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教育部增加文言文比例


Recommended Posts

此句有待商榷,

一來畢竟這是文化的傳承,炎黃子孫的基石,

二來連世界各地都將中國文學視為重要文化資產了,

身為中國人(這句並無政治色彩)你怎能不去了解。

我們可以創新,我們可以推翻舊有理論,但我們怎能忘本。是吧。

中國文學是世界重要的文話資產為什麼代表中國人應該去了解他?

原住民文化也是重要的文資產,

這難道代表不是新住民的人應該花和學中國文化一樣多的時間去學習原住民或平埔族文化嗎?(事實上,你身體裡平埔族的血甚至可能比中國那邊來得濃)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victor2923
打錯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92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吽?願聞其詳

我已經說我不願對著這篇文章作批評,既然你問了。

我們的作文,沒有引用文言文不必然造成低分。倒是在戒嚴時期,沒扯到三民主義和反攻大陸可能會這樣。

律師不用文言文當例子,不會被禁言。在戒嚴時期,律師講的話政治上不正確,很可能直接入獄。

我的答案是:引喻失據。

另外,引用文言文會不會造成高分?可以的,也不可以,看你會不會用。用的好時與題旨切合,讀來一氣呵成。但是你不讀文言文時,沒有素材可引,立論基礎薄弱,寫出來的文章很難好看。(總不能都引用些部落格文章吧?)

喔,問題是,如果我只要"學習思想"而已的話,藉著文言文就不會是必要的東西。

所以社會科不就以白話文做了嗎?

適時引用原文,也是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的方法。

否則翻譯,注釋都寫死了,裡面隱含多少問題?(政治灌輸、思想引導等)

遑論學習文言文不只有學習思想的目的

再次重申,文言文不只是學習思想,更是認識藝術,也是一種實用工具。

我的意思是,如果白話文真的使用了一堆模糊難解的意像,他就不應該被放在通識教育裡。

為什麼你會形成這樣的結論我也覺得很疑惑。

你原本的寫法讓我認為:如果學生不懂某些白話文,就不必學。

所以說,選入課本裡的每篇文章都不需有文學上的衝突性,只要有單一思想就可以了嗎?

嘖,我以為白話文比文言文實用是不證自明的東西(我並沒有想援引任何東西來支持這點),這有什麼疑問?

不證自明?甚麼時候"白話文比文言文實用"變成真理了?

白話文,文言文都是極為實用的工具,但其中如何量化證明?

我不反對這樣,但我懷疑不學他們造成的學習困難會比不學文言文來得嚴重。

要舉例子可以舉太多了。

看得懂論文就行,還是你要寫出一份文情並茂、引喻得當的美文?

另外,我覺得我們的討論漸漸進入抓詞句上漏洞的境界了。

請循其本,將自己的一點鋒芒收藏起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國文學是世界重要的文話資產為什麼代表中國人應該去了解他?

原住民文化也是重要的文學資產,

這難道代表不是新住民的人應該花和學中國文化一樣多的時間去學習原住民或平埔族文化嗎?(事實上,你身體裡平埔族的血甚至可能比中國那邊來得濃)

首先,我想先說一下,我的家族是由福建省的家族代代傳下來的,所以平埔族與我實無多大關係。

另外,我想反駁您所說的第一句。為什麼代表中國人應該去了解他?當然應該。

你能怨恨,你能討厭,你甚至可以把孔子孟子老子的書堆起來燒了,

但你不能不了解它,我相信必須先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質之後,才能作批判。

如果不了解事情便妄自判斷,豈不是坐井觀天之事?何況是連天都不觀一眼?

而我並不能了解您說文言文就不會是必要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涵。

如果文言文是不必要的東西,那它為何能在中國沿用千年,在世界上受大家重視呢?

我並不是認為您的立場不對,只是,當國文課本只剩白話文時,那又是如何可笑的景象?

沒有過去,又怎麼會有未來呢?您說是不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根本就跟要不要增加比例無關了嘛!

