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man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6602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 Days Won

    1

文章 發表由 sandman

  1. http://www.oddee.com/

    這個網站專門收集各類怪異事務,

    再排出10大最怪(不一定10個,或多或少10個),

    例如

    10大電腦內異物 http://www.oddee.com/item_98630.aspx

    10大最慘太空飛行意外http://www.oddee.com/item_98637.aspx

    9大最怪鈔票 http://www.oddee.com/item_98632.aspx

    9大最怪地球事實 http://www.oddee.com/item_98433.aspx

    還有其他的請上網站點選開眼界~~

  2. 了解一下甚麼是4G。

    看起來很厲害,移動中下傳速度有100M,

    跟室內有線網路一樣快。

    沒有吃到飽,比較好但比較貴,你的荷包準備好沒?

    ----------------------------------------------------

    今日是業者送件申請4G執照的最後一天,NCC下午五時會公布送件名單,上午為止共有7家確定送件,NCC確定不會干預或指導未來4G業者的費率定價方案,而對於外界批評台灣發展4G起步晚,政務委員張善政今回應,國外雖然走得快,但面臨費率太高,民眾負擔不起的發展問題;韓國電信業亦因環境不夠成熟,造成獲利下滑。他強調,台灣發展4G雖不是「前段班」,但表現也在「中上」。

    張善政更指,4G釋照後,可用頻寬變多,更多應用推陳出新,費率也會多元化,「不可能一種費率全部人用。」他說,日前中華電信、遠傳調降資費,顯示收費模式多元化,「吃到飽將成絕響,這不是主張,而是趨勢。」

    NCC發言人虞孝成指出,NCC一向主張各家業者提出具有創意的資費方案,滿足各種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對於上網「吃到飽」方案,虞孝成說,國外4G確實不提供吃到飽方案,但NCC對於國內業者沒有設限,不會指導業者訂定費率,未來4G費率由業者自由競爭、商業決定而產生。

    對於送件申請4G執照,虞孝成透露,目前收到6家(新纖集團表示下午會送件)已經完成申請確認手續,5家3G業者當中有4家遞件。據了解,包括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亞太電信。新進入此行業的鴻海也已送件。到中午12時前NCC尚未能確認全球移動或新光是否趕在今日下班前送件。

    全文網址: 張善政:上網吃到飽成絕響 4G上陣後的趨勢 | 科技產業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3/7999504.shtml#ixzz2XmQj9SiQ

    Power By udn.com

    7999504-3101546.gif?sn=1372653849072

  3. 印度寶萊屋出一堆歌舞片

    這兩首youtube點播都有1,2千萬次

    應該不錯吧?

    "Subha Hone Na De Full Song" | Desi Boyz | Akshay Kumar | John Abraham

    [YT]

    [/YT]

    Hookah Bar Song - Khiladi 786 Ft. Akshay Kumar & Asin

    [YT]

    [/YT]
  4. 看來魔鬼終結者的祖先就是它了。

    人類保衛戰首號目標~~

    -----------------------------------------------

    世界第一台儲存程式電腦「Baby」 65週年紀念

    Baby 是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將程式儲存在記憶體中的電腦。

    65 年前的 6 月 21 日,曼徹斯特小規模實驗機(Manchester Small 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成為世界上第一台可將程式以電子化形式儲存在記憶體中的電腦,暱稱為「Baby」。這是個極為重要的時刻,這是第一台採用儲存程式概念(stored program concept)的電腦,後來成為現代電腦的基礎。

    早期的電腦將它們的指令都設定在實體硬體中,或是需要利用打孔紙帶或是卡片輸入。如果想要更改它的功能,就得重新設計電路,或是更改實體儲存介面不。「Baby」標記了一個電腦的新時代,有些人稱它為「軟體的誕生」,在這個新時代中,更換程式遠較之前的時代容易,只要更新電子記憶體即可。指令和資料都同時儲存在「Baby」的記憶體中,而其中的內容可以自動在計算中以電子化的速度更動。

