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微風撫過妳肩的滋味 在背後靜靜的追

或許不該太苛刻於誰 傷害無所謂挽回

那一些回憶裡的殘缺 重覆訴說妳的美

別懷疑堆滿笑容的臉 有那麼一點羞怯

親愛的 我懂妳的退 是不讓我 還依戀

但其實 真的甘願堆 扛起妳的累

既使 妳不愛我 都不該是種欠虧

既使 妳是拒絕 我都不強迫妳會

我可以等 等妳的笑 多了幸福調味 再遠走高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首詩,

看起來就是一篇「韻腳詩」,

所以我用這方面自己的見解去做切入.

韻腳詩,

類似詩,也類似歌詞,

每一句的押韻,

讓這首作品讀起來,

可以很溜口的讀完,或許可以對某些幾句朗朗上口,

不過這些是沒什麼意義的,我覺得,

就好比一個潮流被帶出,隨時又有新潮流出現,這股潮流也就跟著乏人問津了.

韻腳詩,好讀,所以也需要在句尾下點功夫,

讓句子可以壓一樣或者類似的運腳音,

去做出呼應的韻腳,讓這首詩如流水般可以輕快閱讀完畢,

但,這種作品有一個特性,多半不能讓人記憶深刻,

因為沒有一個點,讓讀者足夠去思考,去停留,去揣測的,

所以只會快速就這樣帶過去,

就算用的詞多華美,幾乎都是煙消雲散的感覺,

除非作品可以有讓人想要驚奇的點匍匐在其中,那就另當別論.

顯然,這首韻腳詩似乎還少了點醍醐味以及對文字的洗鍊,

這些都是需要去加強的,

順便提升作品的意象,還有想像空間,

順手埋幾個梗進去作品吧!

讓讀者知道,不是只是為了順口而已,

內容是值得去注意的,

這樣除了可以吸引住讀者目光,

或許部分讀者也可將其幾句隨時朗朗上口吧.

加油 =)

以上,妄言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懂韻腳詩

若是以我寫詩的觀點來看

這首就是情詞多,情感卻無法共鳴

也就是那些用詞太為了押韻而導致牽強了

感情的真誠度勢必會為過度的求韻而模糊

偏偏情詩最重要就是共鳴

若被型式困住,就無法紓發

放開整首詩的枷鎖,讓你要表達的悲傷,可以走出來讓我們真正看到

問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我覺得這首詩沒有那麼失敗,基本上前四句大有可讚嘆的地方。看的出來 用了許多心力在寫這裡。

 我為這種創作的火力、精神力加油!!!

 但--缺點--中段以後,我認為完全不適合本版的範疇。那比較像只適合放在網誌、日記裡面,太營養不良、缺乏血肉的文字。

 「你」是誰?「親愛的」是什麼?「愛」呢?那是一種新發現的兩棲類生物嗎?是一杯咖啡、一本日記、一朵雲、一片土地、一張發黃的信箋?是一生的好友、唯一的摯愛、重要時刻不能缺少的另一半?是共同維護的秘密、一起持有的夢想、一個必須咬著牙挺起頭硬撐過去的難關?

 人-景-地-物-時-事,人、景、地、物、時、事,在哪?在哪? 完全沒有!!!那讀者能夠看什麼?也沒有。

 這大概就是流夜星扉所說的"梗"吧。

 我厭惡把「愛」當作「啊」「哇」「嗎」一樣的語助詞般使用,這是10萬兆億種文字的用法裡面,最污辱文字的美的用法。全世界那一千萬個人整天在嚷嚷的「愛」啊。俗濫!而且黏膩,還一副不健康的病態樣...... O光X城的作者到底之不知道自己的主角在講三小。

Nothing personal. 只是在說一個蠻討厭的流行病一樣的現象。

======================================以下熄火的分隔線=========================================

 基本上,歌詞創作本身就是一種「限制寫作」。例如去年聯合報載的「台北詩歌節」活版自由詩

     介紹:http://blog.roodo.com/hhung/archives/4196199.html (鴻鴻好像也是一位多方位的創作者)

 像文章裡鴻鴻提到的「務力波」(Oulipo)團體裡,不乏有人樂於挑戰一些非常詭譎怪奇的限制規則,例如寫作整篇小說裡都禁用字母i,或是規定不管什麼小說都必須以某一句句子開頭。甚至自由拆開一首詩重組,也是夏宇把《腹語術》拆掉拼成《摩擦‧無以名狀》的先聲。

