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書不是苦差事


Recommended Posts

這是在下最近在網路上亂逛看到的文章

裡面的幾個問題是在下有的壞習慣

希望讓那些跟在下有相同的問題的大大們問題能得到解決

P.S.有關宗教的部分看看就可以了

讀書不是苦差事

讀書不只是學生的本分和義務,就算是畢了業的社會人、天天柴米油鹽的家庭主婦或位高權重的專業經理人,若想充實內在、少走不必要的失敗路,都必須經由讀書來擷取秘訣。曾子有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言語無味」,說來並不誇張,哪怕是讀報章雜誌、瀏覽網頁,這些都已然成為知識爆炸時代中要想成長與進步的動力。知道讀書重要,卻又覺得讀書很累、很煩、讀不快,該怎麼辦?且讓我們一起來思考更有效率的讀書方法吧。

一、突破迷思:我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

乙武洋匡,一出生時即罹患「先天性四肢截斷症」,天生缺了手、腳,行動相當不方便,但他卻擁有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士的學歷。黃美廉,一出生時就被醫生宣布罹患腦性麻痺,無法正常言語和控制肢體表情,導致生活起居相當困難,但她卻取得了美國南加州大學的藝術博士。這些天生肢體有障礙的人都可以讀書,並且讀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那我們呢?

我們能夠健康的出生,就代表主賞賜我們足夠的能力去讀書。或許你會懷疑:為什麼截至目前為止,自己在學校的學業表現、考試成績總是很不理想?即使自己一直都很努力用功,為什麼總是看不見效果呢?下面有一個關於個人閱讀習慣的小小測驗,能夠幫助你了解自己的讀書情況,現在請你花一點時間完成它。

☆閱讀習慣小測試

①閱讀時,你有明確的目的和動機嗎?

A.當然有 B.有個大概的目的 C.有時會有 D.從來沒有

②在讀一本書或者文章時,你的閱讀速度有變化嗎?

A.不斷變化 B.有時會變化 C.維持中速 D.維持慢速

③閱讀時,你需要用手、筆在字間指畫,或是會搖頭晃腦嗎?

A.從不 B.有時 C.講到重要處動手 D.一直如此

④你能迅速看出文章的結構嗎?

A.能迅速看出重要的章節 B.大概看完一半後就能看出結構 C.看過全文後就能斷定結構 D.沒有注意過結構

⑤你能快速理解整篇文章所有句子或部分句子的含義嗎?

A.幾乎所有文章都能 B.內容淺顯的話就可以 C.有時能 D.不能

⑥你會回頭重讀剛讀過的文章嗎?

A.從不 B.哪裡不懂就回顧哪裡 C.由於不解詞義,有時會再看一遍 D.總是要不斷回頭看才能理解

⑦你能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所讀文章上嗎?

A.能 B.在讀物吸引人的情況下能 C.很少能 D.不能

⑧你閱讀時會出聲嗎?

A.不 B.偶爾會 C.看到難懂的詞會出聲 D.常常會

⑨閱讀時,你的視線會怎樣移動?

A.在頁間垂直迅速滑動 B.在行間以「之」字形移動 C.每行間停頓 D.每詞停頓

⑩你是否會對自己所讀的東西產生具體概念?

A.會 B.有時會 C.很少會 D.沒有注意過這問題

☆評分標準為:A—5分,B—4分,C—3分,D—2分。將上述測驗得分相加後,40~50分為高效率閱讀者,30~40分具有一般閱讀習慣,30以下為閱讀效率低下者。

上面的測驗告訴我們,好的讀書表現不完全由個人的聰明才智來決定,閱讀時的效率與品質或許才是真正無法讓成績進步的原因。若想有效提升自己在學業方面的表現,我們應該先反省自己的個人習慣和讀書環境。下面將首先點出幾個關鍵的不良習慣,並且討論如何選擇、營造一個適合閱讀的外在環境。好好針對這些部份做反省,相信可以在讀書表現上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1、閱讀時的壞習慣