    「Baby」由曼徹斯特大學的弗雷迪威廉姆斯(“Freddie” Williams)、湯姆基爾伯恩(Tom Kilburn)和吉爾夫土提爾(Geoff Tootill)開發,各邊超過 5 公尺長,重為 1 公噸。它的用途是當作「威廉姆斯-基爾伯恩管」(Williams-Kilburn tube)的試驗床,因此而有「Baby」暱稱,「威廉姆斯-基爾伯恩管」是一種利用陰極射線管(cathode ray tube, CRT)儲存二元碼(binary digits, “bits”)的方式。直到此刻為止,電腦並沒有以電子化形式儲存和靈活存取資料的低成本方式。

    技術上來說,「威廉姆斯-基爾伯恩管」是最早的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形式,Baby 的記憶體以一支「威廉姆斯-基爾伯恩管」組成,可以儲存最高 1,024 bits,也就是 128 bytes 的資料,相比之下,現代的電腦數 gigabytes 的 RAM,為 Baby 記憶體的 10 億倍之多。

    Baby 誕生的目的是證明一個概念,而不是實際的運算工作。所以一旦它展示了新記憶體的可靠性,實驗者的注意力就轉移到利用相同概念建造一個效能更強、更實用的機器上,後來導致「曼徹斯特馬克 1 號」(Manchester Mark 1)的誕生,也就是 1951 年 2 月世界第一台商業販售電腦 Ferranti Mark 1 的原型。

    雖然 Baby 的原始機器已經不復存在,不過在曼徹斯特科學及工業博物館(Museum of Science and Industry, MOSI)中仍展示著 Baby 的可運作複制品,反映了電腦進化的程度。

    全文網址: 世界第一台儲存程式電腦「Baby」 65週年紀念 | 資訊硬體 | 3C產品 | udn數位資訊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462367#ixzz2WwzUu6mu

    Power By udn.com

  5. 對資工系,這篇重點不在印度,在海量(巨量)資料分析

    看起來牽涉的軟體技術非常廣,

    基本的資料結構,程式語言,algorithm,

    其他統計回歸,信號處理,語言分析,無一不包,

    念資工真命苦~~

    【經濟日報╱編譯賴美君/綜合外電】

    隨著雲端計算和相關運算軟體問世、處理和儲存資料的成本下滑,巨量數據(Big Data)時代來臨,也為印度成長逐漸趨緩的資訊科技業注入新活力。

    路透報導,消費者在美國百貨公司購物時,幾分鐘後所走過的路線、沿路挑選、放下、最後購買的商品、甚至過程中猶豫表情的影像,最後都會傳到印度班加羅爾的數據分析業者手上。

    號稱全球最大專業數據分析業者之一的Mu Sigma公司執行長拉賈拉姆說:「我們會分析這些數據,找出消費者購物傾向、目的、滿意度與心情等資訊。」

    儲存、解密和分析如影片、臉書動態消息更新、Twitter、網頁搜索和公共監視器等非結構性資料、以及巨量事實與數字等,有助企業提高獲利,削減成本並改善服務,目前已成為全球最熱門產業之一。這種領域稱為巨量數據,雖然許多工作在美國進行,但印度分食到的市場愈來愈大,也給擴張腳步變慢的IT產業帶來新活力。

    巨量數據之所以成為印度IT產業的明日之星,主要受惠於資料儲存的成本劇滑,以及雲端運算與Hadoop等開放原始碼軟體的出現。

    度班加羅爾數據分析業者Analytic Edge創辦人奈爾說:「目前印度有數百家小型數據分析公司,每隔幾周就聽說有朋友自創分析公司。」該公司主要分析醫藥銷售與人口趨勢等數據,協助美國一家殯葬業者鎖定行銷地區。

