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翔 10 Posted February 4,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4, 2006 我覺得比較偏向理解因為如果沒有老師教的話我課本翻來翻去都還是考不好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Ganki 10 Posted February 4,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4, 2006 同意 課本背起來 還是不能考滿分(除非你很強)靠的是整合 超級同意樓主說的!!!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布♥ 10 Posted February 4,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4, 2006 沒錯xd需要靠理解和統合課本再細讀大概可以吧..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jw92033kimo 10 Posted February 5,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5, 2006 兩個都有吧~~~同時需要文科的背誦能力與理科的理解力...缺一不可呀~~~;-)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bongin 10 Posted February 8,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8, 2006 我們地理老師說的心圖合一你心中要有一個世界地圖尤其高一高二的課程經濟地理應該就不適用了...(我恨經濟地理= =)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castaly 10 Posted February 11,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11, 2006 背多分的科目...我覺得只有那種會在考前畫課本說這些都會考的科目才算而地理絕對不是 當然地理還是要背一些如專有名詞之類的基本概念 才會方便理解至於地理我比較喜歡用圖去理解 不過有兩套一是地圖 就是在心中可以想像出一張世界地圖 比例可伸可縮二是架構圖 即把一些地理概念用因果關係或是對立關係畫出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kosogo 10 Posted February 12,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12, 2006 地理很複雜低........幾乎到處都有關聯~好麻煩阿~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赤月 10 Posted February 27,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February 27, 2006 基礎的定義一定要記(每科都是啦)地圖到不用死記 天天"觀察他"就行了每天花幾分鐘就好了講到地理區的發展時就會應用到理論這時就須靠思考了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陰山天尊 10 Posted March 2,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rch 2, 2006 最初由 bongin 發表我們地理老師說的心圖合一你心中要有一個世界地圖尤其高一高二的課程經濟地理應該就不適用了...(我恨經濟地理= =) 我好喜歡經濟地理,跟高一高二不一樣,只要懂個概念,不用讀也考的不錯,高一高二的地理課程我卻從來沒好過.....(尤其是讀完之後,懂一點卻懂得不清不楚)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相*宇*玄# 10 Posted March 2,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rch 2, 2006 同意以上樓層的各位大大說法...就是理解+統合...雖然我是小高一拉!但是我聽高三的學長姊說高三地理如果數理能力不好...很容易被"電"~~所以數學能力一定要有!!!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姓韓者 11 Posted March 3,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rch 3, 2006 應該説是對專有名詞的死記硬背+對理論的深入理解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Guest Posted March 24,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rch 24, 2006 就是背一大堆規則,看到題目就把那些規則放下去答案就出來了,這樣算分析嗎?我覺得這樣算是在背耶......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Deep_River 10 Posted April 16,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April 16, 2006 理解。有一些題目課本白紙黑字都有寫是沒錯可是只要懂概念,沒唸到也不會錯(至少不會太離譜)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kedvirlins 10 Posted April 16,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April 16, 2006 最初由 Deep_River 發表理解。有一些題目課本白紙黑字都有寫是沒錯可是只要懂概念,沒唸到也不會錯(至少不會太離譜) 想法+1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浮光掠影 10 Posted April 18,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April 18, 2006 理解!現在的區域地理很多都會用到高一通用地理的概念,之前沒搞懂,現在都只能死背。