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教改總體檢/怨→蒼白的十五歲


Recommended Posts

23科我認為是好事

你能想像每天國文國文英文英文數學數學

會掛掉

藝能科個人認為是一種放鬆

地科課做電路板的幹幹叫 (被燙到)

音樂課欣賞音樂的好眠

美術課隨意塗鴉的愉悅

體育課奔灑青春的汗水

電腦課魔獸CS的熱血

家政課。。。。。。。

(掰不出來ZZ)

藝能科個人認為都頗喜歡的

不過要做報告就煩了ZZ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60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結果可能導致兩種典型:

對數理專精的人,在其他人面前卻聽不懂許多應該要懂的經典名著,被認為沒文化

對人文專精的人,被媒體所報導的一些不正確的數理概念唬爛,被認為沒智商

這是誇飾化的譬喻,

但試著想想,職業的分化真的必須要導致交流的分化嗎?

一,現今建中有相對地嚴格執行通識教育(社會組高二仍有物理化學,很多學校沒有吧?你們改了嗎?),但是這兩種典型仍然很接近現在的事實,我很難相信不上(不考)通識課會更嚴重。

二,你假定不考不上大家就完全不會對非自己專長的部分有興趣或交流。

我不全盤否定你的假設跟想法,但現實層面是我比較考量的重點。

------------------------------------------------

有的人說跟中國比起來我們還不認真很多,

不過環境本身就不一樣,

如果我吃得起正常的一餐,

我何必每天都蹲在路邊乞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聽說有一種東西叫做空堂

誰說學生沒事一定要一直上課zzz

那些副科全歸給社團時間不好嗎

一個禮拜給你兩節課碰音樂 兩節課碰美術...etc

你真的認為兩節課能夠成就你對美術的憧憬 實現你玩音樂的夢想嗎

如果不 為何不集中火力 主科之外的時間 就是社團時間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那些副科全歸給社團時間不好嗎

一個禮拜給你兩節課碰音樂 兩節課碰美術...etc

你真的認為兩節課能夠成就你對美術的憧憬 實現你玩音樂的夢想嗎

如果不 為何不集中火力 主科之外的時間 就是社團時間啦

空堂跟社團時間其實是差不多意思這樣www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現今建中有相對地嚴格執行通識教育(社會組高二仍有物理化學,很多學校沒有吧?你們改了嗎?),但是這兩種典型仍然很接近現在的事實,我很難相信不上(不考)通識課會更嚴重。

二,你假定不考不上大家就完全不會對非自己專長的部分有興趣或交流。

我不全盤否定你的假設跟想法,但現實層面是我比較考量的重點。

------------------------------------------------

有的人說跟中國比起來我們還不認真很多,

不過環境本身就不一樣,

如果我吃得起正常的一餐,

我何必每天都蹲在路邊乞討?

所以回歸到我之前的回覆,

我覺得這是大社會環境底下的悲歌

說真的,相較於歐美各國

台灣的社會有…有點病態

(想要固守傳統教育,卻被批僵化

想要學習歐美,卻畫虎不成反類犬

這一方面是教育單位對教材沒有具"前瞻性"的配套,

另一方面真的是傳統的功利思想導致。

我們要學習傳統的深度、多元的廣度,

而不是傳統的廣度(狹隘)、多元的深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藝能科真的變成大多數人的休閒時間。

(最近美術課在刻橡皮擦印章,不知道是刻上癮了還是壓力太大,每堂課都有人拿著筆刀和橡皮擦培養感情)

個人是覺得班上好多同學生活時間完全被壓縮,真的很不健康。

還記得段考當天,聽到一群人在討論前一天補習到幾點、凌晨幾點才睡覺,

還有人在段考前一個禮拜兩個禮拜就每天睡三小時四小時了。

雖然說,媒體常常報些中國大陸學生多麼刻苦向上、競爭多激烈怎樣怎樣,

一開始看得時候真的會覺得「天吶自己真是太混了」,

不過看久了,也沒啥感覺了……

畢竟,要我用自己的健康和休閒,去換那不一定有用的所謂「認真讀書」,

何必呢?

>參考書是數十倍重

其實參考書就和補習一樣是個充滿爭議(?)的點。

說真的我沒辦法想像坐在同一個位置上課超過一個小時的感覺。

看到有些人非常認真地寫一大堆講義參考書,

星期一到五都有補習而且補到很晚,

可是最後不管是實質上的知識增長還是成績上的進步都沒什麼改變,

我會想這些人是不是沒把學校的讀熟就只上補習的?