(1)音讀。不良的閱讀習慣中,音讀是最為嚴重也最為普遍的一項,它包括讀書時實際讀出聲、唇動、舌動、喉聲帶振動以及心誦(即大腦中發聲)。音讀的弊端是使人的閱讀速度等同於說話的速度,造成閱讀緩慢。改善的方法是可以嘗試將手指緊貼唇或喉,抑制自己的音讀情況。音讀的現象解除了,閱讀的速度自然可以加快。

(2)逐字閱讀。逐字閱讀指的是把文章的語句切割成單一字、詞地閱讀。這種閱讀並不能增加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反而會分散注意力,妨礙和減慢對完整句子的理解,有如瞎子摸象,只能得到片面概念。理解差、記憶就差,讀書就不容易持久。改善方法是嘗試讓目光一次掃讀整段語句。

(3)回視返讀。回視是快速閱讀最大的障礙,也是許多人閱讀速度慢的原因。許多人潛在懷疑自己的理解能力,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馬虎,怕讀得快就看不清、記不牢,所以不斷返讀。改善方法是要建立自信,相信自己有集中注意力於閱讀的能力,能不返讀就不返讀。當然,若有名言佳句想要回味咀嚼,或者有目的的重新閱讀,返讀也是有必要的。

(4)不良動作。例如「指讀」:閱讀時用手指著字句,因為手指不及眼睛敏捷,所以會降低閱讀速度。又如有人閱讀時會習慣性地轉動頭頸,搖頭晃腦會降低閱讀速度,而且容易疲累。改善方法是強制讓自己雙手離開書頁上,雙肘靠桌、雙手支頦,只靠眼動來引導閱讀。

(5)糾纏生字詞。閱讀時過於專注不懂的詞語,會導致讀讀停停、打亂閱讀節奏、減慢閱讀速度,進而打斷閱讀思路。改善方法是平時多認識字詞,閱讀中若遇到不懂的詞語,先根據上下文推測意思,讀完整段後再去查字典了解詞意。

(6)假閱讀。指閱讀動作和思想分離,眼睛讀了、腦袋卻沒有讀進去,這樣就算呆坐書前也只是浪費時間。此時應先檢查自己是否已過度疲勞,需要適度休息或從事有氧運動;平時多運動、增加體力,也可強化身體耐力,減少疲勞的發生。

2、讀書環境的選擇

(1)書房應該設在安靜且出入人口少的地方,並且盡量不要在有床鋪的房間看書,以免分心,一旦有點睏意便容易立刻上床躺平。

(2)保持書房乾淨整齊,桌上最好只放讀書時非有不可的東西,易分心的小物品千萬要收起來。

(3)書桌擺放小型觀葉植物、小花瓶使室內的空氣清新,可收神清氣爽之效。

(4)椅子高度適中,閱讀姿勢端正,否則姿勢不良,造成骨骼肌肉無謂負擔,身體易感到不舒服、疲累,也無法久讀。

(5)腳下可放小凳子墊腳,增加腿部的血液循環順暢,椅子也可放上椅墊和抱枕減少臀部和腰、背部的施力,坐得舒服才讀得輕鬆。

(6)書桌檯燈盡量選擇柔和的光色,光源若太過刺眼,眼睛就容易受刺激而疲累。也不要只有桌面的某處有燈光,其他地方一片黑暗,等抬頭環顧四周時,眼球本身就得屢次做視覺調整,容易導致疲勞。

(7)減少噪音干擾,例如在安靜的房間裡改考卷,一小時可以改三十張,但是在面對街道、有噪音干擾的房間中,一小時卻只能改十張。由此可知,聲音對使用腦力的工作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8)根據研究,讓腦筋保持清醒的最佳氣溫是攝氏十八度,此外濕度低也可以使人神清氣爽。夏天是氣溫、濕度皆高的季節,室溫下相當不適合讀書,此時在冷氣房裡讀書是很好的選擇,但應注意溫度不宜過低,也要注意補充水分、定時喝水。