    隨著數據儲存與處理的成本驟降,其他業者也搶著分一杯羹。奈爾說:「這個行業無須儲存空間50TB的伺服器。雲端技術協助我租用便宜的儲存空間。10TB空間的月租費約500美元,不算昂貴。」

    隨著巨量數據分析興起,近幾年全球數據分析專家也供不應求,印度的人才料將搶手。印度業者相信,隨著資訊服務業擴充專業知識,將使印度取得優勢。

    全文網址: 巨量數據 印度IT業新星 | 趨勢索引 | 資訊社會 | udn數位資訊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431874#ixzz2WtpuuzVl

    Power By udn.com

  6. 當年第一台電腦,也是一個房間大小,一直進步到現在指甲片大小

    這個人工神經網路,從1000台 CPU伺服器到 3台GPU伺服器,

    看來歷史重演中

    ------------------------------------------------------------

    史丹佛大學採用 GPU 打造全球最大人工神經中樞網絡 [2013/06/21 11:00]

    作者:哈燒王 Hot3c

    NVIDIA (輝達) 今天宣佈與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合作,攜手打造全球最大、用於模擬人腦學習行為的人工神經中樞網絡。相較於 Google 曾在 2012 年開發,當時為全球最大的人工神經中樞網絡,這次建立的全新網絡是它的 6.5 倍之大。

    電腦運算型的神經中樞網絡可以「學習」模擬人腦學習行為的方法,包括辨識物件、人物、語音和音訊的方式。

    然而,大型的神經中樞網絡是極為運算密集型和昂貴的應用。例如,Google 當時就使用了 1,000 顆 CPU 伺服器,相當於 16,000 個 CPU 核心,來開發它的神經中樞網絡;該系統透過一系列的 YouTube 影片學習辨識貓。這個 Google 網絡有 17 億項參數,代表著神經中樞細胞之間的連結。

    相反的,由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總監 Andrew Ng 帶領的研究團隊,他們建立的人工神經中樞網絡規模與 Google 開發的相同,但只使用了三台採用NVIDIAR GPU的伺服器,就能加速網絡處理龐大的資料。之後,史丹佛研究團隊僅用 16 台由NVIDIA GPU加速的伺服器就建立了一個擁有 112 億項參數的神經中樞網絡─它的規模比 Google 在 2012 年開發的神經中樞網絡還大了 6.5 倍。

    一份在國際機器學習會議中發表的史丹佛論文指出,越大型、威力越強的神經中樞網絡可以更精準地處理物件辨識工作,讓電腦更能模擬人類的行為。

    NVIDIA (輝達) 公司 Tesla 加速運算事業部門總經理 Sumit Gupta 表示:「相較於CPU,GPU 不但可以大幅提升運算效能,還可以將大型神經中樞網絡模擬的應用普遍化。現在只要有幾台採用 GPU 加速的伺服器,任何研究人員或公司就可以透過機器學習的應用來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各種問題。」

    GPU 加速器造就機器學習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慧科學中一個快速崛起的領域,主要研究如何使電腦在沒有預先編程的情況下進行推理運算作業。過去十年,機器學習造就了無人車、快速有效的網路搜尋,以及大幅提升了科學家對人類基因的了解。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機器學習是讓人工智慧逼近真實世界應用的最有力推手。

    身為語音辨識和自然語言技術開發先驅的 Nuance 公司,是其中一家採用 GPU 來落實機器學習的公司。Nuance 訓練其神經中樞網絡模型分析好幾 TB 的音訊資料來辨識使用者的語音意涵。經過妥善訓練的模型,可以將話語的模式跟系統先前學到的模式進行對比後,辨識接收到的語音模式。

    Nuance 公司技術長 Vlad Sejnoha 表示:「GPU 大幅加快了我們訓練神經中樞網絡的速度,而且可以促使神經中樞網路以極快的速度分析龐大的資料,讓我們能夠大幅探索創新的演算法和訓練方法。目前我們獲得了傑出的成果,我們的神經中樞網絡可讓 Nuance 所有針對醫療保健產業、企業和行動消費市場的核心技術,都能夠更精準地進行推理運算作業。」

