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這些不是作品:布農兒童群像


Recommended Posts

這或許可說是一篇廣告文章。圖片相對多且巨大,寬度 900 。

這些東西稱不上作品,假如你讓我自由地定義我用的語彙。這些東西是一些記錄,關於一群沈默的人。他們住在台灣中部,玉山腳下、約莫海拔一千公尺高的地方。那裡鎮年雲霧繚繞,低溫高濕。南投縣的信義鄉是布農族的家,每平方公里約住著七個人。

二零零八年,我遇見了在我所就讀的學校任教的一位女士。她已在那裡待了十餘年,創立了生命科學社團,主導了整個數理資優班級的走向。那年,她已退休,卻又回到學校來任教,一個星期祇為三個班級上課。我碰巧地遇見了她,幸運地窺見了她醞釀已久的夢想。

那是一個遠大的深沈的夢,關於最原始而令人感動的聲音。她曾遇見布農小孩的歌唱,如同天籟的聲音在他們的眸子裡縈繞著。布農族人的聲音流傳已久,那些古調、那些往日長者見面時互相交談,而後昇華的對唱,那些祭典裡的聲音有著長長的歷史。他們的曲調只使用四個音階,與西方人稱作大和諧的那四個剛好相似;他們有些音樂有著特殊的原始宗教屬性,在以前是從不排練、必須一次唱對的。他們總是努力地合音、延長,力求完美的結束,到達眾人滿意的境界。

她夢想,讓這種歌聲散佈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二零零八年,台灣第一所原住民音樂學校成立了。五月,這所學校第一次敞開大門,部落裡的中堅份子便是學校的靈魂。那天,四十餘位小孩與家長來到了租借的教室,聆聽說明會。六月四日,這所學校正式開了課。那天,山上大雨滂沱,孩子全數到齊。在那些靜默裡,有著殷殷的眼神;那些呼聲所傳達的,其實是熱切的盼望。

那夢想者、那夢--創造世界級的童聲合唱團、發掘部落裡的典範,已從無盡的紙張流程脫出,自規劃一步步地走向現實。

這些孩子將見證這一段歷史。

Clouds_by_monoceroi.jpg

Sequel_by_monoceroi.jpg

Repent_by_monoceroi.jpg

Enlightenment_by_monoceroi.jpg

Desire_by_monoceroi.jpg

Conceal_by_monoceroi.jpg

Azure_by_monoceroi.jpg

Temptation_by_monoceroi.jpg

Emboss_by_monoceroi.jpg

Stipple_by_monoceroi.jpg

Surveillance_by_monoceroi.jpg

Flow_by_monoceroi.jpg

Deliberation_by_monoceroi.jpg

Frost_by_monoceroi.jpg

Strings_by_monoceroi.jpg

Arrival_by_monoceroi.jpg

Kaleido_by_monoceroi.jpg

Luminance_by_monoceroi.jpg

Murmur_by_monoceroi.jpg

Sunrise__Sunset_by_monoceroi.jpg

Question_by_monoceroi.jpg

In_Our_Time_by_monoceroi.jpg

Deliverance_by_monoceroi.jpg

Vivere_by_monoceroi.jpg

Arcadia_by_monoceroi.jpg

一幅好的攝影作品是什麼樣的?或許見仁見智。但,我可能還是長舌了些:我認為,這世界上的膠卷底片已經太多,數位相片也更是太多。電腦運算技術是發達的,一切場景--例如巴黎聖母院,甚至已經可以用 Flickr 上的三千餘張圖片丟進軟體,經過運算,加以重建。這世界已經有了太多的相片,足夠建構更多的虛擬世界。

因此,這個世界或許不再需要更多的炫耀性照片,不再需要更多的到此一遊,如果他們只能夠是炫耀,或者只能夠是到此一遊。許多人提起鏡頭、器材,評論銳利度或者取景,卻不去觀察相片裡頭的東西是什麼。我相信,前面這些名詞是一個人由入門到進階的關鍵先備知識,但我更相信後者是一個人要邁向偉大的必經之路。

諒愚贅言。愚嘗為女妄言,女亦以妄聽之奚。光影如夢幻泡影,應做如是觀--本次,不求砍,以免像前幾次一樣造成無所適從的狀況。至於,更加說明我想營造的感覺和主題設定?那應該是我自己要下在圖片裡面的工夫,讓圖片自己說故事。實驗一下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是啊,無奈。但有時候,它是回家的標記。或許有了新的就會拋棄掉老朽的不合時宜的景觀,但那是另一個世界的事了。

Intrinistic_by_monoceroi.jpg

這張圖究竟表達什麼?回家,或者進入高層公寓?

Humidity_by_monoceroi.jpg

這倒是急忙地趕路,逃避風雨。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當初方便大眾的事務在十年之後變成一文不值也很正常

拍的內容的確是要成為偉大作品的關鍵

與作品的感應能力.....也是影響作品的生動度

誰說這些不是作品呢

落花水面皆文章.........沒什麼東西不叫作品吧XD...

一年年的創新或許可以讓作品更上一樓就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