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我很好

我知道

我不想說

別提了

都過去了吧?

然後呢?

原來如此

是嗎?

那,大概是這樣

我不再成為你了。

你呢?

我很好……

by 天野羽海 2010.9.17

請用力鞭我(羞)(遭砍)

好啦回歸正題....xd

相信實驗詩諸君都玩過

連我也不例外,事實上,我常常在玩

也許是個性太愛現的關係,我老是會異想天開的去嘗試創造新的寫作方式或是文體

好比說吹鼓吹之前發起的小說詩,其實在發起以前一年多錢我便嘗試著去作了(不過嚴格來說是個不堪入目的失敗品)

而同樣的,這首也是實驗品,我嘗試著以幾個簡短的答話去試作而成

自知此詩有嚴重不足,但是礙於自我感覺良好,不知此詩缺點之所以然,只感覺到自己在這首詩的意象方面有所缺陷

有其他缺點望各位能提出,好讓小的能將實驗記錄多添一筆失敗改進

先謝過各位前輩、同窗、後生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創版小辣椒這就來囉~(誤)

難得有[鞭詩]標籤值得鞭的(害羞)

我很好

我知道

我不想說

別提了

都過去了吧?

然後呢?

原來如此

是嗎?

那,大概是這樣

我不再成為你了。

你呢?

我很好……

  首先,以「簡短的答話」作為詩句容易造成意義上的斷層,乍讀之下彷彿讀到了夏宇老師的《●摩擦●無以名狀》,但本詩詩句卻稍具邏輯性,我們可以猜測這些對話有可能發生於兩位分別已久之人見面的時候,但我們無從猜測哪一句是哪一方所說(或著有第三方?)。或許我們可以讓詩句分組?

   「我很好/我知道」

     接下來我認為產生了時空的分歧。可能非一時、一事、一對人物。

   「我不想說/別提了/都過去了吧?」

     在這裡可能某一方提起了過往之事,另一方卻刻意避開。

   「然後呢?/原來如此」

     這一對似乎有種聊起八卦的感覺。

   「是嗎?/那,大概是這樣」

     一種妥協?

   「我不再成為你了。/你呢?」

     最末段忽然將詩句產生一種「懸問」的效果,誰究竟不再成為誰?其原因為何?

  我想這首詩這樣分析便夠矣。作者留下太多空白缺乏可供分析的意象、一二段跳接過大造成原本稍具劇情性的對話難以有所連接,全詩僅以問句/對答方式構成,令我聯想到屈原《楚辭》大作〈天問〉。但兩者性質有本質上的不同,也並不能互相比較。峽鷗這首詩僅留下問句,但卻缺乏關鍵性的節點,難以造成讀者共鳴。

  實驗的發想是好的,但可惜的是全詩並無規畫齊全的寫作策略,也許有,但老話一句作者已死,已死之人都是說瘋話的,老子不愛聽,只愛憑藉自己充滿謬誤的偽詩學和直覺評斷。文字實驗一直以來是許多後現代作家熱衷嘗試的,但峽鷗這首詩無法囊括在後現代範疇裡,也只能稱得上是玩票性質吧。

  問好囉峽鷗,這點小禮您將就點收著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