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二次大戰時代的轟炸機設計


Recommended Posts

話說我這個人啊, 沒事就喜歡弄一些小說大綱,現在弄到第四部小說了一部都還沒寫完= =

---------------------------------------好這是題外話---------------------------------------------------

最近小小的翻了一下二次大戰時代的轟炸機

發現找不到半台比較有名的是採高翼設計的

(B-17, Lancaster, B-24, B-25, B-29, Ju-88等等)

可是啊,通常主翼是必須做成整片式的,不可以左右邊分開,

也就是說,左右翼中間必須連貫, 應該是為了結構強度吧...

最後結果就是像B-29一樣,炸彈艙必須避開主翼所在位置

(等一下那B-17是怎麼回事)

老實說有點搞不懂,所以來請問各位,

1.為什麼非要低翼不可

2.B-17為什麼低翼還可以在機翼段開投彈艙.

我所知道低翼的好處就只有滾轉靈活而已,因為旋轉中心和重心的相對位置的關係

不過啊...轟炸機這種東西...滾轉靈活救不了它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近在期末考周,所以小弟的回答有草率及未查證處,請見諒。

轟炸機多是低翼設計?我看應該是中翼、高翼設計吧,這也許是個人視野角度問題。高翼、中翼、低翼的相關定義有待查證,也許是根據與引擎的相對位置來分別。

看B-17前視圖,發現B-17的主翼結構非常厚,可能是把主翼大樑擺在機身中部,機身下部就拿來塞炸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近在期末考周,所以小弟的回答有草率及未查證處,請見諒。

轟炸機多是低翼設計?我看應該是中翼、高翼設計吧,這也許是個人視野角度問題。高翼、中翼、低翼的相關定義有待查證,也許是根據與引擎的相對位置來分別。

看B-17前視圖,發現B-17的主翼結構非常厚,可能是把主翼大樑擺在機身中部,機身下部就拿來塞炸彈。

低中高翼是相對於機身.

低翼表示機翼是在機身底部接合.(像____O____這樣)

中翼則是從機身中間穿過,除了戰鬥機之外很少這樣,因為主翼從機身中央穿過去會限制空間

高翼就是把機身整個掛在機翼底下

高翼轟炸機像B-36 B-47和B-52都是,不過那是後二戰/冷戰時代的飛機了...

至於B-17,它的炸彈艙應該是整個挖空,只在中間放一條走道讓人員通行.

(反正B-17沒有加壓機艙嘛...)

不過既然你說它機翼非常厚, 也許就是利用極厚的主翼來省去中央聯結的必要性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低中高翼是相對於機身.

低翼表示機翼是在機身底部接合.(像____O____這樣)

中翼則是從機身中間穿過,除了戰鬥機之外很少這樣,因為主翼從機身中央穿過去會限制空間

高翼就是把機身整個掛在機翼底下

高翼轟炸機像B-36 B-47和B-52都是,不過那是後二戰/冷戰時代的飛機了...

至於B-17,它的炸彈艙應該是整個挖空,只在中間放一條走道讓人員通行.

(反正B-17沒有加壓機艙嘛...)

不過既然你說它機翼非常厚, 也許就是利用極厚的主翼來省去中央聯結的必要性吧...

B-17沿用YB-9的成功經驗,繼續沿用低單翼。至於為什麼採用低單翼,我猜可能是起落架強度不足的緣故,畢竟日後B-17的改進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加強主起落架強度,這對於降低戰損的幫助很大。

二戰時的轟炸機多用中、高翼,戰鬥機用低翼才對。B-24、B-25、B-26、蚊式、威靈頓、蘭開斯特、斯特林、Do-17、Ju-88、He-177、三菱G4M、Ki-49等等都是中、高翼的設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B-17沿用YB-9的成功經驗,繼續沿用低單翼。至於為什麼採用低單翼,我猜可能是起落架強度不足的緣故,畢竟日後B-17的改進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加強主起落架強度,這對於降低戰損的幫助很大。

二戰時的轟炸機多用中、高翼,戰鬥機用低翼才對。B-24、B-25、B-26、蚊式、威靈頓、蘭開斯特、斯特林、Do-17、Ju-88、He-177、三菱G4M、Ki-49等等都是中、高翼的設計。

是啊...我也是想不透為什麼會看到低翼的...(有一些是中翼看成低翼)

所以說,這B-17和B-29"可以"用低翼是因為一路延用之前的設計囉?

而避開主翼方面則是像樓樓上所說剛好錯開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是啊...我也是想不透為什麼會看到低翼的...(有一些是中翼看成低翼)

所以說,這B-17和B-29"可以"用低翼是因為一路延用之前的設計囉?

