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供電係統以高壓電傳輸的原因(目標精華區)


Recommended Posts

問題:發電廠幹嘛用高壓電傳輸啊?

簡答:輸出功率固定,P=IV,電壓大則電流小,損耗功率△P= I^2 R更小。

  不過有位好學不倦(到令人抓狂地步)的小朋友堅持要問:為啥不用△P= V^2 /R 電壓100倍耗損的能量就變10000倍耶。咦,好像怪怪的,可是說不說得出「怪在哪裡」就是你的實力,還有對自己學習的總驗收嚕。

  這是我們大家都想過的問題吧。但是,想到一半就放棄的人有多少呢?想到似是而非就滿意的小朋友又有多少?話說啊,要當「物理成績不錯」的學生,對一個問題「只」要懂40~50%。真的,其餘是要認真背解法與公式,拚老命進行李遠哲博士說的「把以前人解決過的問題學習如何解得快一點」或者陳興「寫習題像一個一個殺半獸人升等級」類似的動作,就能常常考100分了耶!(前提是沒有出現你沒背過的題型)。不過像A.Est在內的少數人,卻不會因此而滿足的。這一型的人,非得想到問題的每個細節都伏伏貼貼才行,也就是說,懂真正的100%。但是花在想這些問題的精力和時間,往往使得這樣的人不見得能拿到大大紅色字的100分(從兒時的A.Est看來,似乎實際上是和100分絕緣嚕)。因為這種人壓根不接受解題口訣、技巧、沒有理解的背誦......這樣勞什子的東西。

  我想我自己是介於後兩者之間,但比較接近前者吧,也就是說懂到70~80%,但是有些來不及想清楚的-我絕對不想跟成績單過不去呀-就「背起來,長大你就懂了」。這樣(好像)就能解釋過去三年那驚心動魄的成績了。好,拉拉雜雜講一堆的重點是......重點是,那一天要當半個老師時,這樣的七八十趴就不一定能矇混過去了。不知道是因為同學太聰明,還是我太笨(以上互文),我說啊,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該要懂120%或以上才行呦。多出的部份包括針尖般精確的觀念流程、三寸不爛之舌、美妙的譬喻、還有對所有無厘頭回應的冷靜(斜眼)以對.........以下為這種對話的典型說辭官方講法老生常譚deja vu一般的惡夢重演:

「老師我不懂我不懂我不懂我不懂我不懂我不懂我不懂我不懂啦......」或「老酥偶不筒偶不筒偶不筒偶不筒偶不筒偶不筒偶不筒的啦......」西瓠仔 甲恁爸記咧

  底下是「我」的詳解,但是你可以不看,因為底下的可能只是一個70%懂的人寫出的答案,你也許有自己的70%甚至更完整,而每個人的70%不見得彼此相容呢。(那傢伙要不是真的那麼好學不倦,就是自己早就有一個70%的答案,來亂的。)

=================(以下隱藏字)==================

#首先來搞定公式的基礎:物理量的定義

1電流(電「流量」):每秒流過截面的電量(Coul/s)

2電壓:(電動勢、電位勢、電位)

  這觀念蠻重要,得多花點唇舌釐清。「電壓」這名詞真不是普通的詞不達意,其實它的觀念和壓力完全牽扯不到。

  反而,用「電位」解釋會比較妥當,電壓是「位勢」,和位「能」、能量又不一樣。最簡易的比喻還是水位,電壓是相對的水的高度,但只有高度作不了功,要讓「位勢」作功還要有兩個條件:

a.有水,也就是電流(其實是電量Q=Ixt)

b.電位是「潛在作功的能力」,但有很高的潛力(高電壓)和會作功不一樣。必須要有高度差(電阻=瀑布;電池=抽水馬達)

電位x電量=能量_____觀念錯誤

電位「差」x電量=能量_____正確

  以下的記號V之前自動加上△,寫成△V。P=IV記成P=Ix △V,而它的由來就是上面第二式W=Qx △V→兩邊同除t→P=W/t=(Q/t)x △V=I x△V(這是給小朋友看的,以物理版的程度各位請跳過)