二、有效的閱讀:眼與腦的並用

1、認識 Eye Q

Eye Q是 Eye Quotient(眼睛視覺商數)的縮寫,為衡量一個人眼睛的目視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以及閱讀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指數;科學研究指出,一個人的Eye Q 將和他的智商(IQ)直接成正比。心理學家、閱讀學家和眼科醫生的共同研究發現,我們在閱讀時,眼睛並不是連續不斷地移動,而是時動、時停地交替變換跳動。靜止的時候,使人看清楚文字;跳動的時候,才能轉向後面的文字。就像拍照時,相機必須靜止才能保持照片的清晰;而整個閱讀過程中,眼球停的時間佔95%,動的時間只佔5%。因此閱讀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每次眼球停的時候,能夠看清楚的字數有多少;看清楚的字數多,閱讀速度就快,看清楚的字數少,閱讀速度就慢。

下面我們將介紹一些提升Eye Q的錦囊妙計,幫助大家融合眼與腦,達成有效率的閱讀。

2、訓練閱讀速度

(1)增大瞬間識別間距

利用速讀,我們可以提升Eye Q,增高讀書效率,使記憶持久。人在閱讀時,眼睛始終處在運動與停頓相互交替的過程中,只有眼睛停止轉動時才能感知字句。所以要提高閱讀速度,就要設法在每次眼睛靜止時感知較多的文字量,這也就是所謂的「增大瞬間識別間距」。其關鍵在於不能以詞為單位來閱讀,應在瞬間把握住較大的意義單位,一組一組地去讀。例如:

a.〔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b.〔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比較這兩種讀法,可以看出第一種讀法的識別間距較小,閱讀能力也較低;第二種讀法把24個字詞當成四個意群來閱讀,識別間距增大,閱讀速度就會快很多。

(2)跳讀法

所謂的跳讀法,就是找出句子當中的關鍵字,使眼光快速地從前一個字群中的關鍵字跳到另一個字群中的關鍵字來進行識讀。例如在下面的聖句中:

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每一句中都有一些關鍵字,比如私慾、罪和死。當我們使眼光快速地在這些關鍵字當中跳動時,就可以察覺出「私慾→罪→死」這個關係,而這個關係也正是整段聖句的大意。

(3)視讀法

熟練跳讀法之後,我們可以繼續進行擴大視讀文字面積的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就是常說的「一目十行」,利用擴大視幅來增加閱讀速度。一個熟練的讀者視幅為4.6cm,也就是看一眼約能看見五、六個字,若要擴大視幅,就要練習以短語或片語為單位進行閱讀。首先進行五個單字的練習;練習時,主視區應放在中間三個單字,兩邊單字用餘光掃視。

少年人哪,

你在幼年時

當快樂,在

幼年的日子

,使你的心

歡暢,行你

心所願行的

,看你眼所

愛看的,卻

要知道為這

一切的事,

神必審問你

五個單字練習足夠後,可進行六個、七個單字的加寬視區練習,延長目光移視長度,就能縮短凝視時間。

三、有效的記憶:靈活運用自己的腦筋

1、理解法

一般人記憶科學概念、範疇、定理、法則和規律、歷史事件、文藝作品等,都不是採取逐字逐句、強記硬背的方式,而是會先理解其基本含意,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把要記憶的事項予以邏輯串連之後再納入知識結構中。例如,我們平常說泰國的首都是曼谷,實際上「曼谷」只是這個地名的一個簡稱,泰國首都的全名如果譯成中文,共有四十一個字:「共台府碼哈那昆奔他娃勞敵西阿由他雅碼哈底路普改勸辣塔泥布黎龍烏東帕拉查泥衛馬哈力坦」。要把這四十一個字都背下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請看下面這兩首唐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首詩共有四十八個字,如果我們可以理解其詩境的意義,要背這四十八個字倒比泰國首都全名的四十一個字還更容易了。所以記憶時應掌握「先理解、後記憶」的原則,並把事項分成大小段落和層次,找出它們之間的邏輯聯繫,這樣就可以很容易記憶起來。例如,背古文的時候,應該先把意思弄懂,分辨每個實詞、虛詞,掌握住全篇的中心思想,如此印象才會深刻,背誦時也會有效率。

