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台灣經濟的衰敗!出口遲緩!!!


Recommended Posts

對中國開放的確能解決很多問題,但也會衍伸很多問題。三通後,你有把握掌控大陸商品傾銷的狀況嗎?抑獲是它所造成的失業率上升的情形?就像WTO對農業的衝擊,中國的衝擊也不會小,我不是說不要開放,只是開放後,台灣的情形就會改善嗎?開放讓企業的伸展性更高,但只是把問題丟回給人民。然而,我贊成康德大的說法,開放是種趨勢,排外只會讓問題更僵化,但問題來了,今天開放後,商人會努力提升台灣的競爭力,還是大陸的競爭力?我敢說,這不會是雙贏,所以在開放前,希望企業如果真的為台灣好,希望能繼續讓台灣站在領先的地位,而不只是讓台灣〝企業〞〈甚至是未來的中國企業〉站在領先的地位。

我只是個社會組的學生,不知道高科技企業的一些技術性的細節,如果評論不當,敬請見諒。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回覆 57
  • Created
  • 最後回覆

Top Posters In This Topic

對中國開放的確能解決很多問題,但也會衍伸很多問題。三通後,你有把握掌控大陸商品傾銷的狀況嗎?抑獲是它所造成的失業率上升的情形?就像WTO對農業的衝擊,中國的衝擊也不會小,我不是說不要開放,只是開放後,台灣的情形就會改善嗎?開放讓企業的伸展性更高,但只是把問題丟回給人民。然而,我贊成康德大的說法,開放是種趨勢,排外只會讓問題更僵化,但問題來了,今天開放後,商人會努力提升台灣的競爭力,還是大陸的競爭力?我敢說,這不會是雙贏,所以在開放前,希望企業如果真的為台灣好,希望能繼續讓台灣站在領先的地位,而不只是讓台灣〝企業〞〈甚至是未來的中國企業〉站在領先的地位。

我只是個社會組的學生,不知道高科技企業的一些技術性的細節,如果評論不當,敬請見諒。

開放是機會也是挑戰,但不開放什麼都沒有。

商人會努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還有我也是社會組學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是我個人的一些拙見 有不妥之處 也請大家幫忙訂正

我認為台灣之所以遲遲不進 除了兩岸關係 政府動亂以外 百姓也有責任

政府有錯 但錯在哪?

在全球化的同時 台灣無法利用大陸正在起飛的資源來做一些有所幫助的政策

反而不斷法令限制 內部也紛亂不已

之前曾有企業家說 台灣再不改進 也只剩2年了

被邊緣化是真實並逐步接近的

但政府的確缺乏強而有能力的人才 即使有也受目前的政治所宥

回想當時台灣起飛時 便有這樣的能人在後幫助推動

例如之前方過世的孫運璿 李國鼎 等等

(我對此涉獵不多 請見諒)

而百姓呢? 我們不斷的說著要自創品牌 要銷出自己的路

但實際上要創造一個新品牌絕非立竿見影

除了要付出極大的成本 時間也是個很大的考驗

例如推出香水至少要上市等5年才能初步看到成效

所以極多人仍延續之前的模式

這算不算只視短利 沒有遠見 我不敢說

只是曾有媒體報導台灣的鐘錶仿冒工廠

技術甚至已達原廠程度 但與其創新品牌冒許多風險

不如繼續仿冒收益更快

未來該怎麼走 其實真的是所有台灣人的抉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政府的效率吧,今天不一定是要品牌創新,至少技術要能處於領先的地位,例如從OEM到ODM的過程〈應該對吧〉,讓台灣的廠商除了追求低成本之外,還有其他提升競爭力的方法。

喔喔~ 你的意思是指

政府必須做出些對現狀改革的政策囉

像 刺激競爭力 或是 使台灣產品擁有特色 不只是流於低價競爭的把戲

<畢竟台灣還是得靠貿易生存>

類似如此嗎??