台灣的教育制度太有問題,為什麼我們不比中國人?

沒有什麼是該學得亦沒有什麼是不該學的,

最初的教育本意到了現今卻變成功利的升學主義,

身為處在中華文化的一員,若是讀國文只為考試為免太過於可悲?

但是,很遺憾的,現在的確是如此。

我本身沒什麼意見,但對於增加文言文比例的理由比較好奇,

其實讀了那麼久的書,文言文確實比白話文易讀許多,

但為什麼在國文課本裡不是只放白話文或是文言文?

任何東西過多過少都是不好,

讀白話文能夠了解現代文字之美,若是能夠讀出作者之趣味更是好,

而讀文言文則可以了解古代人的用字以及當時的社會情形,

那閣下認為讀何者才是最好?有好壞之別否?

何者較為實用因人而異,但是沒必要貶低任何一項你不認同的東西。

(是否切合主題我不知道,我只是表達我所想要表達的,筆戰什麼的請平息下來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4776929']

我已經說我不願對著這篇文章作批評,既然你問了。

我們的作文,沒有引用文言文不必然造成低分。倒是在戒嚴時期,沒扯到三民主義和反攻大陸可能會這樣。

律師不用文言文當例子,不會被禁言。在戒嚴時期,律師講的話政治上不正確,很可能直接入獄。

我的答案是:引喻失據。

另外,引用文言文會不會造成高分?可以的,也不可以,看你會不會用。用的好時與題旨切合,讀來一氣呵成。但是你不讀文言文時,沒有素材可引,立論基礎薄弱,寫出來的文章很難好看。(總不能都引用些部落格文章吧?)

你根本沒有讀懂這篇文章的意思──作者想要表達的只是文言文並非一個做為溝通的必需工具,而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學他,就算學了也不會讓你說的話變得比較有道理。

;4776929']

所以社會科不就以白話文做了嗎?

適時引用原文,也是讓學生可以獨立思考的方法。

否則翻譯,注釋都寫死了,裡面隱含多少問題?(政治灌輸、思想引導等)

遑論學習文言文不只有學習思想的目的

再次重申,文言文不只是學習思想,更是認識藝術,也是一種實用工具。

1.沒有人有必要認識什麼藝術

2.不需要靠注釋啊...如果只是要學習思想的話,根本不用選用文言文當作教材,何來注釋之有?

;4776929']

你原本的寫法讓我認為:如果學生不懂某些白話文,就不必學。

所以說,選入課本裡的每篇文章都不需有文學上的衝突性,只要有單一思想就可以了嗎?

如果學生不懂某些白話文,就不必學。

如果某些指的是意像過於隱諱的東西的話,我的確是如此認為的。

有什麼不對?

難道我們應該再通識教育就去鑽研一大堆一百個人看一百種解法的新詩、或是根本就沒人看得懂的後現代文學嗎?

;4776929']

不證自明?甚麼時候"白話文比文言文實用"變成真理了?

白話文,文言文都是極為實用的工具,但其中如何量化證明?

如何量化證明?

如果可以選的話,你願意只會說英文還是只會講某個小島上只有幾百人在用的語言啊?

;4776929']

要舉例子可以舉太多了。

看得懂論文就行,還是你要寫出一份文情並茂、引喻得當的美文?

我必須說,更多人連寫出一篇正常的好的論說文都做不到了,去學什麼屁美文啊?

就像畫畫或音樂一樣,沒有人應該去學他,通識課程也不是不能安排,但要把它的時數弄得跟真正使用的知識性科目一樣多也太誇張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前面有一篇針對我的回應,抱歉我現在有點懶,懶得回,晚點再補交

------

先提醒那個阿諾的布娃娃一下,如果你是本省人,你福建祖先留給你的只有你的姓氏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總看過吧,那些族譜上不怎麼記載的女性,說不定哪個就是平埔族

好吧,除非你的雙親都是徹頭徹尾的外省人

(扯遠了)

------

一種支持文言文進入義務教育的論點是,因為文言文承載了古人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讀它們。而且,因為白話的翻譯和解釋會出錯(或者,專家對於哪些翻譯和解釋正確地掌握了古人的智慧,尚無定論),所以我們不應該只讀古文的白話翻譯和解釋,而是要讀原文。

我覺得這種說法怪怪的︰

如果學者們真的掌握了那些文言文裡的古人的智慧,他們怎麼會沒辦法用白話文重述那些智慧?

