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為什麼一屆不如一屆呢?


Recommended Posts

我現在覺得呀

其實填鴨式教育也有他的優點

要是全部都強調靈活自由

思考是會比較活沒錯

但對台灣大多數學生而言

這樣的方式只會培養更多懶惰的學生

我覺得有一種理論還蠻有道理

沒有死背出來的基礎

哪有辦法跟人家談論高深的知識

死背絕對還是必要的

其他系我就不說了,立場不穩

就我們系而言

在資工系

不背語法

不背演算法

不背資料結構

不背程式運行方式

這樣哪還有新科技、新技術可以開發

總不能每次做研究都放一本語法書在那邊翻吧

不是說死背就是好的

只是說這還是不可或缺的基礎

只要不要背過頭,導致思考死板、僵化

死背有他存在的意義

之前我也有想過

或許人們說的一屆不如一屆

也包含了一屆比一屆不「背」的成份

一直強調靈活思考

但這不能是不背東西的藉口

是吧?

個人淺見,有意見歡迎指教

但請勿筆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其實..我是覺得現在一綱多本跟一綱一本..是沒有差別了

考試多元化...

即使是把那一綱一本的一本全部背下來..也不一定有分

因為現在真的考的很活...

而一本跟多本..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

我們也沒有因為多本..而帶很多課本在身上

(是自己不整理書包比較有可能..)

我沒也沒有因為多本..而另外又學了許多課本沒有而其他版本有的東西

嗯..還是深信一綱一本跟一綱多本只是政治人物跟家長们的炒作

其實對現在的教育問題來說...好像沒有什麼幫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屆不如一屆

真的該說是越來越懶吧

我想不透人為什麼會越生越笨= =""

就算是一綱一本也不可能真的只讀一本

畢竟現在考試方式跟以前不一樣

然後一綱多本就真的要找很多參考書,怕有什麼漏掉沒讀到

所以一綱多本跟一綱一本以現在來看沒什麼差別

不過一綱一本會比較統一

可能讀起來有個比較固定的範圍

現在強調的靈活自由

是建築在有基礎的情況下

所以一定得背吧

不然何來思考可言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重點我覺得並不是在背東西上面

那叫基本功,本來就要會啊

電子學當中一個電晶體的T-model,兀-model每個人都會畫

只是在一個30,40幾個電晶體,有2,3個stage的放大,還有feedback ckt.

要怎麼用這真的要一些天份和練習才有辦法一眼就看出來哪邊ro要省略,哪邊是current mirror

哪邊是保護電路,哪邊是differential amplifier,高頻響應、低頻響應應該是如何

當然一開始學的時候,會要你去背models,然後出考題考你會不會背

可是以前的考試的問題在,他覺得你會前面背的部份,後面應用理應沒問題

結果問題最大就在那邊。而我們現在比較趨向考後者,真的實際把背的東西來應用

而台灣的一綱多本在他的common mode的部份定義不明,日本的大綱對common mode定義很明確

但台灣的大綱就真的很大綱,對common mode定義不明,所以不知道最少要教哪些,哪些可提可不提(且不會考)或是一定不能提

不過話說回來,私心以為,其實一屆不如一屆這種說法是從儒家「貴古賤今」的傳統下的結果,其實就工程科系來說,我們現在要學的東西比起我們教授那輩多很多了,看不太出來怎麼會一屆不如一屆,應該是我們要學的比較多才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過話說回來,私心以為,其實一屆不如一屆這種說法是從儒家「貴古賤今」的傳統下的結果,其實就工程科系來說,我們現在要學的東西比起我們教授那輩多很多了,看不太出來怎麼會一屆不如一屆,應該是我們要學的比較多才是

是沒錯啦...

就分子生物學來說...

現在學的..也比以前學的要多很多...

就同年齡來看...我們是比他們厲害的..

對於課綱部份..

也只有外行人不清楚吧..

老師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有時後問老師問題..

他就說..這個問題..你們這屆課綱沒有...刪掉了..下屆課綱才有

或是說..這個問題..你們這屆是最後一屆了..下屆課綱開始就刪掉了

老師對於自己要教什麼..課綱裡面有什麼..都蠻清楚的..

當然..我不知道日本跟台灣的差別啦@@

只是提出我小小的見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常常聽到老師們這樣嘆氣,

說:「ㄧ屆不如一屆。現在學生愈來愈糟糕了。」

為什麼呢?跟教育政策有關嗎?還是家教?

......應該沒有重複的主題吧?

我覺得這是跟社會風氣有關

整個社會風氣都在向下沉淪

其實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原因

是人們總愛批評比自己年紀小的

學長姐喜歡批評學弟妹

老師喜歡批評學生

上司喜歡批評下屬

其實根本沒有那麼糟

所謂一代不如一代也只是個人主觀

還有認為自己比較優秀的優越感使然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還有一種想法...

中華民國出生至今也不過虛歲97歲

算算也三代到四代差不多(希望跟財富沒有關係= =)

不論是在台灣待多久的家族,每個人能聽到上面三代長輩(曾祖父母)講的話就不錯了

所以跟中華民過幾歲其實也沒太大的關係

如果是跟著中華民過一起來的我想差別也只是地域性在觀念上的影響或傳承

(無關政治...)

而且近幾十年社會轉變很快

升學不再是"早點出去賺錢養家"

家庭形式也逐漸轉為可愛的小家庭

很多事情不能全然用上一代的觀念來處理

當然也有很多是可以借鏡的

誰也不知道我們這一代未來表現如何?

我們所教育的下一代又會是如何? 也許又回到嚴厲的管教= =

都很難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是沒錯啦...

就分子生物學來說...

現在學的..也比以前學的要多很多...

就同年齡來看...我們是比他們厲害的..

對於課綱部份..

也只有外行人不清楚吧..

老師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有時後問老師問題..

他就說..這個問題..你們這屆課綱沒有...刪掉了..下屆課綱才有

或是說..這個問題..你們這屆是最後一屆了..下屆課綱開始就刪掉了

老師對於自己要教什麼..課綱裡面有什麼..都蠻清楚的..

當然..我不知道日本跟台灣的差別啦@@

只是提出我小小的見解

因為課外工作上得關係

目前參與高級中學教育工作的人會看的三份大綱我都有完整的看過啦

(我連後期中等教育共同課程、每年指考完畢的檢討報告這種東西都看了=0=)

(在某些角度看來,我也算是高級中學教育工作從業人員)

課綱會說有些「一定」不能提,有些「一定」要提,這個比較沒爭議

問題就是課綱說「可提」但不該考太深的東西

出指考的人似乎沒有看到後面那句,他還是考了出來

(要確切舉例的話我要去翻歷屆指考,不過確實存在這樣的案例的)

現在問題就是出考卷的人對課綱的定義和出課本的不一樣

或是覺得雖然課綱沒有,但課本有就可以考

那這個部份是一個可以要求改進的地方,但是每年或多或少都會有這種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倒覺得,學生的抗壓能力,

才是一屆不如一屆的主要重點。

學業上倒是還好!

對於老師來說,相同難度的考卷,

前些屆作和你們做的"反應"不一樣,

前些屆可能看到難的考卷,反而會在更用功去學,

但是你們可能會會一蹶不振,對該科沒興趣,

當然這其實前些屆也可能都有這些人,

但是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這會讓老師在出題上相當的猶豫。

要怎麼改變 ,

先從你面對壓力的解法開始做起吧!

恩,大家加油!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