    NVIDIA (輝達) 在本週 (6月16-20日) 於德國萊比錫舉辦的 2013 年國際超級運算大會 (ISC) 中有相關展示,攤位編號為 220。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3c/news.php?no=9772&type=3

  7. 真丟臉的美國政府。

    -------------------------------------------------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美國國安局(NSA)監控網路與電話通聯的大規模計畫曝光後,網路使用者為求自保,紛紛尋找新工具來隱匿上網蹤跡、「撕碎」相關資料,或讓訊息自動銷毀。 諷刺的是,其中一些工具正來自美國政府資助的計畫,目的是協助專制獨裁政權下的網友反制當局監控。

    匿名網路瀏覽、加密軟體及其他類似工具已存在多年,過去往往和駭客、罪犯及其他網路「黑暗」份子有關,但最近這種情況已出現變化。華府公共政策組織「新美國基金會」主管梅納斯(Sascha Meinrath)告訴法新社:「在德黑蘭或金邊用得上的工具,在紐約或華盛頓同樣派得上用場。」

    Tor 隱匿IP阻擋追蹤

    梅納斯主持的計畫協助極權國家人民保有安全且私密的通訊。在這些工具中,「Tor」(The Onion Router,洋蔥路由器)最有名,它最早是由美軍開發,目前由非營利組織「Tor Project」管理。Tor全球約有五十萬名用戶,美國約占十五%,可用來隱匿上網IP位址,有效阻擋來自政府或企圖投置針對式廣告(targeted ad)的商業機構追蹤。To主管萊莉表示,美國政府在多國推廣Tor,可用來抵禦美國執法機關監控。美國政府曾以犯罪份子正使用Tor為由,要求取得該工具「後門」,但她強調Tor沒有所謂的後門,「我們絕不會留下可辨識使用者的資訊」。

    Wickr 不可能任務真實版

    美國網安公司Wickr研發的同名行動通訊應用程式,號稱可讓用戶的手機通訊內容受到軍事級保護,訊息還有自我銷毀功能,猶如電影「不可能的任務」中看後自動銷毀的任務介紹影片。公司創辦人賽爾指出,Wickr下載次數過去一週大幅攀升:「人們正從Skype跳槽過來。」此外,可讓用戶監控和阻止網站蒐集個人資料的瀏覽器外掛工具「 Disconnect.me」,過去一週來下載量也爆增;倡導優先保護用戶隱私、不會儲存IP的搜尋引擎「DuckDuckGo」搜尋量也飆升。

    據路透十五日取得的政府文件,NSA二○一二年蒐集數百萬份原始電話紀錄,但政府僅詳查其中不到三百支特定號碼。該文件並重申,NSA計畫有助於「在美國和全球二十多國破獲數十起可能的恐怖陰謀」。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8/today-int1-3.htm

  8. 官網照片,在高雄玩龍船

    http://www.nba.com/rockets/

    在台北玩籃球

    NBA/抄掉Harden球 葛記豪興奮傻笑

    記者沈明璁/台北報導

    就算你是SBL球員,一生能有幾次能和NBA球星打球的機會?

    休士頓火箭「大鬍子」James Harden於13日與中華男籃隊練球,葛記豪在全場對抗中抄掉這位超級巨星的球,引起全場驚呼,賽後他依舊相當興奮,雖然嘴上說得很客氣。