引用自victor2923前面給的連結,victor2923的意思應該是反對學習文言文吧

好,改一下

一種支持英文進入義務教育的論點是,因為英文承載了英語系國家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讀它們。而且,因為中文的翻譯和解釋會出錯(或者,專家對於哪些翻譯和解釋正確地掌握了英語系國家的智慧,尚無定論),所以我們不應該只讀英文的中文翻譯和解釋,而是要讀原文。

我覺得這種說法怪怪的︰

如果學者們真的掌握了那些英文裡的英語系國家的智慧,他們怎麼會沒辦法用中文重述那些智慧?

------

文言文和白話文有很多方面是不一樣的,很多東西(不只是美)真的翻譯不過來

好像是公民課本上的例子吧,我稍微改了一下描述方式:

你不可能用斐濟語說出"雪",所以說要了解雪,請用別的語言,最好是伊努特(愛斯基摩)語之類的

------

至於,如果說因為古文很漂亮就去學古文的話,我的意見前面說過了,那為什麼聯考不考美術,請給我一個理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首先,我想先說一下,我的家族是由福建省的家族代代傳下來的,所以平埔族與我實無多大關係。

唔...除非你是隨國民政府遷台而來得,要不然你真的很難說你跟平埔族沒什麼關係

另外,我想反駁您所說的第一句。為什麼代表中國人應該去了解他?當然應該。

你能怨恨,你能討厭,你甚至可以把孔子孟子老子的書堆起來燒了,

但你不能不了解它,我相信必須先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質之後,才能作批判。

如果不了解事情便妄自判斷,豈不是坐井觀天之事?何況是連天都不觀一眼?

1.我相信要批判一件東西不太需要知道那件東西的全貌,你需要知道的是你批評的地方的相關資訊,而不是全部的資訊。

2.就算需要整個了解某件東西才能批評他,這為甚麼又代表了中國人有義務去學他(關聯在哪?)?我在你的文章裡看到了許多國中作文教育留下來的毛病──不太注意邏輯不通的問題。還是說你紅字的部分根本跟藍字沒什麼瓜葛,純粹只是跳趟而已?

3.你有花時間把你討厭的東西全都弄清楚嗎?

而我並不能了解您說文言文就不會是必要的東西。這句話的意涵。

如果文言文是不必要的東西,那它為何能在中國沿用千年,在世界上受大家重視呢?

我並不是認為您的立場不對,只是,當國文課本只剩白話文時,那又是如何可笑的景象?

沒有過去,又怎麼會有未來呢?您說是不是?

一個再世界上存在了一千年的語法有代表學習他是必要的嗎?

古英語和拉丁文又有多少外國人會用了?

而且為甚麼國文課本只剩白話文會很可笑?

然後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又怎樣了?這句話對支持文言文應該放在國文課本裡有幫助嗎?我聽不懂原始人的叫聲或不會聽說讀寫遠古時代的中國語言會發生什麼慘劇嗎?

一種支持英文進入義務教育的論點是,因為英文承載了英語系國家的智慧,所以我們應該讀它們。而且,因為中文的翻譯和解釋會出錯(或者,專家對於哪些翻譯和解釋正確地掌握了英語系國家的智慧,尚無定論),所以我們不應該只讀英文的中文翻譯和解釋,而是要讀原文。

我覺得這種說法怪怪的︰

如果學者們真的掌握了那些英文裡的英語系國家的智慧,他們怎麼會沒辦法用中文重述那些智慧?

