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ja

可發文群組
  • 內容數

    157
  • 註冊日期

  • 最後上線

文章 發表由 Gaja

  1. 【大紀元2013年08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馬穎慧澳洲悉尼編譯報導)

    最近兩年,澳洲紐省公立精英中學非英語背景學生的人數明顯減少,專家表示,這與更多的當地人家長讓孩子進入課後輔導班有關。

    位於紐省悉尼的公立精英中學詹姆魯斯農業中學(James Ruse Agricultural High School)是澳洲頂尖的精英學校,也曾是非英文背景學生比例最高的學校,入學考試競爭非常激烈,在2007年至2010年期間非英文背景學生曾介於94% 至97% 之間。而其中大多數為中國背景的移民子弟。其它的公立精英中學的非英語背景的比例也非常高,華人子女通常都會進行課外補習,被澳洲社會視為不公平競爭。

    但是根據最近由紐省教育廳公佈的數據顯示,該學校的非英文背景學生量2011年降至83%,2012 年又降至79%,並且這種現象發生在數家精英學校,包括悉尼女子學校。

    過去十年,為孩子能夠入精英學校,越來越多華人或非英語背景的家長讓孩子進入課外補習班,而隨著非英語背景學生逐步佔據精英學校後,不少英語背景的家長也意識到,如果不上補習班,精英學校就成了別人的專利。

    悉尼科技大學高級講師克里斯蒂娜‧何(Christina Ho)女士表示詹姆魯斯農業中學英文背景學生數量的增多可能與課後輔導班在學生中更普及不無關係。她說:「據傳現在已經不再只是亞洲背景的孩子上輔導班了,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如果不讓孩子去上輔導班,自己的孩子可能會無法考入精英學校,所以上補習學校現在已經很普及了。」

    何博士在201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紐省教育系統的文化隔離越發嚴重,競爭激烈的公立精英學校,學生多為「非英語語言背景」,具有中國背景的學生尤其多,她說:「有時候精英學校會搶白種學生,因為白人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與移民背景的孩子在一起,這更加劇了這種文化隔離。」與此同時,許多私立精英學校卻幾乎沒有甚麼少數族裔的學生,缺少文化多樣性。

    而紐省教育廳表示所有公立精英學校挑選學生的要求仍然僅根據學業成績,進入紐省精英學校仍然由一次考試成績決定,但是這些政策和程序將很快受到紐省教育廳的考查。據紐省教育廳的統計顯示,2012年報名參加精英中學的考生有13,365人,而7年級的錄取名額是4127人,錄取的考生中56%是非英語背景的。紐省有大約20所公立精英中學。

    (責任編輯:瑞木悅)

    --分隔國界-----

    「中國特有文化」帶到世界去,也很有「國際觀」呢…

  2. 陸生回陸被問:台灣清華,山寨嗎?

    2013/07/27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

    2011年是陸生元年,今年是陸生畢業元年,碩士生今年有多人畢業,大陸南方周末製作專題,陸生拿著台大碩士學歷在大陸求職,面試時碰到這個問題:「台大是指台北大學,還是台灣大學呢?」

    報導說,今年4月,就讀台大農經系碩士班的陸生任翰達到北京某招聘現場,碰到一些問題,例如在台灣讀大學和大陸有什麼區別?怎麼會選擇台灣?他費盡唇舌,得去跟面試官證明,他的母校是台灣最好的大學。

    2011年的陸生元年,928位和任翰達一樣的陸生,到台灣求學。如今有人不得不決定延期畢業,有人糾結著籌備留學歐美的學術之旅,有人尚在畢業論文掙扎,有人繼續申讀博士留守台灣。

    報導說,選擇今年畢業的陸生,不僅和大陸同齡人一樣遭遇今年的就業寒冬,還面臨台灣陸生政策歧視所導致的未卜命運。陸生方佩說,台灣學歷並不像大家預期的那般優越,也暫無明顯劣勢,我們的狀況叫做一切待定。

    方佩面試時,說到自己是台灣清華大學畢業時,大陸招聘官回說,台灣怎麼會有清華,山寨的嗎?

