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填高職的理由


Recommended Posts

我覺得以前大家都把高職生看成考不上學校的人才讀的,其實不然,我是今年寒假休學的重考生,之所以我會休學也是因為在高中找不到自己的興趣,讀書讀都很沒勁,在這個"比證照"的年代,我開始打算重考讀高職。

前幾天的報紙吧!說全國的高職都高出10幾分,我覺得不意外,像我認識的有些明明就可以考上中一中、中女中,但他選擇了高職,我知道高職也不是很好混,但我填高職是覺得高職可以提前學習自己的專業科目,對未來求職、工作都有一定比例的幫助。這在高中比較弱,只有在高二分社會組跟自然組,但沒有分工科&商科,這就是我志願全填寫高職的原因!

PS:我是高一新鮮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恭喜你

該說加入不歸路 還是一個正途 就看你如何下苦功了

高職 說真的= =

大家都真的以為有一技之長

但是現在都往升學率在拼

真的能有一技之長的少之又少

證照 拿出去 大家都差不多 沒有那種以一抵百的證照 最終仍會被學歷幹掉= =

學弟 加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來慚愧...

一者

我填高職本來是因為想說比較容易考上好大學...

比高中生輕鬆

也比較好混

第二

我爸媽不想讓我讀高中

他們的條件是考上前五志願才去讀

第六第七都不可以

因為這些理由讀高職都有點牽強= ='

不過讀了高職之後

我的想法改變了

我也更積極進取在高職這方面的技能

希望自己比高中生更有能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不想澆原po冷水,但是還是請聽老人廢言幾句:

1.所謂"證照"是指"實用"的證照,請先認清哪幾張能用,哪幾張是當壁紙。

以資訊電子產業來說,證照千百種,但普遍來說中華民國技術士證只有乙級對升學有用,

到了產業只是張廢紙。中小企業也許會參考甲級,但若遇上商用證照,那八成是被打死。

還有證照的通用性,像是全民英檢在台灣好像很好用,

但若未來想留學或遊學,抱歉請拿TOFEL,GEPT全世界沒幾間學校承認的。

若要就業,國際企業也是優先收TOEIC或國際性證照,有些辦的很High的考試只是騙錢的。

2.高職體系現在也搞高中那套升學了,等你到高三就知道多嚴重。

實習課全都拿來上考試科目,實習要不就隨便做,不然分數就事先談好,大家都高興。

但一般學程來說高三的內容才是真的實用,讓你打工多賺點銀子,不過考試當前,算了吧。

現在高職生99%都要升學,什麼實用技能已經是次要了,考間國立科大才是重點。

高中轉到高職,不過是考試內容從A變成B,重點還是在考試。

很遺憾的說台灣的高職真的只剩下外皮了,想學點實用的請等到大學吧,

在高職只能算基本技能,而且是最皮毛的,當作基礎多少學一點吧。

高職三年好好讀,先搞清楚統測要考什麼科目,就針對那幾科加強讀,

其他營養科目是用來殺時間和補眠的,若是必修就別得罪老師,過關就好。

專業科目要加強,細節一定要搞清楚,別死背;不懂就問老師,老師叫你背就去問補習班,

或是去翻書找資料,專業科目一定有更深入的書,搞懂了就是你的。

實際案例:我同學今年考上台科大資工,他三年來實習課全都抄隔壁的設計,

實作考試也是要人家救他,三年級踢到鐵板被全科最兇的老師當,為了重修晚了幾天拿畢業證書。

他老兄雙手連個屁都做不出來,但是很會考試。從一年級開始就只為了考試讀,

其他通通不管,只要統測不考他老兄就只求六十分。月考保證是前三名內,

有拿過一次科王(當次月考總分全科最高分)的頭銜。

很現實的一點:入學只看統測成績,就算推甄也是統測成績佔了五成以上,

即使你實習再爛、證照一張都沒有、什麼鳥都不會...,你只要會考試就夠了!