而避開主翼方面則是像樓樓上所說剛好錯開嗎?

戰間期的軍事武器和軍事思想皆處於摸索階段,不論坦克、飛機、船艦都有很多構想跟創新,但是要真正實用化,證明它有用,進而成為準則,也要等到腥風血雨的二戰開打之後,所以B-17可能是戰前,眾多方案理念的設計之一吧,畢竟爾後的轟炸機幾乎都採用高翼設計。

B-29是中翼,彈倉在主翼的前後方。

題外話,當年B-17競標的其實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中"型轟炸機計畫,但是波音公司認為單翼結構對多發動機的性能提升遠大於雙發動機,而且當時的發動機動力普遍不足,因此利用軍方規格的語病(誰說"多"發動機一定是兩台發動機,三台、四台不也是多發動機:E),大膽採用四發動機的設計,所以機身空重比競爭對手B-18大了兩倍以上,變成重型轟炸機,但也因此達到軍方的性能要求,算是劍走偏鋒,結果意外殺出一條血路的飛機設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如果我真的錯得這麼離譜

那我改一下問題好了

因為就算這些我以為是低翼的全都是中翼

(我一開始明明是說找不到幾台有名的高翼...)

這還是沒有解答我原本的問題

為什麼要這樣做?

(其實最早是看到B-29的斷面圖,看到明顯刻意避開主翼的炸彈艙,

想說炸彈艙離重心越遠,炸彈落下時對機身重心的影響不就越大嗎?)

中翼在空間配置上比低翼還糟糕(對轟炸機或運輸機等大型機而言)

機身空間被大樑一切為二,要做什麼都不方便.

除非機身真的很粗,上半放油箱或人員通道(像B-29一樣)

下半放炸彈(這個機身可能要非~常的粗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Stirling 和 Fairey Barracuda以及 B24 應該是上單翼

(以上三者應該還算有一定名氣吧)

-----------------------------------------------

炸彈的投放順序通常會特別設定過 以避免重心突變

對於轟炸機來說的話 某些低翼又想省重量的轟炸機空間配置更糟

尤其是日本的 那炸彈艙可以說只是在主翼底下硬凑了一些空間

(實際上許多一式陸攻是沒有炸彈艙門的)

----------------------------------------------

低單翼的好處是起落架那塊比較好處裡+

平常整備比較方便+迫降時比較安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式陸攻十一/十三型的艙門是一整塊跟機腹形狀搭配的大板子

平常飛行時/執行偵查任務時 裝上去 以減少阻力

裝魚雷時用的是中間開了一條可以讓魚雷掉出來的洞的版本

裝炸彈時就不裝了

二二/二四型則是有機械式的艙門 機腹下會鼓出一個包

二四丁型例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B-17沿用YB-9的成功經驗,繼續沿用低單翼。至於為什麼採用低單翼,我猜可能是起落架強度不足的緣故,畢竟日後B-17的改進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加強主起落架強度,這對於降低戰損的幫助很大。

二戰時的轟炸機多用中、高翼,戰鬥機用低翼才對。B-24、B-25、B-26、蚊式、威靈頓、蘭開斯特、斯特林、Do-17、Ju-88、He-177、三菱G4M、Ki-49等等都是中、高翼的設計。

起落架的強度也和飛機的起飛重量有關係。B-17後期加上所謂的東京油箱,起飛重量就會增加,機槍,但要和裝甲板的添加也都需要考慮進去。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起落架的強度也和飛機的起飛重量有關係。B-17後期加上所謂的東京油箱,起飛重量就會增加,機槍,但要和裝甲板的添加也都需要考慮進去。

小弟的猜想是,B-17於1934年研發之初,受限於材料結構強度、技術不足的因素,所以採用低單翼來減輕起落架的負荷。原本另一個猜想是,採用低單翼有無可能是受到俯衝轟炸思想的影響?但以B-17壯碩的體格玩俯衝轟炸,跟大地之母熱情擁抱的機率還比較高。

此外有幾個疑問想請教一下

(1)所謂的低翼、中翼、高翼是根據主翼在機身的相對位置來判斷,但除了目測以外,有沒有更客觀的方次來辨別?畢竟同樣是高翼,就有B-52那樣誇張到很明顯的高翼,也有像B-25那樣被人誤認的高翼機。

(2)到了噴射機時代後,低中高翼的設計是否因引擎特性的不同產生變化?以戰鬥機來說,美國teen世代、歐洲風系列、Su-27、Mig-29等都不是低單翼構型。

二四丁型例外

為什麼後來又取消呢?是因為戰爭後期資源不足,還是被當成自殺攻擊機所以不用耗太多材料在上面,或者都有?