2、聯想法

聯想是指透過離奇的、特別的關聯性,在腦海中把因為特定規則而相應的不同事物放在一起來共同記憶。聯想法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方法,思緒可以隨意馳騁,發揮高度創造力,把欲記憶的物象隨意連結幻想。

(1)動態聯想。動態事物比靜態事物容易吸引人,就像人們對於電影動作畫面的記憶一定勝過幻燈片的單一圖片、小孩子喜歡看動畫勝過看圖畫書、霓虹燈在廣告宣傳的應用也是同樣的道理。例如,記憶「蚯蚓、電話、麵條」三個詞,可以想像蚯蚓從電話聽筒鑽入,卻從話筒那端擠出麵條來。記憶「高樓、汽車、星星」,可以想像高樓長出腳來跨上汽車,一路飆車朝向星星奔去。但注意不要讓所有物品都在動,這樣反而會影響效果(蚯蚓、麵條動,電話就不要動。高樓、汽車動,星星就不要動)。

(2)代用聯想。利用甲事物取代乙事物的聯想,而甲、乙之間的聯想是記憶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若能讓甲事物變成乙事物的組成部分,則記憶效果就會很好。例如,記憶「皮球、火車、算盤」,可以想像皮球成為火車的輪子,並行駛在算盤式的軌道上。記憶「蠶蛹、機關槍、花生米」,可以想像成蠶蛹當作子彈塞進機關槍裡,掃射出來的東西卻變成一顆顆的花生米。兩物代用時,最好形狀、性質能夠相似,以免容易忘記(皮球代替輪子,但電視機就不適合代替輪子)。

(3)誇張聯想。把某事物誇大或縮小、增加或減少,造成意象構圖的荒謬與趣味就可增加記憶效果,如同修辭法中的誇飾一般。例如,記憶「手錶、冬瓜、滑梯」,可以想像手錶長得像冬瓜一樣大,從滑梯上溜下來。記憶「火柴、手電筒、閃電」,可以想像火柴像手電筒一樣粗,一點燃火柴便燒出閃電般的光亮來。運用誇張聯想時要注意,千萬不要把原形混淆了,假如把饅頭想成一座山,這座山就該是饅頭的形狀,而不是桂林石山的險峻模樣。

(4)結合聯想。使甲、乙結合在一起,在大腦中形成多種多樣的意象。例如,記憶「牛、汽車」,暫時不管乳牛、黃牛、野牛、公牛,或是跑車、轎車、金龜車、計程車等形象,而將它們想像為:牛站在汽車頂上,牛開車門上車,牛駕駛汽車,牛拉著拋錨的汽車,牛背汽車進拖吊場,汽車跟牛賽跑差點輸了,汽車撞倒跑上高速公路的牛群,汽車拉著牛犁田,汽車修車廠的老闆是牛脾氣,汽車四輪朝天頂著牛的四腳轉動讓牛疲於奔命。結合的聯想就是打破兩個物象的單獨性,使它們互相結合在一起。

3、間隔交替法

記憶時,可以把不同性質的事項或事物按時間分配,間隔進行以收良好記憶之效。這種方法在工作學習中到處可見,例如,學生上課四十五分鐘,中間下課十分鐘,再安排另一種類別的課,而不會連續上個三、四堂國文或數學。研究發現長時間單純的記憶單一事項,其效果並不好,因為具有相同性質的事項只會刺激特定幾條腦神經,時間一長,被刺激的神經與大腦很容易負擔過重,因而由興奮狀態轉為保護性抑制狀態。如果此時能夠改換另一種事項學習,就能轉換「興奮中心」,提高記憶效果。間隔交替法運用得宜,將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若不善用此法,則會事倍功半、徒然浪費時間。

十八世紀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常常這樣安排讀書時間:早上讀哲學,中午翻譯地理、歷史,還在學習中穿插一些體力勞動,這樣使他的學業大有長進,記憶效果也良好。居禮夫人也是如此,她說:「我同時讀幾種書,因為一直研究一種東西會使我寶貴的頭腦疲倦!若是在讀書的時候覺得完全不能從書裡吸收到有用的東西,我就做代數和三角函數,由於那稍微分心就會做不出來,便可因此再將我的注意力引回來。」