還是也許這些人真的不是讀書考試的料?

就像開版說的,台灣媒體常常渲染說台灣學生壓力多大。

壓力是一定會有的吧,加上個人因素,壓力大一定的。

只是說有「多辛苦」,我真的不懂。

其實很多時候沒必要這麼辛苦的,

也許是從小培養的「使命感」讓我們覺得沒讀書等於死罪?

還是這本習題不寫完就會被十大酷刑玩上幾輪?

台灣學生的素質,我相信人類生理上的差別是不會差太多的。

大陸的教育,培養的是讀書習慣。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並不是那樣的習慣。

當然我不是說,我們完全不必努力,

只是很多時候問題沒有我們想像的嚴重,

也沒有記者們想像的嚴重。

保持著向上的精神是對的,

但也要適時的給自己休閒娛樂吧。

相信這些大家都知道,

提醒大家要有快樂的人生比較重要唷!

如果人人都要爭第一,

而我沒什麼興趣,得到的也許只是金錢,

那我何苦浪費時間去爭呢?

誰說做第二第三就不行呢?

快樂比較重要吧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23科不是壓力來源好嗎? 就像樓上說的 廢科一堆

真正的壓力來源是最主要的那9科(國英數史地公物化生)

台灣學生花太多時間在這些升學科目上

這是很奇怪的

為何一個對藝術類科有興趣的學生不能花多一點時間在音樂 美術上

而是得浪費時間學其根本毫無興趣的數理科目?

這就是台灣的教育 要求大家勤讀升學科目

導致其他非升學科目不受學生重視 時數遭縮減等

(音樂 美術課本厚厚一本 再加上實作 每週兩小時怎麼教完?)

也不重視學生個人興趣 例如選修制度便形同具文

這樣形式上的通識教育 有必要嗎?

那樣勢必會增加對學校的負擔,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不會是學生能夠接受的理由zzz

而我認為,高中的選修應該不是只有三種類組裡面 二類組再多出幾種選修的幾種套餐而已

的確,以管理不便來做為不實施選修制度的理由一點也不正當

那是他們自己本身的能力問題 怎麼能因此犧牲學生權益?

嗯 真正的選修制度應該是直接選課 而不是這種套餐式的課程選擇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jl200314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教材亂改才是問題吧

聽說一年級學弟將來自然組的物理化學課被刪到剩兩三節, 物理教材也刪了很多, 然後理由只是高中用不著學太多, 大學可以教(然後上大學時教授可能仍然以為高中教過了)

典型的教授思維, 還是台大的

想教改的家長學者應該要把所有level的高中都看看, 以往都有因為只看小群數據而做出的荒謬判斷. 這次改物理聽說也是一樣.

不是只有官員自己的小孩才能反映出問題, 也不是一個兩個學生的"告白信"就可以說清楚大家真正的痛.

不要把高中生都當一個樣, 這樣實在很糟糕

23門課才不是問題所在, 課多壓力也可以少

重要的應該是學什麼和如何學

有些學生忙到上課吃飯根本是因為學校要他們做一堆事, 搞一堆比賽要學校面子

作弊, 社會給學生的思想吧

我倒很好奇, 為什麼會覺得不作弊會很笨

中國的學生壓力比較大, 不過大的有些不一樣. 同樣都是高中生, 能承受的最大壓力不會差太多, 再多就會適得其反, 人也上不去

像中國那邊高考的理組數學題目是難, 但仍然和我們早期的題目一樣僵硬死板, 有心的人可以秒殺一些題. 難對付的反而並非應用, 跟我們的應用式考法很不一樣

對於教改我必須先說,我對它的熟悉度僅止於我們這屆所用的九五暫綱,但就我的親身體驗來說,我覺得教改在教材的修改方面有很多是成功的。廢除三民主義納入公民、把積分和常態分布放回高中數學、矩陣部分內容增加、增加錯離子化學、生物課本內容加深加廣(與一綱多本應該有關,競爭造成進步)、刪除電子學加入相對論、新增的生活通識課,其實都是我認為非常棒的措施。

