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算背多分科目還是理解


Recommended Posts

  • 回覆 64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背多分的科目...我覺得只有那種會在考前畫課本說這些都會考的科目才算而地理絕對不是

當然地理還是要背一些如專有名詞之類的基本概念 才會方便理解

至於地理我比較喜歡用圖去理解 不過有兩套

一是地圖 就是在心中可以想像出一張世界地圖 比例可伸可縮

二是架構圖 即把一些地理概念用因果關係或是對立關係畫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最初由 bongin 發表

我們地理老師說的

心圖合一

你心中要有一個世界地圖

尤其高一高二的課程

經濟地理應該就不適用了...

(我恨經濟地理= =)

我好喜歡經濟地理,跟高一高二不一樣,

只要懂個概念,不用讀也考的不錯,

高一高二的地理課程我卻從來沒好過.....

(尤其是讀完之後,懂一點卻懂得不清不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weeks later...
  • 4 weeks later...

嗯,地理重視[了解]啦

像我也沒有在背什麼地名呀(嘆氣)

我覺得只會把地名正確標示出來的人並無是真正會地理的人

真正的地理應該是用地理的思維來思考地理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地理

而我們那些指考題目,也是這樣的概念出來的

所以說死背是沒有用的!多思考,多聯想才是王道!

PS地理要變強,建議去看一套書,由遠足文化出版的[台灣地理百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最初由 洛城落楓~獸風 發表

要先理解~再去背~才會多分~

所以~理解比較重要吧

我的想法跟你相反呢

我認為要先背(就是奠定基礎)

才有辦法理解

像是1+1=2 很難理解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傳統區域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及其問題

陳國川

中學地理教育起源於十七世紀的歐洲,因當時正值歐洲國家大舉向世界各地殖民,並

擴張其商業活動,許多商人和有意向海外殖民的政府,急需有關各區域大小、人口多

寡及資源分布的資料,以作為殖民和掠奪財富的依據。因此,地理教科書的內容以羅

列各區域大量地名、貿易與生產數字為主。(施添福,1980;1983)十九世紀中期,

雖然有學者強調區域地理應以自然地理作為區域分析的基礎,並引導學生觀察環境要

素的分布,以及分析這些分布的相互關係。(Biddle,1985)但因當時的中學地理教

師,仍大多停留在十六、七世紀探險時代所形成的「觀察與記載」觀念,

(Guelke,1977)以致地理教科書,依舊停留在「按國家單元進行資料的堆砌」

(James,1972),強調的只是地名和地理事實記憶,未曾企圖發展一套學生使用資料

解決問題的方法。(Biddle,1985)

十九世紀末,赫特納(A.Hettner)主張,「地理學的教育在於對地區及其情況具有

清楚的觀念和理解。」因此,他認為地理學的教育,應把重點放在鄉土地誌、德國地

誌和外國地誌,(Hettner,1927;王蘭生譯,1983)即目前所謂的區域地理。而對於

區域地理研究的綱要,赫特納主張:「從地位或位置開始,然後依次為地質、地表型

態、氣候、植被、自然資源、定居過程、人口分佈、經濟方式、交通和政治分區」在

這個綱要中,「各要素是具有因果順序的,每一個要素就是一個論題,在論述每一個

論題時,只是討論該論題與自然基礎關係,而不討論論題與論題之間的相互關係。」

(王蘭生譯,1983)

受到赫特納思想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的區域地理教科書,逐漸改以「描

述各自然區域的地形、氣候、植被及其他現象,並分析這些現象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為內容要點。(Graves,1980)但是,由於教科書排比分明的編撰形式、教師本身

企求教學運作的方便,以及為了在「考試」中獲得「明確的答案」等因素,

(Hogan,1962)導致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地理的重點,由戰前海灣、岬角、河流、

城巿等地名記憶,轉變為戰後諸種自然環境要素的背誦。(Biddle,1985)記憶的對

象有別,背誦的學習依舊。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地理學家哈特向(R.Hartshorne)指出:「地理學是一門

解釋地區差異的科學。」因此,「所關心的是,針對地表各不同地區的各種特性,提

供正確的、有條不紊的、合理的描述與解釋。」以期「尋求世界之地區差異完整知識

的獲得,以及從地理獨特性的角度,區別世界各地區之現象間的差異。」

(Hartshorne,1939)根據這樣的觀點,地理學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彙集和綜合有關

各地特性的資料,以作為描述的基礎。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殖民地要求獨立聲浪逐漸升高,西方殖民母國為未雨綢繆計

,亟需瞭解世界各大小區域的區域特性,以作為和殖民地談判獨立的籌碼,並作為設

計各種制度,以維繫母國和殖民地間的臍帶關係。就在這樣的時代需求下,哈特向的

論點被西方地理學家廣為接受。地理學被許多地理學家認為是一門描述指向,而不是

法則指向的學科。地理學家的主要工作,是發現和集合地方上諸如地形、生物、文化

、經濟等各方面的事實,再將這些事實綜合成為區域地誌。區域地理教科書,也以描

述各區域的地形、生物、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事實為尚,以致依舊充篇累牘的地名

與物產,「只有記憶的負擔,而無心智的啟發。」(Graves,1980)

1970年代以後,以英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為了解除對「只有記憶負擔而無心智啟

