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艋舺》並不完美,但請走進戲院欣賞(無雷)


Recommended Posts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2010年2月5日,也就是上映的第一天,看了《艋舺》,

沒有預期中的精彩,大概是我期望太高了吧,

總覺得預告片比正片有張力,

不過我認為它仍是一部值得走進戲院欣賞的電影。

《艋舺》的場景、氣氛與演員演技都到位了,

最大的缺憾是劇情編排不夠完美,深度不足。

前半段鋪陳有點冗長,後半段則是不夠刺激精彩,

有些部分台詞解釋了太多,

剝奪了觀眾思考的空間,非常可惜,

尤其我不太滿意結局,情節草率,台詞多餘。

導演宣傳時一再強調的「義氣」議題,

在電影中我抓不太到什麼特別的訊息,

可能導演想呈現的也只是一般認知的義氣而已,

不過,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沒能看懂。

另外由於導演想講的重點太多,沒有審慎的去蕪存菁,

導致整部電影略顯浮躁。

「蚊子走上不歸路」與「和尚的情感及抉擇」,

這兩大主題, 我覺得導演應該再權衡一下輕重,

縮小其中一個,彰顯另一個,這部電影的架構會更穩。

阮經天曾表示這是一部完成度滿高的作品,

但以觀眾的角度,我覺得還可以更好。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多讓人驚艷的地方。

這大概是台灣近年來陣仗最大的電影了吧!

在武打動作、畫面效果、場景配樂與行銷宣傳上,

都具有一定的精緻度,顯見劇組的用心。

其中最令我驚豔的部分是年輕演員的演技。

阮經天的演技精湛,滿驚人的,

出演整部電影最難也最需要發揮的角色,當之無愧。

趙又廷中規中矩,較痞英時進步,

但表演模式相近,表現不算亮眼。

鳳小岳飾演老大的兒子,也滿有味道,但咬字不清是個問題。

陳漢典也讓我看見了不是諧星、模仿演員的另一面。

在觀賞的過程中,因為激動、感動或哀痛,我也哭了幾次。

《艋舺》裡,一些情感的處理滿細膩的。

點漸漸連成線,當線完全連成面,一瞬間,面無限擴張,

溫柔的包覆人們的內心,卻又猛烈的抽出人們深層的情感。

我印象最深的兩個畫面剛好都有被剪進官方2分42秒的預告,

分別是1:51阮經天超真實的哭泣,

以及2:00我認為最能代表《艋舺》的台詞登場的時候。

《艋舺》裡的友誼、愛情、義氣、青春,

乃至於生命的掙扎、生活的艱難與生存的殘酷,

或多或少都給了我一些感受,一些思考的機會。

我沒辦法把這些感動與隨之而來的思索,

實際的準確的化成語言,

所以,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親身去體驗,去感受。

鈕承澤導演曾說,他認為國片不應該動用民族情感來支持,

我們就是可以拍出讓大家都來看的好電影。

我在看《艋舺》之前確實是抱著看好電影的心情,

但現在看完了,我發現來到推薦的時刻,我還是得動用民族情感。

不過我覺得這不是可恥的事,論資金論技術,

台灣的環境本來就難以和外國匹敵,

所以我們需要更多人在票房上給予支持,

讓台灣電影人有勇氣有信心有能力,

拍出更多更好看更不同凡響的台灣電影。

演員閩南語腔調不夠道地、場景不夠貼近那個年代、

故事不夠好、完成度不夠高,

這些狀況依每個人的觀感不同,或許是真的,也或許不是如此。

有些不喜歡《艋舺》的觀眾說,

這部電影髒話連篇,打打殺殺,教壞小孩,

但我認為,如果看懂,就能明白它其實蘊藏著深刻的反省。

有些人說,喜歡《艋舺》的人只是在看偶像而已,

我必須說幾位主角確實相當帥氣迷人,

就算純粹為了他們而看也值得了。

但是《艋舺》並不只有這些偶像,它的題材在近年台灣電影中相當特殊,

格局與視野也比較廣闊,以1980年代幫派鬥爭為背景,

真實描繪人們力求生存的景象,觸碰台灣電影較少探討的面向:

變調的純真、身不由己的命運、利益與情義的殘酷抉擇,

呈現無所畏懼的義氣、幽微細膩的情感以及因此產生的迷惘、矛盾。

有人說,台灣為什麼都在拍劇情片、愛情片,

沒辦法拍科幻片、動作片?

