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有關所有台灣鐵路的資訊 歡迎大家來置文及討論


Recommended Posts

台鐵未來基隆-中壢區間

為配合捷運化 會三線化 以提升路線容量

而列車總數不足造成運能不足問題 EMU800進來後 可望獲得紓解

但上述兩項作法 對於車輛數量運用及運能的提升程度能提升多少?

是否就能徹底解決北部區間目前的旅運需求問題?

http://www.wretch.cc/blog/kibu/14688581

第三線這問題 kibu大就曾經研究過

只是研究範圍沒這麼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65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區間快不能把它看成純正的快車.只是通過過小的站(EX石榴.拔林...)

----------------------------

越來越有平快的感覺了0.0

區間快與區間車差異 在台鐵規範中

是指停靠站任務的多寡 而不是行駛總時間之多寡

說真的 我有點不太贊同現有規範

如果區間快以停靠站任務的多寡作為與區間車之差異

我認為反而失去當初設立此車等的目的及意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是我寫給台鐵的建議信 有關班表及停靠站問題:

貴局為配合「大站轉小站」政策,將於6月進行年度班表大調整

但我認為現在班表相當亂,因為對號列車及非對號列車的班次時刻,現在都混在一起,若不針對目前班表進行大幅度調整,若要達成"大站轉小站"的目標,會有相當多問題存在(轉乘效率差、因排班問題,列車容易誤點),實行起來會有困難。

因此,建議貴局於改點時,將班表的排定「定型化」(類似高鐵排班方式);也就是依各級列車停靠站任務之多寡,發班時刻加以區隔;譬如大站每整點或半點時只開行停靠站任務較少之對號列車,其餘時刻則依尖峰5-10分一班車、離峰10-15分一班車(非通勤帶15-20分一班車)的捷運化模式,僅開行非對號列車,並逐步改善待避之問題,班表定型化除了可以使發班更加流暢外,更可將中長程及短程、通勤客源加以分流,避免使對號列車淪為「通勤對號車」。

除了班表定型化外,轉乘制度也要一併實施。

所謂轉乘制度,就是萬一旅客轉乘失敗時,能獲台鐵合理賠償之規範。

也就是說當旅客進行所謂「非指定轉乘」,也就是從小站搭非對號車至大站轉乘對號車時,若旅客評估因該班非對號車車嚴重誤點,有可能造成轉乘失敗(即搭不上欲轉乘之對號車)時,必須先向非對號車車長持欲轉乘之對號車票根及原非對號車車票,先行簽證。

到達大站後,若因該班車嚴重誤點,而造成轉乘失敗,可先向該站月台站務員,持欲轉乘之對號車票根進行追認及簽證(比照台鐵現有列車誤點賠償辦法),並於出站後,持已雙重簽證之對號車票根,於售票窗口申請全額退票或換票(更改搭乘班次)。申請換票時,若換搭較低等之對號車,必須退旅客票價差額;若換搭較高等之對號車,必須請旅客補足票價差額。

而旅客若進行所謂「指定轉乘」,也就是從該等級對號車至某站轉乘另一等級對號車(等級不同)時,比照上述規定辦理,但原搭乘之對號車票及欲轉乘之對號車票,僅需轉乘站站務員簽證即可,不須雙重簽證。

若是搭乘對號車至大站轉乘非對號車至目地小站,則不適用此項規定。

若轉乘制度實施,將可改善現有對號列車停靠站過多之問題(因許多旅客怕小站轉大站的轉乘失敗,卻無法獲得賠償;因此不敢進行轉乘,便要求民代,促使台鐵將對號列車增停該小站,以避開轉乘;但也造成台鐵為兼顧小站利益,卻犧牲大站權益,致對號車變成站站樂,引起大站旅客不滿,進而造成客源流失,我想台鐵應該也知道有此問題),並兼顧大站、小站旅客利益,也能讓客源回流。

強烈建議台鐵於今年6月進行改點時,能同步實施上述之定型化班表及落實轉乘制度,否則以目前的情況再這樣下去,台鐵肯定完蛋,希望台鐵不要危言聳聽。

我希望台鐵回應時,不要再出現那種「會列入改點參考」的官僚回覆,而是具體針對上述建議進行完善之回應及意見;若台鐵認為此辦法可行,則應規劃出期程及相關辦法,並盡速實施,這樣才能給大眾一個相當不一樣的面貌。

而台鐵的回覆是這樣:

