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AK47槍強嗎?


Recommended Posts

最初由 西村祥志 發表

最初由 9a10 發表

美觀?

粗犷還差不多。

ak的還有一個優勢,不知大家注意到沒,它裝上刺刀後比m16更適合肉搏,即使不裝刺刀。由於它的鑄鐵結構,它可以輕易砸斷m16(m16槍托是玻璃鋼的吧.............(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日本38式加上刺刀總長165cm耶

幾乎和一個人的高度相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史考兵的賓 發表

最初由 西村祥志 發表

最初由 9a10 發表

美觀?

粗犷還差不多。

ak的還有一個優勢,不知大家注意到沒,它裝上刺刀後比m16更適合肉搏,即使不裝刺刀。由於它的鑄鐵結構?............(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帥啊!!!!!!(L)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9a10 發表

玩刺刀還是要38大蓋。現代的突擊步槍都不適合拼刺刀。事實上二戰時期,只有亞洲戰場拼刺刀的比較多(日本)。歐洲戰場已經很少看到刺刀了,尤其是德國軍隊,基本上用不到刺刀。未來可以用刺刀的地方也不多了。現在的槍械要裝激光瞄準,裝槍榴彈發射器,還有一大堆附件。好像連刺刀都裝不上了。

m16的軍刺取下來不就是戰鬥匕首嗎?

我是說舊式的啦!!!!!!

其實英國老也很愛上刺刀的!你沒看到他們的刺刀可以跟日本人比長的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英国人的刺刀我觉得很可能是惯性。

你看美国独立战争就知道了。英国就那样。

如果没有英吉利海峡,我怀疑英国人的长刺刀可以挡德国人多久(号称欧洲陆军最强的法国只有34天)

而日本的刺刀才真正是从实战出发的。他们的陆军操典非常重视刺击训练。而且规定白刃战是必须卸下子弹。(和武士道有关?也可能是由于38式的弹头初速高,容易穿透打伤第二个人才这么规定的。)据说他们最看不起中国军队的地方是在白刃战里打冷枪。

也可能是由于38式的弹头初速高,容易穿透打伤第二个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本重視刺刀戰是因為武器自動化低落(根本的原因在於工業能力不足),只好依賴白刃衝鋒.

至於要卸下彈藥...這個規定我比較不清楚?

有可以參考的資料或是書籍嗎?

英國人也很重視刺刀...在北非也曾經藉著刺刀衝鋒將德軍逐出陣地幾次.至於為什麼這麼重視就不清楚了.

不過既然有海峽那就是他們的優勢呀,這個島國是海上霸權,如果在歐陸上就是另一種發展了.或許會比較重視陸軍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9a10 發表

英國人的刺刀我覺得很可能是慣性。

你看美國獨立戰爭就知道了。英國就那樣。

如果沒有英吉利海峽,我懷疑英國人的長刺刀可以擋德國人多久(號稱歐洲陸軍最強的法國只有34天)

而日本的刺刀才真正是從實戰出發的。他們的陸軍操典非常重視刺擊訓練。而且規定白刃戰是必須卸下子彈。(和武士道有關?也可能是由於38式的彈頭初速高,容易穿透打傷第二個人才這麽規定的。)據說他們最看不起中國軍隊的地方是在白刃戰堨揮N槍。

也可能是由於38式的彈頭初速高,容易穿透打傷第二個人

火槍兵的時代大家都很重視白刃戰啊!反而同時期的幕府不重視刺刀白刃戰;

德國只花34天擊敗法國除了戰術高明外,還靠了許多的運氣─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德國空軍在法國戰役中損傷慘重;