    陸生王欽發現,台灣公司只傾向招台灣學生,台企在大陸的公司傾向招大陸學生,在台留學陸生在夾縫中求生存,不敢聲張。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68480#ixzz2b1S4uirG

    -----------------------------------------------------------

    所以記者說的重點是?

  3. 馬英九總統接受udn tv專訪時以十二年國教為例表示,政策不是完美、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瑕疵,但讓大多數人得到最大的滿足,是政府的目標。

    談及十二年國教定案,馬總統說,行政部門有所想法,盱衡整個社會的反應,發現這應該是可以支持,後來的民調顯示百分之六十四都主張用這種方式。

    馬總統說,這樣的一個政策很多人覺得有照顧到公平性,他看到聯合報的「黑白集」也是這樣的表達。

    馬總統對於外界質疑決策「轉彎」表示,公共政策一定有很多面向,溝通過程會有不同看法。在某個階段可能這個做法比較合適,但過了這個階段,大家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果不能夠調整,也會有人批評食古不化或漠視外界的反應。

    馬總統說,十二年國教在平衡上,高職是重點,因此高職先全部免費,然後再進一步擴充到高中,時間上不會差很多,卻能彰顯出政策的優先順序。許多人也覺得教育經費有限,應該把資源用在刀口上。難道這些建議都不對嗎?

    馬總統表示,十二年國教,政府一開始就說,不是一個義務教育,與九年國教是不一樣的,所以免試與免費是一個目標,盡量達成。

    馬總統說,如果完全不用考試,怎麼決定入學方式?怎麼鑑別?所以用會考。

    但會考只分三級,又沒有辦法有足夠的鑑別率,所以經過專家的指點之後,改成大略上是七級,到後來能夠排除抽籤,大家就沒有聲音了。

    全文網址: 馬總統專訪/政策非完美 須滿足多數人 | 政治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4. 與其選老師,不如讓呆丸的學生選擇

    如果被統派或獨派的老濕蠱惑

    那我說這樣的學生也是中間選民…

    要說政治要融入教育,基本上想一想就好

    因為這部份主要是「刺激」性質。

    亞洲人的社會還是書卷第一

    但是我很希望台灣人民能充分瞭解對於中國和台灣的政治

    讀了書,學了知識,在職場有了領域得以發揮

    結果法定成年,在生活上活的跟寵物一樣

    寵物是我說得,是我自我感覺良好:)

    台灣學不學英文沒有差,重要的是台灣已經被很多濕書五精給騙了。

  5. 知道什麼是中間選民嗎?

    那只是個名詞,但是影響很多

    個人不鼓勵談藍綠話題,只針對政治教育的需求。

    --------------------

    日前有廿一名教協會員,就教協反對臨時立法會等三項立場,發表聲明,指責張文光「為一己之私,代替全體會員心聲……把教師引領至與中方對抗的局面,有損教育界平穩過渡。」由此觸發了教育人士的百家爭鳴。就晨早電台時事節目「九十年代」,已有多名教師,發表不同意見,並指出香港教師普遍政治冷淡,在校避談政治的現狀。很可惜,節目主持人及聽眾,皆沒由此有所發揮,探其因由。而更使人失望的是,主持人竟然認為教師在校傳播政治知識,有一定危險性,教師可能以個人的政見強加給年幼無知的學生,指出教師在校談論政治時,尤其對學生談論時,應以客觀和中立為原則。

    教師個人能「強加」政見給學生嗎?

    「九十年代」主持人的言論,很能代表香港教育人士的主流意見。很多人認為,教師個人的政治立場,只是他個人的事,不宜向未有足夠判斷能力的青少年學生傳播。然而,只要人們稍為細心一點,就發覺小學的社會科,中學的經公科及課餘的公民教育,都是把香港現行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假如說學校一定不可傳播政治知識,為什麼又能傳播現行的那一套呢?只准講現在那種港督獨裁的政治體制,而不准別人講其他政治體制,尤其不准講民主體制,那才是不客觀,才是把統治者的政見強加給學生。

    有很多人都擔心,由於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地位,教師有機會把個人政見「強加」給學生。這憂慮很值得討論。

