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大學入學測驗測出了什麼?


Recommended Posts

學測零分也可以上大學,讓很多人不太爽,認為這是把高等教育資源浪費在沒有資格念大學的學生身上。然而,我相信,就算今年九月真的有比往年都來得多的學生不符資格地上了大學,這些人的抱怨依然全都放錯了地方。

「讓沒有能力的人進到大學,是害了他」、「政府乾脆把大學當義務教育來辦好了!」我完全能理解為什麼李家同和鄭登貴會這麼火。他們生長在大學錄取率只有10%的時代,看到現在每個高中生都能念大學,心裡自然不是滋味。這些人大多持有一種強烈的直覺,認為本來就不是每個高中生都能上大學。這個直覺預設了一個前提,即大學入學測驗除了要在「能上這所大學」的人和「不能上這所大學但可以上那所大學」的人之間做出區分之外,還得在能上大學的人和不能上大學的人之間做出區分。

然而,為什麼大學入學測驗一定得做出這種區分?為什麼每年都一定得要有人從高中畢業之後進不了大學?這種想法難道不是一種病態的觀念,認為「就是有某些高中生沒資格念大學,而這些高中生就恰好是入學測驗表現最差的那一群」?

我一點也不想為「每個高中生都有資格念大學」這種天真的想法背書,但是,有沒有資格念大學這件事真的是入學測驗(在此特別指考試分發)測得出來的嗎?換句話問,入學測驗測得的,真的是有沒有資格上大學這件事嗎?還是其它的東西?

現況下入學測驗的範圍是高中課程,然而有沒有把高中課程學好和能不能應付大學課程之間卻不見得具有相關性。簡單的例子如灰塵所說︰

『雖然,的確有些科系跟高中學科「很有關聯」,例如醫學系跟生物課,甚至那可能不只是有關聯,而是屬於必要的基礎;但,又有多少科系跟高中學科無關呢?經濟、法律、管理、政治、財金…,種類不在話下。......高中學科能力根本不足以作為升大學的資格認定基礎,就算我國、英、數、史、地爛到掉渣,我也可能因為對法律的興趣或有著公平正義的心,而成為優秀的司法官;如果說,這種看高中學科好壞來決定上大學資格是為了成就通識教育的陰謀...』

顯而易見,在部分(然而其範圍大到足以讓我們慎重考慮)的情況下,大學入學測驗無法反應學生應付大學課程的能力,不過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大學入學測驗反應了學生在高中時期的學習成就。因此,我認為,那些抱怨零分上大學現象的人全部都沒搞清楚︰考零分並不蘊含沒有資格上大學,頂多只蘊含沒有資格拿到高中畢業證書。李家同和鄭登貴應該砲轟的,是那些把畢業證書發給入學測驗考到零分這種爛成績的學生的學校,而非讓這些學生進入大學的人。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先從高中的科目做起吧。要不然就提倡大學開設預科班,讓那些其分數不足以令其就讀正式大學科系的學生,先進預科班讀一些與大學課程相關或者說基本上相似的課程,通過大學的方式去教學,然後再通過考試評斷其學習成果。

雖然到最後還是應試教育,但至少能讓學完預科班仍考不上正式院系的同學們心服口服,畢竟在預科班裡面遇到的教學模式跟學習的內容,就是大學的教學模式跟內容。這至少也能獲多或少看出一個學生能否cope with大學的學習模式跟內容(反觀那些高中畢業考試沒考好的人,只能說他們是沒法適應高中的教學跟學習方式,但大學又是另一個case)。

我曾經遇到一位就讀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大學生,他曾在雪梨某所極其菁英高中讀高中,並以極高的分數考入那所學校的商學系,但上次跟他聊天的時候才知道......

原來他上大學後,幾乎每科都掛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台灣就算沒拿到高中畢業證書也能上大學。

就是我。

我認同白鹿的說法,不過有兩點我想說說

1、我們必須確定目的。比方說我們必須確知該生讀大學的原因是什麼,比方說出來後賺更多的錢或是只是想玩四年抑或許走一步算一步,因為我認為當前環境下,高中生很自然的會認為自己的路就是上大學,卻對自己的目的一無所知,若有學生能力不足且未來只需要有中等學校學歷的能力就足夠,那麼不提供資訊讓他行使「一無所知的自由」的確是害了他。

也就是沒有足夠的輔導措施以及中學畢業即工作受到歧視(不讀書做苦工等)才是問題真正的根源,只是這類人的成績大多不佳所以才會被誤轟而已(如白鹿說的,不蘊含)我們要保障低分者上大學的權利,但是實際上真正不需要上大學的人的需求為何才是應該要討論的點,因為保障低分者上大學的權利是天經地義的,就算這個權利被一群笨蛋亂轟。