至於說友版步槍的子彈出速在近距離會傳人的說法嘛......,基本上那個年代的步槍彈在那個距離幾乎都會穿人,但也要看使用的彈種─通常彈、穿甲彈、空心彈......等之類的;穿甲但不用講,必穿,但在那個年代配備此彈種的部隊不多,所以不做比較;通常彈穿人的機率也很高,但還是要看角度;空心彈是絕對不會穿人的,即使是沒塞火藥子彈也會因為進入肉體的壓力差而爆裂;又,日本的步槍彈除了上述幾種之外,還有木頭、橡膠等材質做成的彈頭,這種彈頭貫穿人體的機率應該不高。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正式就不容易穿。这反而成了它的白刃战中的优势。

如果在白刃战中用38式的话,贯穿后第二个人的损伤比第一个人大,因为弹头初速减低了以后容易留在身体里,甚至造成空腔。

另外,“日本的步槍彈除了上述幾種之外,還有木頭、橡膠等材質做成的彈頭,這種彈頭貫穿人體的機率應該不高。” 一般的士兵会配备这种子弹吗?

至于陆军操典中关于在白刃战种把第一发子弹卸下以防走火的规定。我是在环球军事上看到得。是杂志。应该是可信的。有陆军操典的影印件。你只好自己查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普姓 發表

日本重視刺刀戰是因為武器自動化低落(根本的原因在於工業能力不足),只好依賴白刃衝鋒.

至於要卸下彈藥...這個規定我比較不清楚?

有可以參考的資料或是書籍嗎?

英國人也很重視刺刀...在北非也曾經藉著刺刀衝鋒.............(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其實我覺得跟工業程度好像沒有什麼關西耶

看看日本在二戰時工業的表現

其實不輸給美國

應該是民族傳統有關 (?)

日本人甚至在重機槍和小型衝鋒槍上加裝刺刀環箍

重肉博更甚於槍彈的殺傷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日本因為金屬嚴重缺乏,所以可以用來做子彈的材料幾乎都用上了,尤其是珍貴的鉛;日本試著以塑膠、橡膠、木頭等材質加以替代,且大量配發於作戰部隊;

講到這裡大家也許好奇:日本就在缺資源了為什麼還用塑膠跟橡膠來做彈頭?原因是因為佔領區內有豐富的此種資源,而即使佔領了大半部的中國精華地帶,金屬的產量還是遠不敷使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史考兵的賓 發表

[b[其實我覺得跟工業程度好像沒有什麼關西耶

看看日本在二戰時工業的表現

其實不輸給美國

應該是民族傳統有關 (?)

日本人甚至在重機槍和小型衝鋒槍上加裝刺刀環箍

重肉博更甚於槍彈的殺傷力

不不,工業生產力跟資源量相差太遠了.

簡單查一下應該就可以找到資料了.

(或是玩一遍提督之決斷XD...)

衝鋒槍跟重機槍是指二戰中嗎?我記得那時候日本沒有衝鋒槍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也许和日本优先发展海军有关。

看同时期的日本空海军,海军有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陆军却连像样的坦克都没有。

以至于在诺门坎对苏联的坦克集团军时不堪一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9a10 發表

也巧M日本优先展海~有蛂C

看同煽薊漱擖貌躓~,海~有世界上最大的萓CL。~j硃猼漫Z克都呇部C

以至.............(論壇訊息:引文過長 恕刪)

唔,其實日本國會內是陸軍把持呢.

他們的戰車發展一直有很大的問題,其中一個是重量限制

因為有必須在國內能夠使用的條件,戰車的重量就不能太重了...

以日本當時的道路水準跟多山地形,出來就差不多是那個樣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的確

事實證明

在二戰中

日本的戰車幾乎無用武之力

不是裝甲太薄就是火力不夠猛

另外當時的情勢

日本是分成兩大派

陸軍和海軍

兩個部門互不同屬(因為在二戰前日本首相?遭海軍份子刺殺)

因此結下梁子

而這兩部門又分成南進和西進

主張南進的山本認為擴大戰圈至東南亞

以獲得充足的原油及橡膠

而主張東進的十原莞爾則是步步為營

在東北建立偽滿州

不過說實在話

陸軍部在統領上還是略勝一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