親愛的旅客您好,您的電子郵件,本局范局長交代本處要妥善處理,並且向您致意。您所提出的問題,謹答復如下:

一、有關實施「定型化班表」及「轉乘制度」一節,經查如次:

(一)為提升本局營業競爭力,業已著手研析、規劃符合本局營運需求之「定型化列車班表」,惟囿於本局目前車種尚未完成簡化,及新購列車尚未完全到位,故暫無法配合實施。

(二)為落實節能減碳及無縫運輸政策,及配合本局營運轉型,於行車計畫時規劃指定如次:

1、列車任務:

(1)對號列車:主擔任城市與城市間串聯任務。

(2)非對號列車:主要擔任副城市與副城市間串聯任務。

2、轉乘、接駁站:

(1)配合各級列車任務,以大站接駁小站、小站轉乘大站,擔任大、小站間輸運服務。

(2)相關轉乘車站如次:七堵、樹林、中壢、新竹、彰化、斗六、嘉義、高雄、花蓮、台東、宜蘭等站。

二、本局預計今年六月改點時同步調整區間車班距,盡可能滿足偏遠地區至各大站轉乘接駁需求。

為旅客做好服務,是臺鐵全體員工努力的目標及應盡的職責,您的來函指教讓我們更清楚今後須改進的地方,謝謝您!

不知各位對於上面所述有何意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是我寫給台鐵的建議信 有關班表及停靠站問題:

貴局為配合「大站轉小站」政策,將於6月進行年度班表大調整

但我認為現在班表相當亂,因為對號列車及非對號列車的班次時刻,現在都混在一起,若不針對目前班表進行大幅度調整,若要達成"大站轉小站"的目標,會有相當多問題存在(轉乘效率差、因排班問題,列車容易誤點),實行起來會有困難。

因此,建議貴局於改點時,將班表的排定「定型化」(類似高鐵排班方式);也就是依各級列車停靠站任務之多寡,發班時刻加以區隔;譬如大站每整點或半點時只開行停靠站任務較少之對號列車,其餘時刻則依尖峰5-10分一班車、離峰10-15分一班車(非通勤帶15-20分一班車)的捷運化模式,僅開行非對號列車,並逐步改善待避之問題,班表定型化除了可以使發班更加流暢外,更可將中長程及短程、通勤客源加以分流,避免使對號列車淪為「通勤對號車」。

除了班表定型化外,轉乘制度也要一併實施。

所謂轉乘制度,就是萬一旅客轉乘失敗時,能獲台鐵合理賠償之規範。

也就是說當旅客進行所謂「非指定轉乘」,也就是從小站搭非對號車至大站轉乘對號車時,若旅客評估因該班非對號車車嚴重誤點,有可能造成轉乘失敗(即搭不上欲轉乘之對號車)時,必須先向非對號車車長持欲轉乘之對號車票根及原非對號車車票,先行簽證。

到達大站後,若因該班車嚴重誤點,而造成轉乘失敗,可先向該站月台站務員,持欲轉乘之對號車票根進行追認及簽證(比照台鐵現有列車誤點賠償辦法),並於出站後,持已雙重簽證之對號車票根,於售票窗口申請全額退票或換票(更改搭乘班次)。申請換票時,若換搭較低等之對號車,必須退旅客票價差額;若換搭較高等之對號車,必須請旅客補足票價差額。

而旅客若進行所謂「指定轉乘」,也就是從該等級對號車至某站轉乘另一等級對號車(等級不同)時,比照上述規定辦理,但原搭乘之對號車票及欲轉乘之對號車票,僅需轉乘站站務員簽證即可,不須雙重簽證。

若是搭乘對號車至大站轉乘非對號車至目地小站,則不適用此項規定。

若轉乘制度實施,將可改善現有對號列車停靠站過多之問題(因許多旅客怕小站轉大站的轉乘失敗,卻無法獲得賠償;因此不敢進行轉乘,便要求民代,促使台鐵將對號列車增停該小站,以避開轉乘;但也造成台鐵為兼顧小站利益,卻犧牲大站權益,致對號車變成站站樂,引起大站旅客不滿,進而造成客源流失,我想台鐵應該也知道有此問題),並兼顧大站、小站旅客利益,也能讓客源回流。

強烈建議台鐵於今年6月進行改點時,能同步實施上述之定型化班表及落實轉乘制度,否則以目前的情況再這樣下去,台鐵肯定完蛋,希望台鐵不要危言聳聽。

我希望台鐵回應時,不要再出現那種「會列入改點參考」的官僚回覆,而是具體針對上述建議進行完善之回應及意見;若台鐵認為此辦法可行,則應規劃出期程及相關辦法,並盡速實施,這樣才能給大眾一個相當不一樣的面貌。