看過的資料是,從G4M2的第六十五架起開始配置艙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小弟的猜想是,B-17於1934年研發之初,受限於材料結構強度、技術不足的因素,所以採用低單翼來減輕起落架的負荷。原本另一個猜想是,採用低單翼有無可能是受到俯衝轟炸思想的影響?但以B-17壯碩的體格玩俯衝轟炸,跟大地之母熱情擁抱的機率還比較高。

此外有幾個疑問想請教一下

(1)所謂的低翼、中翼、高翼是根據主翼在機身的相對位置來判斷,但除了目測以外,有沒有更客觀的方次來辨別?畢竟同樣是高翼,就有B-52那樣誇張到很明顯的高翼,也有像B-25那樣被人誤認的高翼機。

(2)到了噴射機時代後,低中高翼的設計是否因引擎特性的不同產生變化?以戰鬥機來說,美國teen世代、歐洲風系列、Su-27、Mig-29等都不是低單翼構型。

(恕刪)

重轟炸機要受到俯衝轟炸思想影響....那個設計師鐵定是白痴...

而且俯衝轟炸是在平飛轟炸顯示出精度不足的弱點後才有的概念不是嗎?

關於(1)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兩天看了一些轟炸機的前視圖...

發現有些主翼厚到不行,可能主翼上緣貼著機頂,屬高翼,但主翼下緣又切到機身中線這種.

反之,當你看到一架疑似低翼(像B29)的主翼上緣在機身中線,你不能判斷她的主翼下緣

到底有沒有碰到機身底部...畢竟除了設計圖,大部分拍轟炸機,Camera都比飛機高.

(你在一台轟炸機的下面拍什麼照?不怕被砸到嗎?)

至於(2)

那些都是小型機(比起重轟)

應該是因為小型機如果要做低翼,引擎就會被主翼擋到很難維修吧

噴射機世代的引擎位置有所改變,從螺旋槳時代的設計

到MiG15和SABRE那種過渡期設計,到現在那種機身旁邊開洞當進氣口的設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為什麼後來又取消呢?是因為戰爭後期資源不足,還是被當成自殺攻擊機所以不用耗太多材料在上面,或者都有?

看過的資料是,從G4M2的第六十五架起開始配置艙門。

=================

24丁是櫻花專用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重轟炸機要受到俯衝轟炸思想影響....那個設計師鐵定是白痴...

所以我很快就把這個念頭拋諸腦後啦XDD

那些都是小型機(比起重轟)

應該是因為小型機如果要做低翼,引擎就會被主翼擋到很難維修吧

噴射機世代的引擎位置有所改變,從螺旋槳時代的設計

到MiG15和SABRE那種過渡期設計,到現在那種機身旁邊開洞當進氣口的設計...

F-86還是低單翼啊,反倒是MIG-15跟Ta-183一樣是中翼。機側進氣也不是現在才有,F-80就是了。我的疑問是活塞發動機的時代用低單翼機是為了靈活性,那後來沒有採用低單翼的飛機如何維持靈活性,還是說活塞發動機時代追求的某些性能後來變成雞肋?

24丁是櫻花專用機...

嘖嘖,期末考跟報告果然傷害我太多腦細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所以我很快就把這個念頭拋諸腦後啦XDD

F-86還是低單翼啊,反倒是MIG-15跟Ta-183一樣是中翼。機側進氣也不是現在才有,F-80就是了。我的疑問是活塞發動機的時代用低單翼機是為了靈活性,那後來沒有採用低單翼的飛機如何維持靈活性,還是說活塞發動機時代追求的某些性能後來變成雞肋?

嘖嘖,期末考跟報告果然傷害我太多腦細胞......

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是說

從螺旋槳戰機的"引擎配置設計"(裝前面)

到F86-Mig-15那些"噴射引擎但還是裝和螺旋槳引擎一樣位置,只是貫穿整個機身

順便解決噴射引擎體積頗大的問題"這種過渡設計

到Teen世代以後"下面開口(F-16)","側面進氣(Mirage,AV-8B)"

或者"乾脆裝兩顆細長引擎(F-15,F-14,MiG-29,-33等等)"

後來沒有低單翼怎麼靈活?像是三角翼,很低的展弦比,不要用後掠(穩定)翼,向量噴嘴等等

不過要說螺旋槳飛機時代很多功能變雞肋也不是不對, 像現在戰鬥機越來越少纏鬥了吧?(視距外戰鬥FTW!!!)

就算纏鬥也從以前追求的"持續高轉彎力"(因為你要拿機槍對敵人射好一會兒人家才會掛)

變成"瞬間高轉彎力"(因為你只要一瞬間鎖定敵人,纏鬥飛彈射出去就沒你的事了,飛彈自己會解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