2、我沒畢業拿修業證書也可以上東海,畢業條件的重修我沒有完成,因為數學我以後用不到,我也不覺得現行的德性條件足夠判斷該生有無資格畢業。

簡單來說,我覺得用畢業當作上大學的條件跟用大考篩選沒有什麼差別,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至於有什麼方法我還在想,從工地打工回來實在有些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說真的我對零分也能上大學的狀況並沒有感到什麼威脅性。

記得之前有個學姊跟我說過一句話。

"進的來,不等於出的去。"

那好像是之前新聞報導提到在大一的時候有多少人被二一,又有多少人被退學的時候吧!

零分,我想這不能用聯考失利這種理由來帶過。但,那的確代表了高中時期並沒有學到任何東西。這樣的人上了大學,我並不認為他可以畢的了業。畢竟大學不比高中,不合格就是該科目當掉,二一後退學。

這樣有進和沒進差不了多少,唯一差的是,給了那個人機會再重新學習一次。如果再不把握,很抱歉,只有離開這間學校。

我想,到時候面對的是更糟糕的窘境。成績不好的人,沒有繼續升學的人早早就有了覺悟。半途被丟了下來,何去何從?

或許有更多的人會繼續找學校唸,可沒有覺悟想得到該校畢業證書的人,怎麼找學校也都是一樣的結果。

我不認為上了大學就比別人高了一等,這也只代表在讀書這方面我的確比某些人擅長了一點罷了。有很多人有了學歷有了成績就會開始看不起別人,我想出了社會之後也會因為有了金錢權勢把別人踩在腳底下。何必呢?自己並不是萬能的,有了那些還不是和平常的人一樣需要吃飯睡覺。

大學入學測驗測出了什麼?

我覺得只是像過去分的前段、後段班一樣,只是延後到了大學,不是以班而是以校來分罷了。不是嗎?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對大學升學方式的評論只能說

現階段雖非最好的方法但是卻是最有效且最省成本的方法

從根本教育制度來看

現在的九年國教+三年高中教育

就只能用現階段的方式作測驗

而不可能用國外的另一套整套移植過來

整套移植過來會有太多問題

如:真的適用東方社會嗎(如同建構式數學)、中間過度期還有配套等等

或許現階段的測驗方式有他的許多弊病

但是又有什麼方法真正適合我們呢?

這就像經濟學一樣,為何總經會分出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凱因斯學派、貨幣學派?

方法很多,但是這個社會是瞬息萬變的

只能盡量去尋求有用的方法去做解決

而樓上所謂前後段分班,我到覺得有絕對必要

把有用的資源用在值得培養的人身上才會有他的最大價值

有些人就是不適合走研究(大學設立主旨)路線

那為何他要讀大學?為何不朝他原本該屬它應該所在的位置?

只是所謂無謂的資源浪費而已

從這點就可推知,台灣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高等學府

因為社會就是各個方面、各個人才都需要

不代表不上大學就是低等,台灣現在很缺基礎人才呢

但是多少人因為隨便上個大學拿到了學士

認為自己就不該去當個基礎人員,而都想坐辦公室

但是卻又沒有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應有的實力

造就一堆人高不成低不就的窘況

而關於看不起的方面

不是真的所有人上了精英大學就是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有太多人還是虛心受教,謙卑求上

相反的,不是高學歷的人有多少人是自己不求上進反而因而推託?

事情有太多正面反面,不建議刻意拿放大鏡去審視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學測零分也可以上大學,讓很多人不太爽,認為這是把高等教育資源浪費在沒有資格念大學的學生身上。然而,我相信,就算今年九月真的有比往年都來得多的學生不符資格地上了大學,這些人的抱怨依然全都放錯了地方。

「讓沒有能力的人進到大學,是害了他」、「政府乾脆把大學當義務教育來辦好了!」我完全能理解為什麼李家同和鄭登貴會這麼火。他們生長在大學錄取率只有10%的時代,看到現在每個高中生都能念大學,心裡自然不是滋味。這些人大多持有一種強烈的直覺,認為本來就不是每個高中生都能上大學。這個直覺預設了一個前提,即大學入學測驗除了要在「能上這所大學」的人和「不能上這所大學但可以上那所大學」的人之間做出區分之外,還得在能上大學的人和不能上大學的人之間做出區分。

然而,為什麼大學入學測驗一定得做出這種區分?為什麼每年都一定得要有人從高中畢業之後進不了大學?這種想法難道不是一種病態的觀念,認為「就是有某些高中生沒資格念大學,而這些高中生就恰好是入學測驗表現最差的那一群」?