其實我完全同意這個

我根本不會只為了學習美國人或英國人的智慧而去學英文

我學他的原因是因為我能"用"他。

也就是說,學習它或許有助於幫助我掌握某些沒有中譯本的資訊、或是跟外國人溝通之類的。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victor2923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文言文很好阿

幹嘛反對它

不可否認的文言文有很高的思想價值

難道我要叫我兒子去背唐詩三百首白話翻譯版嗎?

就算文言文很好很有學問還是有一大堆反對他進入通識或義務教育的理由吧?

你唸不唸拉丁文或古英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根本沒有讀懂這篇文章的意思──作者想要表達的只是文言文並非一個做為溝通的必需工具,而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學他,就算學了也不會讓你說的話變得比較有道理。

我說文章寫的實際狀況並不符合,請問您關於"我沒有讀懂"的結論從何而來?

我完全知道他要表達的事情,但我不認同,關於粗體這行也持同樣意見。

1.沒有人有必要認識什麼藝術

2.不需要靠注釋啊...如果只是要學習思想的話,根本不用選用文言文當作教材,何來注釋之有?

思想從何而來?從史籍跟文章而來

文章用甚麼體裁寫成?文言文

課本上寫的是甚麼文?白話文

中間經過甚麼程序?翻譯跟注釋

不認識,則無興趣。

有誰像方仲永突然就要寫詩的?

如果一出生只教你數學你有可能發現你對音樂的興趣嗎?

如何量化證明?

如果可以選的話,你願意只會說英文還是只會講某個小島上只有幾百人在用的語言啊?

我的"實用性"定義並非只在"聽得懂、會寫"之上。

"說一口中文"

"說一口漂亮而流利的中文"

我必須說,更多人連寫出一篇正常的好的論說文都做不到了,去學什麼屁美文啊?

就像畫畫或音樂一樣,沒有人應該去學他,通識課程也不是不能安排,但要把它的時數弄得跟真正使用的知識性科目一樣多也太誇張了。

這樣說,所以問題出在白話文的教育上囉?

因為很多人連白話文都寫不好嗎?

像數學,自然等等就是真正每個人都應該要會使用囉?

那到底有甚麼可教?

照你這樣講學校其實只要教會你野外求生就好了

反正最實用,只要生活在山林中也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藝術了嘛!

我強調,"語文"絕對不只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上

而"實用性"卻又是決定教學程度的關鍵,在此我認為語文比美術實用,所以學測不考美術

但一樣有術科考試,因為美術一樣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酷奇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恕刪...

1.我相信要批判一件東西不太需要知道那件東西的全貌,你需要知道的是你批評的地方的相關資訊,而不是全部的資訊。

2.就算需要整個了解某件東西才能批評他,這為甚麼又代表了中國人有義務去學他(關聯在哪?)?我在你的文章裡看到了許多國中作文教育留下來的毛病──不太注意邏輯不通的問題。還是說你紅字的部分根本跟藍字沒什麼瓜葛,純粹只是跳趟而已?

3.你有花時間把你討厭的東西全都弄清楚嗎?

一個再世界上存在了一千年的語法有代表學習他是必要的嗎?

古英語和拉丁文又有多少外國人會用了?

而且為甚麼國文課本只剩白話文會很可笑?

然後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又怎樣了?這句話對支持文言文應該放在國文課本裡有幫助嗎?我聽不懂原始人的叫聲或不會聽說讀寫遠古時代的中國語言會發生什麼慘劇嗎?

嗯,看來我必須再次重申我的論點

我的確支持現今國文課本必須修改,甚至整個教育體系須修改的問題。

但是,在您指出文言文不應該列入必修時,我就必須和您持相反意見了。

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又怎樣了?這句話對支持文言文應該放在國文課本裡有幫助嗎?

好,既然您可以提出古英語和拉丁文的例子,我也想提出來,

現今的語言,任何一種,都是來自於從前,對吧?

好,請問您有看過哪個國家的人忘記,拋棄掉自己祖先的語言嗎?