我想這當然又是資金與技術的問題了。

然而任何一種類型的電影都可以表達他們想表達的意涵,

不能因為個人喜好或大眾的偏好就貶低任何一種的價值。

供需二者相輔相成,台灣需要實質的鼓勵,

才能營造多元的電影拍攝環境,

電影工作者才能創作出不一樣的電影,觀眾也才能欣賞,

由此建立一個正面的回饋循環,台灣電影才能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我想對於任何事物的成長,批評是必要的,

而鼓勵更是重要,電影也不例外。

《艋舺》在我心中雖然不夠深刻,算不上經典,

但無庸置疑的,它是21世紀台灣電影的新出口,

是我很久以後還會想起的一部電影。

《艋舺》並不完美,但我相信只要走進戲院欣賞,

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很不一樣的台灣電影。

想看更多更好看更不同凡響的台灣電影嗎?

請走進戲院欣賞艋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只為了一根雞腿 我踏入黑道"

他是國片內比較與眾不同的

因為台灣的片子通常是以同志性質為題材

所以艋舺這個題材算在台灣相較比較另類的

看完之後 我也很感動 特別是在最後的地方

以下稍有雷

和尚在"義氣"和"利益"之間掙扎 她最後選擇的"義氣" 但已經沒辦法挽回了 終究還是得為他所做的事負責

這個故事題材的渲染力特別在現在4 50歲的人中特別明顯

大概跟親身經驗或是人生歷練有所影響

而且這部電影對每個人來說 都有不同的感受

1 20歲的是看到他們之間的義氣

3 4 50 歲的好像是從螢幕上看到以前的自己

"我混的是友情!不是黑道........"

這句話把蚊子的心中疑問點破了

他當初是為了友情

但是要換來友情 必須加入黑道

到最後的兄弟反目成仇 使他重新的衡量友情和黑道

只能說 算蠻負有教育意義的一部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1.因為台灣的片子通常是以同志性質為題材

2.只能說 算蠻負有教育意義的一部片

1.這是因為同志議題比較有話題性容易引起媒體炒作,才會讓你有這樣的誤解...實情根本不是如此

2.教育意義...世界上每部電影都有他要傳達的訊息以及目的,你當然也可以把每一部電影要傳達的訊息標榜為富有教育性...只是我覺得這樣的這部片所要傳達的價值觀不一定真的適合每個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對版上某些關於《艋舺》的文章,裡頭說的小瑕疵沒什麼感覺,但對國片所能傳達出的情感張力是很挑剔的,而《艋舺》做到了,十分感謝鈕導演拍出這齣電影,也讓我對國片更抱持著希望。期待未來台灣電影產業的發展,也期待《艋舺》在台灣的表現與得獎部分。

心得有點出某些場景吧,自己斟酌吧。

當畫面定隔在一片藍天時,我幾乎是愣了半晌才意識到電影結束了。

艋舺中的青春過於燦爛,如隻蝴蝶飛起,逐著沒有理由的風而行,也為了體內旺盛的情感奔走,五個少年在一夕之間變成了大人,即使那才發生在上一個瞬間,下一秒所踏即的世界就急切地追趕他們,在艋舺中左繞右旋。

那種情感是充沛的,似湧泉般,一瞬間就淹沒了眼眶。明知這段路不好走,也知道已覆水難收,但無怨無悔,為了當年那個激情的年紀裡,所堅持的義氣與友情,就算全身在打打殺殺的過程裡遍體鱗傷,還是能咬著牙,一挺而過。

世界在他們眼中好像算不了什麼,朋友之間的情與義就算到了勢不兩立,不是你死、就我活的那時,還是會選擇相信朋友。但當短刀刺進歃血為盟的兄弟的腰間,一下子把過去和現在斬斷了,在情義之上,又加上更多顧全大局的思考,有種難以言喻的悲哀。

