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冷門的話題...


Recommended Posts

小弟我要提出幾個非常冷門的問題:清末軍事改革!

清軍在自強運動後是否達到全熱兵器化?

是否完全將前膛武器汰換成後膛武器?

小弟我非常想知道清朝在自強運動時是否有達到這兩項目標?

如果連這兩項都沒辦到,清朝真的是無藥可救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火器堂我看過了,只是我無法從其得知清軍是否在20世紀前有達到全熱兵器化以及是否全為使用後膛武器!

可能性很低,因為到抗戰的時候,地方系統的部隊很多連基本的槍都還不全。1900年以前很多國家也是在換裝的過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初期以更新部隊裝備的自強運動根本就是失敗嘛!

連部隊全熱兵器化都無法達成,這樣的軍隊怎麼跟敵人作戰!

自強運動不是僅有軍事方面的改變,也不是針對輕兵器的換裝,以1894年以前的觀念,什麼時候已經建立所有部隊都要換裝後膛槍的說法?

你要先考慮自強運動涵蓋些什麼,想要達到什麼,以及當時有沒有計畫真的全部換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初期以更新部隊裝備的自強運動根本就是失敗嘛!

連部隊全熱兵器化都無法達成,這樣的軍隊怎麼跟敵人作戰!

就算當時清軍領先全世界裝備半自動步槍與速射砲,光是戰術層面的優勢就足以讓列強繼續蹂躪中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我所知的資料來說,西元1861年(自強運動於同年展開)已有後膛槍了,但當時歐美各國的軍隊仍大量裝備前膛槍(擊發槍,又稱為雷管槍),因此武器裝備落後且永遠慢半拍清帝國的軍隊應該也是使用前膛槍。

至於單發後膛填裝的後膛槍的設計,當時有非常多種,例如:活門式(Trapdoor)、滾輪式(Rolling Block)以及著名的轉栓式(Turn bolt),這些槍機的設計大多從西元1840年代開始。(小弟獻醜啦!如有錯誤,敬請指正!)服役的話,應該是在西元1850~1860開始吧,但歐美軍隊應該只有小量裝備。若是完全配備,小弟我估計是西元1870年以前歐美國家就已經換裝完畢,清帝國我就不知了。

我認為:清帝國在西元1894年以前,全國軍隊無法達到全熱兵器化,也無法讓所有部隊使用後膛武器

所以當時的清國軍隊是這個樣子:在清軍中,有些人拿槍,有些人仍使用刀弓矛;而在拿槍的士兵中,有些人拿前膛槍,有些人拿後膛槍。(畢竟如cobrachen在上面所說的,清政府純粹只是想讓自己的軍隊有槍拿,所以...唉...(但其實所使用的後膛武器並不差!)

以上是小弟我的想像,所以可能不完全正確...

P.S:從當時的照片可以發現:清軍簡直是由乞丐組成的部隊!他們沒有統一的軍服(亂七八糟的,頭上還包著頭巾!)、沒有統一的彈藥,而且表情和眼神都呈現呆滯(看起來相當孱弱,沒有殺氣),毫無軍人應有的氣質。所以,看了真的不會指望他們可以打勝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兵器的落後 不足以解釋清末對列強幾乎是挨打的局面

兵制:各地方豪強各自籌組的軍力 制度難以統一 更難統籌調度

政治:陳舊的帝國 碰上歷史上發展最快時期的歐美

思想:承上 缺乏近代戰術 戰法 國家整體防禦戰略跟不上對手的進步

武器上的落後(某些部隊甚至裝備也不算落後) 不等於全盤輸掉

另外你這主題不見得是冷門主題 軍事板最愛談這些了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months later...

http://en.wikipedia.org/wiki/Repeating_crossbow

據英文維基說

中國到甲午戰爭前弩還是常用兵器= ='

The repeating crossbow saw its last serious action in the China-Japan war of 1894–1895, where

photographs show repeating crossbows as common weapons among Qing Dynasty troops.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this weapon has remained very much unchanged since its invention, making it one of the

longest-lived mechanical weapons.

到了1890s已經是機槍和後膛槍的時代了 諸葛亮發明的東西還在用:P

且還是common weapons耶!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Prince of Darkness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自強運動後清朝軍隊還沒有完全熱兵器化

一來所謂的籌造軍械完全是由地方主導

清朝政府並沒有下達換裝武器這類命令

而當時使用槍械武器的則會另外安排在同一單位

一般主要作為後方支援用

儘管當時清軍仍比較會遭遇巷戰情況=..=

清朝後期大規模平原戰已經十分少見了(中國東北可能還有出現過)

至於完全會換裝成後膛武器更是不可能

在中央並無支援、地方派系林立的時候

絕大多數後膛武器式向外國(如日本)等洋商購買

至於由機器局所製造常常因成本、品質等因素

只製作實驗而不實際投入軍隊服役

唯一比較成功的應該只有八八式步槍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兵器的良窳,並非勝負的關鍵,亦非一個國家軍隊的強與弱

中國軍隊是否能擺脫舊有的氣息,轉化為嶄新的革命武力

首重還是建制的調整以及準則的撰寫,最後才是武器的推陳

這部分可以參考黃仁宇著的「萬曆十五年」中的「孤獨的將領」章節

建制的調整在湘軍、淮軍就有著手建立

可惜全國軍隊準則的確立卻很慢,當然是與軍閥割據有關

在中德友好中,國府中央軍或得一整套德式裝備

先進的裝備,惟人員訓練不良,抗戰初期一樣敗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實際上裝備並沒有配給全國喔

而武器也大多是德國軍工廠賣不出去的、有問題的、故意賣貴的

真正有完全落實合作計畫的只有蔣中正轄下的部隊而已

而地方也只能盡量跟近

抗日作戰之所以在初期自上海輸到武漢

原因之一是因為戰略上的錯誤

蔣中正投入自己的精實的部隊前往上海開闢第二戰場

想藉由苦撐來換取國際同情與援助

但也因此部隊太晚撤出上海

使得有近一半的當時中國精英部隊因而慘滅

之後南京防衛戰時便只剩一些二流部隊

根本不敵戰技精良的日軍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