而文言文對於我們的歷史如此重要,重要到四千年來幾乎都是用它來撰寫史書。

你能不去稍稍了解一下嗎?還是,連最基本的稍稍都不肯呢?

我相信這已經不是必要不必要的問題,

正如Cookie學長 所言如同"語文"絕對不只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上,

文言文的學習已是踏入文化傳承的部份。

我相信我若是已文化傳承作為學習文言文的理由,您是不會反對的。

至此我已不想多作辯論,這只是徒然浪費我玩電腦的時間。

還有,我也知道聽不懂原始人的叫聲也沒有關係,只是,這會不會有點太過頭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兩位回來吧...

我原本不講英文就是因為這兩門雖同樣是語文,但在高中階段注重的點各有不同

英文還要更加注重實用性一點,畢竟不是國語,而且國中的基礎也確實有不足。

而高中已不是義務教育,國文變得比較注重文學性質,卻不能讓每個人都認同。

我贊成學古文,而且認為古文的重要性不可磨滅

但更好的方法是調整各類組的比例不同,其實這前面已經講過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4777063']

我說文章寫的實際狀況並不符合,請問您關於"我沒有讀懂"的結論從何而來?

我完全知道他要表達的事情,但我不認同,關於粗體這行也持同樣意見。

你本來就沒有懂啊...

那個律師例子根本只是幫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打廣告,目的只是要強化天鵝絨實在是被過度看中了(沒有天鵝絨,你講的話沒人爽聽)

總而言之

他說: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每或是高尚這類的蠢理由要求大家去學文言文。

你的回覆根本和他的結論沒什麼關係啊...

;4777063']

思想從何而來?從史籍跟文章而來

文章用甚麼體裁寫成?文言文

課本上寫的是甚麼文?白話文

中間經過甚麼程序?翻譯跟注釋

and then so?

我不需要會希臘文也可以知道柏拉圖在想什麼

我不需要會法文也可以知道什麼是天賦人權

就算翻譯會讓某些東西失真,但問題是"思想"這種東西不要變質就好了,況且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根本沒有存在什麼會導致翻譯失真的漏洞(兩者能夠指涉的廣度基本上是一樣的,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區同一群人說的語言最好能不互相蘊含啦!)。

;4777063']

不認識,則無興趣。

有誰像方仲永突然就要寫詩的?

如果一出生只教你數學你有可能發現你對音樂的興趣嗎?

如果只是要有興趣,為什麼不只給他一週學分的時間就好呢?

;4777063']

我的"實用性"定義並非只在"聽得懂、會寫"之上。

"說一口中文"

"說一口漂亮而流利的中文"

嘖,學文言文能讓多少人講話既漂亮又流利?

我怎麼認是一大堆學了一堆文言文然後又不太會講話的大人和小孩?而且他們講不好的是白話文,不是文言文。

;4777063']

這樣說,所以問題出在白話文的教育上囉?

因為很多人連白話文都寫不好嗎?

對啊...白話文教育當然有大問題

時數都被文言文吃掉了

;4777063']

像數學,自然等等就是真正每個人都應該要會使用囉?

那到底有甚麼可教?

照你這樣講學校其實只要教會你野外求生就好了

反正最實用,只要生活在山林中也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藝術了嘛!

我同意啊!我們可以讓台灣的高中教育和西方國家一樣簡單,然後在讓大家在大學裡讀得要死要活──這完全沒有問題,不過少了文言文倒是不太會有這種狀況。

;4777063']

我強調,"語文"絕對不只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上

而"實用性"卻又是決定教學程度的關鍵,在此我認為語文比美術實用,所以學測不考美術

但一樣有術科考試,因為美術一樣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嘖,台灣完全不懂文言文的人一大堆,還不是什麼事都沒有?

除了文學之外有哪個領域需要文言文?

自然科好歹還有幫助你不會被宗教神棍的花招和假話欺騙的能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你本來就沒有懂啊...

