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耳中聽著木匠兄妹的 Yesterday Once More,我最喜歡的一段旋律便是開頭響起的"When I was young...."好美妙的一段歌聲,我隨著這輕柔閉上我的眼,第一個從水面下浮起的朦朧畫面,是年幼的我坐在萬華舊家的客廳,一台20吋的電視裡有一個個的小人在裡面動作。盒中聲音響起,說到這是"立法院",他們在"討論"事情。接著畫面一轉,畫面變成了一個大人,她說到一個名詞叫「大陸」。

  爸爸不正是去大陸嗎?在家門口的樓梯前,爸爸曾抱起我照了一張合照,那是他即將要前往大陸固定工作前所拍的照片。每年特定時間看過去相片回憶時,最回味再三的便是這張照片。我對這張相片裡的記憶究竟是真是假?才三歲的我能記得爸爸是怎麼抱起我的嗎?抑或是我在每次每次的照片回味中,增加一段根本不存在的記憶?

  在萬華華江橋右轉剛下去的地方,有一個郵局,媽媽總是去那邊領錢。郵局有一個又綠又有一個個大方格的地方,大到曾讓我以為那是個可以連人都寄送出去的地方,似乎只要人跳到方格子裡去,然後在身上寫些媽媽才懂的字便行了。五歲小孩看出去的世界,甚麼都大,就連櫃台都成了遙不可及的高處。

  媽媽總在郵局出來的右方機器處領錢,我對機器總是感到好奇,並要求媽媽抱著我讓我來按著密碼,一連串動作伴隨著逼逼逼逼的聲音,有著蔣公圖案的紙張便輸送了出來。這叫做鈔票,這叫做錢,可以買很多很多的東西。好開心的一件事情啊,畢竟,誰看到錢不會開心呢?

  「為什麼爸爸要去大陸賺錢呢?來這邊按一按不就有錢了,幹嘛去那裏呢?」

  「傻孩子,就是爸爸去大陸賺錢,放了很多在這個機器後面,我們才可以領啊。」

  這段對話也已經過了15年吧,15年了,爸爸還是和過去一樣,在廣東、福建、香港一帶往返不已,然後奮力地在郵局螢幕後面的神秘格子裡,塞進一個又一個的小朋友。雖然我未曾去過大陸,但我偶爾還是會想像一下,在腳踏車川流不息的地方,父親領著他的組員們,去這三處的新興工廠看看開發計劃進行得如何。

  但想像力總有疲乏的邊界。一個和父親一同去附近公園遊玩的情景,是我怎麼也想像不出來的。在每座溜滑梯下,前方總是媽媽在負責接住往下滑的我。我想父親一定也曾帶我去過附近的公園遊玩,但時間過去太久了,次數太過貧乏了,如同黑夜中躲在漆黑樹上的貓咪一樣,那麼地隱密,以致我彷彿從未有過此類記憶一般。

  二十歲也並非太遠的事情,而當我想起十幾年前的這一小截記憶之時,小朋友們還是躍然紙上地笑得那麼燦爛,誰看到你們不會開心呢?「全家有個安穩的生活都靠你們和帶你們來的人啊。」我如此對這些小朋友們說。

  「那你快樂嗎?以前的你快樂嗎?」

  小朋友們好奇地問我。我還真的不了解十幾年前那個和媽媽玩溜滑梯的我快不快樂?

在時間的長流下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的點,而這一點又一點成了一條彎曲的線。從現在這端看過去,上游的那點顯得那麼地不確實。

  「你還好嗎~~~?」我大聲地向上游的我呼喊,

  「嗯.......我覺得.....是.........」在迷濛的空氣中,遠方而來的回應顯得更加的飄渺。

  自我是個複數,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都是,我們儼然在時間軸上已成了不同的個體。我又該如何了解當時的心情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懂的字便行了

也缺了一些標點,補起來吧。

結尾收得蠻急的,喜歡那些看著照片回憶的描述。「抑或是我在每次每次的照片回味中,增加一段根本不存在的記憶」顯得很痛,字句不難,但是把台商子女「難見到父親」的感覺寫得很深刻。

小孩子的口氣抓得還不錯,不會故作大人樣,轉換成現在長大的口氣時,又不會太扭捏做作,很流暢。

和「小朋友」對話顯得很雙關,「自我是個複數」這句話很有意思。

我喜歡這篇,提一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感謝你的提醒(A)

照片的描述和文中口氣是你提到了之後,我回頭看才自己才發現有這麼一大段是截然不同的

口氣寫法。

這篇文章當時寫正是因為課堂中聽到了「自我是個複數」這句話所寫的。

當時是因為聽到此句話時想到小時候與成長的對照。今日回過頭檢視昔日所寫的文章看到許多當時的我沒注意到之處,我想也在某個程度映證了這句話。

也謝謝roger先生的訂正和推薦,正巧是在圖書館連筆電上來看看,一看到有好書推薦便隨手一查,才發現書就在我原本坐的位置前方,感覺真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好柔的一段歌聲阿」、「好開心的一件事情阿」、「我們才可以領阿」、「全家有個安穩的生活都靠你們和帶你們來的人阿」,阿字錯了,要用「啊」。

「隨著這輕柔眼睛閉上」,要斷句吧,否則有點奇怪。

「第一個從水面下浮起的濛濛的畫面,是年幼的我坐在萬華舊家的客廳,一台20吋的電視裡有一個個的小人在裡面動作」,用太多的「的」字了,盡量避免。

建議你去找一本很棒的散文集來看,詹宏志的《人生一瞬》,寫許多對於父親記憶,特別是序言中寫載送父親遺體回家的過程。

曾經新聞有報導一個專輯,找回鈔票上的小朋友重聚,那些當時的國小小朋友已經變成研究生或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了。(十多年前)

又,找到一篇論點<人是一個複數的存在>

http://tw.myblog.yahoo.com/jw!vz7VYs2aEx_0cmO_MdLG.nDfkhk-/article?mid=676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