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壯不妨礙我愛月亮


Recommended Posts

  太空劇場(Space Opera)在科幻中佔了極大部分的比例。其作品通常有許多太空航

形、星球間的互動或者宇宙的概念,讓人覺得趣味無窮甚至傾心認同!但通常這些科幻作

品都由是美國人或日本人創作的,其中出現的種種對天空、太空等的概念與幻往往是美國

或日本於現實世界的寫照,有時甚至包含其民族偏見!這些東西並非華人自己的文化價值

。這些隱藏在科幻糖衣下的外來價值觀常常對我們有著淺移默化的影響而我們卻不自知。

  

  其實華人對於「天」的幻想,或者對於所有未之事務的幻想是非常豐富的。不只豐富

,這些幻想往往蘊含極具深度的哲學或人倫的道理與文化特色。舉例,從<道德經>、<

莊子>、<太平廣記>到<聊齋誌異>皆可看出。但這些巨作並非科幻,稍微查查這些書

籍的內容可發現華人對於哲學的興趣似乎比科學超過太多。但就算如此,我們並非沒有科

學或科技的著作。去翻翻歷史課本吧,很容易就找到像<算經>、<天公開物>或<夢溪

筆談>等,但這些作品對後世的影響力並非像<道德經>、<莊子>、<太平廣記>甚至

<聊齋誌異>這樣深遠!我並不打算在這邊分析為什麼,而是要討論怎辦?當西方人的科

學超越我們的時候,當他們用西方科學抹殺嫦娥吳剛以後我們該怎麼辦?當日本人以各種

光采炫目的漫畫、動畫向我們入侵時我們怎麼自處?

  

  能夠同時吸收源自於他鄉的現代科學又不放棄傳統的精神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

不過我們可能要用更成熟,更有深度的態度去對待我們的傳統,不該再用過於迷信、盲從

、假道學或斷章取義等自欺欺人的方式去解讀那些繼承我們文化的典籍。重要的不是那些

寫在書上的字,而是他背後想表達的概念所陳述的道理。過度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會讓人

覺得陳腐不堪,我想這是我們近代歷史腐敗的原因之一,也是許多早期華人知識份子憤怒

的點。如果哪一天我們能做到這點,那我們的科幻作品(甚至時其他領域的作品)還會怕

沒有華人精神嗎?我們不必要排斥西方科技,也不用怕在科幻作品中加入中式風格的元素

只是換湯不換藥。一個民族之所以與另一個民族不同,關鍵不在於他們用了什麼樣的機器

上月球,而在於他們為了什麼原因,以怎樣的心態上月球……

  

  在看過越來越多的科幻作品以後,我隱約覺得科幻的價值並不只是那些創作者杜撰的

科學科技代給觀眾(讀者)的滿足感而已,更值得我們去注意的應該是在那些處在科幻條

件下角色們的生活方式、道德原則、倫理觀念甚至是他們的生命哲學等。我想這才是我們

看完科幻作品會感動的原因,才是科幻作品的真正價值所在,一種文化上的、民族特有的

價值。我們對於自然或甚至對於科學的一切概念不需要去模仿西方或東洋,必須知道我們

的民族對於天、星星、宇宙對於自然的概念與精神其實早就在那兒了。只等著我們用更真

誠的態度去重新拾起他。如此樣華人的作品才能有自己的靈魂和屬於自己的感動。

  

  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美國人也許是想滿足探索的欲望,之後再向下一

顆星航去、日本人也許是為了達到人生的頂點,並在最後把自己葬於月球。我們呢?並不

是為了找常娥討不死藥,而是為了某種自我解放,肉體上的、精神上的,為了體會另一個

層次的心境。然後或許回家,把我的經驗傳給下一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