那個律師例子根本只是幫他的另外一篇文章打廣告,目的只是要強化天鵝絨實在是被過度看中了(沒有天鵝絨,你講的話沒人爽聽)

總而言之

他說:我們根本沒有必要因為每或是高尚這類的蠢理由要求大家去學文言文。

你的回覆根本和他的結論沒什麼關係啊...

我也說了我基本上不認同這句話。

而且按照現代的情況,沒有文言文確實不會有甚麼問題,我有說過會造成甚麼問題嗎?

有啦,可能會造成文化上的斷層,可能大家都會看不懂一些大師的文章

但這又有甚麼問題呢?反正依照你的說法:我們只要實用,不要文化。

至於其他的部分我就不回應了

歧見大到這種地步似乎是多說無益,這又是個千古以來不變的命題。

就不要搞到如鵝湖之會般不歡而散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4777119']兩位回來吧...

我贊成學古文,而且認為古文的重要性不可磨滅

但更好的方法是調整各類組的比例不同,其實這前面已經講過了。

我並不會主張完全不碰文言文

但我看到十五(正課十三附錄二)課裡面只有五課白話文、一課半白話文(紅樓夢選)時

,覺得真的是太超過了

白話文都已經這麼少了,如果還要在把文言文課程再增加的話國文課乾脆不用開了,開文言文就好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並不會主張完全不碰文言文

但我看到十五(正課十三附錄二)課裡面只有五課白話文、一課半白話文(紅樓夢選)時

,覺得真的是太超過了

白話文都已經這麼少了,如果還要在把文言文課程再增加的話國文課乾脆不用開了,開文言文就好了

OK 這邊我同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到寒假的時候,國文科教師們要求學生閱讀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有點可惜的是大家皆因為這本書要線上認證所以才去讀他~

離題了...

余秋雨先生在這兩者之間倒做了個不錯的調和,以中國文人的胸懷,和現代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寫下這本書,內容大抵是以他對文化的省思和對整個社會&歷史現象的觀察云云...

其實文言也沒啥不好,當然,我們是處在"這個"時代。

個人是覺得沒必要再度增加文言文~但不代表他是壞的~很多的問題都是起於僵化的思維,而非語言本身,八股就是一例。

白話文也曾被視為俚俗,但事實上他對文化的拓展有極大幫助,是吧?所以不用爭論兩者好壞,而是探究這個政策的執行與否所帶來的後果。

無論如何,不要讓規範侷限自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認為既然是中國人(中華民族)就應該要學中國文學

不管是白話文文言文都好

但就現在課本內容來講

白話文其實是大多數人比較容易能自己融會的表達方式

文言文比較需要老師來講解

換句話說增加文言文比例不只是學生來老師的課業負擔也會大些

再者

我也不相信讀單單在國文課讀多一點白話文會讓你在生活上用字說話方面更為流利順暢

你會覺得一個人說話很優美很有深度

通常是在閱讀方面有大量攝取不管哪國文學白話文言

如果單單是在國文課學白話文哪夠

加上現行考試模式

讀國文是為了應付考試

白話文言比例多寡有差嗎?

這點我存疑

如果是真的喜歡白話文

在日常生活非課業上面

就會讀夠多白話文

現在考試題組幾乎都考文言文

不讀嗎?

就算沒讀過那篇文

他的用字也可以從其他文言文中得知

白話文顧名思義就是很淺顯易懂

題組照理說都看的懂

雖然其內在的精神可能不懂

但題目不會這樣出

很現實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我們必須多讀點文言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文言文很好阿

幹嘛反對它

不可否認的文言文有很高的思想價值

難道我要叫我兒子去背唐詩三百首白話翻譯版嗎?

就像寫書法就要寫繁體字一樣

繁體字比簡體字保留了更多文字的美感

如果要燒掉四書五經

不如燒掉英文課本!!

拜託,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了,能不能給他們"美"以外的,實用一點的東西

有很多理由支持我們應該學文言文沒錯,但我覺得"美"這個理由真的還蠻狗屁

就算文言文很好很有學問還是有一大堆反對他進入通識或義務教育的理由吧?

