

這只佔日本和美國的人均收入的一個很小的比例。]

因為他們人口基數大,

也就代表他們多數人口要脫離貧窮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日本真的無法再奪回亞軍的寶座了嗎?

回答你的第一個問號:

目前中国大陆的GDP是397983亿元 约合6.04万亿美元,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這個可以說路還很長,也可以說潛力巨大。

但分析中國問題,從來是不能簡單化的下結論,因爲這是一個13億人口的、56個民族、5000年歷史的、960万平方公里國土的、處於上升期不斷變化的社會,世界上很難再找到比她更複雜的國家了。所以中國的現代化、工業化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

西方發達國家通過殖民掠奪,獲取了大量的原始資本和廣闊的市場,以此實現了工業化。但中國沒有這個條件,巴西、印度等囯也沒有這個條件。中國唯有通過自身積累逐步實現工業化,這要求政府用強有力的手段調配資源,將有限的資源集中用於發展工業,一方面用農業的利潤來發展工業,另一方面減少工人工資,社會福利等支出,將省下資金用於工業再生產。這樣的一個後果是中國農民的利益大量被工業傾吞,而中國工人的工資長期處於低水平。這就是爲什麽中國人收入低的原因。

韓國和臺灣工業化所走的道路和中國大陸很相近,90年代以前韓國一直是軍人獨裁,臺灣也是出於兩蔣的威權統治下,這就使得這兩個地區擁有了依靠本身力量進行原始積纍,實現工業化的政治手段。相較于韓國和臺灣,中國人口國土都要多很多,所以工業化所要進行的原始資本積累更多,耗費的時閒也更長,所以用了30年的時間,臺灣和韓國的人均收入有了大幅提高,而大陸依然處於低水平。

但中國會否長期處於低收入的狀況呢?這就要看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了。有一份報告顯示2006年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后半段,東部沿海主要省份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開始重工業化了。正是基於此,2007年中國大陸政府先後推出一系列的提高民眾福利的政策,例如實現了從小學到初中的9年免費教育,最近又將幼兒階段教育納入到免費教育體系中,由國家財政負擔,全面實行全民基本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2011年提出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2011-2015)明確要求國民收入增長要高於GDP增長,這被稱為很類似于日本上世紀70年代末推出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