4、循環法

遺忘是記憶中難以避免的一環,所以必須利用定時循環複習來喚起記憶。就像為房子粉刷牆壁油漆時,第一道漆總是不夠均勻完整,要反覆粉刷四、五回,才能讓牆面達到勻稱的色調,知識也才能完整地成為記憶中可隨意提取的一部份。例如,間隔三十分鐘複習第一次,間隔四小時複習第二次,間隔一天複習第三次,間隔一週複習第四次。循環法並非一成不變,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情形來衡量,依照自己的記憶習慣及規律,探索出自己最實用的方法來。

四、關於讀書的三個錦囊妙計

1、把握讀書時間

(1)睡覺前後是絕佳時間

早晨讀書,是大腦記憶的最佳高峰期,此時可讀一些資訊類、故事類的書,有助於頭腦迅速運轉思考,而且這個時候特別容易獲取靈感,例如,在早上看報紙或雜誌往往能讓整天的思緒較為圓融,而且一早讀書,腦袋便開始運轉,整個人也都醒了,不容易昏昏沈沈。睡覺前,選擇一些知識性、輕鬆性的書本閱讀,可以放鬆大腦並且在睡夢中透過大腦皮層的活動加深記憶,例如,睡前背誦英日文單字、文法,翌日醒來,會發現記憶更清晰。

(2)睡飽才會記得牢

你曾經熬夜苦讀嗎?人們常說熬夜看書的效果,反而會害你什麼都記不住。這句話是真的!人的睡眠會經過幾個階段,其中有一些時間眼球會快速轉動,稱之為「快速動眼期」。經過研究測試,在「快速動眼期」被吵醒的人,隔天醒來後將很難記住前一天所學習的知識,就算記得,記憶效果也非常差。另外,這樣的人整天的精神也很萎靡。其實「快速動眼期」就是所謂的熟睡期,所以能擁有充足的睡眠,不僅可以讓精神飽滿,也是加強記憶能力的不二法門。

2、增強讀書自信

徐特立是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四十三歲那年才到法國留學,有人問他:「您年紀不小了,學習法文會不會比較困難呢?」徐特立說:「不一定,事情慢慢來。我今年四十三歲,一天學一個字,一年可學三百六十五個字,七年可學二千五百五十五個字,那麼我不就成為一個精通法文的人了嗎?假若一天學兩個字,到四十六歲半,就可以學通一國文字,就算我再怎麼笨,也不可能一天學一個字兩個字都學不會的。」後來徐特立在法國不過四、五年的時間,就能夠讀通法文書籍了。其實許多人之所以對讀書充滿恐懼,都是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的關係。徐特立充滿自信的關鍵,是他並不求在短時間內就達成一個偉大的目標,反而是把偉大的目標拆成好幾個小目標,再一一完成。我們也可以學習這個好方法,避免臨時抱佛腳式的考前衝刺,相信可以大幅提升自己在讀書方面的自信心。

3、求主加添智慧

所羅門被選定為大衛王的接班人時,神給了他恣意祈求皆能成就的願望,他選擇祈求智慧,所以後來極其壯大昌盛。所羅門王求智慧不只是一個故事,若能以他為榜樣,將我們所需要的放在禱告中,相信主必照我們的信心來成就。

但以理和他三個好朋友被擄到外邦之地,立志不玷污自己,謹守神的誡命,結果,神使他們四人的聰明知識勝過通國的術士十倍。行神眼中看為正的事情,以父事為念,追求智慧的目標若能以將來服事神為出發點,祈求與成就將被連上更直接的等號。

在校讀書、獲取一定程度的學業知能是每個學生基本的責任,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更不該隨意鬆懈,先要求自己付出足夠的努力,再求主耶穌加添我們心力,如此才能不為考試成績所苦,為追求知識長進所累。

原文地址: http://edu.tjc.org.tw/book/stu-holy/7.doc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