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五年五百億是否真的該給大學。


Recommended Posts

五年五百億的計畫,是希望可以讓好的大學更好。

擠進更好的世界排名,拓展知名度,

可是就我所知,有些學校拿了錢去修校門,

有些錢拿去買器材,可是教授卻沒一個會用的,

那個器材價值一億元,也未免太扯了。

而且世界排名並不是靠錢來算的阿,

有一部分的分數需要教授自己的論文數,跟實驗計畫,

這五百億會不會給得太爽快太痛快。

那為什麼不把這些錢拿去偏遠地區蓋小學,

讓那些偏遠地區的孩童也有受教育的機會,

政府這樣做,不過是讓好的更好,

那那些沒機會受教育的呢?為什麼他們沒有五年五百億?

大家的想法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不太清楚關於五年五百億的經費補助,在審核核銷、考績的部份的制度是怎麼運行的,龐大的經費,各個學校怎麼做分配運用顯然是個問題。就我個人淺顯的了解,在目標為「前進世界一流大學」(前進百大!?)的規劃下,多半用於建設軟硬體建設和教學計畫的施行。而求量求績效的狀況之下,可能又有另外一群被壓迫的教授,在時限內得硬生出各式各樣的SSCI論文來'' 增加帳面成績 ''。(記得先前國立台灣大學的''八十台大,前進百大''的口號就被部分學生加以批評和諷刺 )

衍生的問題如下:

1.「確實提升學習品質和成效」以及「造就一流大學」之間是否沒有存在著必然的關係?

2. 這些錢究竟有沒有真正用在刀口上,還是只是填補了學校本身的資金缺口?

3. 同樣的,也要釐清,究竟是因為學校本身沒有善用這些資源,還是較育部的五年五百億計畫之評鑑標準制度,反過來限制了學校發展的方向?

不過也許這篇樓主的疑問是,為甚麼不把這五百億用在別的地方,

其實我覺得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可以'' 用 '' 的地方實在太多,但問題就在於要怎麼執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