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轉貼:那天,我流下慚愧的眼淚 轉自中時


Recommended Posts

那天,我流下慚愧的眼淚

  • 2008-07-16
  • 中國時報
  • 【■陳麗珠】

 那一天,我在台北車站流下眼淚。都是因為那位「小黃」司機的緣故。

 我注意到的是車上前座椅背上的證件顯示,他的車子是桃園縣的車。他說:「我住大溪。我每天早上從桃園來,跑一整天車,晚上回家。」「我每天都來,一星期跑七天」。然後他陸續說到小孩唸書時的負擔費用很重,還好孩子很爭氣,念到國立大學,否則負擔會更重。像是大兒子念私立大學時負擔就很重,兩個一起都在學時更重。大概是說話分了神,他忘了在某處左轉,所以繞到下一個路口,才到台北車站。我站在車站門口,看著車子離去,眼前一片模糊。

 我覺得慚愧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我不敢告訴這位小黃司機他的負擔將要再加重,因為大學學雜費在今年秋天要漲價了。

 這一趟北上的目的之一,是以學者身分去參加「大專校院學雜費調整審議小組會議」擔任審查委員。從今年提出調漲的大學校院資料中,發現各校雖然普遍喊窮,但大部分還是都有現金結餘,部分學校還超過十五%,這在不景氣的時代中算是很不錯的。

 其次,很多學校雖然依照規定提撥獎助學金,但是獎學金性質(尤其是有助於招生)的項目還是很多,甚至還有鼓勵學生出國交換遊學的。至於資訊公開與研議公開程序,各校當然都依規定辦理對學生說明調漲的說明會,會議記錄中顯示,學生一方面都不甚認同調漲的理由,一方面也會反映學校教學品質與設備設施等相關服務應該改進,否則調漲缺乏正當性,少數學校乾脆不詳實記錄學生意見。

 我覺得慚愧的第二個原因,是我沒有辦法阻止漲價的決定。

 審議委員雖然很認真地查閱各校提出的申請資料,但因為依據辦法規定,基本調幅的條件實在太寬鬆,所以大部分學校都過了第一關。至於所謂的資訊與研議公開程序,各校在形式上都有舉行,雖然時間(例如在期末考前一周)、地點(有兩個以上校區)、溝通方式(僅是向學生宣告)、或代表性(僅有少數學生參加)等都有待商榷,但是「形式」上都已經具備,只是「品質」的好壞而已,依照今年新訂的「專科以上學校學雜費收取辦法」的規定,只要符合形式條件都可以調漲。

 主管單位解釋說今年的水電漲幅太大,學校收入不足以應付,每位學生學雜費調漲增加(僅有幾千元)的收入將會被通貨膨脹吃光,學校並沒有獲利。而且政府對於弱勢學生有各種獎助學金補助辦法,根據學生家庭所得有不同金額的補助,還有免費住宿與生活學習獎助學金等,此外,家庭所得百萬以下都還可以辦理學生貸款,畢業後分期償還,應該不會造成學生家長太大負擔。

 與會的家長團體代表還說「如果我們一直維持低學費,台灣的競爭力會流失,教授會被附近國家挖走」。看來學雜費調漲是應該做的事情,也是「正當」的政策。但,我還是不免擔心,這一位大學生家長現在必須每星期工作七天,每天由桃園到台北討生活,才能夠供給小孩念大學的費用,今年秋天新學期開學時,他會發現學雜費更貴了,是不是還要增加工作時間以應付額外的開支?

 在當下我發現,在審議會場中決定調漲政策的正當理由,在此時都顯得何其殘忍!政策是要執行在學生與家長身上的,但如果負擔教育費用的人民,必須用這種超時工作的方式支付,再多的正當性都不足以說服民眾。在今天高等教育「市場化」的機制中,政府究竟扮演何種角色?是否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原則下,袖手旁觀,允許大學宰制已經上門的消費者(學生),反正他們還是必須繼續就學,再說,大部分學校都調漲了。

 我站在台北車站的門口,回首看到穿梭路上的許多小黃車,不知道這些車上還有多少大專學生的家長,馬上要面臨今年秋天的漲價?不知道屆時他 們會用何種方式因應?我終於知道自己慚愧的真正原因,在於自己無法協助這些真正受到政策衝擊的群眾。我深深地覺得慚愧。我流下眼淚。

 (作者為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4+112008071600142,00.html

僅供參考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也慚愧了,因為我考上的是私立大學,而且在外縣市。

家裡並不富裕,要支撐這樣的學費負擔再加上住宿和生活費,是相當吃力的。

現在唯一能幫上忙的就是自己省吃儉用,撥出一點時間打個工支撐一下。甚至交換學生、出國進修之類的事連想都不敢想,因為那樣的開銷已經足夠讓我們破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也慚愧了,因為我考上的是私立大學,而且在外縣市。

家裡並不富裕,要支撐這樣的學費負擔再加上住宿和生活費,是相當吃力的。

現在唯一能幫上忙的就是自己省吃儉用,撥出一點時間打個工支撐一下。甚至交換學生、出國進修之類的事連想都不敢想,因為那樣的開銷已經足夠讓我們破產。

我不知道要接什麼

因為我也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與會的家長團體代表還說「如果我們一直維持低學費,台灣的競爭力會流失,教授會被附近國家挖走」。看來學雜費調漲是應該做的事情,也是「正當」的政策。但,我還是不免擔心,這一位大學生家長現在必須每星期工作七天,每天由桃園到台北討生活,才能夠供給小孩念大學的費用,今年秋天新學期開學時,他會發現學雜費更貴了,是不是還要增加工作時間以應付額外的開支?