    首先,說教師能把個人政見「強加」給學生,是太過誇大了教師個人對學生的權力,而且假定了香港的學生,生活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中。因為所謂「強加」,就是無論你同意不同意,我都是要你同意,或最低限度,你無法表示反對。很明顯,無人敢說,現在香港中有任何一位教師會有這種權力。如果說教師能把個人政見強加給學生,除非他實行考試制度。學生最怕要考試,教師個人也許利用他的神通廣大,使校方支持他的政治教育,實行計分考試。那麼學生就不得不認真對待教師個人的政見,考試時不得不按照教師的願望作答。注意,這種計分考試制度,已不是教師個人可以做到的。而且很明顯,在目前的體制下,教師根本無法這樣做。所以那種擔心是多餘的。

    此外,從香港目前的資訊發達程度,及言論較自由的氣氛,要學生僅僅認同教師的政見,是件相當難辦的事情。比如,筆者從前任教的一間「愛國」學校,校方在政治教育上,從來都是不違餘力的。每逢週會,校長必定談及中港政情形勢。可惜這個校長的發言,不是《文匯》社論報導,就是大罵港英什麼什麼的,總之罵是緊跟中共喉舌,一於謬論當正料。當時就有不少中四、五的學生向我表示,校長的言論,顛倒黑白;筆者無奈地提議他們「左耳入,右耳出」;誰料學生的態度更妙,他們認為校長的話只在頭上轉轉,那裏入過耳。

    從這些自小就接受「愛國」教育的學生的反應看,教育工作者強加的政治教育,效果是適得其反的。學生對校長言論的反應,當然不可理解為:是他們出於對某種政治問題有確切認識的結果。這裏只是指出,在比較自由的社會中,即使有教師想把某種政見強加給學生,也是做不到的,除非社會的言論自由遭到扼殺。(這情況在九七之後,大有可能出現,不過這裡著重針對的是教師個人能否「強加」的問題。而且教師若在這種惡劣環境下,仍發表個人政見,客觀上乃是打破專制的做法。至於學生接受否也是很難預計的。)

    中立與客觀,是政治教育的原則嗎?

    另外,「九十年代」節目主持人還很明顯主張,教師對學生灌輸政治知識時,應以客觀和中立為原則。客觀地介紹不同政見,是毋容異議的原則,但要把中立也視為原則,就很值得商榷了。因為中立不一定客觀,然而時下有許多人偏偏把兩者等同。這根本是最大的誤解。

    首先,在邏輯上講,客觀等同中立,就根本否定了客觀事物有正謬之分,認為一旦有確定一邊的立場,就不客觀。第二,在現實生活中,中立時常表現為不做事,不表態,但實際上幫助了有勢力一方行事。比如,有人問教協支持不支持臨時立法會,假如教協表示這問題她中立!然而中共這個惡霸偏偏要組成臨時立法會,你教協這種中立,不就是幫助了中共欺壓港人。所以,把客觀等同中立是錯誤的、危險的。要教師以中立為教育政治知識的原則,就更加壞,因為只會令教師喪失了判斷是非黑白的依據,這比不講政治更加壞。

    然則這裡是否主張教師非有立場不可呢?倒也不是。因為暫時對某些重大的政治問題未有立場,是普遍容易出現的事情,但是絕不應因此而避免在學校談及甚至進行政治教育。「真理越辯越明」,「集思廣益」的道理告訴我們,廣開言路,正是教育學生關心社會的最佳方法。因此對所有言論採取客觀的態度,才是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原則。

    政治教育是社會的需要

    環顧香港各學校,實質上並非有太多的政治教育,反而是太少了。在過去一段很長時間裏,港府曾制訂了禁止教師在校教授政治知識的教育則例;直至近年,因社會民間壓力,才稍微修改了有關法例。再者,那些自命「愛國」的學校,所教授的政治知識,長期為中共所左右,惹人反感。這種因素,無疑是香港教師對政治教育冷淡的原因之一。但是時勢於今畢竟不同了。