(我見識不多 請包含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其實.剛開始我們會以為高雄港排名下降是因為貨櫃量減少

其實並不然

根據某雜誌指出.高雄港貨櫃量其實已達飽和.已經不能容納新的貨櫃量

具前高雄市長謝長廷指出.他曾經多次提出擴建貨櫃港之計畫

但最後卻因朝野內鬥.而導致高雄貨櫃港遲遲無法擴建.以便容納更多貨櫃量

所以才會造成排名下滑至第6名的悲劇

(全世界的貨櫃量不斷增加.但高雄港容量卻不變.這才是我們悲劇的開始)

我個人認為.高雄港擴建除了可以容納更多貨櫃的好處外.還可以增加就業率.吸引外資進駐...

但陷在的朝野內鬥.誰是真正害台灣經濟下坡的幫兇?我覺得.朝野兩方都須負起責任吧.

做濫了.我們後代子孫就要變成"菲律兵第二了"

你看韓國.政治是多嚜的團結.經濟更不用說了.多學韓國精神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 10 months later...
我覺得西太平洋航線其實已是上海和香港的天下了...

高雄港的區位優勢並不像以前那麼的好,有種被邊緣化的感覺

我不知道你是指什麼優勢,

我只知道,

資金最多的就是"王"

香港的經驗比高雄悠久,錢吸的多

而台灣從清朝中期一向只重北輕南,

也難怪如此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高雄港近兩年中 已經從世界第三大貨櫃港 變成世界第六了

過不久第六的位置也要被中國青島超越 而降到第七

這雖不代表高雄在衰退 只是說高雄的進步太遲緩了 大概只有6-7%

而其他大港 上海 香港 天津 青島 新加坡 美年的成長都20-30%

相較之下 高雄相形失策 這跟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關連性

台灣政府對於海峽令一邊片面封閉的情況 當然使外商卻步

加上台灣的基礎建設也沒有明顯成長 高雄港的港口設備就是如此

港口設備的更新 擴建 都很少 當然更新更大的貨櫃輪無法容納

而其他亞洲大港不斷的增建港口規模 當然一直不斷快速成長

高雄港... 漸漸衰退 政府的政策該要檢討了=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出口遲緩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為國內勞工很貴、又不能吃苦耐勞

產業轉移大陸

但台灣還是有很多很棒的地方

我們應該發展品牌實力以及善用我們的知識庫與高智力

至於現在吵的很熱的"品牌"議題

已經不是單純做CIS或者是找PRADA合作那個簡單

以往代工產業的特色,就是不能強出頭

我們是產品幕後的無名英雄

但現在對於發展品牌,不是金錢的問題

而是觀念的問題

大部份的廠商對於發展品牌都很沒有魄力

假如有2000萬的年度預算,大概只敢拿300萬來炒

但如果要發展品牌,就應該要有拿出1700萬的決心

接下來就應該信任設計師與創意總監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民進黨政府以往依賴的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所依賴的評比,政府效率往往是排在眾多國家的後段班排名的,政府在本身效率與法令是否與國際接軌的情況考慮下,本身應該多多省思。

其實創造品牌本來就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看看ACER為了打進國際市場而投入多少金額的費用,也僅僅排名到世界佔有率第三的一個情況,台灣大部分知名的企業,包括日月光,台積電,鴻海,這些企業依然是從事代工低毛利的一種窘況,但是他們本身依然也不會放棄這種低毛利的代工,因為企業與企業之間存在者所謂的產業進入門檻,台積電與鴻海能持續維持這種低毛利的獲利,的確是因為他們本身在規模資金與技術上的優勢,使各企業想進入必須付出更高的成本,再創造自己品牌同時,應該多考慮到整體環境是否適合發展品牌,台灣在整個上下游垂直整合上是否有足夠的架構可以去整合出發展自己品牌的環境? 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追求不穩定的發展品牌的空間,或許對這些大老闆的思維來說,如何在低毛利的市場當中降低成本才是他們每天所想的事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

大體上是說高雄港的港口排名又要再繼續下跌

印象中是第6吧???

再跌下去 台灣的位置優勢何在???

還有近幾天的"聯電"風波

可以重創台灣

統獨意識太重或阿扁對於總統路上的不如意拿西進來開刀

都與台灣的經濟有絕大多數關係

個人小小的意見

恩...高雄港排名下跌 為何是經濟下滑的指標?

台灣早已不是以前的加工時代了 進出口產品越來越精密的體積也越來越小 我不懂耶...