 對歌詞來說,限制是曲調本身,即使現代流行歌已經不像宋詞元曲那麼古板,即使周杰倫能夠把八個字塞到一個音節裡,也不代表方文山能夠隨意給他填詞。

 韻腳詩,絕對是方文山獨門的「挑戰」、「限制寫作」。我是不知道他是不是隨時有五六十個押韻的詞在頭腦裡選擇,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故意的還是早期的風格遺毒(?),更沒辦法妄言這到底是一項遺澤(誤xd)還是遺害(大誤xd)。

 而方文山 + 周董也確實出現過一些神作,例如:

愛在西元前 (神作,不喜周董歌聲的請先關喇叭)

愛在西元前 詞/方文山 曲/周杰倫

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摩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

妳在櫥窗前 凝視碑文的字眼

我卻在旁靜靜欣賞妳那張我深愛的臉

祭司 神殿 征戰 弓箭 是誰的從前

喜歡在人潮中妳只屬於我的那畫面

經過蘇美女神身邊 我以女神之名許願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蔓延

當古文明只剩下難解的語言

傳說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詩篇

我給妳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幾十個世紀後出土發現 泥板上的字跡依然清晰可見

我給妳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 那已風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我感到很疲倦 離家鄉還是很遠

害怕再也不能回到你身邊

愛在西元前 愛在西元前

同時當然也有--芭樂作:倒帶

倒帶   詞/ 方文山 曲/ 周杰倫

我受夠了等待 你所謂的安排

說的未來 到底多久才來

總是要來不及 才知道我可愛

我想依賴 而你卻都不在

應該開心的地帶 你給的全是空白

一個人假日發呆 找不到人陪我看海

我在幸福的門外 卻一直都進不來

你累積給的傷害 我是真的很難釋懷

終於看開 愛回不來 而你總是太晚明白

最後才把話說開 哭著求我留下來

終於看開 愛回不來 我們面前太多阻礙

你的手卻放不開 寧願沒出息求我別離開

......下略.......

 某琳到底有沒有哪首足以用的上「好」這個形容詞?

 我自己是很in 陶喆的歌與歌詞,他就是押韻但以自然、順口為首要的範本。況且方文山近期也早就不執著每句押的遊戲了,雖然押韻的特色保留,但是多了更多的自然換韻、通押韻、甚至根本跳過幾句不押韻 EX 稻香 (以及其他神作)

 我繞一大圈想說的是,你寫得明明是新詩,不是歌詞

新詩明明沒有旋律的限制,也沒人叫你每一句都押韻,你也明明不是方文山= =

 為什麼要這麼拘泥於不自然的押韻。是在表達敬意?還是無意識的因襲?

 硬要押韻的缺點,樓上與樓樓上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更要說的是,我本來就不贊同把歌詞拿掉音樂單獨看,音樂有一個長度的容忍範圍,因此作詞人必須在這短短幾句話裡面趕緊把要講的講完、要嗨的嗨、要騙眼淚的就騙眼淚......但是往往無法輕易達到水準。常常是好聽的音樂反過來「救援」不通暢、不合邏輯、或者有點濫情的歌詞,在聽的時候往往不會注意:

 拿星光幫的徐LALA大人為例,當你聽著她的動人歌聲,哪裡還會去想到

我不是一定要你回來

只是當又一個人看海

回頭卻發現你不在

留下我迂迴的徘徊

......

 迂迴的徘徊是多奇怪的中文,LALA也被小玲老師念了一下。現在每次聽到還是覺得怪怪的。

 不管中外,歌詞從歌的身上硬是分開來,可觀者本來就不多。但還是舉得出幾個讓人讚嘆的例子:

張惠妹 聽海 作詞:林秋離 作曲:涂惠元 1997 Bad Boy 專輯

The Cool, Cool River Paul Simon 1990 The Rhythm of the Saints專輯 (有音樂)

時間旅人 詞曲:武田鐵矢 1989 某動畫電影主題曲

最後,新詩與歌詞真的這麼格格不入嗎?聽聽這首神奇的歌<乘噴射機離去>吧。

夏宇 x 陳珊妮?! 樓下請講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首詩,

看起來就是一篇「韻腳詩」,

所以我用這方面自己的見解去做切入.

韻腳詩,

類似詩,也類似歌詞,

每一句的押韻,

讓這首作品讀起來,

可以很溜口的讀完,或許可以對某些幾句朗朗上口,

不過這些是沒什麼意義的,我覺得,

就好比一個潮流被帶出,隨時又有新潮流出現,這股潮流也就跟著乏人問津了.

