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火車需要幾節車廂才能行使?


Recommended Posts

昨天(週六)坐了一班很擠的電聯車,車上乘客都在罵是因為只有四節車廂造成的。因此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電聯車需要幾節車廂才能行使?其他火車又是如何?記得曾在資料上看過電聯車各重要設備如馬達變壓器駕駛艙等都放在不同車廂。

我不是火車迷,所以不知道火車編號的意思,但是我對所有跟理工勾得上邊的事物都很有興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區間車幾輛編組行駛要看該班車的運用循環

那個班次運用用幾組車就用幾組車行駛

當然有時候會特殊狀況,例如加掛之類的

說到擠死人的區間車

這讓我想到西幹線彰化=高雄間普快車

自從用一組四節區間取代後

有些班次根本擠的不能看.........

普快車在的時候根本不會這樣,整個很無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像你說的一樣,各重要設備如馬達變壓器駕駛艙等都放在不同車廂

區間車是四節車廂一個編組

一個編組4節車廂為EMC+EP+ET+EM

EMC為駕駛馬達客車,ET為客車,EP為電源動力客車,EM為駕駛馬達客車

至少要這4節車才能動啊

而且編組之間可以接在一起行駛

最多可以連掛4組 共16節(emu400最多掛3組12節 , emu700都是固定掛2組8節)

一般都是以連掛2組最為常見

至於一般的火車

若是有機車頭在拉的

沒有固定只能拉幾節

看台鐵根據運量來決定要掛幾節車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近做作業剛好有整理到這個,

非常簡略的分類整理一下,不考慮特殊車輛跟已經消失的車輛:

  • 需要機車頭才能跑的火車(無動力客車)
    • PP自強號: 前後各一個機車頭加上n個車廂,視情況會加掛補機
    • 莒光號、復興號、平快車:一個機車頭加上n個車廂,視情況會有補機補在後面

    [*]動力客車

    • 自強號
      • TEMU1000: 四輛一組
      • EMU100: 五輛一組
      • EMU1200: 九輛一組
      • EMU300: 三輛一組
      • DR2800/2900/3000/3100: 每三輛一組

      [*]柴油客車

      • 45DR1000/45DSC1001: 一節就能跑,亦可多節重聯,樓上有提到內灣支線跑的車即屬此類
      • DR2050:一輛一組,但現在都給蒸汽機車拉了
      • DR2510:兩輛一組一輛就能跑了
      • DR2700:一節就能跑

      [*]區間(快)車

      • EMU400/500/600: 四輛一編組
      • EMU700: 四輛一組,固定用兩組為一編成

大概是這樣,有錯請指正 :)

--

基隆=中壢間用四節編成來跑根本就是在整搭車的人....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近做作業剛好有整理到這個,

非常簡略的分類整理一下,不考慮特殊車輛跟已經消失的車輛:

  • 柴油客車
    • DR2050:一輛一組,但現在都給蒸汽機車拉了

大概是這樣,有錯請補正 :)

DR2050無動力喔.....

當初是DR2000(柴油客車)的拖車

並非自走客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就像你說的一樣,各重要設備如馬達變壓器駕駛艙等都放在不同車廂

區間車是四節車廂一個編組

一個編組4節車廂為EMC+EP+ET+EM

EMC為駕駛馬達客車,ET為客車,EP為電源動力客車,EM為駕駛馬達客車

至少要這4節車才能動啊

而且編組之間可以接在一起行駛

最多可以連掛4組 共16節(emu400最多掛3組12節 , emu700都是固定掛2組8節)

一般都是以連掛2組最為常見

至於一般的火車

若是有機車頭在拉的

沒有固定只能拉幾節

看台鐵根據運量來決定要掛幾節車廂

EMU400的編成和EMU500、EMU600的編成是不一樣的。

EMU400:EMC+ET+EP+EM

EMU500、EMU600:EMC+EP+ET+EM

另外EMU700是EMC+EP+ET+EM+EM+ET+EP+EMC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近做作業剛好有整理到這個,

非常簡略的分類整理一下,不考慮特殊車輛跟已經消失的車輛:

  • 需要機車頭才能跑的火車(無動力客車)
    • PP自強號: 前後各一個機車頭加上n個車廂,視情況會加掛補機
    • 莒光號、復興號、平快車:一個機車頭加上n個車廂,視情況會有補機補在後面

    [*]動力客車

    • 自強號
      • TEMU1000: 四輛一組
      • EMU100: 五輛一組
      • EMU1200: 九輛一組
      • EMU300: 三輛一組
      • DR2800/2900/3000/3100: 每三輛一組

      [*]柴油客車

      • 45DR1000/45DSC1001: 一節就能跑,亦可多節重聯,樓上有提到內灣支線跑的車即屬此類
      • DR2050:一輛一組,但現在都給蒸汽機車拉了
      • DR2510:兩輛一組
      • DR2700:一節就能跑