別去想什麼選手、比賽、保送之類的,我就是資訊科選手當了兩年,

從校內到全國級比賽都跑過,這條路不是只有輸贏那麼單純,從各方面來說都是。

而且選手犧牲非常大,佔用掉你大半的休息時間,且課業一定要排前段,

不然其他老師會有藉口當掉你,到時候就扯個沒完了。

若遇到不錯的老師可以學到東西,不幸的話可能就是大半時間你在動腦,

老師只是你通往學校倉庫的鑰使。

且保送只有前三名有份,其他最多就是甄審,通常會有好幾百個名額,包含乙級證照持有者也能參加。

不過也別想,你再優秀,作品再多,計畫再漂亮,你和比賽排名排你前面的擺在一起,

甄審成績最多就是和他同分,不可能比他高。且甄審有加分比例問題,分數拿到了還要再加權,

名次越前面越高,通常四到六名都有20%左右,乙級只有15%,若成績相同根本不可能翻盤。

其他像是繁星計畫也是一言難盡,請當它不存在就好。

以上,老人廢言,只希望學弟妹先想清楚,別和我一樣三年後再來嘆氣。

我就是耗太多精神在這些有的沒的制度上,搞到最後只有76天可以唸書,勉強拉個國立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不想澆原po冷水,但是還是請聽老人廢言幾句:

1.所謂"證照"是指"實用"的證照,請先認清哪幾張能用,哪幾張是當壁紙。

以資訊電子產業來說,證照千百種,但普遍來說中華民國技術士證只有乙級對升學有用,

到了產業只是張廢紙。中小企業也許會參考甲級,但若遇上商用證照,那八成是被打死。

還有證照的通用性,像是全民英檢在台灣好像很好用,

但若未來想留學或遊學,抱歉請拿TOFEL,GEPT全世界沒幾間學校承認的。

若要就業,國際企業也是優先收TOEIC或國際性證照,有些辦的很High的考試只是騙錢的。

2.高職體系現在也搞高中那套升學了,等你到高三就知道多嚴重。

實習課全都拿來上考試科目,實習要不就隨便做,不然分數就事先談好,大家都高興。

但一般學程來說高三的內容才是真的實用,讓你打工多賺點銀子,不過考試當前,算了吧。

現在高職生99%都要升學,什麼實用技能已經是次要了,考間國立科大才是重點。

高中轉到高職,不過是考試內容從A變成B,重點還是在考試。

很遺憾的說台灣的高職真的只剩下外皮了,想學點實用的請等到大學吧,

在高職只能算基本技能,而且是最皮毛的,當作基礎多少學一點吧。

高職三年好好讀,先搞清楚統測要考什麼科目,就針對那幾科加強讀,

其他營養科目是用來殺時間和補眠的,若是必修就別得罪老師,過關就好。

專業科目要加強,細節一定要搞清楚,別死背;不懂就問老師,老師叫你背就去問補習班,

或是去翻書找資料,專業科目一定有更深入的書,搞懂了就是你的。

實際案例:我同學今年考上台科大資工,他三年來實習課全都抄隔壁的設計,

實作考試也是要人家救他,三年級踢到鐵板被全科最兇的老師當,為了重修晚了幾天拿畢業證書。

他老兄雙手連個屁都做不出來,但是很會考試。從一年級開始就只為了考試讀,

其他通通不管,只要統測不考他老兄就只求六十分。月考保證是前三名內,

有拿過一次科王(當次月考總分全科最高分)的頭銜。

很現實的一點:入學只看統測成績,就算推甄也是統測成績佔了五成以上,

即使你實習再爛、證照一張都沒有、什麼鳥都不會...,你只要會考試就夠了!

別去想什麼選手、比賽、保送之類的,我就是資訊科選手當了兩年,

從校內到全國級比賽都跑過,這條路不是只有輸贏那麼單純,從各方面來說都是。

而且選手犧牲非常大,佔用掉你大半的休息時間,且課業一定要排前段,

不然其他老師會有藉口當掉你,到時候就扯個沒完了。

若遇到不錯的老師可以學到東西,不幸的話可能就是大半時間你在動腦,

老師只是你通往學校倉庫的鑰使。

且保送只有前三名有份,其他最多就是甄審,通常會有好幾百個名額,包含乙級證照持有者也能參加。

不過也別想,你再優秀,作品再多,計畫再漂亮,你和比賽排名排你前面的擺在一起,

甄審成績最多就是和他同分,不可能比他高。且甄審有加分比例問題,分數拿到了還要再加權,

名次越前面越高,通常四到六名都有20%左右,乙級只有15%,若成績相同根本不可能翻盤。

其他像是繁星計畫也是一言難盡,請當它不存在就好。

以上,老人廢言,只希望學弟妹先想清楚,別和我一樣三年後再來嘆氣。

我就是耗太多精神在這些有的沒的制度上,搞到最後只有76天可以唸書,勉強拉個國立而已。

看完,忍不住想引用回覆

當初我

也是因為"興趣"

而讀高職的資處科

的確

那些國家考試的丙級證照

有些證照,有跟沒有

實質意義不大

頂多,應徵工作時比較容易被入取

等你開始工作時,還是需要實力的!!!

