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海濱無光之境


Recommended Posts

Solidity_I_by_monoceroi.jpg

我們都活著在。睜開眼,便是新的一天,容得繼續且遊且習地探索。

多數人都努力地模仿這個世界。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他們的腦袋裡有著所謂的原型。妙津的東西說得較為文學,但她從不顧忌理論;她說心理治療之於問題的本質是無用的;醫藥之父倒是睿智地斷言,醫師的唯一功效在於娛樂病人,直到他們自己治好自己。總有些問題無解,總有些東西是不可能忽略地討厭地存在著的。而那有可能很近也有可能很遠。海濱無光之境地是一塊想像的地盤,透過攝影的鏡頭說出的漂浮在眾多事實之上而毫無實際設想的故事。

幾個月後,下次實驗名:部落忘記了。

Bizarre_by_monoceroi.jpg

Solidity_II_by_monoceroi.jpg

Briskness_by_monoceroi.jpg

Frenziness_by_monoceroi.jpg

Boot_Camp_by_monoceroi.jpg

Delighted_by_monoceroi.jpg

Ponderer_by_monoceroi.jpg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weeks later...

嘛..差不多吧。

鱷魚終究是鱷魚,彷彿手記是他真正的告解,她純粹到讓人心痛自殺又不負責任地讓人生氣。她絕對無法取悅讀者,所以我說他不是好的寫者,但他能感動讀者,用生命。

另外,照片可以縮小一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嘛..差不多吧。

鱷魚終究是鱷魚,彷彿手記是他真正的告解,她純粹到讓人心痛自殺又不負責任地讓人生氣。她絕對無法取悅讀者,所以我說他不是好的寫者,但他能感動讀者,用生命。

另外,照片可以縮小一點..

縮就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有些是不是有些微手震阿

感覺有些照片有點糊

DP1的確是好機器

需要很多耐心去摸

不過只比較適合拍靜物那種

晃到了.....可惜

嗯以下一點點小想法:

那個,糊的部份應該就是時速 60kmh 的車上拍的東西,不糊才怪 XD

我覺得清晰一點的話可能會更讓觀者看見東西,但是我選擇將模糊的照片貼出來的原因有:

- 你們既然說可以更清晰,那這東西要講的內涵已經傳出來了不是嗎?

- 更清晰一點不會對我要說的東西有什麼影響。在這點上我可能被感為自相矛盾,但我覺得過度地精緻且清楚的反應,對人類情緒的理解會有負面的影響。這點我一直在革自己的命就是(一年多前我還是喜歡越多效果越好的那種人 orz)。對於平面設計案,可以偏執到放大 800% 來修理一個字體的小細節。但是攝影就是攝影,它不能有普世定義但是可以有一些個人定義。

- 我選擇要傳遞的是情緒與氣氛。至於清晰度,在創作的直覺過程中過度注重技術性的話,很可能會扼殺掉成品的生命。

- 就像追求高像素一樣。這種東西不應該是攝影初學者的事情,而應該是商業攝影的事情。商業攝影的高利潤可以養起一個攝影師,以及他的眾多器材,但是(就我感知而言)真正使靈魂飽足的東西不一定是與金錢掛鉤的,越簡單的表達方式會有越強大的結果。

- 上面這點或多或少跟我的專題研究掛鉤喔。

- 其實我很害怕哪天使用上了非常完美的器材以後,會完全失去創作的原始能量。可是這個社會似乎崇尚的--或說我認為的這個地方的攝影社群似乎崇尚的--是先有器材以後,再以器材去創造出的感動,他們崇尚的是器材傳遞事情的真確性,而不是事情的本身啊。

當然如果都不晃可能就變成產品級的東西。(但是創作過程中絕對沒空想這個啦。)

不想戰器材或推崇哪種廠家。但是,DP1 是唯一我能看得上眼的隨身機。尺寸有時滿重要的。它可以拍任何東西,但是論起清晰度,高速的不行、太暗的也可能不行。可是誰說它只能拍靜物呢 xd

人像範例在此: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64594

另,我對與靈魂溝通的相機的標準為:

- 要可以手動對焦,要有接腳座的洞。(任何多點對焦都是多餘)

- 要可以手動調整 ISO、光圈、快門。有 B 快門的話可能更好。

- 相片品質要可以印滿版 A4。(更高階的部份為商業攝影領域)

- 顏色範圍要夠好。

以上四個點弄好以後就可以。其他隨身機器比較第四點就立刻掛。

商業攝影的話再說,個人不熟。我感覺很多時候很貴的器材擺很多在棚內,是為了方便,也因此可以賺客人更多的錢 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