而台鐵的回覆是這樣:

親愛的旅客您好,您的電子郵件,本局范局長交代本處要妥善處理,並且向您致意。您所提出的問題,謹答復如下:

一、有關實施「定型化班表」及「轉乘制度」一節,經查如次:

(一)為提升本局營業競爭力,業已著手研析、規劃符合本局營運需求之「定型化列車班表」,惟囿於本局目前車種尚未完成簡化,及新購列車尚未完全到位,故暫無法配合實施。

(二)為落實節能減碳及無縫運輸政策,及配合本局營運轉型,於行車計畫時規劃指定如次:

1、列車任務:

(1)對號列車:主擔任城市與城市間串聯任務。

(2)非對號列車:主要擔任副城市與副城市間串聯任務。

2、轉乘、接駁站:

(1)配合各級列車任務,以大站接駁小站、小站轉乘大站,擔任大、小站間輸運服務。

(2)相關轉乘車站如次:七堵、樹林、中壢、新竹、彰化、斗六、嘉義、高雄、花蓮、台東、宜蘭等站。

二、本局預計今年六月改點時同步調整區間車班距,盡可能滿足偏遠地區至各大站轉乘接駁需求。

為旅客做好服務,是臺鐵全體員工努力的目標及應盡的職責,您的來函指教讓我們更清楚今後須改進的地方,謝謝您!

不知各位對於上面所述有何意見?

台鐵經常接到這種建議信...所以已回信的內容看來是萬年回覆文.我們學弟也有建議過排班模式.回覆內容也差不多.

如果想要讓台鐵理你的話.請就單班次的問題(EX:人太多.經常誤點.服務人員態度不佳.或者是設備故障)來建議.像是班表這種總體決策台鐵是不會讓其他非局內人來干涉的.除非你是古庭維.洪志文之類的鐵道大咖專家以及有預算生殺大權的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才能影響台鐵決策.

還有不要再信裡一直講"通勤對號車"之類的.有這關鍵字眼一定立刻出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人文版閒聊區有看到類似的,

超級官方式回答的文章,

雖然不甚相同,

還是引用過來給大家參考- -

我剛還在疑惑灰塵在婊什麼東西,看完下個主題就明白了。

這讓大家知道,小幽原來都是先看閒聊區才看嚴肅主題的。

然後那個活動真的很混蛋。

我可以用這篇連結說明我有多討厭那種官員回應:

http://bbrotheristiny.wordpress.com/2009/03/17/%E8%B2%93%E7%A9%BA%E7%BA%9C%E8%BB%8A%E9%A6%AC%E6%88%B2%E5%9C%98/

網址點進去就是了-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鐵經常接到這種建議信...所以已回信的內容看來是萬年回覆文.我們學弟也有建議過排班模式.回覆內容也差不多.

如果想要讓台鐵理你的話.請就單班次的問題(EX:人太多.經常誤點.服務人員態度不佳.或者是設備故障)來建議.像是班表這種總體決策台鐵是不會讓其他非局內人來干涉的.除非你是古庭維.洪志文之類的鐵道大咖專家以及有預算生殺大權的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才能影響台鐵決策.

還有不要再信裡一直講"通勤對號車"之類的.有這關鍵字眼一定立刻出局!

聽你一說 難道這代表台鐵還是那種舊思維嗎?

認為內部自己搞的決策永遠是對的 沒有必要參考外人及大眾的反應?

但如果台鐵自己弄決策 光以現有班表來看

我怎麼看都有問題存在 不建議台鐵改又說不過去

如果個人的建議都是白建議 也就是"台鐵自己訂的決策才算數"

萬一決策真的有問題 導致產生負面效果 甚至造成旅客權益損失

難道責任就是要旅客自行承擔 台鐵不負任何責任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是我寫給台鐵的建議信 有關班表及停靠站問題:

貴局為配合「大站轉小站」政策,將於6月進行年度班表大調整

但我認為現在班表相當亂,因為對號列車及非對號列車的班次時刻,現在都混在一起,若不針對目前班表進行大幅度調整,若要達成"大站轉小站"的目標,會有相當多問題存在(轉乘效率差、因排班問題,列車容易誤點),實行起來會有困難。