學歷、文憑、證照

他們都只是證明

他們都只是進入社會的一個"入場券"

這僅限於國內的就業市場

必須認清的一項事實是:殊途同歸,最後都要就業

就業工作後

老闆要的是能做事,能為公司賺錢的人才

如果想去國外工作

還是必須努力的讀書

努力的考取國際流通,被採用比率較"高"的證照

(話雖如此,我卻還是這樣混日子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但我填高職是覺得高職可以提前學習自己的專業科目,對未來求職、工作都有一定比例的幫助。這在高中比較弱,只有在高二分社會組跟自然組,但沒有分工科&商科,這就是我志願全填寫高職的原因!

如果你讀的是工科的話

將來升讀科大

你會知道數物化的重要...

想當初跟你抱持一樣的觀點讀技職

但後來發現高職所謂的專業科目

有很多都是數學和物理所延伸出來的範圍

(當然我這裡指的是工科的部分)

現在高職生99%都要升學,什麼實用技能已經是次要了,考間國立科大才是重點。

高中轉到高職,不過是考試內容從A變成B,重點還是在考試。

很遺憾的說台灣的高職真的只剩下外皮了,想學點實用的請等到大學吧

在高職只能算基本技能,而且是最皮毛的,當作基礎多少學一點吧。

科科

等到大學也是每天都在讀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也不見得每間學校到了高三都不上實習,

我們科是到前一個月才有讓你自習,

該吐的報告還是要吐出來,除非你不想畢業。

我想一些基本的技能,高一高二還是會上到。

不過你得肯學,有的人進了高職連本科的技能都不願意學,這樣就太糟糕了!

所以期許你能充實的過完三年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雖然不想澆原po冷水,但是還是請聽老人廢言幾句:

1.所謂"證照"是指"實用"的證照,請先認清哪幾張能用,哪幾張是當壁紙。

以資訊電子產業來說,證照千百種,但普遍來說中華民國技術士證只有乙級對升學有用,

到了產業只是張廢紙。中小企業也許會參考甲級,但若遇上商用證照,那八成是被打死。

還有證照的通用性,像是全民英檢在台灣好像很好用,

但若未來想留學或遊學,抱歉請拿TOFEL,GEPT全世界沒幾間學校承認的。

若要就業,國際企業也是優先收TOEIC或國際性證照,有些辦的很High的考試只是騙錢的。

2.高職體系現在也搞高中那套升學了,等你到高三就知道多嚴重。

實習課全都拿來上考試科目,實習要不就隨便做,不然分數就事先談好,大家都高興。

但一般學程來說高三的內容才是真的實用,讓你打工多賺點銀子,不過考試當前,算了吧。

現在高職生99%都要升學,什麼實用技能已經是次要了,考間國立科大才是重點。

高中轉到高職,不過是考試內容從A變成B,重點還是在考試。

很遺憾的說台灣的高職真的只剩下外皮了,想學點實用的請等到大學吧,

在高職只能算基本技能,而且是最皮毛的,當作基礎多少學一點吧。

高職三年好好讀,先搞清楚統測要考什麼科目,就針對那幾科加強讀,

其他營養科目是用來殺時間和補眠的,若是必修就別得罪老師,過關就好。

專業科目要加強,細節一定要搞清楚,別死背;不懂就問老師,老師叫你背就去問補習班,

或是去翻書找資料,專業科目一定有更深入的書,搞懂了就是你的。

實際案例:我同學今年考上台科大資工,他三年來實習課全都抄隔壁的設計,

實作考試也是要人家救他,三年級踢到鐵板被全科最兇的老師當,為了重修晚了幾天拿畢業證書。

他老兄雙手連個屁都做不出來,但是很會考試。從一年級開始就只為了考試讀,

其他通通不管,只要統測不考他老兄就只求六十分。月考保證是前三名內,

有拿過一次科王(當次月考總分全科最高分)的頭銜。

很現實的一點:入學只看統測成績,就算推甄也是統測成績佔了五成以上,

即使你實習再爛、證照一張都沒有、什麼鳥都不會...,你只要會考試就夠了!