3電阻:電流通過一段導線之後,電壓(電位勢)減少。所以定義一段導線的電阻為它們的比值,用中文來說就是「電阻等於每單位電流通過導體後減少的電位勢」(為什麼不定「每單位電量」?又是科學史上的意外,和當時用來計量的標準有關?因為電流用安培效應可以定量,比較直接吧。)即R=△V/I

#然後確認什麼時候公式適用(邱:「你先告訴我為什麼能用(這個公式),我再考慮跟你講為什麼不能用。」我總算瞭他的意思了)

  在交流變壓器的鐵芯裡,是利用磁通量dψB隨線圈匝數N倍增,然後 dε=dψB / dt電磁感應所以dε也隨N倍增(小朋友:不懂不懂不懂不懂......囧rz)

  所以P=IV絕對能用,因為這裡的V和上面的ε是同一個東西(交流電的電位勢-時間圖形為Asin(ψ+ωt)的正弦曲線,嚴格來說變大的是振幅A,也可以說是方均根電壓A/√2)。

  然後能量一定守恆,P為發電功率一定不變(不然P跟著倍增,世界就不缺能源了,大家趕快多買變壓器XD),而I與V成反比,至於I對時間 t 的圖形到底長怎樣我也還沒學到。

  以上是花了很多口水解釋的:P=IV為啥能用

#最後,當然,不適用的原因

  簡單來說,有幾種東西的功率代歐姆定律推出的公式是無意義的。其中一例是電動機,還有同樣使用電磁感應的變壓器。

  如果要代,只能用在符合歐姆定率的導體-電纜線上面,而且這個電位差 △V是指整條纜線兩端。「我那知道那是多少啊。」不,你知道,對整條纜線來說電阻R是固定的(甚至就我所知在高電壓時,V-I圖形會有偏離歐姆定律線性關係的現象--應該是負偏差吧)

  上面就說過電阻R的「白話文解釋」了,即「電阻等於每單位電流通過導體後減少的電位勢」,所以這時再質疑V=IR,或是△V=IR就是無理取鬧了

  代入你說的△P= △V^2 /R結果不是跟△P= I^2 R一模一樣?妙哉

=================(以上隱藏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4 months later...
問題:發電廠幹嘛用高壓電傳輸啊?

簡答:輸出功率固定,P=IV,電壓大則電流小,損耗功率△P= I^2 R更小。

為啥不用△P= V^2 /R 電壓100倍耗損的能量就變10000倍耶。咦,好像怪怪的,可是說不說得出「怪在哪裡」就是你的實力,還有對自己學習的總驗收嚕。

高壓電的目的很簡單

就是要避免 電能轉換成為熱能的損耗

雖然導線電組很小 但是在電力傳輸上 由於距離的緣故 整個電阻值還是很可觀的

若希望能量能盡量減少在熱能的轉換上

那麼就讓電阻得到的功率減低

這功率怎麼算呢

△P= I^2 R

導線電阻固定 因此流經導線電流愈小 能能量愈不會耗散

至於為啥不用△P= V^2 /R

這不是不能用 而是很多人會誤解這個V是高壓電的值

這公式當然可以使用 但是這個V呢 是指導線兩端的電位差

自然等於 iR 也與前面的公式吻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恩......

我國中時是這樣想的

(1.)功率固定 P=I*V

所以只有"高壓低流"或"低壓高流"2種選擇

(2.)發電廠所發的電(電能)很顯然不會完全用完

(3.)把全台灣大小電器視為一個大電阻

依照以上3點可以把全台灣的電路系統化成一個等效電路

「 "1個輸入端" 並聯("一個大電阻"串聯"一個輸出端") 」

.......................↑這個說並聯或串聯都可以,說並聯也許較好懂

輸入端是輸入電源,輸出端是輸出未用完之電(電流、電能)

不能使用P=V^2/R 的原因是

在(1.)的2種情形發電廠的V都不是大電阻2端的電位差,但 I 卻都是通過大電阻的電流

所以只能用P=I^2*R

結論是用 高壓低流

應該是這樣吧

有錯請用力指教X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