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可引發慢地震 中研院研究登自然期刊


Recommended Posts

颱風與地震是台灣主要天災。中央研究院今天發表與美國合作的研究成果,「颱風可以引發慢地震」,登上11日最新一期的國際知名期刊「自然」(Nature)。

由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啟清與美國華府卡內基學院合作的國際團隊,針對台灣東部地震研究發現颱風可以引發慢地震。所謂「慢地震」,是指一種以數小時到1、2天的時間,用溫和的斷層滑動方式,釋放地底能量,與一般地震在數秒、數分鐘間,產生劇烈震動不同。

劉啟清解釋,研究團隊在台灣東部瑞穗、大港口與樟原間的海岸山脈的3個監測站,地表下200到270公尺處,埋設高精密度的井下應變儀,用來監測地殼岩石的應變量。這些儀器可以偵測到人們無法察覺到的微小地殼變形量。

劉啟清表示,2003年8月到2007年8月間,在這些相距約 5到15公里的儀器紀錄中,共偵測到20個慢地震。為達到精確的觀測結果,必須同時記錄氣壓變化,以便消除地底下岩石因地表氣壓變化所產生的變形量。 4年來觀察到其中有11個慢地震是和颱風同時發生的,而每次的變形時間約在數小時到數十小時。這11個慢地震也比其它9個慢地震表現較為強烈,而且具有較複雜的波形。

為何颱風的低氣壓會引發慢地震?研究團隊表示,颱風的低氣壓降低了陸地底下的岩石壓力,但是海洋底下的岩石所受的壓力卻因引入較遠處高壓區的海水而沒有降低,因而在斷層的額外壓力梯度引發了逆斷層的滑動。

研究團隊解釋,當台灣東部瑞穗、奇美地區位於擠壓板塊的邊界,這地區的斷層都有穩定的變形,當在接近斷層面破裂的臨界應力時,颱風所帶來的氣壓微小變動,有可能會將斷層面應力突破該處岩層所能承受的極限,而引發慢地震。

研究團隊認為,或許台灣地區每年頻繁的颱風,正扮演適時紓解台灣東部地層壓力的作用,減少這個地區大地震的可能機會。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將井下應變儀的觀測網,向北延伸到太魯閣,向南延伸到池上、成功;期望可以提供更完整的研究數據,供未來學術與實際應用。

http://news.msn.com.tw/news1311375.aspx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 3 weeks later...
所以台灣多地震的原因之一可能也是因為多颱風囉?

這樣講似乎有點怪 :目

可能你沒有看清楚,在第三段那邊有寫唷~

應該是說:

 颱風本身造成的大氣壓力、與界水的導致的海洋高度短暫升高……的影響

 使得岩石可以釋放出壓力

 就好像有一些岩石本身露在地表上的時候

 會因為壓力突然減少還片段性的裂解

我認為這是一個釋放能量的過程

反而有益減輕地震(雖然減輕不多就是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