    葛記豪抄截成功時,滿臉都是驚喜的笑容,隨後輕鬆上籃得手,賽後他開心地笑說:「他沒注意啦,真的,我只是運氣好。」

    「他真的很厲害,今天剛到台灣、完全陌生的場地、規格也和NBA不同,但他只適應個幾分鐘就打得這麼好,印象中他只有一球超遠距離外線沒進吧。」葛記豪欽佩地說。

    至於這次抄截成功會不會成為「小葛」一輩子的回憶?「當然了,我第一次和NBA球星打球,機會這麼難得,我一定銘記在心。」葛記豪說。

    原文網址: NBA/抄掉Harden球 葛記豪興奮傻笑 | 運動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3/06/13/341-2950790.htm#ixzz2W9VeNwje

    http://www.nownews.com/2013/06/13/341-2950790.htm

  9. 不可思議

    中文的亂七八糟,七上八下

    英文裡竟然有同樣意思的 at sixes and sevens

    這樣

    那首有名的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裡面一句

    You won't believe me

    All you will see is a girl you once knew

    Although she's dressed up to the nines

    At sixes and sevens with you

    有解了

    你不會相信我

    你只看見一個你曾經認識的女孩

    雖然她穿得很正式(dress up to the nines)

    但跟你在一起,內心還是七上八下,亂七八糟

  10. 這隻蝴蝶很大隻

    --------------------------

    另類蝴蝶效應!科學家發現,過去北半球燃燒煤炭造成空氣汙染,連帶也影響到非洲降雨,導致1980年代非洲中部出現大乾旱,查德湖一夕間幾乎變成乾湖。科學家指出,污染已經從影響本地,到間接影響到遙遠的另一個區域,氣候變遷更是全體人類應該面對嚴肅課題。

    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指出,1980年代非洲中部爆發嚴重又長期乾旱,導致查德湖一夕之間湖水幾乎變乾,而帶來這一波乾旱背後兇手,竟是北半球工廠排放的汙染源,因為1960年代開始,歐美發電廠所燃燒產生的懸浮微粒,導致北半球氣候寒化,也驅使熱帶雨帶(rain band)往南方移動,使得撒哈拉沙漠南部薩赫爾地區(Sahel ),一段時間根本沒有降雨。

    研究者費萊森表示,「人們認為當時非洲中部大乾旱,是因為農耕方法錯誤與沙漠化造成,但從過去20年來資料發現,我們了解這種說法是錯誤,因為大規模海洋與大氣條件改變,才是影響當地降雨變化的真正原因。」

    研究者也從觀察結果指出,直到美國與歐洲政府實施「乾淨空氣法」後,非洲地區的雨帶才又回到正常位置,時間也剛好不謀而合。

    研究人員黃彥婷表示,「我們研究策略其中之一,是採用放大的方式,也就是不直接研究某地區的雨量,而是觀察更大範圍產生的變化。」

    研究團隊觀察自1930年到1990年降雨量,位於熱帶雨帶的北部,包括北印度及南美地區,在1970年代左右出現較乾燥氣候,而在熱帶雨帶南端,包括現在巴西東北部與肯亞及盧安達等大湖地區,當時雨水則偏多。

    研究者也指出,燃煤造成的硫化物懸浮物,會讓反射陽光的空氣變得灰暗,讓雲層更能也更長時間去反射陽光,因此造成寒化現象,但是北半球的居民並未察覺到氣候變冷,主要是同一時間人類造成的二氧化碳形成溫室氣體並帶來氣候暖化,2者結果無形中已被中和掉。

    因此,黃彥婷表示,「我們認為人類應該知道這些空氣汙染物質,不只會造成當地汙染,也會為遙遠地方帶來影響。」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期刊。

    全文網址: 北半球汙染 竟導致非洲大乾旱 | 國際萬象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4/7957468.shtml#ixzz2Vww3Uui8

    Power By udn.com

    北半球汙染 竟導致非洲大乾旱

  11. 自然科學雜誌對投稿論文的統計排名

    排名分多項,有分亞太,全球,國家,研究機構,各學科統計。

    亞太區按國家排名:

    日本,中國,澳洲,韓國,新加坡,台灣,印度,紐西蘭,越南,菲律賓,泰國,印尼,

    等。

    按機構分第一名是中國科學院,真強。

    其餘請參考

    http://www.natureasia.com/en/publishing-index/asia-pacific/by-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