在當下我發現,在審議會場中決定調漲政策的正當理由,在此時都顯得何其殘忍!政策是要執行在學生與家長身上的,但如果負擔教育費用的人民,必須用這種超時工作的方式支付,再多的正當性都不足以說服民眾。

我站在台北車站的門口,回首看到穿梭路上的許多小黃車,不知道這些車上還有多少大專學生的家長,馬上要面臨今年秋天的漲價?不知道屆時他 們會用何種方式因應?我終於知道自己慚愧的真正原因,在於自己無法協助這些真正受到政策衝擊的群眾。我深深地覺得慚愧。我流下眼淚。

本該慚愧,而且早該慚愧,到現在才發現!

開計程車收入本已不固定,要是再加收學雜費,有些家庭的父母親可能除了開計程車之外還必須再去想辦法找第二個收入來源。無論是家庭手工或是假日兼職都是非常耗時間的,這不是薪資優渥的大學教授可以想像。因為他從來不需要去經歷這些,自然認為沒有必要把自己搞的這麼累,卻只是為了那一點小錢。他對於錙銖必較、經濟壓力大的家庭狀況不甚理解,也認為不值得一顧;但是事情總是得等他親眼看到時才能深深體會。

台灣的競爭力我想是構築在「畢業的學生」上;學生畢業後的群體表現才能稱為「競爭力」,把「教授」定義為台灣的競爭力未免太過牽強。社會競爭力是靠大量從學校畢業的學生來營造,不是只靠幾個教授來支撐整個國家、甚至整個社會,基本思考方向就已經錯誤。事實上大學的學雜費是完全沒有資格增加的,一方面是更加重弱勢生的負擔[國立大學的比較感覺不到],私立大學或是私立的科大、技術學院等等一學期的學雜費都是五至六萬不等,甚至還有更高的[本人被收過一學期七萬]。相較於普通大學的教育品質,技職院校的通常較差;重點不在學生唸不唸書,後段學校的設備、師資、圖書館藏量、學校建設、校地大小、上課品質、教師水準都差普通大學一大截,比較差的條件還敢跟我收比國立普大多一倍的學費?這簡直是敲詐,敲詐了全國的技職院校學生[國立普大的學費通常都是兩三萬而已]。會去唸技職院校的學生很多都是家裡經濟差,補不起習,老師對他也放棄,所以書唸的就不是很好,升上技職後又被強行加收五至六萬的學雜費;就如同已經瘦弱不堪的一頭牛,我們還想盡辦法把牠的骨頭也刮乾淨一樣,就是不給牠機會。

我也慚愧了,因為我考上的是私立大學,而且在外縣市;家裡並不富裕,要支撐這樣的學費負擔再加上住宿和生活費,是相當吃力的。現在唯一能幫上忙的就是自己省吃儉用,撥出一點時間打個工支撐一下。甚至交換學生、出國進修之類的事連想都不敢想,因為那樣的開銷已經足夠讓我們破產。

所以很多大學教授比較不知道民間疾苦,寫的一手漂亮、看起來合情合理的理論,欲圖重建教育體系,無奈他甚少走訪民間,對民間的情況幾乎是無知,結果只是造成把狀況不好的學生更加地打壓下去,形成教育的「M型分佈」[類似M型社會,也就是兩個極端:好則越好,差則越差]。所以在建構漂亮的理論前,必須要徹底放下身段,實地走訪民間,去了解整個大環境的無情,才不會令各項教育政策大多流為口號,卻不見有多大的實質效益。教科書教了我們很多新知、很多先進的知識,但是在構築一個比較符合人性的體系前,是否我們眼前所見的才是最真實的呢?眼前的一個經濟負擔重、已經快撐不下去的家庭,與研究室裡一本本文意精湛的教學理論,我們該注重哪個?

這是個人的淺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我曾聽同系的同班同學說過 有人說東吳是慘澹經營 沒有家族 財團的支持

但我仍傾向認為 私立大學是利益導向的

1.以東吳為例 外雙溪校區興建了2棟新的建築

學校沒錢 便要求各系刪除購買圖書的經費(不清楚是全部或部分) 同時學校也刪除補助英檢報名費(多益 托福 劍橋等等)的經費

2.學校和微軟簽的軟體使用授權只有教職員可登記借用 學生不可借用(依據之前新聞 東吳的官方說法是還沒和微軟簽學生CA

http://news.epochtimes.com/b5/8/1/12/n1973958.htm)

問題是學費是學生或 學生 家長付的啊

3.系上某位教授曾在課堂上說過 學校有要求 每年暑假舉辦的轉學考 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有人被錄取(那時教授的語氣聽起來很無奈)

令人無奈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2.學校和微軟簽的軟體使用授權只有教職員可登記借用 學生不可借用(依據之前新聞 東吳的官方說法是還沒和微軟簽學生CA問題是是學生或 學生 家長付的啊

3.系上某位教授曾在課堂上說過 學校有要求 每年暑假舉辦的轉學考 無論如何都一定要有人被錄取(那時教授的語氣聽起來很無奈)

令人無奈啊

我記得中興有喔!

相關的正版軟體可以下載至學生的電腦裡,東吳的學費一定比中興貴很多,交了錢反而沒得用

所以我不太能理解這些規定是在搞什麼?這樣的目的是什麼?

私立大學或是科大裡很少有學校先買好版權的,一切都是學生自生自滅

東吳的轉學考?

我很久之前有去考過東吳物理系的夜間部,沒上,但那不是轉學考

是什麼考試我忘了。總之,一定要錄取,搶錢搶的很兇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