    不准政治教育,或是只准一種的政治教育,已經不符合社會前進的潮流,更不符合大眾的利益。隨著九七臨近,香港社會內部各項事務,都相應變更,尤其在政治制度上,在在都需要港人認識及參與。青年學生是社會未來主人翁,難道他們就可以對此無知無覺?教育學生關心社會,有政治觸覺,是社會變更所需,絕不是教師個人所需。人們懼怕的,不應是學生接觸了什麼或多少政治思想,而是他們只有一個漠視社會的頭腦。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下一代的直接媒介,他們在學校進行教育的各個科目,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政治思想也是這樣的成果,為何不能教呢?只要是客觀的,於大眾有利的,不強加於人的,就不應成為禁忌。

  6. 阿呆, 阿呆, 讀個大學好交差

    毒大學是年輕人給父母的交待, 也是社會給予的框架

    美國是個高等教育普遍的大國, 混到大學畢業並不為過,

    但根據紐約時報, 美國2013年的大學報名率岀現了20年來最大幅度的萎縮

    卡債固然恐怖, 在許多父母不支付教育費用的美國,

    學貸已經累積高達1兆美金 (30兆台幣)

    專家認為野雞大學 (台灣的專科) 報名率降低有助教育水平提升,

    因為這些學院往往經費不足, 卻塞滿了學生,

    頗有濫竽充數、荼害年輕人之嫌

    當所有人都參與高等教育後, 它自然而然變成低等教育

    就拿 A.S.O 見過的少數網友來說,

    30歲以下不靠父母, 收入最高的竟

    一位以網拍為生的陳先生

    另外最近東森有篇報導:

    「在美國念設計的老闆陸永賢,因為親戚在香港經營車仔麵店,從小就對餐飲業有著濃厚的興趣,有次來台灣旅遊,發現台灣吃不到正統的車仔麵,因此決定來台灣開店。陸永賢辭掉了設計工作,到親戚的店裡從頭開始學起,從備料、熬湯頭、燉牛腩全部不假手他人,在店裡拜師學藝整整一年的時間,把二十多年老店的工夫全學了起來,便隻身前來台北開了旺角車仔麵.....」

    經 A.S.O 透過網路證實, 陸先生就讀的確實是全美最昂貴, 每年學費約6萬美金 (180萬台幣) 的加州 ACCD

    -----

    在此鄭重聲明, A.S.O 並非鼓勵你休學, 但若發現自己缺乏讀書的熱情, 找個一技之長吧!

    否則你很有可害人害己, 間接拖垮台灣的教育水平.....

    好啦, 我承認陸老闆是偶高中同學,以下是工商時間

    旺角車仔麵:

    https://www.facebook.com/mkcarnoodles

    -----------------

    好久沒發文,轉貼…

  7. 長壽先生應該只是自說自話

    他很明顯被台灣代工所侷限了

    我不知道他說這話要蠱惑誰

    應該是讓年輕人閉嘴做事

    這是不錯的方法…

    個人強烈認為文學也好、數學也好

    國家就是要努力發展這些教育單位

    除非人民在基本思想想被完整的制約

    即使在台灣以高科技產業為核心的

    就不該否定文學系所的價值

    還有他提到的問題,目前的政府都不可能在短期之內解決

    說這好笑的話

    大學不是職訓所,本來就不是,呵呵

    很多人才讀了大學的該系,但成功的職業卻不是本系所學

    人才是說好聽的…

    大學這機構就是把潛力的學子把思考能力壓到最低

    專心做機器人的思維,這樣才好統治人民

  8. 我們大約中午的時候抵達蘇州,然後立刻開到飯店準備進行午餐會議。當我和另外一個東京來的經理走進去時,來自蘇州政府的5位商業開發團隊人員已經全部坐在二樓的私人包廂等我們了。我們迅速地交換了名片,入座,紅酒立刻送上。

    幾個月前,我收到了一個通知,說蘇州政府正積極規劃和發展他們許多計劃中的經濟特區,接觸了許多外商大企業希望能夠吸引他們投資,建設工廠,商場或5星級飯店。當我去參觀時,它的確是令人很印象深刻;新計畫區都規劃的很大,道路寬敞乾淨,兩旁的樹都很新,城市裡許多地方都有興建中的飯店、購物中心和摩天大樓。許多品牌如Panasonic、香格里拉飯店集團、BenQ全都投資了數百萬美元在這個城市裡。他們邀請我們當天下午去參觀城市,和政府官員碰面討論投資或合作的各種可能。