發」的困惑,乃將中學地理教育的核心,由區域地理轉為系統地理。然而,在中學教

育裡,系統地理具有隨時可以被其他學科取代的危機,如經濟地理可被經濟學取代,

人口地理可被社會學取代,自然地理可被地球科學或其他系統科學取代。由於傳統區

域地理教科書的「描述」傾向,以及系統地理的可替代性,終於導致社會大眾,甚至

部分的地理教育工作者,開始懷疑「地理課程」是否仍在中學教育中具有其存在的價

值。(Binns,1991)

長期以來,臺灣高中區域地理教科書,其編撰方式一直沿襲民國25年(1936)頒行之

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架構,該架構規定:「敘述區域地理時須注意下列事項:1.位置、

地形、氣候及土壤;2.居民;3.物產(農、礦、林畜、水產、鹽);4.交通;5.工商

業;6.都巿;7.國防。」(施添福,1983)顯然,此一「注意事項」是沿襲赫特納的

區域地理綱要。

由於赫特納綱要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每一個要素就是一個論題,」

(王蘭生譯,1983)因此,在教科書的篇幅與字數有限而主題眾多的情況下,每一區

域單元只能描述一些存在地表的基本事實,難以深入探究地表現象間的因果關係。這

樣的區域地理教科書,其特色是:「各區域單元的內容,均重描述而少解釋;每一區

域單元之內容,皆按形候水土、人經交聚,排比分明,文字簡約,以致各單元之間,

除地名外,內容似曾相識;且單元之內,亦見形候水土,殊少聯繫;人經交聚,鮮有

相關現象。」(陳國川、姚翰玲,1988)根據這種教科書實踐的地理教育,其結果是

導致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目前地理教科書……使學生感到頭緒紛紛而枯燥無味,記

憶艱難,無法收到地理教學的效果。」「……讓人覺得地理只是一種地名堆砌而成的

記憶課程。」「地理教科書上仍有許多根本與生活無關的教材,除了應付考試外,殊

少實用價值。」「地理教科書,以記憶性教材居多,而具有啟發性與思考性的教材較

少。結果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理教科書猶如地理百科全書,其涉

及之項目甚多,但限於字數又不能詳細說明。雖然每段標題醒目,但各自獨立,不相

連屬,既乏興趣,又難於記憶。」(師大教育學系,1979)此外,一項地理教育學者

的研究發現,傳統的區域地理教材,其「內容相當貧乏,……難以掌握各單元教材的

內容重點,亦難以理出各國家或區域最主要的地理特色。」、「教材內容中關於瑣碎

事實、地名的描述過多;關於重要地理概念的闡釋卻又只『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

探討及解釋;教材內容的結構編排,並不嚴謹。」(施添福、陳國川等,1993)

前面的說明顯示,無論西方或臺灣,傳統的區域地理教科書編撰方式,至少具有兩項

共同的特色:

1.無論區域地理的重心,係置於「觀察與記載」或「區域特色的描述」,其編撰方式

均按各項地理要素,逐一羅列、排比分明,以致各區域單元之間,除地名與物產各不

相同外,其他文詞都似曾相識。

2.在有關「區域特色」的描述裡,傳統的區域地理教科書多著重於自然環境對人的影

響,或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關係。這種只強調人與環境而忽略人與人的觀

點,在1960年代以後,大量其他社會科學理論,如人本主義、行為主義、結構主義、

時間地理學、政治經濟等概念勃興的刺激下,(施添福,1990)不僅部分學界有「區

域地理死了」的驚嘆,(Johnston,etal.,1990)在中學教育裡,「地理課程」的存

在價值也面臨遭受懷疑的危機。

以上轉自PTT的Geography版

作者為現任師大地理系教授 專長在台灣區域地理 師承施添福(台灣當代區域地理著名學者)

(大學四年看來無緣被他教....好可惜Orz)

這篇文章也許可以提供大家對地理教育一些想法 至少可以讓大家認為區域地理是真的只有背而已嗎

想想所謂地理該是怎樣的面貌: )

這篇文章簡述台灣地理教育中 區域地理教學觀的演變

原文出自哪裡需要再查一下

這文章並沒有為台灣區域地理教學提出一個解決方式 僅提出問題

而今在台灣地理教育裡 區域地理彷彿被簡化成資料呈現 學生只有背下來

其實這點蠻可惜的..........彷彿大家還停留在探險家探險各地的年代

而真正去開始瞭解區域地理是怎麼一回事

不應該到大學地理系才慢慢去瞭解

而高中教育僅淪為地理成為背科的想法Orz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hippotank13 發表

基礎觀念應該是用理解的吧???

有了基本的觀念..

之後學習就很輕鬆了.....

當然還是有東西要背..

被某些地方的生活"特色"...

老實說我地理並不太好

這純粹只是我的想法....

可是我同意你的說法XD

基本的觀念理解後再來看就不是問題了

而且你還要懂得因果關係ˋ聯想跟延伸

再來就是看圖!(歷史的話就是記大年代大事件了)

這個部分就無可避免的要背了

但是並不是一定要拚命的把他硬記起來

我覺得是要養成習慣ˋ興趣

像我自己平常就會趴在地圖上看很久(嗄?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XD),不知不覺就記得很多國家的名字跟地名

雖然考試不可能考你這麼死板板的東西,但是對於答題(若就考試而言)我覺得多少有點幫助

社會科是重分析跟判讀資料

能不能從所給的資料中去延伸出你想要的東西ˋ得到你要的結論,是一定要具備的能力(我覺得這也是培養社會組學生的指標...所以敝校的歷史地理都考很長很長的題目=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