其中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青樓的妓女,她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在艋舺之外的世界,獨然且清新。無形中在互相廝殺的黑道世界裡,給予主角一個能夠耽溺的美好不實。最後仍等待著主角會回來,帶她去看一場電影,然後等主角避完風頭,也會把她從沉浮紅塵中拉起。這深深地刺痛了我,然後鼻頭微微酸澀起來。

不是不願脫身,而是無法脫離,羈絆束縛住了自己,有其該走的路,也有其永遠走不出的囹圄。每個人都是這樣的,無一倖免。

電影中有很多象徵性的東西。灑出的血花是一朵朵引人憧憬的櫻花,也代表了對父愛的追尋,當慰藉消失時,世界彷彿也為此崩裂。五根手指五個人,一個青澀的幫派卻代表當時對彼此的信任。用槍攻擊人的瞬間,也代表背離艋舺了,於是向下墜落,眼淚和血液一樣滾滾流出。

到最後,每個角色都會有那麼一個缺憾在,但大量的情感從未少去,彷彿此生曾經歷過,死了那些遺憾也不過爾爾。

而我可能一輩子忘不掉那個場景,也許是記憶中曾一閃而過的畫面:五個少年蹲踞在河堤高處,等著夕陽消失在地平線以下,黑暗吞噬一切。那五個人不知如何是好,也不知何處將歸,猶豫過後,黑暗就覆蓋住他們看似遼闊的視野,一種似曾相識的孤獨出現。

然後有人開始玩起溜溜球,擲出的紅光旋轉著,像是他們早已註定好的青春,沒有理由地為了某個信念或人旋轉,在繁華也寂寞的艋舺裡,永不止歇。

其實艋舺想表達出的意義,和某些同志議題的電影,不也有相似之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只為了一根雞腿 我踏入黑道"

他是國片內比較與眾不同的

因為台灣的片子通常是以同志性質為題材

所以艋舺這個題材算在台灣相較比較另類的

看完之後 我也很感動 特別是在最後的地方

以下稍有雷

和尚在"義氣"和"利益"之間掙扎 她最後選擇的"義氣" 但已經沒辦法挽回了 終究還是得為他所做的事負責

這個故事題材的渲染力特別在現在4 50歲的人中特別明顯

大概跟親身經驗或是人生歷練有所影響

而且這部電影對每個人來說 都有不同的感受

1 20歲的是看到他們之間的義氣

3 4 50 歲的好像是從螢幕上看到以前的自己

"我混的是友情!不是黑道........"

這句話把蚊子的心中疑問點破了

他當初是為了友情

但是要換來友情 必須加入黑道

到最後的兄弟反目成仇 使他重新的衡量友情和黑道

只能說 算蠻負有教育意義的一部片

fail

這部片可是有將同志元素加入的,

和尚就是。

看看『艋舺:精裝寫真與幕後紀實』:

志龍回頭牽起小惠的手,笑笑地,繼續談戀愛……看著這對戀人,和尚心底起了微妙的感受,但他不敢進入那個感受,因為他知道那會使他痛苦。

看看這篇吧: http://www.wretch.cc/blog/yjl7489/9026683

...

【艋舺】從他的劇情大綱就可以看出來一些毛病,落落長長一大串,前因後果中間細節看似交代的很詳盡,卻缺少個故事重心或衝突讓觀眾想跟下去,劇情演到中段似乎已像是洩氣皮球般搖搖欲墜…..好的劇情簡介其實大概兩百字內就可以將故事起源、發展、衝突到懸念都交待的清晰明白,並不用把細節都交待的一清二楚,因為劇情是死的但角色是活的,要讓角色去推動劇情,而不是讓角色成為劇情安排下的傀儡,這大概就是編劇的最高指導原則,很可惜【艋舺】在這一方面執行下來的結果是不及格。

我們在【艋舺】裡看到一些角色甚至都不知道他的作用為何,像是太子幫五人中蔡昌憲或黃鐙輝的存在感就很低,我甚至忘記他們最後怎麼消失在劇情裡,而唯一的女主角柯佳嬿,也僅是淪為男主角趙又廷情竇初開的呆版對象而已,很多角色的故事還沒開始就告終結,動機因素都簡單用幾句台詞交代過去,看不見背景故事的支撐,整個發起事變的原因:『艋舺要改革,否則跟不上時代會被淘汰』,也僅是淪為口號式的宣讀,我們在戲裡並看不見「艋舺」或「黑道」的改變與沿革。

...