    我在坐下來的五分鐘內注意到的第一件事情是,那天一起午餐的五位官員年齡全都介在30-40歲中間,有四位說流利的日語。所以他們和我日本同事在關於蘇州歷史、之前日本公司的投資情況以及想法交換等等都進行的很迅速順暢。他們穿著很專業,談吐有禮,且可以毫無困難的說出在這區域之前所有日本投資的資料,甚至是我們自己公司在亞洲的投資情況和之前在東京的歷史。他們真的有做足功課。他們那天出席負責招募外國廠商投資的領頭商業開發經理,能夠流利地說中文、英文、日文、韓文和德文,而且能夠在跟我們每個人對話中順暢的切換。

    第二,當我們在討論之前國外投資案例時,他們提到他們在東京市中心有個辦公室。

    我們問:「你的意思是,中國政府在東京有外交事務或商業開發辦公室?」

    不,他們說。蘇州區域商業開發部 在東京有一個獨立的辦公室,而且已經成立10年了。我的日本同事和我面面相覷了一秒鐘,彼此都很驚訝。但完全理解這代表什麼意思,以及這些事實所象徵的決心,研究和努力。

    午餐後,我們舉杯祝賀,然後非常快速被帶進公務車去參觀建設中的商場,看看準備好開發的景色,拍了些地鐵在完工階段的市中心商務區照片。所有我們所看到的都會在三年內完工並準備營運,他們說。

    我們點點頭,做了筆記,晚上7點,我們回到了上海。

    這個故事的重點和我分享的原因,並不是過度簡化和讚美為什麼中國市場很大,或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擁抱每件跟中國有關的事情。

    不。

    這只是在個一小時午餐中發生的兩個簡單例子。但如果我們公平的比較我們所知道的台灣或甚至世界其他地方的話,那無疑我們越來越緩慢和變弱是有原因的。許多台灣和外國人仍對典型中國政府官員有負面或是刻板印象:穿著不好、沒有禮貌或是不夠敏銳,或許非常本土且對世界一無所知。當然,我見過的一些政府官員的確是那樣。

    但大多數人都進步神速。

    我們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商業上的因素,也遇到許多台灣政府官員。我有過很多次經驗,所以我可以公平地的說,多數無法說良好的英文,更遑論是在日本或是韓國開發業務了。而我們這裡講的還不是中國中央政府官員,而是二三級城市。你能想像,比如說苗栗縣工商發展局裡面有許多人可以流暢的說英文和日文,而有位經理可以說五國語言並廣泛的研究過整個亞洲多數大型外國企業投資案例?

    當我們在用這個例子比較時,想想有多少台灣地方政府的局處在東京或是其他他們想要積極開放市場的主要城市中設有辦公室,讓他們可以吸引最好的企業和改進當地競爭標準。

    更進一步,我懷疑有多少我們選出來的政府代表可以在商業環境中說英文,和外商企業有自信的溝通,而最重要是,有國際世界觀,不是在電視上交互指責,而是站在最新國際趨勢和總體經濟發展浪頭上,有邏輯和分析能力帶領這個國家走向正確的方向?

    當講到到政治和公民時,有一種說法:

    「我們選出的政治家就是我們應得的。」

    如果我們是思想狹隘的人,一直在爭論相同毫無意義的爭吵,總是在電視新聞上看同樣無意義的Youtube影片,那你怎麼會訝異我們的政治家總是看來令人失望,而其他國家政府,甚至只是地方政府,都已經提升到國際標準,甚至已到其他國家設立辦公室,足夠讓我經驗豐富的日本同事吃驚呢?

    許多人常常指新加坡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有更好、更國際化、更高水準的領導人。

    這可能是對的,但再次,也可說明什麼樣的公民就會選出什麼樣最能代表他們的政治家。如果我們公平的在國際標準上比較品質、多樣化、教育程度、開放態度情況以及渴望競爭情況,你會訝異新加坡人平均比台灣人強嗎?而這不是自然會影響是什麼樣的商界和政治領袖會出線呢?