你唸不唸拉丁文或古英文?

古英文暫且不說,但外國的拉丁文教育我傾向於再查證

;4777063']我說文章寫的實際狀況並不符合,請問您關於"我沒有讀懂"的結論從何而來?

我完全知道他要表達的事情,但我不認同,關於粗體這行也持同樣意見。

思想從何而來?從史籍跟文章而來

文章用甚麼體裁寫成?文言文

課本上寫的是甚麼文?白話文

中間經過甚麼程序?翻譯跟注釋

不認識,則無興趣。

有誰像方仲永突然就要寫詩的?

如果一出生只教你數學你有可能發現你對音樂的興趣嗎?

我的"實用性"定義並非只在"聽得懂、會寫"之上。

"說一口中文"

"說一口漂亮而流利的中文"

這樣說,所以問題出在白話文的教育上囉?

因為很多人連白話文都寫不好嗎?

像數學,自然等等就是真正每個人都應該要會使用囉?

那到底有甚麼可教?

照你這樣講學校其實只要教會你野外求生就好了

反正最實用,只要生活在山林中也不需要語言,也不需要藝術了嘛!

我強調,"語文"絕對不只建立在"實用性"的基礎上

而"實用性"卻又是決定教學程度的關鍵,在此我認為語文比美術實用,所以學測不考美術

但一樣有術科考試,因為美術一樣是人類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啊啊' date='以野外求生來說,如果你學過化學,你可能會比較能夠把火升起來,學過物理可以知道怎麼計算水煮開的時間,至於你要計算當然要數學

不過你把火升的比較漂亮,並不能保證你煮出來的東西會比較好吃

------

因為文言文很漂亮,所以學校教,這我沒話說

但是因為她很漂亮而在學測指考考他,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當然,之所以聯考會考,就表示(至少某些人認為)他有一定的實用性

and then so?

我不需要會希臘文也可以知道柏拉圖在想什麼

我不需要會法文也可以知道什麼是天賦人權

你確定你知道嗎(菸

外國人可是會因為想要了解柏拉圖而去學"古"希臘文的喲

就算翻譯會讓某些東西失真,但問題是"思想"這種東西不要變質就好了,況且文言文和白話文之間根本沒有存在什麼會導致翻譯失真的漏洞(兩者能夠指涉的廣度基本上是一樣的,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區同一群人說的語言最好能不互相蘊含啦!)。

如果是讀個大概的話的確沒有大問題,但是真正要深入的話那絕對是讀原文比較好

還有,原來白話和文言是同個時代的語言啊(笑

嘖,學文言文能讓多少人講話既漂亮又流利?

我怎麼認是一大堆學了一堆文言文然後又不太會講話的大人和小孩?而且他們講不好的是白話文,不是文言文。

嗯,說不定是他們上課不認真

好吧,你指的是哪一方面說不好

嘖,台灣完全不懂文言文的人一大堆,還不是什麼事都沒有?

除了文學之外有哪個領域需要文言文?

自然科好歹還有幫助你不會被宗教神棍的花招和假話欺騙的能力

史學,哲學等等,不過比較少是沒錯

再說,其實很多他想給我們的的確就算翻成白話文也無關緊要,不過讓我選,我還會選擇讀原文

我覺得差別還是在那種細緻度,那種感覺啦,怎麼說,"PV=nRT"和"壓力和體積的乘積會等於物質的莫耳數乘上理想氣體常數再乘上溫度",你會選擇用哪一個?

每一種學科都有他的那種堅持,即便很無聊甚至很愚蠢,我會選擇尊重

------

我前面提醒過一次,但我自己也忘了

再說一次,這次的重點不只在增加文言文時數,而是在於教育部這次增加的部分叫作"四書",而且還是必修

因為四書對中國人而言不是只是隨便的一篇文章而已,某種程度上,他背後代表的是龐大的OOXX的思想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