我也覺得以台灣來看,艋舺算是個不錯的片,但是就與海角七號一樣,沒有好到你說得那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

老實說這句話一出來我就知道他一定會老馬。

明道樓、誠正樓、格物樓的屋頂、格物樓與活動中心之間的牆、水源快速道路。

對不起我住的實在是有那麼一點近。學校

-------------------------------------------------------------------------------------------------------------

片子看完感覺起來蠻像考試考到73分的感覺。

老實說我覺得應該要把一些不太有意義而我覺得會破壞情感的搞笑給刪掉耶。

那個內心戲老實說真的一點用都沒有,真正發生的時候腦袋裏面其實會被很多種感情攪和。

搞了這個內心戲使得那一滴眼淚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安排那個女的基本上對於整部片的走向,當然這部分有爭議,畢竟可能有其他功能?

1、凸顯主角真的是個善良的傢伙(純情以及之後的表現) 2、在蚊子瀕臨崩潰的時候安撫 3、最後一幕的櫻花,其實主角也一樣突然的就消失了。

老實說要凸顯他是善良的傢伙直接在紅巷的時候讓他跑出去就好了阿?直接使心靈殘破卻必須裝的跟沒事一樣更容易表現在不歸路上面的心理以及無奈。最後的主角突然消失老實說我覺得這角色由他媽媽來扮演會更好。

我覺得艋舺添加這麼多搞笑其實還可接受,但那內心戲我覺得真的不好。

艋舺是值得看的片子,73分不是爛分數這是一樣的道理。

我覺得整部片最厲害的就是剪預告片的人,感覺起來是在完全情感不同的地方剪出讓我熱血沸騰。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血 懷中時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也覺得這是篇少見的,有濃厚個人洞見與親身體驗的好文章,而且還是建立在良好的欣賞素養上。

甚至可以說,這篇文章有某種程度的創造性,立基於影片內容與樓主的鑑賞能力。

(難得看到ㄉ好影評,爽啦)

想必樓主對希臘神話中的伊卡魯斯也有一番特別的見解(他也是個在儒家文化中很容易被誤解的角色)

───

艋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震撼其實是蚊子中彈,影片快要接近尾聲,小凝接客時 問的那個問題;面無表情,彷彿此生所有的希望,對未來的想像,全落到了蚊子的身上,那也是本片中唯一讓我鼻酸的地方,也同樣讓我感覺到青樓與艋舺有種不同世界的味道,直至影片結尾,青樓被塑造成一個穩定的,很安全的,表現蚊子感情觀的環境,很特別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然後有人開始玩起溜溜球,擲出的紅光旋轉著,像是他們早已註定好的青春,沒有理由地為了某個信念或人旋轉,在繁華也寂寞的艋舺裡,永不止歇。

-----

很喜歡版主以上對於象徵意義的見解

一如片名艋舺的原意

他們是一艘艘小船 在青春的河裡從流漂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評的好 (拇指

----------

今天看到聯合報的娛樂版 差點把報紙撕了= =

真是的 社會學系的教授來跟人家評什麼電影 你夠格嗎?= =#

----------

不過 你的文字還真是清新@@ 少見的好 電影的各處都有點到 真會寫@@(拍拍手

----------

個人還蠻被趙又廷嚇到的 他洋風這麼重 這種片他居然能詮釋的這麼好@@

以年輕的演員來講 不簡單 (拇指

還有就是王識賢大哥也把文謙的狠味演出來了 也是一大驚奇

總之 艋舺的小毛病 只是大醇小疵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艋舺》的場景、氣氛與演員演技都到位了,