別去想什麼選手、比賽、保送之類的,我就是資訊科選手當了兩年,

從校內到全國級比賽都跑過,這條路不是只有輸贏那麼單純,從各方面來說都是。

而且選手犧牲非常大,佔用掉你大半的休息時間,且課業一定要排前段,

不然其他老師會有藉口當掉你,到時候就扯個沒完了。

若遇到不錯的老師可以學到東西,不幸的話可能就是大半時間你在動腦,

老師只是你通往學校倉庫的鑰使。

且保送只有前三名有份,其他最多就是甄審,通常會有好幾百個名額,包含乙級證照持有者也能參加。

不過也別想,你再優秀,作品再多,計畫再漂亮,你和比賽排名排你前面的擺在一起,

甄審成績最多就是和他同分,不可能比他高。且甄審有加分比例問題,分數拿到了還要再加權,

名次越前面越高,通常四到六名都有20%左右,乙級只有15%,若成績相同根本不可能翻盤。

其他像是繁星計畫也是一言難盡,請當它不存在就好。

以上,老人廢言,只希望學弟妹先想清楚,別和我一樣三年後再來嘆氣。

我就是耗太多精神在這些有的沒的制度上,搞到最後只有76天可以唸書,勉強拉個國立而已。

謝謝您的建議,我只希望這三年能學到自己想學的東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技能就直接出社會工作吧,別受到升學主義的潮流而放棄了某些人所謂的就業,然後才回來

抱怨技職只重視升學

看到很多文章,都說技職只重升學,有技能沒有用

但這些人怎不要堅持當初進入技職的目的------畢業後出社會學習,就業?

學校實習課不夠我想不是理由,向某位仁兄講的:可以出去當學徒呀~

為什麼到最後我看這些人的頭銜還是某某科技大學?

我只能說不是技職逼你,而是你在逃避罷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有技能就直接出社會工作吧,別受到升學主義的潮流而放棄了某些人所謂的就業,

我有個同學畢業前就考慮放棄升學,回家就業。他家是開鐵工廠,非精密組件代工,回家就能當老闆,當然這跟他三年讀的電子資訊業幾乎沒半點關係。

當然我們班導師也是煩了他一整年,有事沒事就找過去泡茶聊天,偶爾喝茶的對象會變成科主任。內容不外乎就是要求繼續升學,拿個文憑...balabala

他是說:我回家做一個月拿的都比外面的起薪高,繼續讀幹麻?

現在比較少聯絡了,下次再問他有沒有繼續升學。

但學弟妹就業前也要想清楚,這邊提供一個案例:

我某次比賽的指導老師的高中同學,學歷只有高中畢業,

一畢業就去做印表機的維修員(據說當時列印設備還很高貴),

第一個月的月薪就比當時的大學畢業生高兩三倍(詳細數字忘了,大概講一下。),

等我的老師他大學畢業時,他們開同學會,

那位提早就業的同學還消遣大家"書讀那麼多幹麻?"。

沒幾年後印表機技術成熟,進入模組化大量生產,維修人員大幅裁減,

那位同學也被刷出去。年過三十,又只有高中畢業,唯一技能是維修印表機。

當時大專以上畢業人數已經是逐步成長,產業走向高技術,高附加價值,

早期在職進修風氣也不盛,那位同學就這樣變成中年失業,據說後來幾次同學會也音訊全無。

------------------------------故事結束----------------------------------

我偶爾會有機會接觸外商公司的人事部門。

以某日商在台分公司徵求業務的案例來說好了:

這個職位要求日文一級(目前認證最高等級),日語能力必須和日本人到達相同水準(留學者佳),辦公室文書軟體(如Office)應用能力要有基礎。

這次應徵大概有十來人,其中一位我印象很深刻:台大畢業,有留日和留美經驗(年數忘了),Office應用完全沒問題。開價一個月四萬到五萬。(中間數字忘了)

另一位,台灣的某私立大學日文相關科系畢業,在日本讀語言學校一兩年後回來,Office應用能力基礎有。開價三萬到四萬。(這個也忘了)

最後是誰錄取?私立大學畢業那位。

這間公司規模不大,要求的是"適合"的人才,高學歷在他們這邊並不適用。

當然要舉一個相對案例:

以前補習的時候,有個很年輕的老師,教完我們這年就要去當兵了。

他雲科大畢業,成大研究所畢業,他的同學是在雲科從大學一路讀到研究所畢業。

某次成大辦徵才博覽會之類的活動,我那個補習班老師還沒畢業,

他的同學到成大去投履歷,順便去找老師敘舊。

他同學是說:"我把履歷表給攤位的人,他們第一個先找畢業學校,看到雲科大就擺一邊;

站我前面的成大學生,他們是擺在和我不同的另一邊。"

----------------------又一個故事結束--------------------

天快亮了,老人要去睡了,科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