      [*]區間(快)車

      • EMU400/500/600: 四輛一編組
      • EMU700: 四輛一組,固定用兩組為一編成

大概是這樣,有錯請指正 :)

--

基隆=中壢間用四節編成來跑根本就是在整搭車的人....XD

修正一下

dr2510一節就可以跑嚕(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世界各國的高鐵不太一樣

驅動方式有分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

如台灣高鐵和德國ICE皆是採用分散式驅動

較不會產生所謂的"蛇行運動"

而法國TGV則是採用集中式系統

優點是成本較低

但舒適性並不如前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世界各國的高鐵不太一樣

驅動方式有分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

如台灣高鐵和德國ICE皆是採用分散式驅動

較不會產生所謂的"蛇行運動"

而法國TGV則是採用集中式系統

優點是成本較低

但舒適性並不如前者

德國ICE初期車款是推拉式的唷!

ICE1(1991~)是推拉式列車,ICE2(1997~)則是動力集中式。

ICE3(2000~)和ICET(2000~)才是電車組。

法國TGV全是推拉式列車,不是動力集中式,

所謂動力集中應該是指一輛機車牽引數節無動力車廂。

像台鐵莒光號和復興號就是動力集中式。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德國ICE初期車款是推拉式的唷!

ICE1(1991~)和ICE2(1997~)都是推拉式列車,

ICE3(2000~)和ICET(2000~)才是電車組。

法國TGV全是推拉式列車,不是動力集中式,

所謂動力集中應該是指一輛機車牽引數節無動力車廂。

像台鐵莒光號和復興號就是動力集中式。

我手邊的資料是寫TGV屬於前後各一的集中式驅動

這和推拉式有什麼差別呢???

至於ICE的確是從'00年之後的第三代列車改採分散式設計

將動力平分至16節車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手邊的資料是寫TGV屬於前後各一的集中式驅動

這和推拉式有什麼差別呢???

至於ICE的確是從'00年之後的第三代列車改採分散式設計

將動力平分至16節車廂

ICE3的編成為4M4T,也就是八車為一組,

你說的16車,應該為兩列車並結行駛才對!

4M4T,表示一組列車當中只有4車才有動力設備,其餘車無動力。

日本新幹線W編成的500系,

才是全世界唯一16車一組,每節車廂都有動力設備的列車。

推拉式列車是由前後端兩個車頭,牽引中間數節無動力車廂來運行的,

這種型態比較像是動力分散,把動力機車分散於兩端,一推一拉。

另外,掛補機的動力集中式列車,因為後頭有動力機車跟著往前推,

這種時候就是推拉式運行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在這裡我要做個修正,ICE1是推拉式沒有問題,但ICE2是動力集中式。

ICE1的編成:EL+12T+EL

ICE2的編成:EL+7T(最後一節是無動力控制客車)

雖然ICE1比ICE2多一輛動力機車,但兩者最高時速都是280公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恕刪)

推拉式列車是由前後端兩個車頭,牽引中間數節無動力車廂來運行的,

這種型態比較像是動力分散,把動力機車分散於兩端,一推一拉。

另外,掛補機的動力集中式列車,因為後頭有動力機車跟著往前推,

這種時候就是推拉式運行了。

感覺起來

嚴格的"動力分散"不只是"動力"分散

像是一些設備都是分布在不同的車輛上

使得車重分配平均

而推拉式來講中間的無動力車剩幾輛是沒有影響運行的

舉例來說把PP車任何一種車廂(PPT,PPD,PPH或PPC)拆掉

還是可以正常運作

但是如果將電聯車的EP車拿掉

呵呵.......事情就大條了XDD

此外也不要以為電聯車的ET是什麼都不做的

記的沒錯的話

ET車上也有分到一些機電設備

要不然的話EMU100早就可以變成三輛一組來修正出力不足的問題了XDDD

============我是分隔線====================

總之我自己的感覺

推拉式比較像是動力集中式

而動力分散式說是"機電設備分散式"可能比較貼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感覺起來

嚴格的"動力分散"不只是"動力"分散

像是一些設備都是分布在不同的車輛上

使得車重分配平均

而推拉式來講中間的無動力車剩幾輛是沒有影響運行的

舉例來說把PP車任何一種車廂(PPT,PPD,PPH或PPC)拆掉

還是可以正常運作

但是如果將電聯車的EP車拿掉

呵呵.......事情就大條了XDD

此外也不要以為電聯車的ET是什麼都不做的

記的沒錯的話

ET車上也有分到一些機電設備

要不然的話EMU100早就可以變成三輛一組來修正出力不足的問題了XDDD

============我是分隔線====================

總之我自己的感覺

推拉式比較像是動力集中式

而動力分散式說是"機電設備分散式"可能比較貼切

我對動力的定義是列車的出力,

也就是讓列車前進的力量。

機電設備則是作為列車出力的供需來源或其他車上設備的用電所需,

像是EMU100、EMU300的EP車,轉向架沒有馬達,只是個電源車而已。

與其說是「動力」分散(你所提的機電設備分散),不如叫電車組比較貼切。

因為每節車廂都有它不同的功能(EP車只提供電源,沒有動力),稱之為組合也不為過。

所以像EMU100這種電車,應稱為「動力分散電車組」。

日本新幹線的O系和500系,每節車廂的轉向架都有馬達,

這算屬於把馬達動力平均分散在每一個車廂的形式,

應稱為「動力分散電聯車」。

電車組和電聯車的意義不太一樣。

這是我個人的想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weeks later...