我一點也不想為「每個高中生都有資格念大學」這種天真的想法背書,但是,有沒有資格念大學這件事真的是入學測驗(在此特別指考試分發)測得出來的嗎?換句話問,入學測驗測得的,真的是有沒有資格上大學這件事嗎?還是其它的東西?

現況下入學測驗的範圍是高中課程,然而有沒有把高中課程學好和能不能應付大學課程之間卻不見得具有相關性。簡單的例子如灰塵所說︰

『雖然,的確有些科系跟高中學科「很有關聯」,例如醫學系跟生物課,甚至那可能不只是有關聯,而是屬於必要的基礎;但,又有多少科系跟高中學科無關呢?經濟、法律、管理、政治、財金…,種類不在話下。......高中學科能力根本不足以作為升大學的資格認定基礎,就算我國、英、數、史、地爛到掉渣,我也可能因為對法律的興趣或有著公平正義的心,而成為優秀的司法官;如果說,這種看高中學科好壞來決定上大學資格是為了成就通識教育的陰謀...』

顯而易見,在部分(然而其範圍大到足以讓我們慎重考慮)的情況下,大學入學測驗無法反應學生應付大學課程的能力,不過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大學入學測驗反應了學生在高中時期的學習成就。因此,我認為,那些抱怨零分上大學現象的人全部都沒搞清楚︰考零分並不蘊含沒有資格上大學,頂多只蘊含沒有資格拿到高中畢業證書。李家同和鄭登貴應該砲轟的,是那些把畢業證書發給入學測驗考到零分這種爛成績的學生的學校,而非讓這些學生進入大學的人。

其實我有不同的想法,因為很多學生並非真心想讀書,只是家長會期望自己孩子能上大學,能在社會上高人一等,把自己的期望加諸於不想唸書的孩子身上,不只讓孩子感到痛苦外,家長也時時刻刻的提心吊膽害怕孩子挫學,好不容易與學校溝通完,且拿到高中證書後,家長還是會要求孩子能再讀上大學,如果此時孩子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則會選擇出外工作,不再升學,但如果是消極的面對,則可能會選擇以亂填寫考卷為消極的抗議,我個人不認為這是測驗及教育的問題,然後我卻認為這應是家庭出了某些問題,而孩子把這些問題程現於測驗之中,或許這只是我單方面的看法,然而從第一線社工的看法即是如此,期望這樣的發表會給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說實在我不反對零分上大學,是因為我的著力點並不在於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進入菁英學校,甚至進入不入流的學校,我反而非常關注在於就算高分進入大學,四年之後大學又給他帶來了什麼?是只會公式化、機械化的解決問題,還是具天馬行空、源源不絕的創意來不斷開發問題?因為學校,誠如大學,大部分是教我們公式化、標準化地解決問題,甚至連考研究所也是逃不出此範圍,絲毫沒有任何進步;以這點來看,研究所考試與國中基測是沒有任何分別的,層次相當,唯一不同點只在於試題的難度,關於考卷要學生給個標準答案卻毫無進步,是同樣的水平。

我反而希望無論是幾分上大學,大學裡可以給我們的不是標準的解答問題,而是如何創意地解決問題,甚至創意地製造問題。

我想這才是上大學的目的,要是上大學的目的完全只著重在課業與考卷上的分數,那我想我個人就沒有意願上大學了,我自己自修與看書就行,我當時也是被升學主義騙走了,現在才強烈地體驗到這個情況;因為大學只能給我帶來標準答案,卻無法給我帶來突破性的創意。我的任何創意都是在學校畢業後經由自己多方面接觸各領域的資訊,如設計雜誌、創意解說文集,與多方面的戶外實地生活觀察所激發出來的,這樣獲得的能力比以往在大學期間得到的要多的多。

若說在大學要習得獨立思考的能力,則在課堂上是絕對不夠的,把教科書讀熟,每科都考九十分,那又怎樣?你考九十分就能夠應用這些知識去創造、原創不同的東西來了嗎?只會唸書考高分卻毫無創造力的人比比皆是。所以我非常推薦大學圖書館,多去接觸不同領域的書籍,或是實際去體會各種事情,如打工。對於每次出遊的時候週遭事物都能重新思考,學校告訴我們百合花是長這個樣子,那當然沒錯。但是當我實際看到百合時,這麼美麗的百合又能給我帶來什麼?或許看完百合的形狀可以讓我對色彩調配有新的認識,對於色彩美學有我自己獨到的見解,又野百合的形狀就好像人生的每個階段一樣,精彩而燦爛,而這段人生對於現在的我很值得嗎?又有什麼生活上的實用東西可以與野百合的形狀互相匹配?進而構想出新的思考、新的產品。我真誠地認為大學帶給我們的應該是這些。若是大學畢業後帶只讓我們裝了滿腦子的教科書回家見父母,我認為這就大可不必花錢去上大學了。