    喜歡或不喜歡,這兩個例子雖然不能代表全部情況,但卻是真實發生的例子。就像我們之前提過很多次,為什麼香港比較多樣化和國際化、為什麼新加坡在國際上更有競爭力、為什麼韓國在之前和台灣激烈競爭的區域已經佔領先地位、為什麼中國成長快速,吸引外商投資,比我們開放更快速,這些都是有原因的。

    我們喜不喜歡並不重要,不管我們是難過、羨慕或嫉妒,我們一定要把個人偏見情緒拿掉,抵抗保衛自己、責怪他人的誘惑,或是拿出另外一個理由說他們作弊,這不公平或這不是一個客觀的比較。 停止這些無法解決問題的侷促不安非理性的反應。

    這些建立在自尊受損和脆弱自信的反應並不會對解決問題有任何幫助。

    他們比較厲害、比較強悍、比較好是有真實原因的,不要欺騙或再次安慰自己。

    解決這些問題的第一步是接受它。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向前邁進。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3161&path=c&pnumber=1

    這篇相當有意義…

    也請大家踴躍發表…

  9. 因為是週日晚上九點,對一般客人來說,九點還太早,而對上班族來說明天要開始上班了,所以當我走進飯店三樓的酒吧時,整個酒吧幾乎是空的,只有我要找的朋友們坐在那。我看到他們坐在吧台,一位義大利人,一位新加坡人。我們握手,然後移到沙發。

    義大利那位我已經很熟了。他是我其中一位很熟的大學學妹的創業家男友,之前我曾經寫過他的故事。他來台北度週末,見見朋友和家人,問我有沒有空碰個面。他今晚正在和一個新加坡大企業集團下的一位成功經理人碰面,邀我一同見面。他年紀約50歲,有超過30年跨亞洲區做生意的經驗,我想跟他聊天聽他談論台灣、亞洲和未來的商業趨勢應該會很有趣。

    我們坐下來,我問了那位新加坡人他已經在台灣住了多久。

    6個月,他說。他在過去30年來台灣出差過很多次,但這是第一次他公司將他派來看顧台北的辦公室並長時間住在這裡。

    對管理台灣員工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喔,每個人都受過高等教育,這是很不自然的。不要誤會我的意思,受過良好教育沒什麼不好,但辦公室裡的每個人,就算是最年輕的初階秘書都有碩士學位。我管理過世界許多不同地方的辦公室,但我從來沒在任何一個國家看過這種情況。但,即便你有高學歷,當涉及到國際事務、英語能力、溝通技巧時,台灣人還是很弱。這意味著超過某個點,課堂上所教你的東西已經不再創造價值,他們可能全都不合時宜、死記強背,在今日的商業環境上很少使用了。現在台灣已經沒有足夠的曝光給這些高學歷的人使用他們的知識。」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最近與另一個年輕同學的對話。他剛從台大法學所畢業,拿到碩士學位。

    這很棒啊,我說,你的下一步要作什麼?

    他想出國去拿另一個法學碩士學位。

    為什麼,我問?兩個碩士?你真的有這麼喜歡法律嗎?

    他聳肩。沒有,不算真的有,他承認。但現在台灣國內環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這麼多工作這麼少,所以現在每個工作都需要一個碩士學位。每個法律初階工作,即便他們沒說需要碩士學位,但幾乎每個應徵者和入選者都有法律碩士學位。所以現在的趨勢是要有兩個碩士,其中一個是國外的學位。這是現在讓你自己突出的方法。

    那有兩個碩士學位真的有讓你更勝任你的工作?

    「不,」他說。

    它會帶來更高的起薪嗎?

    不會。

    你應徵職務的每天工作內容中,真的需要一個碩士學位去學習和了解嗎?