那些政客為何要拿高雄港排名下滑來攻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不用太緊張

要救台灣還不容易

把陳水扁跟一干綠系官員轟下台 開放三通

全面與中國建立正常經貿關係

(鄭重聲明:在下是中間選民 並無某派之傾向 經濟難與政治分隔望請見諒)

股市絕對上探萬點沒問題

為什麼?請睜大眼睛看看現實

現實是已經有20萬名台商錢進大陸

現實是大陸廠成本比台灣低作的東西還不見得比較差

現實是大陸有13億人台灣只能塞牙縫

現實是美日韓德英法荷義奧盧比印俄加一狗票外商早就在中國畫地為王

現實是大陸每年量產35萬名工程師 全部都認真的要命(請注意他們大部分沒有任何退路)

現實是大陸每年抽掉十億條香煙 外匯存底世界第二

現實是香港成長率年年幹掉台灣

現實是台商到中國投資的全都笑哈哈 高科技業走不出去只好偷跑

現實是不去中國就會餓死

現實是不向中國開放就會輸

所以當陳總統還在為了保住深綠選票而硬要跟中國嗆聲的時候

台灣就一點一滴的被日韓香港擠出場外莎喲娜拉

拼經濟?

中國人也許不喜歡中華民國 但他們保證不會討厭新台幣

經濟倒退衰敗?那哪是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我們敢不敢去做 去開放 有沒有遠見 如此而已

『世界是平的』作者湯瑪斯弗里曼先生就說過:排外是很危險的

台商前進中國賺得比較多? 請提出數據

難道去中國會更好?有沒有聽過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裡?

為何不去印度? 台灣對外投資已經有百分之70是對著中國

若有一天中國發生問題 台灣怎麼哭都不知道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高雄港排名下跌 為何是經濟下滑的指標?

台灣早已不是以前的加工時代了 進出口產品越來越精密的體積也越來越小 我不懂耶...

那些政客為何要拿高雄港排名下滑來攻擊?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本身內需市場很小,所以國際貿易的成長與衰退也代表企業生意是否做的好,或許你認為台灣已經不是加工出口業了,但是高雄港貨運量的下滑可能代表出口減少,或是航運的訂單被人搶走,這是衰退的事實,政府必須要重視而不是視而不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商前進中國賺得比較多? 請提出數據

難道去中國會更好?有沒有聽過雞蛋不能放同一個籃子裡?

為何不去印度? 台灣對外投資已經有百分之70是對著中國

若有一天中國發生問題 台灣怎麼哭都不知道XD

台商去大陸有很多優勢,大陸政府在稅負上對台商特別好,大陸政府又支持台商來投資,加上語言習俗又通,去大陸做生意離台灣又比較近,大陸在很多公共基礎建設相當好,各省都願意配合投資者來興建公共設施,光是他們好幾個省的省會,比如說青島 天津 廣州等...他們基礎的公共設施建設已經比台北好很多了。

至於你說大陸發生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台灣發生金融問題的危機可能比大陸還大,就算有一天他們金融體系發生問題,IMF跟他們龐大的經濟實力跟外匯存底都有辦法支撐他們解決問題,老實說大陸不可否認在世界上已經是一個相當極重要的經濟體,他真的發生問題,世界幾個與大陸重要的貿易夥伴不會置之不理的。 經濟才是實力,是大陸現在的國策跟很多人民都知道的事情,台灣不應該忽略對岸的發展,在和平架構向與之合作才是長久發展的真正願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本身內需市場很小,所以國際貿易的成長與衰退也代表企業生意是否做的好,或許你認為台灣已經不是加工出口業了,但是高雄港貨運量的下滑可能代表出口減少,或是航運的訂單被人搶走,這是衰退的事實,政府必須要重視而不是視而不見。

恩..我的重點不是加工出口 而是進出口貨物越來越精密 體積越來越小。

港口貨運量根本不足以論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可以去看看世界上貨運量前三名的國家,大多都是發展中的國家。.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我的重點不是加工出口 而是進出口貨物越來越精密 體積越來越小。

港口貨運量根本不足以論定一個國家的經濟,可以去看看世界上貨運量前三名的國家,大多都是發展中的國家。.