因為大學大部分都是在唸書,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自己思考,告訴我們你自己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的創意或思考是屬於你個人的,任何人也奪不走,而教科書裡的那些艱澀知識到處的書局都有,自己唸都行。大學要給我的應該是使我們有不一樣的思考,屬於你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被教科書牽著鼻子走。唸美國最新的原文教科書聽起來很屌,很先進的知識理論;但是說穿了那畢竟是別人知識資產,那屬於你的又在哪裡呢?我只想聽你自己的獨到見解,我不要你在我面前把教科書背的滾瓜爛熟給我聽,那只會讓我給你零分。

所以幾分上大學是無妨的,重點是大學畢業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的人,大學教育能夠帶給我們什麼?雖然說這只是理想,很難付諸實現,但是我的想法真的是這樣的。就像知名的網路漫畫家彎彎,她的無名漫畫網誌沒有人不知道,不僅是她的無名,她的這項漫畫創意也給她帶來了生活上的多彩多姿與實際上的金錢收益,與接不完的通告。她是復興美工畢業的,但就此點來說,復興美工對她來說在她的人生中極具價值,遠勝於其他人唸完國立大學後去公司作牛做馬地上班,幾乎沒有自己的休閒時間。我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彎彎[本名胡家慧]在台北 101 上班,下班之後的生活是網誌的漫畫創作或是簽書會,這是她自己的興趣,樂此不疲;像我弟,除了上班以外就是睡,因為他從早上八點上班到晚上十二點下班,一到六都如此,這就是聯電的工程師生活,你覺得這是你要的嗎?所以相比之下,復興美工畢業對於彎彎的價值遠勝於清華大學研究所畢業對我弟的價值,這是很明顯的事實。各位只有看到學生時代的考試成績,卻沒想到以後的生活型態。彎彎的總體收入說不定比我弟還多的多,而且生活又多采多姿,想想你要哪個呢?

大學,真的不是一切。考零分無妨,沒唸大學也無妨。

建議去看大前研一先生所著的「OFF學」。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覺得倒是可以去看一本書,現在已經有繁體中文版了

《麻省理工的驕傲》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3606

imagephpho9.jpg

我是兩年前買的,我那時買的是黑色封面的簡體中文版,現在已經有繁體版可以看了。

或是我當初還有買一本《走进清华》,簡體中文版,黑明著,海南出版社出版。

網站介紹:http://www.toopoo.com/book/tushu/5443-1143-0.html

544311430ts4.jpg

看完這兩本後,想法與視野會比較不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大學的廣設,造成了一些學店,我這邊有一個真實案例,這個禮拜五早上第三節,我的國文老師說他有個畢業一年的學生剛剛去找他,跟她說他休學重考考上交大,老師不太理解為何要休學重考於是他這麼說

他去年考上北部某私立大學

在系上,他問過他的教授:老師,課本後面的習題我有些不懂,可不可以把解答借給我?

教授:反正你都考上這間大學了,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比台清交成政的人厲害

我的學長:可是我覺得我有學好的必要,就算我現在不好,也不代表我以後不好

接著教授又再說跟剛剛類似的話

最後教授說:抱歉我沒有解答

我學長無奈地問:那如果我有問題我可以問老師你嗎

教授:抱歉我沒空(接著馬上就走了)

我的學長接著又說:他們系上的人每天都在泡夜店,日日笙歌,他感覺他融不入這樣的生活

最後,他選擇休學重考,考上了交大傳播科技

在廣設大學下,教育部有沒有做好把關的責任,相信只有讀過的人才知道,這間學校,可不是那些常常被媒體報導的學校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廣設大學下,教育部有沒有做好把關的責任,相信只有讀過的人才知道,這間學校,可不是那些常常被媒體報導的學校

教育部的官員不會比親自讀過該校系的學生還了解這所學校(科系)的好壞 值不值的讀

可能的話 就請公佈一下這間學校和科系讓大家知道吧

有心想學習的人自然不會去那裡讀

教育部也沒必要特地去要求那些私校系所改善或停辦

既然那些想混文憑的人都是心甘情願花自己的錢去讀的

我們旁人又何須多管閒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8 months later...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