1最大的缺憾是劇情編排不夠完美,深度不足。

前半段鋪陳有點冗長,後半段則是不夠刺激精彩,

2部分台詞解釋了太多

剝奪了觀眾思考的空間,非常可惜,

尤其我不太滿意結局,情節草率,台詞多餘。

導演宣傳時一再強調的「義氣」議題,

在電影中我抓不太到什麼特別的訊息,

可能導演想呈現的也只是一般認知的義氣而已,

不過,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沒能看懂。

另外由於導演想講的重點太多,沒有審慎的去蕪存菁,

導致整部電影略顯浮躁。

3「蚊子走上不歸路」與「和尚的情感及抉擇」,

這兩大主題, 我覺得導演應該再權衡一下輕重,

縮小其中一個,彰顯另一個,這部電影的架構會更穩。

阮經天曾表示這是一部完成度滿高的作品,

但以觀眾的角度,我覺得還可以更好。

1 我認同 劇情確實不夠好

2 其實還可以 某些東西的象徵意義 取代了台詞 "血之於櫻 櫻之於義氣" 基本上 這部份

沒有太大問題

3 不太需要改變比重 如果改變比重 勢必要拿掉其中一個演員 如此一來 "艋舺"二字的意義

又會失去不少

以上在下淺見 如有冒犯 抱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艋舺,是我看過一部非常特別的一部電影。

趕在首映日當天看,看完之後我的心情異常的沉重

近日報章媒體的疲勞式轟炸宣傳,使的這部電影是未演先轟動

好不好看?當然,的確是相當的具有震撼力。

但是看完之後,我卻沒有辦法明確說出我的感想

先來聊聊趙又廷和阮經天的部分吧!

這部戲兩個人都演得不錯

之前趙又廷拿下金鐘影帝時,我不予置評

因為我沒有看"痞子英雄"這部。

看完他在艋舺的表現,我認為以一個新人之姿,表現是相當成熟的

趙又廷雖然並未經歷過那樣的文化,甚至他可能對於這樣的文化甚至完全不懂

但是憑著對於演戲的天賦,仍然可以準確掌握角色情緒

對於這點,我相當的肯定。

相對之下,阮經天的演出經驗就比趙又廷多了些

而我也認為在這部戲中,小天演的比趙又廷搶眼。

或許是角色定位的關係,小天的角色偏重於內心戲以及矛盾衝突

小天的角色較為吃重,但是在他的神宇之間

卻能夠確實將那種矛盾情感傳達出來

與他之前的作品相比較,更為成熟而內斂,

我相信他的表現,有資格角逐金馬的獎座。

之前常常討論說到底誰戲分比較多?

戲分多,就代表甚麼嗎?

全劇看起來似乎是以趙又廷的蚊子來貫穿

但是在我的想法裡,這部電影若沒有了和尚這個角色,就會失去大半味道。

簡單來說,用和尚的矛盾掙扎來凸顯蚊子的迷惘

而用蚊子迷惘探索的過程來引導整部電影。

相較之下,太子幫其餘三人的表現就略為普通了。

鳳小岳也算是個很有經驗的演員了

這部戲中雖然表面上是太子幫之首,但實際上在蚊子和和尚兩人的凸顯之下

志龍這角色只能成為襯托罷了,問題不是演員而是角色定位。

再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之所以沒有看完電影就打,是因為我一直在思考

"艋舺"到底表達出甚麼?

表面上,就是簡單描述萬華地區黑幫之間與內部的情仇

似乎著重於"兄弟"之情的探討。

但是,真的就那麼簡單?

前半部電影院裡還會傳來陣陣笑聲

但中半部之後,我沒有辦法笑出來任何一次。

很嚴肅的,至少我認為。

太子幫五人之間的結拜之情,究竟蘊含什麼意義?

蚊子從一個轉學生,到加入了艋舺裡勢力最大的一個幫派

得到了認同,得到了所謂的義氣

卻也在不斷的打殺之中,追尋所謂的意義。

"我只聽過義氣,沒聽過意義!"

艋舺中的經典對白,卻有許多的餘韻富含其中

蚊子追尋的究竟是被認同的義氣

亦或是真正兄弟之情的意義?

艋舺中另一個"義氣和意義"的衝突,發生在和尚身上

面對時代的變遷,槍械的發展已經威脅到使用刀棍的艋舺黑幫

但在老大的堅持不妥協下,和尚被迫在兩者之中擇一。

先是殺了自己的老大,又間接殺死自己的結拜兄弟

最後更是在種種矛盾衝突之下,與蚊子雙雙死在血泊之中

以及對於志龍的矛盾情感,讓整部戲增添許多淒涼的高潮。

蚊子發現了和尚的"背叛",儘管是兄弟,卻仍然要動手報仇

裡頭的幾句話這樣說:

"如果今天你不弄死我,明天你就會被我弄死"

"我不知道為甚麼你明明是我兄弟,但我卻非得要把你弄死!"

