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人同時也是原作者,轉載自中一中版)】多元價值與升學暨功利主義的矛盾與省思


Recommended Posts

作者: 孤寂者

確實,真的要學到東西本來就是要靠自己的能耐,卻不能就此認為參與社團劣於讀書;

有好社團當然也有爛社團;做任何選擇、行動,不管是為了第一死讀書或者參加社團都有好也有壞,

老孔說了:「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當然古今狀況不同,這句話也不能隨便套用,

只是,為了拼好其實比重不是很重的高一課業,就這麼糟蹋了絕無僅有一生唯一"一中的高中生活",實在也是種目光短淺。

即使你在意學業,高一二想在打好基礎的同時擁有豐富充實精采燦爛的一中生活也不是問題!

會進一中的人不應該只是執著於課業的人,只想要有好成績的人應該去補習班而不是自由學風的"高中"。(很爛的比喻:譬如說醫生,你希望遇到一個有愛心有責任感懂得和病人溝通的醫生,還是研究報告做很多從小到大都考第一名卻很忙只願意花三分鐘看一個病人的醫生?)

我不打算提起聯考制度的缺陷、腐敗、不合人性與扭曲,但是該努力的時候努力,該吃飯的時候吃飯,沒必要用可以享受美食的時間去讀書;遑論參加對於未來、對於工作、對於在更進步的社會上好好活下去可能更有幫助的社團活動?

為什麼要提早讓自己產生的熱忱變得蒼白而枯燥?

參與社團絕對不是偷懶,需要的努力和知識絕對可以遠勝於讀書。

我深深覺的社團跟課業相比也絲毫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一中不是也不該只因為升學成績聞名,

不可否認那有一點重要,

但如我之前所述,

如果只有那個大部分時候很膚淺的重點的話,

大家可能會選擇去補習班專心拼三年準備"製造好成績",而不需要來一中這種可能會影響你拼成績的地方。

我希望我一個人可以改變什麼!

我有這個信心而且希望你們也都有!

我相信這種信心不是愚蠢而是勇氣,

是這種氣魄讓一中成為如今自由的、卓越的、不狹隘的一中,

也是這種精神讓切革命、讓孫文革命。

社團可以學到很多很多,

在社團、在一中,甚至在大學、在台灣社會,

我們該培養、而且能培養的是一種遠見、一種宏觀、一種放眼國際乃至超越國際的視野,

讀書和社團,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我想應該可以找到證據支持我的說法:

"高一二致力於社團和活動的人不論品格、聲望、未來發展、成就(注意不是成績),都不會比致力讀書的人差,甚至更好。"(成績也只是過程。)

我想學弟對多元價值是非常重視且贊同的

而多元價值這種概念隨著全球化的浪潮傳播對所有人來說也已經是無法去逃避的

但是我想澄清一點是學弟以為我單純只是一個升學暨功利主義者嗎?

難道學弟認為我在高中三年生活裡不曾對學業以外的事物懷抱熱誠嗎?

我們有許多校友在社會上是很有影響力的,他們本來應該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在他們之中後來有些人變成一心圖利的財團老闆,也有人變成運用權力貪污的政府官員等等。

這當然算是比較負面的例子,不過人總是會變的,在當年他們還是學生的時候也應該不是一心想著唸書考試而已,他們可能也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事物,只是囿於當年整個大環境,如果想要維持生計甚至追求高品質生活的話升學可能是一個比較實際的做法。

東亞地區的國家向來受儒家傳統很深,升學主義與功利取向影響了很多人,有很多事情要先有財力或名聲地位當後盾才有可能實行,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擁抱它的一個原因之一。

事實上以我們國內情況而言多元價值跟升學主義功利取向本來就有一點互相矛盾,一方面是經濟環境使然,台灣的物價與國民平均收入的比例比西方先進國家要高多了,同時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能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那麼容易。

儘管政府因應全球化的挑戰,也開始大力提倡多元價值這項概念,例如優質的技職教育體系(行行都能出狀元),這樣的立意是很好,只是以我們的國情來說要大力推展且收到良好成效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我不否認你可以在CHEERS上面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

,像方文山啦聶永真啦或是一堆有的沒有的名廚啦設計師啦等等之類。但是能夠做到他們這樣,從年少時唸別人沒聽過的職校,到最後能夠變成高收入,名聲地位兼具,職業同時又是自己的興趣這樣,能有多少人?有些職業除了需要天賦加上努力,還要有一點運氣,可不是每個人都能追求的。

何況多元價值本來是西方國家累積數百年的文化與經驗而創造出來的優良傳統,想要在短時間內套用這個模式去大幅地改造台灣社會,對與他們國情不同的我們來說,當然會消化不良。

所以你會看到這幅景象:台北市是一個小而美,各種文化兼容並蓄,同時也是人文薈萃的城市。但是就在同一個地方裡,你也會看到每天傍晚有許許多多背著沉重書包趕著回家唸書或上補習班的學生,我們也曾經當過學生,我們當然不喜歡這樣。

再說多元價值這種概念雖然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正也是因為全球化傳播的關係使得多元價值漸漸染上商業化的色彩。

其實現在升學主義也並不是東方社會所獨有的現象,西方國家也開始注重這種模式,因為隨著全球化的挑戰,以他們的平均生活水準來講也絕對沒有二三十年前那麼優渥了。

總之,我是個窮人,也自認為自己沒什麼過人天賦,但是我如果又想追求高品質的,屬於自己的生活,所以我選了升學這條道路,希望能藉著高學歷換取高收入(如果我能做到的話),因為就現實面講,在當今台灣社會裡,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

學弟嚮往激情的,革命式的生活嗎?那太可惜了,保釣運動過去了,民歌運動也過去了,

野百合學運也過去了,若真的有理想的話,也許要等到出社會後有能力才去實行。畢竟光靠數百個大學生靜坐抗議或標語布條什麼的就想改變國家政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希望學弟能理解我的想法,但這只是個人小小淺見,若有謬誤之處歡迎提出並不吝指正。

但是萬一學弟家境不錯或是天賦異秉的話也許就會比較不能理解我的觀點了(攤手)

PS:我再補充兩個算是升學主義的優點與正面價值的例子?不對,應該說是多元價值與升學暨功利主義價值觀的衝突與矛盾(僅供參考)

<1>當年我高一時有一群美國籍數學老師以及類似教育協會委員組成的團隊來台中一中取經,他們想參考一下為什麼台灣的學生數學能力會這麼好,負責接待與做教學示範的是廖心琳老師,她也許是受到校方施壓(或指示)吧,示範上課內容完全不是我們常態的樣子:她用投影片講解費式數列,但是美國籍老師看到之後還是驚為天人,用不標準的國語說:逆們台萬的雪生輸學比沒國海離害(聽得懂吧這是狀聲形容XD),但是各位想想,這算什麼,如果直接拿統一作業給他們看呢?(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程度)他們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

<2>在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裡有一段話是這樣:作者Thomas Friedman有一次跟比爾蓋茲聚餐時聊到美國開放式教育不是有它的優點嗎,

比爾蓋茲卻說別以為中國日本的背多分體制教不出優秀的人才,

他問:全世界最有創意的電玩在哪裡?在日本。我手下有一些最優秀的工程師就是日本人。

他還說:我沒見過不會乘法也能寫程式的人。舊有的東西要先學好,才能創造新的事物。

----------------------------------------

之前看到有南一中學弟把我的文章分享到這裡

所以我就順便做個人情XD

再送你們一篇吧

覺得南一中是一所有潛力的學校

給你們當參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