韻腳詩,好讀,所以也需要在句尾下點功夫,

讓句子可以壓一樣或者類似的運腳音,

去做出呼應的韻腳,讓這首詩如流水般可以輕快閱讀完畢,

但,這種作品有一個特性,多半不能讓人記憶深刻,

因為沒有一個點,讓讀者足夠去思考,去停留,去揣測的,

所以只會快速就這樣帶過去,

就算用的詞多華美,幾乎都是煙消雲散的感覺,

除非作品可以有讓人想要驚奇的點匍匐在其中,那就另當別論.

顯然,這首韻腳詩似乎還少了點醍醐味以及對文字的洗鍊,

這些都是需要去加強的,

順便提升作品的意象,還有想像空間,

順手埋幾個梗進去作品吧!

讓讀者知道,不是只是為了順口而已,

內容是值得去注意的,

這樣除了可以吸引住讀者目光,

或許部分讀者也可將其幾句隨時朗朗上口吧.

加油 =)

以上,妄言之.

謝謝你很用心的跟我講解錯在哪裡

指點我讓我知道我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

很抱歉我把我的無知帶進這裡

我記得我的國文老師也說過,韻腳詩其實很多人不喜歡

也知道真的會不容易記得,但之前的我是還滿喜歡用這種方式寫詩的說

嗯,聽了大家給我的意見,我會改進,用更多感情的方式

我會多思考的=]

謝謝你給我的建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懂韻腳詩

若是以我寫詩的觀點來看

這首就是情詞多,情感卻無法共鳴

也就是那些用詞太為了押韻而導致牽強了

感情的真誠度勢必會為過度的求韻而模糊

偏偏情詩最重要就是共鳴

若被型式困住,就無法紓發

放開整首詩的枷鎖,讓你要表達的悲傷,可以走出來讓我們真正看到

問好

嗯嗯嗯

好的,我會注意,

這就是所謂的強說詞吧XDD

謝謝你的建議,我會努力改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我覺得這首詩沒有那麼失敗,基本上前四句大有可讚嘆的地方。看的出來 用了許多心力在寫這裡。

 我為這種創作的火力、精神力加油!!!

 但--缺點--中段以後,我認為完全不適合本版的範疇。那比較像只適合放在網誌、日記裡面,太營養不良、缺乏血肉的文字。

 「你」是誰?「親愛的」是什麼?「愛」呢?那是一種新發現的兩棲類生物嗎?是一杯咖啡、一本日記、一朵雲、一片土地、一張發黃的信箋?是一生的好友、唯一的摯愛、重要時刻不能缺少的另一半?是共同維護的秘密、一起持有的夢想、一個必須咬著牙挺起頭硬撐過去的難關?

 人-景-地-物-時-事,人、景、地、物、時、事,在哪?在哪? 完全沒有!!!那讀者能夠看什麼?也沒有。

 這大概就是流夜星扉所說的"梗"吧。

 我厭惡把「愛」當作「啊」「哇」「嗎」一樣的語助詞般使用,這是10萬兆億種文字的用法裡面,最污辱文字的美的用法。全世界那一千萬個人整天在嚷嚷的「愛」啊。俗濫!而且黏膩,還一副不健康的病態樣...... O光X城的作者到底之不知道自己的主角在講三小。

Nothing personal. 只是在說一個蠻討厭的流行病一樣的現象。

======================================以下熄火的分隔線=========================================

 基本上,歌詞創作本身就是一種「限制寫作」。例如去年聯合報載的「台北詩歌節」活版自由詩

     介紹:http://blog.roodo.com/hhung/archives/4196199.html (鴻鴻好像也是一位多方位的創作者)

 像文章裡鴻鴻提到的「務力波」(Oulipo)團體裡,不乏有人樂於挑戰一些非常詭譎怪奇的限制規則,例如寫作整篇小說裡都禁用字母i,或是規定不管什麼小說都必須以某一句句子開頭。甚至自由拆開一首詩重組,也是夏宇把《腹語術》拆掉拼成《摩擦‧無以名狀》的先聲。

 對歌詞來說,限制是曲調本身,即使現代流行歌已經不像宋詞元曲那麼古板,即使周杰倫能夠把八個字塞到一個音節裡,也不代表方文山能夠隨意給他填詞。

 韻腳詩,絕對是方文山獨門的「挑戰」、「限制寫作」。我是不知道他是不是隨時有五六十個押韻的詞在頭腦裡選擇,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故意的還是早期的風格遺毒(?),更沒辦法妄言這到底是一項遺澤(誤xd)還是遺害(大誤xd)。

 而方文山 + 周董也確實出現過一些神作,例如:

愛在西元前 (神作,不喜周董歌聲的請先關喇叭)

同時當然也有--芭樂作:倒帶

 某琳到底有沒有哪首足以用的上「好」這個形容詞?