因此,建議貴局於改點時,將班表的排定「定型化」(類似高鐵排班方式);也就是依各級列車停靠站任務之多寡,發班時刻加以區隔;譬如大站每整點或半點時只開行停靠站任務較少之對號列車,其餘時刻則依尖峰5-10分一班車、離峰10-15分一班車(非通勤帶15-20分一班車)的捷運化模式,僅開行非對號列車,並逐步改善待避之問題,班表定型化除了可以使發班更加流暢外,更可將中長程及短程、通勤客源加以分流,避免使對號列車淪為「通勤對號車」。

除了班表定型化外,轉乘制度也要一併實施。

所謂轉乘制度,就是萬一旅客轉乘失敗時,能獲台鐵合理賠償之規範。

也就是說當旅客進行所謂「非指定轉乘」,也就是從小站搭非對號車至大站轉乘對號車時,若旅客評估因該班非對號車車嚴重誤點,有可能造成轉乘失敗(即搭不上欲轉乘之對號車)時,必須先向非對號車車長持欲轉乘之對號車票根及原非對號車車票,先行簽證。

到達大站後,若因該班車嚴重誤點,而造成轉乘失敗,可先向該站月台站務員,持欲轉乘之對號車票根進行追認及簽證(比照台鐵現有列車誤點賠償辦法),並於出站後,持已雙重簽證之對號車票根,於售票窗口申請全額退票或換票(更改搭乘班次)。申請換票時,若換搭較低等之對號車,必須退旅客票價差額;若換搭較高等之對號車,必須請旅客補足票價差額。

而旅客若進行所謂「指定轉乘」,也就是從該等級對號車至某站轉乘另一等級對號車(等級不同)時,比照上述規定辦理,但原搭乘之對號車票及欲轉乘之對號車票,僅需轉乘站站務員簽證即可,不須雙重簽證。

若是搭乘對號車至大站轉乘非對號車至目地小站,則不適用此項規定。

若轉乘制度實施,將可改善現有對號列車停靠站過多之問題(因許多旅客怕小站轉大站的轉乘失敗,卻無法獲得賠償;因此不敢進行轉乘,便要求民代,促使台鐵將對號列車增停該小站,以避開轉乘;但也造成台鐵為兼顧小站利益,卻犧牲大站權益,致對號車變成站站樂,引起大站旅客不滿,進而造成客源流失,我想台鐵應該也知道有此問題),並兼顧大站、小站旅客利益,也能讓客源回流。

強烈建議台鐵於今年6月進行改點時,能同步實施上述之定型化班表及落實轉乘制度,否則以目前的情況再這樣下去,台鐵肯定完蛋,希望台鐵不要危言聳聽。

我希望台鐵回應時,不要再出現那種「會列入改點參考」的官僚回覆,而是具體針對上述建議進行完善之回應及意見;若台鐵認為此辦法可行,則應規劃出期程及相關辦法,並盡速實施,這樣才能給大眾一個相當不一樣的面貌。

而台鐵的回覆是這樣:

親愛的旅客您好,您的電子郵件,本局范局長交代本處要妥善處理,並且向您致意。您所提出的問題,謹答復如下:

一、有關實施「定型化班表」及「轉乘制度」一節,經查如次:

(一)為提升本局營業競爭力,業已著手研析、規劃符合本局營運需求之「定型化列車班表」,惟囿於本局目前車種尚未完成簡化,及新購列車尚未完全到位,故暫無法配合實施。

(二)為落實節能減碳及無縫運輸政策,及配合本局營運轉型,於行車計畫時規劃指定如次:

1、列車任務:

(1)對號列車:主擔任城市與城市間串聯任務。

(2)非對號列車:主要擔任副城市與副城市間串聯任務。

2、轉乘、接駁站:

(1)配合各級列車任務,以大站接駁小站、小站轉乘大站,擔任大、小站間輸運服務。

(2)相關轉乘車站如次:七堵、樹林、中壢、新竹、彰化、斗六、嘉義、高雄、花蓮、台東、宜蘭等站。

二、本局預計今年六月改點時同步調整區間車班距,盡可能滿足偏遠地區至各大站轉乘接駁需求。

為旅客做好服務,是臺鐵全體員工努力的目標及應盡的職責,您的來函指教讓我們更清楚今後須改進的地方,謝謝您!

不知各位對於上面所述有何意見?

聽你一說 難道這代表台鐵還是那種舊思維嗎?

認為內部自己搞的決策永遠是對的 沒有必要參考外人及大眾的反應?