我們老師也有說,如果打算指考拼全國地理第一才背課本XD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GEO SHEEP 10 Posted April 26,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April 26, 2006 嗯,地理重視[了解]啦像我也沒有在背什麼地名呀(嘆氣)我覺得只會把地名正確標示出來的人並無是真正會地理的人真正的地理應該是用地理的思維來思考地理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地理而我們那些指考題目,也是這樣的概念出來的所以說死背是沒有用的!多思考,多聯想才是王道!PS地理要變強,建議去看一套書,由遠足文化出版的[台灣地理百科]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洛城落楓~獸風 10 Posted April 26,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April 26, 2006 要先理解~再去背~才會多分~所以~理解比較重要吧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Sathla 10 Posted May 7,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y 7, 2006 最初由 洛城落楓~獸風 發表要先理解~再去背~才會多分~所以~理解比較重要吧 我的想法跟你相反呢我認為要先背(就是奠定基礎)才有辦法理解像是1+1=2 很難理解阿....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bvfrew 10 Posted May 7,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y 7, 2006 地理專有名詞也不少,看是要真正讀通地理,還是單純應付考試,背多分大多只能應付後者,而一但不小心被你理解,你就兩邊都吃開了xd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燕霧下堡的小孩 10 Posted May 7,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y 7, 2006 地名位置該背的還是要背跟數學公式還是要背的道理一樣背了以後才有理解不是嗎?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蹦太波♂ 10 Posted May 8,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y 8, 2006 基礎觀念應該是用理解的吧???有了基本的觀念..之後學習就很輕鬆了.....當然還是有東西要背..被某些地方的生活"特色"...老實說我地理並不太好這純粹只是我的想法....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Eous 10 Posted May 9,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y 9, 2006 傳統區域地理教科書的內容及其問題陳國川中學地理教育起源於十七世紀的歐洲,因當時正值歐洲國家大舉向世界各地殖民,並擴張其商業活動,許多商人和有意向海外殖民的政府,急需有關各區域大小、人口多寡及資源分布的資料,以作為殖民和掠奪財富的依據。因此,地理教科書的內容以羅列各區域大量地名、貿易與生產數字為主。(施添福,1980;1983)十九世紀中期,雖然有學者強調區域地理應以自然地理作為區域分析的基礎,並引導學生觀察環境要素的分布,以及分析這些分布的相互關係。(Biddle,1985)但因當時的中學地理教師,仍大多停留在十六、七世紀探險時代所形成的「觀察與記載」觀念,(Guelke,1977)以致地理教科書,依舊停留在「按國家單元進行資料的堆砌」(James,1972),強調的只是地名和地理事實記憶,未曾企圖發展一套學生使用資料解決問題的方法。(Biddle,1985)十九世紀末,赫特納(A.Hettner)主張,「地理學的教育在於對地區及其情況具有清楚的觀念和理解。」因此,他認為地理學的教育,應把重點放在鄉土地誌、德國地誌和外國地誌,(Hettner,1927;王蘭生譯,1983)即目前所謂的區域地理。而對於區域地理研究的綱要,赫特納主張:「從地位或位置開始,然後依次為地質、地表型態、氣候、植被、自然資源、定居過程、人口分佈、經濟方式、交通和政治分區」在這個綱要中,「各要素是具有因果順序的,每一個要素就是一個論題,在論述每一個論題時,只是討論該論題與自然基礎關係,而不討論論題與論題之間的相互關係。」(王蘭生譯,1983)受到赫特納思想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歐洲的區域地理教科書,逐漸改以「描述各自然區域的地形、氣候、植被及其他現象,並分析這些現象與人類活動的關係。」為內容要點。(Graves,1980)但是,由於教科書排比分明的編撰形式、教師本身企求教學運作的方便,以及為了在「考試」中獲得「明確的答案」等因素,(Hogan,1962)導致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地理的重點,由戰前海灣、岬角、河流、城巿等地名記憶,轉變為戰後諸種自然環境要素的背誦。(Biddle,1985)記憶的對象有別,背誦的學習依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地理學家哈特向(R.Hartshorne)指出:「地理學是一門解釋地區差異的科學。」因此,「所關心的是,針對地表各不同地區的各種特性,提供正確的、有條不紊的、合理的描述與解釋。」以期「尋求世界之地區差異完整知識的獲得,以及從地理獨特性的角度,區別世界各地區之現象間的差異。」(Hartshorne,1939)根據這樣的觀點,地理學家的主要工作,就是彙集和綜合有關各地特性的資料,以作為描述的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殖民地要求獨立聲浪逐漸升高,西方殖民母國為未雨綢繆計,亟需瞭解世界各大小區域的區域特性,以作為和殖民地談判獨立的籌碼,並作為設計各種制度,以維繫母國和殖民地間的臍帶關係。就在這樣的時代需求下,哈特向的論點被西方地理學家廣為接受。地理學被許多地理學家認為是一門描述指向,而不是法則指向的學科。地理學家的主要工作,是發現和集合地方上諸如地形、生物、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事實,再將這些事實綜合成為區域地誌。區域地理教科書,也以描述各區域的地形、生物、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事實為尚,以致依舊充篇累牘的地名與物產,「只有記憶的負擔,而無心智的啟發。」