 我自己是很in 陶喆的歌與歌詞,他就是押韻但以自然、順口為首要的範本。況且方文山近期也早就不執著每句押的遊戲了,雖然押韻的特色保留,但是多了更多的自然換韻、通押韻、甚至根本跳過幾句不押韻 EX 稻香 (以及其他神作)

 我繞一大圈想說的是,你寫得明明是新詩,不是歌詞

新詩明明沒有旋律的限制,也沒人叫你每一句都押韻,你也明明不是方文山= =

 為什麼要這麼拘泥於不自然的押韻。是在表達敬意?還是無意識的因襲?

 硬要押韻的缺點,樓上與樓樓上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更要說的是,我本來就不贊同把歌詞拿掉音樂單獨看,音樂有一個長度的容忍範圍,因此作詞人必須在這短短幾句話裡面趕緊把要講的講完、要嗨的嗨、要騙眼淚的就騙眼淚......但是往往無法輕易達到水準。常常是好聽的音樂反過來「救援」不通暢、不合邏輯、或者有點濫情的歌詞,在聽的時候往往不會注意:

 拿星光幫的徐LALA大人為例,當你聽著她的動人歌聲,哪裡還會去想到

 迂迴的徘徊是多奇怪的中文,LALA也被小玲老師念了一下。現在每次聽到還是覺得怪怪的。

 不管中外,歌詞從歌的身上硬是分開來,可觀者本來就不多。但還是舉得出幾個讓人讚嘆的例子:

張惠妹 聽海 作詞:林秋離 作曲:涂惠元 1997 Bad Boy 專輯

The Cool, Cool River Paul Simon 1990 The Rhythm of the Saints專輯 (有音樂)

時間旅人 詞曲:武田鐵矢 1989 某動畫電影主題曲

最後,新詩與歌詞真的這麼格格不入嗎?聽聽這首神奇的歌<乘噴射機離去>吧。

夏宇 x 陳珊妮?! 樓下請講評

你是很標準的先稱讚再批評說= =

感謝你,我懂我錯在哪裡了

很抱歉第一篇文章就讓你們起這麼大的反感

我會努力改進 真的謝謝你們

有你們我才有動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很久以前就討論過了

誰也不是誰的誰

我們只能提供給他一個新的可能性

並不能干涉他想寫什麼的想法

唔。

有必要這樣嗎

=]

很抱歉我不知道你們討論過...

因為基本上我是這兩天才知道有這個論壇的說 (畫圈圈

所以這規矩被我這樣搗亂我很抱歉

喔 下次我嗯的會努力改進的

批評沒關係,重要的是我到底吸收了沒

當頭棒喝雖然不舒服,但我相信這樣的吸收會快得多xd

先聲明我不是被虐狂唷xd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先說一下對不起 Orz 沒有顧慮到你是第一次發文,就拉里拉雜寫了許多妄論

 可能是因為跟著流夜星扉一起認真了起來吧。

 本來我的回復前兩行還想說 「啊啊,流大,你有點砍太大力了。」結果40幾分鐘寫下來我發現我似乎砍得更大力= =""。

=========================================================================================

 但還是那句話,不是針對個人,只是現存的一些 現象誤解 真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現象 是「越來越多流行歌詞式的、點到為止、而且不深入經營的文字,逐漸出現在現代詩的討論區;而這些作品竟然不約而同的都受到韻腳詩現象的影響(卻只學到皮毛,沒學到 神作 的精髓)。」而 誤解 就是這些同學--也許是因為接觸到的水準作品不足--也真心的認為那是一種 流行、「很屌」、而且相當高明的技法。

 之前已經發生過,某站友才第一次發文,結果群版眾(包括我xd)不由分說地把一堆評論丟給發文者,害的他大不悅,從此誓不出入文創版......唉唉

 希望我們盲目的熱情(啥鳥?!) 不會影響到你 繼續文字創作的興趣與動力。

 前進的方向有很多,廣泛的接觸以及思考--最重要的大概還是--創作的熱情,一定能在每個人身上爆出新星的火花。

 還是囉嗦一下,歌曲的填詞人是在有局限的情形下創作,有時候雖然縱有對音樂以及文字的敏銳度,但是遺憾無法兩全;一出現佳作,真的是值得舉杯慶祝的事 (君不見黃國倫三不五時就把「想當年我寫《我願意》的時候」掛在嘴邊嗎?)。新詩是沒有局限的,因此自由度無限大,任你把玩、探索、揮灑,因此也能在更廣闊的天地裡發掘出新的可能。

 共勉之!(案。我覺得自己好像小胖老師明明自己沒多厲害卻總要說冠冕堂皇的話然後最後總是再補上一句加油好嗎真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個大濫好人)

喔對了,聽歌去 這個也是歌詞、曲、唱 神作三合一 Something So Right

1973 Paul Simon 專輯:There Goes Rhymin' Simon; 1995 Annie Lennox 專輯 Medusa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很抱歉我把我的無知帶進這裡

很抱歉第一篇文章就讓你們起這麼大的反感

很抱歉我不知道你們討論過...