但如果台鐵自己弄決策 光以現有班表來看

我怎麼看都有問題存在 不建議台鐵改又說不過去

如果個人的建議都是白建議 也就是"台鐵自己訂的決策才算數"

萬一決策真的有問題 導致產生負面效果 甚至造成旅客權益損失

難道責任就是要旅客自行承擔 台鐵不負任何責任嗎?

嗯 是阿

排點的人 特別是西部地區排點的

是不會聽外人說法

另外 同學 可以的話

請不要用紅色系的字

這樣對看文章的人來說

對視覺上是種刺激

感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來台鐵本身的思想一定要徹底革新了

哪有說決策完全不聽大眾意見 關起門來自己討論

否則上述的作法 台鐵等於是在自立一個新的改革"障礙"

我看台鐵根本是不太想改革

八成又是公務員心態 怕改革會有人丟工作 因此乾脆不敢提出說要改革

除非台鐵真的能覺醒 並正視當前改革問題的嚴重性

否則我認為台鐵真的是沒救了 到時台鐵完蛋 我們也沒輒......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像要婊台鐵...不過也得想一下台鐵一天到晚接那些所謂的個人建議信也是夠煩了

如果真的有機會去台鐵E-MAIL收一下件.你會發現相當矛盾.

當有人建議自強號應該少停一點.就會有另外的人抱怨自己的車站人多到必須停靠自強號

有人抱怨區間車太少.就會有人抱怨區間車太多

有人抱怨EMU100應該立即廢車.又會有人說台鐵枉顧想搭阿婆的人的心願.

有人抱怨自己老是在搭藍皮.一定會有人要台鐵開CK124+藍皮的定期列車.

這麼多意見要台鐵聽誰的?

不過不罵台鐵也覺得對不起自己.明明可以開很快的地方卻可以開的比公車還要慢.還有一堆紙會飯來伸手拿優渥退休金的退休員工他們的花費佔掉台鐵營收一大半.台鐵都不管= =.

台鐵製造矛盾的功力大概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台鐵山佳站截彎取直工程,現在似乎只完成一半

因為北上列車是走新線(有進隧道),可是南下列車還是走舊線

那等到山佳站全面完工後,山佳車站不知道會不會往內移

還是做成未來的第三條軌道(樹林─桃園之間)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台鐵山佳站截彎取直工程,現在似乎只完成一半

因為北上列車是走新線(有進隧道),可是南下列車還是走舊線

那等到山佳站全面完工後,山佳車站不知道會不會往內移

還是做成未來的第三條軌道(樹林─桃園之間)

應該不太會

而且 據站務員指出

山佳以後有三個月台唷

可以待避了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臨時想到的問題)

每逢週五 我會固定搭23次莒光號 從台北回鶯歌

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之前在鐵道網站看到說 23次莒光號是固定用10500系自動門莒光號來跑

但前幾個禮拜 卻是前2輛車是10500系 後6輛車卻是10600系的情況

今天(20日) 更是8輛車全部用10600系自動門莒光號來跑

我想知道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車輛調度及運用方式?

還是說 10500系車廂臨時調不到 直接用10600系車廂打上去?

或者是10600系其實是兼任支援高雄機務段的南半環列車用?

還有其他的因素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像要婊台鐵...不過也得想一下台鐵一天到晚接那些所謂的個人建議信也是夠煩了

如果真的有機會去台鐵E-MAIL收一下件.你會發現相當矛盾.

當有人建議自強號應該少停一點.就會有另外的人抱怨自己的車站人多到必須停靠自強號

有人抱怨區間車太少.就會有人抱怨區間車太多

有人抱怨EMU100應該立即廢車.又會有人說台鐵枉顧想搭阿婆的人的心願.

有人抱怨自己老是在搭藍皮.一定會有人要台鐵開CK124+藍皮的定期列車.

這麼多意見要台鐵聽誰的?

不過不罵台鐵也覺得對不起自己.明明可以開很快的地方卻可以開的比公車還要慢.還有一堆紙會飯來伸手拿優渥退休金的退休員工他們的花費佔掉台鐵營收一大半.台鐵都不管= =.