台灣也不是只有積體電路為出口單一項目阿~

但是台灣的確是靠國際貿易吃飯的~

而貨運量的確不可以完全代表一個國家經濟是否退步,但是同時同期指標上的確是可以跟其他地區或其他國家作一個比較的指標阿。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

2006年經濟成長率為4.57% 其中出口占6.54%減進口2.91%

出口淨額佔經濟成長率有3.63% 但是2007年因為第四季尚未結束,但是預估比例出口淨額佔經濟成長率卻下降到2.04%,這卻可能代表是與去年相比表現不佳的訊息。

由出口單項佔GDP比重多少來看,2007年是71.96%,2006年是69.95%,由此可知進出口對台灣經濟影響其實還是挺重要的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台商去大陸有很多優勢,大陸政府在稅負上對台商特別好,大陸政府又支持台商來投資,加上語言習俗又通,去大陸做生意離台灣又比較近,大陸在很多公共基礎建設相當好,各省都願意配合投資者來興建公共設施,光是他們好幾個省的省會,比如說青島 天津 廣州等...他們基礎的公共設施建設已經比台北好很多了。

至於你說大陸發生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台灣發生金融問題的危機可能比大陸還大,就算有一天他們金融體系發生問題,IMF跟他們龐大的經濟實力跟外匯存底都有辦法支撐他們解決問題,老實說大陸不可否認在世界上已經是一個相當極重要的經濟體,他真的發生問題,世界幾個與大陸重要的貿易夥伴不會置之不理的。 經濟才是實力,是大陸現在的國策跟很多人民都知道的事情,台灣不應該忽略對岸的發展,在和平架構向與之合作才是長久發展的真正願景。

富比士Forbes

Howard Gold 10.25.07, 1:35 PM ET

從它在2005年6月低於1,000點的低點,上海綜合指數上升500%到超過6,000點--或許是現在任何主要股市中最呈拋物線上漲的。

來對照1980年代的日本大成長

日經指數從1984年7月的低點,幾乎上漲300%到它的泡沫頂端。然後開始了它13年的下滑,現在指數比起它39,000點附近的最高紀錄不到一半。

最後是我們自己的那斯達克指數在大網際網路瘋狂期間的表現。

從它1998年8月低點到它2000年3月破紀錄的超過5,000,那斯達克紀錄了240%上漲—還不到上海在這兩三年的一半。

咆哮20年代的巨大牛市在1929年9月之前五年也只推昇了不到300%。

且雖然印度和巴西在更長的時間獲得更多,中國比我所想到近年來的任何主要股市,在短時間上漲更多。

所以不意外的,我們看到的是標準的大投資泡沫現象。

最近華爾街時報報導, 2007年中國首次公開上市(IPOs)平均第一天回歸是192%。英商瑞銀證券最近注意到上海綜合指數的本益比:年收入的68倍實際上與那斯達克的泡沫高點相同和比日經指數的頂端的73倍P/E值略低。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最近超過通用電器成為世界證券市場資本額第二大的公司(超過$4400億),只落後艾克森美孚。

而且我們這幾個月讀到成千上萬關於普通中國人吵著要開戶,通常是用借來的錢在股市上賺錢。

像所有這種的瘋狂,大中國股市泡沫根基於經濟現實--中國作為巨大經濟實力的上升。

的確中國經濟成長是令人驚訝的—每年第二季11.9%,沒有減速的跡象。

中國今年也許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07年到目前為止享有紀錄性的$1850億貿易順差,且它的外匯存底達到了可怕的$1兆4千億。且中國公司看來狂亂地獲益,擁有快速增長的收入。

但就像所有泡沫,這一個也是有許多人為因素跟不平衡。

首先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中國的成長主要是根據人為壓抑的幣值。中國政府對人民幣維持牢固的控制,所以它在過去二年對美元僅僅升值9%--同時歐元對美鈔升值了兩倍。

其次為了維持成長機器繼續,政府維持了利率限制。雖然最近五次上升,銀行存款在中國利息少於4%。以每年通貨膨脹在6.5%附近,那保證儲戶將每年損失購買力。如此股票為何不上升?