所以這規矩被我這樣搗亂我很抱歉

看完版主的四句抱歉

我只能說

:p同學你太緊張了= ="

放輕鬆 放輕鬆點 沒有這麼大的反感 你也沒有踩到什麼規矩 沒有這麼抱歉啦

呼 聽這麼多抱歉 我還以為你暗殺了總統 還好不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也曾經追尋韻腳詩,追尋方文山,我有一些朋友也如此。苗林說得沒錯,但是我覺得如果放開韻腳的桎梏(或是該說,我認為詩本質上仍因追求她的音樂性,但不必為了音律而太過於刻意)會創造出更大的詩的可能。

問好與妄言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先說一下對不起 Orz 沒有顧慮到你是第一次發文,就拉里拉雜寫了許多妄論

 可能是因為跟著流夜星扉一起認真了起來吧。

 本來我的回復前兩行還想說 「啊啊,流大,你有點砍太大力了。」結果40幾分鐘寫下來我發現我似乎砍得更大力= =""。

=========================================================================================

 但還是那句話,不是針對個人,只是現存的一些 現象誤解 真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現象 是「越來越多流行歌詞式的、點到為止、而且不深入經營的文字,逐漸出現在現代詩的討論區;而這些作品竟然不約而同的都受到韻腳詩現象的影響(卻只學到皮毛,沒學到 神作 的精髓)。」而 誤解 就是這些同學--也許是因為接觸到的水準作品不足--也真心的認為那是一種 流行、「很屌」、而且相當高明的技法。

 之前已經發生過,某站友才第一次發文,結果群版眾(包括我xd)不由分說地把一堆評論丟給發文者,害的他大不悅,從此誓不出入文創版......唉唉

 希望我們盲目的熱情(啥鳥?!) 不會影響到你 繼續文字創作的興趣與動力。

 前進的方向有很多,廣泛的接觸以及思考--最重要的大概還是--創作的熱情,一定能在每個人身上爆出新星的火花。

 還是囉嗦一下,歌曲的填詞人是在有局限的情形下創作,有時候雖然縱有對音樂以及文字的敏銳度,但是遺憾無法兩全;一出現佳作,真的是值得舉杯慶祝的事 (君不見黃國倫三不五時就把「想當年我寫《我願意》的時候」掛在嘴邊嗎?)。新詩是沒有局限的,因此自由度無限大,任你把玩、探索、揮灑,因此也能在更廣闊的天地裡發掘出新的可能。

 共勉之!(案。我覺得自己好像小胖老師明明自己沒多厲害卻總要說冠冕堂皇的話然後最後總是再補上一句加油好嗎真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個大濫好人)

喔對了,聽歌去 這個也是歌詞、曲、唱 神作三合一 Something So Right

1973 Paul Simon 專輯:There Goes Rhymin' Simon; 1995 Annie Lennox 專輯 Medusa

我沒有不高興唷

我要向索隆一樣越砍越堅強xd

謝謝你,我原本以為你不會再回來看我回了甚麼的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很抱歉我把我的無知帶進這裡

很抱歉第一篇文章就讓你們起這麼大的反感

很抱歉我不知道你們討論過...

所以這規矩被我這樣搗亂我很抱歉

看完版主的四句抱歉

我只能說

:p同學你太緊張了= ="

放輕鬆 放輕鬆點 沒有這麼大的反感 你也沒有踩到什麼規矩 沒有這麼抱歉啦

呼 聽這麼多抱歉 我還以為你暗殺了總統 還好不是

暗殺總統我可能已經在蹲苦窯了

雖然未成年會減刑xdd

其實你想這麼做很久了對吧xd

謝謝你的關心,我只是覺得我似乎有點太突兀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也曾經追尋韻腳詩,追尋方文山,我有一些朋友也如此。苗林說得沒錯,但是我覺得如果放開韻腳的桎梏(或是該說,我認為詩本質上仍因追求她的音樂性,但不必為了音律而太過於刻意)會創造出更大的詩的可能。

問好與妄言了。

其實我不是在追方文山的腳步說,但我承認我真的有在刻意壓韻

或許我是受到第三手影響xd

嗯嗯 我了解你們的在意,只是想讓文學更上一層樓而已

謝謝你們願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