    非也,其實,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這些工作大多是由大學畢業生處理。

    正如我新加坡朋友說的,受高等教育很好也很理想,而且我們不應該迴避進一步增加我們教育水準的機會。但到某個極端之後就變成浪費資源、浪費時間而沒有增加任何額外的社會價值。

    事實上,許多現在台灣的問題都可以追朔10、15年前的錯誤教育政策。我們這代的人還太年輕沒有清楚記得現在是怎麼發生的,但是誰在90年代中期決定台灣每個人都應該有大學學歷,而因此讓台灣的大學高中化了?為什麼我們會在這一個小島上快速成立超過100所大學,而美國有些州可能僅有不到15所大學?10年後最直接的影響是現在大學和研究所學位幾乎立刻變成沒意義,而甚至初階職位都要求沒必要的學位。

    我問:

    「好吧,這點還算合理,那假設你是台灣政治人物,現在你第一步要做什麼?」

    他頓了頓:

    「台灣,我還記得很清楚:25年前,它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甚至連新加坡都要仰望。但現在是四小龍之尾,被邊緣化了。為什麼?」

    「這個國家沒有清楚的方向,從教育到財經,而最終這是因為一個不明朗的政治負擔。你必須意識到這一點,儘快擺脫政治包袱,否則任何事都不能被真正解決。一般台灣人都很擔憂中國,希望保持距離,這部份沒問題,看看香港,他們許多民眾甚至更敵視中國,而每當他們有香港人不喜歡的政策,他們就抗議直到改變。但香港和中國的貿易很繁榮,這對大家都有好處。同樣,這必須在台灣發生。在政治上,保持一個舒適的距離,但仍然有溝通和合作,但企業必須充分開放。在商言商,盡可能從政治分割。因為這些所有政治包袱和對中國的防禦心,讓台灣作為一個經濟體還是太封閉,太小,而且對於國外投資人來說要進入太麻煩。日本幾年前做了一個決定,即使他們的經濟已經奄奄一息,但他們還是不開放,他們還是不歡迎外國人,所以在20年內,他們將結束。韓國是走和日本相同的路徑,但仍然值得觀察是否會犯同樣的錯誤。台灣甚至更小、天然資源更少,你如何能夠封閉來競爭?台灣20年前的目標是成為亞洲的物流、運輸、金融和高科技中心,但很明顯,太慢、太晚、太封閉,台灣失敗了;現在這些中心是香港和新加坡。」

    我義大利朋友加入說:

    「是的,這是真的。對於外國人來說,要在新加坡和香港取得永久居留權容易很多,而即便我將在幾個月內我未婚妻結婚,會很開心停留在這、生活在這並對台灣經濟有所貢獻,但整個過程還是很漫長且困難,這裡就是比較不歡迎外國人。」

    新加坡人花了很長的停頓時間才把話說完:

    「接下來的步驟很清楚;擺脫你的政治包袱,確認政治和商業方向,並且很清楚把這個方向和人民以及外在世界溝通,並開放和其他所有人競爭。唯有這樣你才能停止惡性循環。」

    這個故事並不代表台灣的社會和教育的所有問題,但在我們談話的這2個小時中的確提供了他的個人觀察,看在過去30年觀察亞洲經濟發展的有經驗外國人怎樣看我們和我們的問題。

    但無論如何,當我起身早退,和他們再次握手,在我走出這個酒吧、這個飯店走上台北街道後,這個畫面,對話仍持續跟著我。

    「台灣,是的,我還記得很清楚:它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大家都仰望的領導者。但現在是四小龍之尾,被邊緣化了。」

    讓我們希望這不會成為一個沒有任何改變的褪色記憶.....

    轉貼至…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3458&path=h&pnumber=1

    別看過就沒事,

    有想過有講過,你的思維就不會船過水無痕…

    這篇文,還是請各位讀者踴躍發表心得或意見…

  10. 從本文引用的

    我可以很篤定在蠱惑民心,就這樣而已

    原因無他,大陸的地方基本勞工資上漲,緊逼台灣22K(請找維基)

    台商當然不高興,回台灣壓榨勞方…

    剛好政府要推行普遍「起薪」22K

    一堆大學生就認為國立大學還是怎樣都22K

    這件事還有更深的探討,就不贅述…

    主要的問題,一些人都可以在資訊面前唬爛…

    有些人更是說13K.15K…無疑都是讓求職者相信

    開始愚民

    …有這樣的消息散播,就代表很多人都是聽說

  11. j服,玩1.5個月就28k,還有奈米,過去式了*.*

    中間還有假期…

    不玩開u刪帳號…

    og 真的是要爆肝、金在玩的

  12. 此文章轉載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7&t=3415314&p=1

    開版前先說,真是不好意思,我常常發一些職場等的文章

    不過教育的最終目的,我認為是提昇文化水準,

    增進國人生產能力,穩定社會水平。

    絕對不是政府的愚民式教育…

    當然了,這是轉貼文,

    版友們看之前也想一想,

    歡迎回應^____^

    -------------------------------------------------------------------------

    2013-06-17 21:09 #1

    半年前,曾有位狂人在經改會瘋口而出15k之言,造成輿論譁然。

    如今半年後,真一語成讖。

    你真的相信媒體所說的22k這樣嗎?