第三上海和深圳交易是緊緊受到控制的事務,由國營公司控制。有經驗的全球金融機構投資者只能在那裡投資到一定程度。

這意味著許多新手參與這看起來比較像是賭博和猜測而不是長期投資,使股市對瘋狂和恐慌更為脆弱。

相信我,這無法持續-從來沒有過。唯一的問題是何時結束。

許多投資者希望它將持續到下個夏天的北京奧運,當政府不做任何中止以對世界顯現光彩的新中國。那也許是為什麼胡錦濤總理在最近十七大承諾保持成長動力,甚而軟化任何與臺灣的潛在衝突。很明顯的,沒任何事將被允許停止這個展示。

但市場很好玩的不會跟隨投資者願望、政治人物或專家的願望(像我預言中國市場在2月崩潰,這在上海指數加倍之前適當地發生)。

一位羅格斯大學教授瘋狂股市的專家Eugene N. White說"他們將違抗重力然後他們將突然崩潰。"

中國股市會被美國和歐洲嚴重的減速打擊;由像我們夏天看到的另一個全球金融危機,或由主要中國公司意想不到的收入爆炸或會計問題、或其他事件引發。

這是為什麼此時我會推薦投資者不要投入任何一角在已經高飛的中國共同基金、ADR(存託憑證)或ETF(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且如果你聰明或夠幸運之前就在中國投資,應該及時地鎖定至少一半比重的獲益。實際上我會削減對新興市場的投入,直到投資比重低於5%。

White教授警告"它可能上漲另外的100%、 200%,但它漲越高,賭注就越危險。"

如同他們說的有備無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呵 老弟 你貼出這篇文章是想表達出你想表達的哪方面意見呢? 是想說大陸金融市場很危險否?

大陸的確現在股市顯現的很瘋狂,但是對照其經濟成長率這是可以預料的結果,大陸由於因為避免國際投機客與對其出口貿易穩定的需要,所以必須牢牢控制住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方面的波動,你貼出的文章提到,大陸銀行利率在4%以下而通膨在6.5%,所以一般投資戶必須藉由投資的管道去舒緩通膨造成錢貶值的壓力,太熱的經濟成長也是造成通膨的主因,老共這幾年也不斷藉由政策去壓抑過熱的經濟成長,但是因為大陸內需市場成長速度驚人,老共還是壓不住經濟方面的過度成長,但是這種情況是一定會趨緩的,台灣也走過這種高經濟成長的日子,股市也曾經在那高經濟成長的過程當中漲到高點,但是在經濟成長到一定的幅度之後,自然會步入穩定的軌道,大陸亦是如此,簡單來說,老共並不是笨蛋。

White教授警告"它可能上漲另外的100%、 200%,但它漲越高,賭注就越危險。"

如同他們說的有備無患。

高獲利,自然高風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政府為台灣做啥??...沒啥映像耶....哈~~~~

不過這幾年台灣經濟衰敗...跟國際經濟情勢有很大的關係...

畢竟台灣才區區兩千三百萬人...又沒啥天然資源可言...

全部推給政府也說不過去吧...

要多用國貨....?

如果同樣的東西別的國家做的更好...為什麼我不能選擇更好的..??

而非要買國貨..難道這就是愛台灣 ??

台灣本身產品要夠出色才有讓人購買的說服力嘛...ex)GIANT...ACER...

話說...台灣脫離加工經濟時代了嗎 ?.....

要建立一個品牌談何容易....一開始都要砸好多好多錢的耶...

況且砸了錢不一定能打出知名度....有幾個人願意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但一個國家有自己的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企業把台灣品牌打出國際...等於是幫台灣行銷出去~~

不過現在政府只在想怎樣贏取更多選票繼續保有執政權..實在是很無奈...

現在這輩短視近利彼此鉤心鬥角...台灣想打出自己品牌政府有給多少協助 ?

但到了我們這輩就會改善嗎 ?...不見得吧...看看學校裡就略知一二了....

教育為立國之本不是講假的...

人口少不是問題所在。新加坡的人口和領土都比台灣少,何以新加坡在世界物流,創新力和競爭力都比台灣,香港和韓國好?

台灣的人口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人口的總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