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我們所為了紀念而留下的東西可以再被把玩幾次呢?

  答案我也不知道。

  我們留下來的東西照片、紀念品、卡片……都似乎被我們埋在角落,或許是房間、儲藏室,更或許是心……

  但我們踏到另一個空間後呢?帶不走的,有形的東西必定凋零,而當喝下孟婆湯,走過奈何橋,連心裡的都會消失……

  為了證明我們存在的種種,也因為死亡而散佚,就好像到世上這一回,是一場夢,夢醒了遺忘了,別人無法知道自己的夢境,活過的一切都逝去了。

  也許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場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感覺上像是作文的後段,沒有前面的敘述,直接跳到中間的高潮。

後面又沒有詳盡的解說,能懂你在說什麼,但是你的存在對我來說卻是不知所云。

題目我感覺,有點弱掉了?

(雖然說是很發人省思orz)

個人感覺,以上。

喚渡大姊:

這叫做默契!?(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喚渡

有這種體悟,或許是成長的一部分:)

即使可能還疑惑,我想有一天就會找到答案了

不過,更重要的是……您既然貼到地獄版

……應該是有點覺悟?OTL

文章內容整體比較空泛唷(噢,不完全是長度的原因)

覺得您就像拿著寶劍的小孩,不知道或者沒有去探索寶劍的威力

您只是有一種想法,但卻沒有仔細去推敲、深思它

可能是因為上述原因,段落和寫作手法也有稍微受影響

所以文章看起來不像完稿的散文:(

不過,意涵很不錯!

只是要先想方法把它的質感表現出來:D

一點點淺見,祝您

創作愉快

隨心:

我才剛發就被您搶先了,看時間,好近哦;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善知識,成住壞空,這是人人要經歷的......莫掛懷XD。

作品的內容的確有些空洞,像這種哲理性的散文,最常見的方法往往是搭配一具象的實

例或者事件來闡述抒發,這也是作品中比較弱的。實例不足的狀況下!:讀者讀完後大

多會覺得空乏,甚至程度差一點的就更看不懂。像是佛經跟喻言故事的差別(當然佛經

也有好懂的如百喻經)前者重的是思想的表達,後者能寓意於境,所以較受大家歡迎。

(當然內容的高低又是另一番不同)

試著多寫讓你有所感動的情境吧,相信會更有說服力。

以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我是覺得,作者更注重羅列表象,而沒有對表象下面的成因進行過多的思索

有的地方又有些斷言的口吻

而文章結構過於散亂了,組合稱為段落或許會更有調理。

我沒看過什麼哲學書籍,但是存在與非存在似乎在哲學家眼裡有是一體的。我也不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