日本新幹線W編成的500系,

才是全世界唯一16車一組,每節車廂都有動力設備的列車。

我記得日本的0系也是16M喔

後來隨著馬達效率的增近才慢慢降低M/T比

500系是為了幹掉法國的TGV-A才增加到16M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0 months later...

個人認為

列車的編組數量 應該要依實際的運能需求去做調整

也就是列車編組要"靈活化"、"彈性化"

運量少時可以減少編組數量 運量大時也可以增加編組數量

我有點反對TEMU1000、EMU700採用的8輛固定編成

因為不管運量大、還是小 都只能用這8輛跑 不能增減編組

尤其TEMU1000這種用在尖離峰運能非常懸殊的東部幹線(宜蘭線、北迴線)

離峰(平日)時還好 可是到了尖峰(假日) 因單一班次運能不足 反而造成一"位"難求的問題

EMU700也是一樣 正常情況8輛運用是可以 但如果碰上通勤帶的尖峰時段 8輛編成照樣擠爆

有很多網友說建議加掛車廂 以解決尖峰時段運能不足的問題

如果TEMU1000、EMU700要增節的話 由於上述兩者皆為電車組

不能只加掛一、兩節車廂 要以"動力單元"的方式來進行加掛

否則會造成動力及重量分配不均 也會造成機電系統不穩定

而且必須把2組8輛從中間拆開 再把4輛增節組的"動力單元"加進去 變成12輛車

因為TEMU1000、EMU700的先頭車(TEMU1000為TED車,EMU700為EMC車)連結器罩內並沒有動力併接跳線

個人想法是:

另外添購4輛增節組(TEMU1000為TEM+TEP+TET(把TED的駕駛控制設備拿掉)+TEM,EMU700為EM+EP+ET+EM)

並把原先連接兩組車(TEMU1000為TEM車,EMU700為EM車)的密著式自動連結器改造

平常就用8輛固定編成行駛 遇到尖峰的運能高峰期 把4輛增節組加進去 用12輛編成行駛

其實TEMU1000的4輛增節組 用TET+TEM+TEP+TEM的編成也行

只是說TEM+TEP+TET+TEM的編成 會使動力分配較為平均 行駛的穩定性也比較好一些

另外

有網友在別的鐵道討論區提到與列車車廂連結裝置有關的"自動併聯系統" 能請知道的幫忙說明一下 好嗎? 感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3 months later...

聽過EMU100以4輛一組方式運行(似乎是摘掉1節ET)

另:有看過DR2800+DR3070+DR3000編成一組運轉的狀況

另:不知在尖峰時段的區間可否附掛DRC以減輕車箱擁擠的問題?

(協調運轉或是DRC不出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聽過EMU100以4輛一組方式運行(似乎是摘掉1節ET)

另:有看過DR2800+DR3070+DR3000編成一組運轉的狀況

另:不知在尖峰時段的區間可否附掛DRC以減輕車箱擁擠的問題?

(協調運轉或是DRC不出力)

個人是認為 應該是沒有必要 也非常不可能達到

DRC1000跟台鐵現有DMU的動力系統不太相符 加上DRC目前的設計 不適合擔任長程對號車

而且DRC僅為單輛編成 不僅增加的運能有限 還有可能會發生運轉不穩定的情況(個人猜測)

其實最好方式是DMU加掛成5組15輛大編成(個人有看過) 這樣或多或少可以減輕車廂擁擠 的問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個人是認為 應該是沒有必要 也非常不可能達到

DRC1000跟台鐵現有DMU的動力系統不太相符 加上DRC目前的設計 不適合擔任長程對號車

而且DRC僅為單輛編成 不僅增加的運能有限 還有可能會發生運轉不穩定的情況(個人猜測)

其實最好方式是DMU加掛成5組15輛大編成(個人有看過) 這樣或多或少可以減輕車廂擁擠 的問題

(抱歉 打上一篇時太懶...)

我的意思是在部分 區間車 後面加掛1~2節DRC

以協調運轉或是單純以電車牽引DRC(只開冷氣用引擎)的方式緩解車箱擁擠的問題

=====

之前還看過以下狀況:

<-(DR)3000+3070+3000+3000+3070+3000+3000+3070+3000+3000

那節3000就直接從車尾跟上一節3000的車頭相接(沒有確認有沒有出力或空調 但有掛車廂號碼(XXa的樣子))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