台鐵製造矛盾的功力大概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炸)

其實這種矛盾留言 不只台鐵有

連號稱全台最大的鐵道網站─TRC台灣鐵道網

討論區的矛盾留言多的是

看來台鐵決策有可能因為被民眾建議的正反面兩頭燒 乾脆誰都不聽

關起門來自己討論決策會比較好

但台鐵自己決策 又會有很多問題產生 導致引發一連串負面效益

但如果決策開放給民意討論及建議 就會向前述所說的情況一樣 正反面都有人爭

我有好的建議 想幫台鐵改革

但如今變成這樣 這樣不行 那樣也不行

但台鐵若不改革 最後肯定死很慘 真不知該拿出什麼辦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臨時想到的問題)

每逢週五 我會固定搭23次莒光號 從台北回鶯歌

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之前在鐵道網站看到說 23次莒光號是固定用10500系自動門莒光號來跑

但前幾個禮拜 卻是前2輛車是10500系 後6輛車卻是10600系的情況

今天(20日) 更是8輛車全部用10600系自動門莒光號來跑

我想知道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車輛調度及運用方式?

還是說 10500系車廂臨時調不到 直接用10600系車廂打上去?

或者是10600系其實是兼任支援高雄機務段的南半環列車用?

還有其他的因素嗎?

運用是這樣:

36(日)~(四) → 72(一)~(五) → 72B(一)~(五) →23(一)~(五)

26(五)(六) → 23(六)(日)

只要36次或26次用10500系行駛,23次就是用10600系行駛。

之前 22 → 23 這個運用就是這樣輪流行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現在搭EMU700會覺得加速度比EMU500還快

EMU500以前強大的加速度都不見了

以前還沒有ATP的EMU500就算每站都停還是很快

其實加速度變慢這跟駕駛技術也有關係吧

光以EMU700來看 有些駕駛EMU700的司機員

車輛離站時 常常放慢加快速度 甚至有加速斷斷續續的情況

怕車輛加速過快 導致乘客乘坐感覺好像是瞬間爆衝 也有可能使車內乘客東倒西歪

我曾問過台鐵及請教一位鐵道迷這個加速度變慢的問題

得到的結果是說 台鐵司機員是由各機務段負責訓練 而各機務段的訓練方式不太相同

所以才會有這種有時離站加速很快 有時離站加速卻很慢的情況

我因為常來往台北 搭到EMU700的機率不小 對這種情況非常清楚

尤其是司機員在樹林站更換機班(3019次區間快)時 更是有明顯感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ATS時待司機都是很豪邁的把電門拉到速限.裝了ATP以後都是一格一格慢慢調一_一狠還有出站速限60的魔咒.

還有經驗越老的反而喜歡慢慢開.到是新手都急加速急減速.還無視號誌被ATP賞了一記緊急煞車.(股尾現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聽說最近EMU400電聯車

曾發生車門尚未完全關閉 列車就開動的情況

導致有人被車門夾傷

因此台鐵決定在兩年後 淘汰此款電聯車

個人認為 EMU400說真的 實在是太老舊了

我還碰過列車行駛中 車門還會抖動的情況

早就是該淘汰的製品

不知各位對於此事件的看法如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今日在內壢車站附近交流道所見台鐵

EMU557一面貼某校的廣告,而且是

4節全貼0_o,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

貼的

你應該是指EMU559吧(集電弓方向顛倒 EM車在西幹線南下端 EMC車在西幹線北上端)

上面貼的是中壢中原大學的宣傳廣告

其中EMC、EM車原本的台鐵標誌跟車型編號 都被廣告遮掉

EP、ET車則是只有台鐵標誌被廣告遮掉

我看過三次 其中一次還有搭上去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發問)

部份EMU400行駛中

車門會抖動的原因為何?

單純只是車廂老舊,台鐵沒有盡保養責任

以至於EMU400車況每況愈下

還有就是,EMU400煞車時的合成閘瓦臭味

在車廂內真的是臭到受不了,難道就沒辦法解決嗎

不過,我還是覺得EMU400報廢蠻可惜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單純只是車廂老舊,台鐵沒有盡保養責任

以至於EMU400車況每況愈下

還有就是,EMU400煞車時的合成閘瓦臭味

在車廂內真的是臭到受不了,難道就沒辦法解決嗎

不過,我還是覺得EMU400報廢蠻可惜的:'(

400的車門是組裝問題.至於每況愈下是還好.至少比民國80年代幾乎不能跑好很多了.400短期內要報廢大概只是平息眾怒的芭樂新聞.台鐵還沒操夠怎麼可能讓它廢車.(H)

合成閘瓦的問題也不是400才有.要看司機駕駛的暴力程度.上次搭500碰到一個超愛緊急煞車的司機.當天差點被熏死.只不過400會比較嚴重是因為煞車很弱.如果煞車不開很大的話根本煞不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