    高雄目前勞力型工作,

    月薪已經逼近15K。

    而時薪制 ,甚至有50元的價碼開出 ,且有人在職

    假使勤奮工作一天8H,每月31天,只休四天 ,換算成月薪是 10.8K

    至於中高階主管,其實也不用偷笑,現在中高階主管很多都被大量裁薪,你沒遇到只是沒輪到你。

    至於自行創業者,其實也不用偷笑,會有更多吃不到別人薪水的人,犯險過去跟你們爭,

    成功者是你們最大的阻力、最強的競爭。

    而失敗者將傾家蕩、窮途潦倒、拋家棄子、偷拐搶騙、作奸犯科,這更是社會亂源,造成國家動盪不安!

    你覺得媒體報導的已經很糟糕了嗎? 有機會來高雄多見識吧!

    他們絕對不會把實際情況說給你們聽.. 媒體壟斷可不是作假的..

    總之...台灣的情況,遠比媒體報導的還要來得可怕。

    薪資水準已經遠低於菲律賓、印尼、緬甸,甚至越南。

    ------------------------------------------------------------------------------------

    好,拋磚引玉,

    有任何想法、質疑請發表…

    當然我也會一同發表…

  13. 應該是我意思打錯了~

    我是指

    好像是雜誌看到的

    就是大陸勞工薪資已超過台灣勞工

    所以大陸也許漸漸失去一個優點

    勞力成本低

    不過還很多啦

    到台灣設廠的確還有難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80%E4%BD%8E%E5%B7%A5%E8%B3%87

    維基沒錯的話,目前大陸勞工薪資還是比較便宜

    但是主管以上就不知道了…

    另一個資訊(不是操作員)

    台灣某大連鎖業在上海設立新通路事業,大陸籍幹部選自該連鎖事業集團旗下多年前在上海成立的另一家公司,

    大陸幹部基本薪資9000 RMB=43200 NTD 需再加上定額獎金以及績效獎金,外加5金,

    >>>>>>相同年資職務台灣地區幹部約只有 38000 NTD= 8000 RMB,

  14. 有名的高捷弊案、二次金改掏空國庫全民買單,台灣負債數兆元要全民買單,台灣早晚走向菲律賓、希臘後塵,民不潦生,這幾年台灣有賺錢的,但錢卻都是落入少數人口袋,越來越多人活不下去,或窮忙。沒錢生小孩,為什麼還會有這種人一點都不關心,一點都不在意呢?難道不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道理嗎?

    讓我最不得忍受的是,台灣有太多人沒來由的喜歡粉飾太平,我真的覺得喜歡粉飾太平的人是惡魔,因為這是非常違反人性的行為啊,明明我就可以預見,台灣經濟治安只會越來越差,越來越多人會活不下去,台灣經濟治安走向希臘、菲律賓後塵以是將近的事了,為什麼還有人說的出這種話呢?

    不管你多不喜歡這鬼島,

    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花新台幣、賺新台幣

    等有能力去改變這個腥臭的政府^___^

    還有媒體的意識、民粹騷動也別亂看,每天看探險活寶,就好happy囉

  15. 真的假的......

    難不成是古代用法?

    這怎麼看都像機器逐字翻的說...

    難不成是日文古文直譯中文的結果?

    而且他的解釋是"人如果侮辱自己的話,別人一定也會侮辱他"

    可是中文的意思應該是"別人侮辱這個人一定是因為這人先侮辱自己"吧?

    這兩者的邏輯不大一樣耶...

    感覺國外yahoo也愛用google翻譯,不負責心態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