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有感


Recommended Posts

為期十六天的北京奧運在8/24閉幕,雖然臺灣代表團在奪牌方面表現不如預期,四銅的成績,比上屆2004雅典奧運遜色,但是的運動員站在自己的崗位辛苦付出,為的不僅是實踐個人的夢想,更重要的是讓在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感到無比驕傲。雖然跆拳道這次沒能再現雅典奧運一「踢」摘金的驚奇,兩面銅牌入手與四位選手身後的奮戰故事與自身扛下責任,謙遜不推託的成熟精神、難能可貴的風度胸襟,這就是我們臺灣引以為傲的奧運戰士!

縱觀此次代表團的成績,除了射箭、跆拳道項目表現差強人意外,桌球、女網雙打意外落馬,也有出現令人驚奇的一面,羽球男單謝裕興打進八強;網球男單盧彥勳的十六強、蝶式兩百公尺進入十六強的許志傑,都是一項新猷,在棒球敗給中國的陰影下(詳見落敗後的省思) ,我們還是可以看到臺灣體育的新希望。

然而,我們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到底有多少?

奧運期間,每個人都對目前的戰況瞭若指掌,開口閉口都離不開奧運賽事,人人都成了業餘的評論家。當激情過去,奧運賽事結束後,大家又回到工作崗位,絲毫見不到當初的熱情,檢討改革的聲浪有如曇花一現,似乎很多人是當「兩週的球迷」,政府官員「重視體育」的口號也只持續了兩週。四年一屆的奧運,四年一屆的世足賽,彷彿走馬燈式的熱潮,沒能喚醒多少人對體育真正的重視。

正當我們為棒球被拒於四強之外惋惜,正當我們為網球黃金女雙在十六強止步嘆氣,正當我們為射箭項目的失利搥胸頓足,我們是否思有捫心自問──運動選手在臺灣被重視了沒有?往往大家只注意到光鮮亮麗的果實,卻不重視醜陋的樹根;選擇呵護甜美的果實,卻忽略了滋養它的土地,越根本之處,受到的重視卻越少。

體委會四年前啟動的「黃金計畫」,旨在協助國內有意朝職業運動發展之優秀選手接受專業訓練,並儲備、厚植、未來國家代表隊選手競技實力,並備戰2008北京奧運。很多人批評這個計畫浪費經費,而我卻認為這個計畫應該擴大實施,能受此計畫補助的選手非常少數,補助的經費也太少,對於選手龐大的訓練費用、教練費、場地費、機票來回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

為什麼很多家長在國小讓孩子練球,到了國高中卻選擇讓他們回到學校課業,走「正常人走的路」?除了傳統觀念使然,運動員的升學就業管道不夠暢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因素。國內設有體育班的學校仍然太少,再加上未來就業前景茫然,培養一名運動員所需的金錢又相當龐大,怪不得家長們選擇讓孩子們回到學校課業了!

蘇麗文在奧運場上展現的拚鬥精神讓人喝采,回國後立刻有多所大學的聘書等著她。然而在這個背後,大家看到了無數運動員的辛酸嗎?社會大眾是否注意到運動員的就業管道有多窄?很多運動員為了「國家榮譽」留下了汗水,回頭來只能做個大學講師或體育老師(國高中專任教練大部分為約聘制,幾乎沒有保障可言,更不用談退休金了!)更不用談許多默默無名的運動員之出路了!為了國家奉獻自己青春的運動員,就業管道卻如此窄(國內只有棒球這項職業運動‧‧‧),實在很讓人心寒。

奧運前後高舉「重視體育」旗幟的政府官員看到國內基層體育資源的窘境了嗎?數十年來政府對體育的重視程度讓人很心酸,「要怎麼收,就得怎麼栽!」然而政府往往只在奪牌時給予高額的國光獎金,這種做法說實在非常短視!國內基層缺乏經費有人注意到了嗎?近來很多人所謂「成棒隊第五名拿一百五十萬太多」的言論讓我非常不解,背負著國家榮譽的球員,在場上流下汗水,訓練時所流下的汗水,一百五十萬對他們而言‧‧‧太少,而他們所背負的壓力‧‧‧太沉重。

在體育項目不受同等重視的臺灣,我們還可以看到那麼多運動員在場上與其他國家拚鬥,我們還可以看到幾項具有奪金實力的項目,我們都要為他們鼓掌!然而,假如政府這種對體育放牛吃草的態度再不改變,假如社會大眾再不去傾聽基層體育的難處,那麼我們對我們的代表隊又能有多少期待呢?我們又能期待未來我們會有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奪金項目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months later...

羽球男單這次真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強= =

不過我們的的羽球女單第一場就遇到上次的世界冠軍(中國隊),

真是令人有夠..... (連主審都在笑)

不過還是有展現出運動家的精神,

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

連續撲了好多次球~~贏得全場的掌聲!!!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