(Graves,1980)1970年代以後,以英國為首的部分西方國家,為了解除對「只有記憶負擔而無心智啟發」的困惑,乃將中學地理教育的核心,由區域地理轉為系統地理。然而,在中學教育裡,系統地理具有隨時可以被其他學科取代的危機,如經濟地理可被經濟學取代,人口地理可被社會學取代,自然地理可被地球科學或其他系統科學取代。由於傳統區域地理教科書的「描述」傾向,以及系統地理的可替代性,終於導致社會大眾,甚至部分的地理教育工作者,開始懷疑「地理課程」是否仍在中學教育中具有其存在的價值。(Binns,1991)長期以來,臺灣高中區域地理教科書,其編撰方式一直沿襲民國25年(1936)頒行之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架構,該架構規定:「敘述區域地理時須注意下列事項:1.位置、地形、氣候及土壤;2.居民;3.物產(農、礦、林畜、水產、鹽);4.交通;5.工商業;6.都巿;7.國防。」(施添福,1983)顯然,此一「注意事項」是沿襲赫特納的區域地理綱要。由於赫特納綱要的基本精神之一是,「每一個要素就是一個論題,」(王蘭生譯,1983)因此,在教科書的篇幅與字數有限而主題眾多的情況下,每一區域單元只能描述一些存在地表的基本事實,難以深入探究地表現象間的因果關係。這樣的區域地理教科書,其特色是:「各區域單元的內容,均重描述而少解釋;每一區域單元之內容,皆按形候水土、人經交聚,排比分明,文字簡約,以致各單元之間,除地名外,內容似曾相識;且單元之內,亦見形候水土,殊少聯繫;人經交聚,鮮有相關現象。」(陳國川、姚翰玲,1988)根據這種教科書實踐的地理教育,其結果是導致社會大眾普遍認為:「目前地理教科書……使學生感到頭緒紛紛而枯燥無味,記憶艱難,無法收到地理教學的效果。」「……讓人覺得地理只是一種地名堆砌而成的記憶課程。」「地理教科書上仍有許多根本與生活無關的教材,除了應付考試外,殊少實用價值。」「地理教科書,以記憶性教材居多,而具有啟發性與思考性的教材較少。結果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理教科書猶如地理百科全書,其涉及之項目甚多,但限於字數又不能詳細說明。雖然每段標題醒目,但各自獨立,不相連屬,既乏興趣,又難於記憶。」(師大教育學系,1979)此外,一項地理教育學者的研究發現,傳統的區域地理教材,其「內容相當貧乏,……難以掌握各單元教材的內容重點,亦難以理出各國家或區域最主要的地理特色。」、「教材內容中關於瑣碎事實、地名的描述過多;關於重要地理概念的闡釋卻又只『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探討及解釋;教材內容的結構編排,並不嚴謹。」(施添福、陳國川等,1993)前面的說明顯示,無論西方或臺灣,傳統的區域地理教科書編撰方式,至少具有兩項共同的特色:1.無論區域地理的重心,係置於「觀察與記載」或「區域特色的描述」,其編撰方式均按各項地理要素,逐一羅列、排比分明,以致各區域單元之間,除地名與物產各不相同外,其他文詞都似曾相識。2.在有關「區域特色」的描述裡,傳統的區域地理教科書多著重於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或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關係。這種只強調人與環境而忽略人與人的觀點,在1960年代以後,大量其他社會科學理論,如人本主義、行為主義、結構主義、時間地理學、政治經濟等概念勃興的刺激下,(施添福,1990)不僅部分學界有「區域地理死了」的驚嘆,(Johnston,etal.,1990)在中學教育裡,「地理課程」的存在價值也面臨遭受懷疑的危機。以上轉自PTT的Geography版作者為現任師大地理系教授 專長在台灣區域地理 師承施添福(台灣當代區域地理著名學者)(大學四年看來無緣被他教....好可惜Orz)這篇文章也許可以提供大家對地理教育一些想法 至少可以讓大家認為區域地理是真的只有背而已嗎想想所謂地理該是怎樣的面貌: )這篇文章簡述台灣地理教育中 區域地理教學觀的演變原文出自哪裡需要再查一下這文章並沒有為台灣區域地理教學提出一個解決方式 僅提出問題而今在台灣地理教育裡 區域地理彷彿被簡化成資料呈現 學生只有背下來其實這點蠻可惜的..........彷彿大家還停留在探險家探險各地的年代而真正去開始瞭解區域地理是怎麼一回事不應該到大學地理系才慢慢去瞭解而高中教育僅淪為地理成為背科的想法Orz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隨風而來的俠客 10 Posted May 10,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y 10, 2006 還是理解比較好!!就算是硬背好了,到了大考,人一緊張就整個腦中所背的內容全部忘了一乾二淨的說!!xd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阿銀熠子 10 Posted May 11,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May 11, 2006 最初由 hippotank13 發表基礎觀念應該是用理解的吧???有了基本的觀念..之後學習就很輕鬆了.....當然還是有東西要背..被某些地方的生活"特色"...老實說我地理並不太好這純粹只是我的想法.... 可是我同意你的說法XD基本的觀念理解後再來看就不是問題了而且你還要懂得因果關係ˋ聯想跟延伸再來就是看圖!(歷史的話就是記大年代大事件了)這個部分就無可避免的要背了但是並不是一定要拚命的把他硬記起來我覺得是要養成習慣ˋ興趣像我自己平常就會趴在地圖上看很久(嗄?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XD),不知不覺就記得很多國家的名字跟地名雖然考試不可能考你這麼死板板的東西,但是對於答題(若就考試而言)我覺得多少有點幫助社會科是重分析跟判讀資料能不能從所給的資料中去延伸出你想要的東西ˋ得到你要的結論,是一定要具備的能力(我覺得這也是培養社會組學生的指標...所以敝校的歷史地理都考很長很長的題目=口=)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最愛地理的路寒 10 Posted July 9, 2006 Report Share Posted July 9, 2006 地理要會融會貫通 把死的變成活的我覺得 地理 是很生活化的題目看看現在指考地理吧 Link to post Share on other sites
Recommended Posts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
You will be able to leave a comment after signing in
Sign In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