我往往覺得我比我的學長們還要幸福很多,因為我能比他們接觸到更多更廣的學問,而且對我上大學的課程銜接和生活上的技能都有很大的幫助。但如果依造這位同學所說,以後的學生會面臨的是自然科學教材以及上課時數的刪減,那我想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現象。

但我想教改之所以不能切中要點,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沒有納入學生的意見。就如同這位台中一中的同學所說,如果教改的工作者對於學生意見的採納是如此的片面且樣本如此的稀少,的確是不太可能反映出學生對當前教育的想法與感受。如果不能讓受害者為自己的權益發聲,那再多的改革恐怕都很難真正讓學生滿意,而學生不滿,寵愛孩子的家長們自然也就會有所怨言呀。

至於二十三門科的問題,我覺得科目多其實沒什麼不好,只是學生要了解自己到底要什麼,或現實一點,需要什麼。以前在建中,我還算是個認真的學生,但我也不能真的說做到各科面面俱到,科科高分;但我卻覺得,我在我有興趣的科目都能學到很多。今天科目多,其實也就意味著學習機會多,只是學生自己要怎麼利用而已。

然而真正使學生痛苦的,當然就是考試的壓力與分數的競爭,與什麼教材內容、科目多寡其實沒什麼太大關係。競爭帶來的痛苦能夠消弭嗎?生物學家告訴我們,是的,的確有方法可以減少競爭,那就是特徵置換~~翻成白話,就是不要去搶同一樣東西。因此如果有人問我說,多元入學是否可以減低學生的壓力,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然而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在於,考試入學的部分佔得比重還是不小,而且對前幾志願的學校來說,重視考試還是主流價值觀,這點從各校之間藉由學測多元入學的比例就可以窺知。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該更加的重視技職教育,並且投入更多資源在技職體系之中。畢竟社會是現實的,如果由高中升大學的通識教育出路通常較佳,那我們也就不能指責家長為什麼總是期待孩子能在重重的考試中脫穎而出,不管他孩子的比較優勢到底在何處。

至於台中一中的競賽風氣,那真的是我覺得最有趣的東西了。在上大學後,我認識了很多台中一中畢業的同學,他們競賽經驗之豐富真是令我汗顏。我只能說,雖然這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學校的自尊心作祟,但對學生來說也未嘗沒有好處,辛苦不會沒有報償的,就算在高中的時候還看不出來,然而實力的累積在大學的時候就會展現出來,畢竟在大學的教育中,考試已經不再是評量重點,與社會的連結絕越緊密,能力、實力就越受到重視,分數反而不是重點。(喔還有~~台中一中的同學真的都超有趣的,而且特質跟建中生其實很像,某種程度來說,應該算是一種趨同演化吧~~)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Edmund0610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要會縫紉會做菜會弄電路板 會唱歌

其實以上我大概只有不會弄電路板....害我生科有一學期有點低...

---------------------------------------------------------------------------------------------------------------------------------------

我覺得高中(尤其高二高三後)如果可以仿照大學選修的方式的話,也許能夠帶給大家提高自己有興趣領域的機會吧!!但是可以理解的是高中的課程原則上希望我們具備基本的能力,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早早對於自己的未來志趣有極為肯定的趨向,所以儲備所需的基礎能力以備未來可能的需要是還滿自然的做法吧!!

但如果因此必須增加大家的負擔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改革畢竟仍是有點困難(老師、家長、學生都很無奈....=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去學音樂生活科技

以後你保障我畢業一個月月薪有幾萬

拜託 實際一點

大家還不都為了以後好找頭路才來唸書的

唸書不能混口飯吃才有真正想念的人來唸

大部分人只是想以後多賺點錢吧

至少我是這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同意樓上的

如果你對某一門科目沒興趣而且他又不會考的話

那你會去讀嗎?

多少東西是以後用不到的但現在又要我們去學

這樣有意義嗎?

真的對那些東西非常的有興趣的人會來讀建中嗎?