"因為我們混的是黑道!擋我者死,是很理所當然的"

簡單幾句話,道盡整部戲的癥結點所在

明明是結拜兄弟,所以更要狠下心來?

就因為是在黑道,所以是敵是友,全在一念之間?

我還在思考著,這部戲的兄弟情,究竟是甚麼鳥玩意。

和尚與蚊子,兩者不同的矛盾

"情義與現實",卻是兩個矛盾的相同起因。

看完艋舺,我沒有辦法把那些畫面拋在腦後

那種震撼,還有那種崩潰的情義

令我看電影時沒有辦法克制自己的情緒

人們往往都被迫面臨抉擇

有可能是兩條不歸路,兩條通往截然不同的未來

在我看來,蚊子選擇了"情義",而和尚選擇"現實"

但是,很諷刺的一點是

兩人最後都走向同一條路--"死亡"

那些掙扎,使他們走在這條路上,卻始終無法放下

所以最後,兩個人也都因此付出了代價。

究竟到死前,他們嘴角的那抹微笑,代表著什麼意義?

我想,就只能讓大家進電影院去觀賞體悟吧?

我只能說,意義和義氣

終究也都只是屁。

這部電影的一個爭議處,就在於這樣子的表現

會不會使得"艋舺"的形象和觀感受到影響?

的確,這樣的一部電影

著重於黑道幫派的衝突砍殺

勢必是"兒童不宜"

但我也認為,若這確實是當年艋舺地區的文化

那麼電影本身只是反映出當時的情景,也並無不妥。

只要不要放錯焦點,我想電影本身並沒有任何所謂不合適的情形。

戲裡也有一些我認為不夠明確的點

第一是和尚對志龍的矛盾之情,電影中並沒有更深入的探討

這樣對我來說,只是為了要更增加和尚更多的心理層面

卻沒有好好的去發展,淪為一種"為增加而增加"的遺憾

如果這樣的情緒心裡好好發展

不只能讓故事裡的和尚內心矛盾更上一層

或許也能更加確立志龍這角色的味道,

讓這角色在整部電影的主軸之中,更能扮演某種情感的另一層面。

再者還有一個類似的問題,就是蚊子與小凝

兩人的感情,在整段劇情之中顯得很突兀

總覺得加入了這段情節,對於整部電影看不到甚麼加分之處

反而點到為止的膚淺,令人感覺沒有必要。

就好像只是因為時下電影都要和"愛情"扯上那麼一點關聯

又變得有些"強說情"的感覺。

說了那麼多,艋舺到底是部怎樣的電影

我想你自己親身去體驗看看,或許有更深刻的感受

但我認為,這的確是一部相當不錯的電影。

以下題外話,想聊聊看電影對我來說是怎麼樣的一個意義

電影,對我來講

是娛樂、也是一種藝術。

我非常喜歡國片,總覺得好萊烏的片子

已經逐漸流於市場化和膚淺化

只是一昧的追求更多的聲光刺激,追求更多的華麗動作特效

讓我覺得很膩。

很多人對於我喜歡國片很驚訝

一般人對於國片的感覺就是....沉悶、難懂

究竟是為甚麼?我想這也是所謂的好萊烏效應吧?

已經習慣如此快節奏又著重聲光刺激的感官

叫你安安靜靜的去體會一些電影所要表達的訊息,你自然難以接收到

就譬如艋舺,我想很多人出來評論的會是裡頭逼真的打殺畫面

卻忽略掉在打殺之後,那份更為重要的情感面

也可能是因為過多的曝光量,所以使大家模糊了焦點。

國片當然沒有大成本大規格

但是就是因為反映出很多人已經忽略掉的問題和情感

才會讓我愛上看國片

我看電影想要的不是單純的娛樂,

而是想要去得到一些我們平常不會得到的東西。

打從"盛夏光年""聽說""渺渺""九降風""海角七號"到如今"艋舺"

我看過很多很多國片,國片越來越成熟

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

但我擔心的是,會不會終究也流於俗氣而市場化

而少了國片那種,獨有的、一種感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