這裡又沒有什麼美術班或音樂班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去學音樂生活科技

以後你保障我畢業一個月月薪有幾萬

拜託 實際一點

大家還不都為了以後好找頭路才來唸書的

唸書不能混口飯吃才有真正想念的人來唸

大部分人只是想以後多賺點錢吧

至少我是這樣

就某種層面上來說,我說不定可以算是那種"真正想念的人",但我覺得這樣子的我,很白癡,不切實際(但我並不討厭我自己)

另,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但學生的意見似乎沒有人想聽

還有,個人認為"適度"的壓力是必要的,不過,現在的壓力似乎有點大...雖然我實在說不出來問題在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

又談教育制度又談補習

最源頭還是學生是否認真讀書

當然不是說制度不用改

只是上課睡覺晚上到補習班再睡又或玩手機又或發呆

又或僅付出一點努力就想成功 失敗就怨天尤人

成就與否由此可知

此內容已被編輯, ,由 翔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為什麼不把音樂課廢掉 想學自己去外面學

外面又不是沒老師

幹麻犧牲其他人陪你們一起上音樂課

學音樂 會很屌?能賺錢?還是能陶冶品行?

想學些音樂不行嗎?在外面學音樂是很貴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負擔之。縱然日後不見得以音樂作為職業,但是能夠上音樂課也是很難得的經驗啊!作為增廣見聞抑或是陶冶性情的興趣也是相當不錯的。

我相信確實有不喜歡音樂課或美術課等等的同學存在,但不外乎也有不少同學為有機會接觸學科以外領域感到欣喜。難道就僅僅因為有人不喜歡,這些課就應該要廢除?

那不喜歡體育課的同學是不是可以主張不要上體育課,大家一同廢除?樓上的意見讓人無法苟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人文和科學的衝突 最近看到STS似乎想要整合 但是總覺得大眾說的"人文科學"(科普) 其實都只是"科學人文"還是偏文多一點 科技少一點.....

這點只要看STS主要是哪些人在推就知道了

我去學音樂生活科技

以後你保障我畢業一個月月薪有幾萬

拜託 實際一點

大家還不都為了以後好找頭路才來唸書的

唸書不能混口飯吃才有真正想念的人來唸

大部分人只是想以後多賺點錢吧

至少我是這樣

我覺得我以前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想法

不過在我漸漸的接觸一些課程、演講(也許是強迫的)以後

我會發現自己的思維在改變

一度認為所有的學問都是獨立、完整的

透過自己這套觀點可以套用所有的情況

然而在接觸很多不同的領域之後,

發現自己其實對哪些領域有更大的興趣

發現我原來以前只用一種角度去看世界

也漸漸感覺到所謂「學習理科的」與「學習文科的」

之間高築的壁壘

我以前也常常感覺學這個對我有什麼用處

然而,在不知不覺中就多一種視野,拓展了眼界

正所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記得曾經有人提過「科學重肥料,人文重土壤」

我一直認為兩者都是偏重於土壤,

也就是在環境中透過廣泛的接觸,來涵養自我學習的角度和體會

--------------------------------------------------------------------

我覺得閱讀指導之類的課程真的很重要,

現在似乎只有各個資優班在開這樣的課程,

就算有也只是人文讀人文的書,數理讀數理的書

通識教育要的應該是一個全面的角度!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想學些音樂不行嗎?在外面學音樂是很貴的,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負擔之。縱然日後不見得以音樂作為職業,但是能夠上音樂課也是很難得的經驗啊!作為增廣見聞抑或是陶冶性情的興趣也是相當不錯的。

我相信確實有不喜歡音樂課或美術課等等的同學存在,但不外乎也有不少同學為有機會接觸學科以外領域感到欣喜。難道就僅僅因為有人不喜歡,這些課就應該要廢除?

那不喜歡體育課的同學是不是可以主張不要上體育課,大家一同廢除?樓上的意見讓人無法苟同。

問題是,喜歡音樂的同學跟喜歡體育的同學的數量,實在是不成比例呀xd

像敝班,雖然到了高三,大家還是相當期待體育課

但是對於音樂課,卻是甚麼時候都興趣缺缺,提不起勁

當然這和家庭環境有關啦

有錢人家小孩接觸音樂的早 對他們來說音樂課很好上手

對我們這些窮小孩來講 學音樂根本就是條遍布荊棘的路啊xd

像體育課就沒這個問題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問題是,喜歡音樂的同學跟喜歡體育的同學的數量,實在是不成比例呀xd

像敝班,雖然到了高三,大家還是相當期待體育課

但是對於音樂課,卻是甚麼時候都興趣缺缺,提不起勁

當然這和家庭環境有關啦

有錢人家小孩接觸音樂的早 對他們來說音樂課很好上手

對我們這些窮小孩來講 學音樂根本就是條遍布荊棘的路啊xd

像體育課就沒這個問題了;-)

學音樂不一定要有錢人家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