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校長遴選決議文


Recommended Posts

http://web.ck.tp.edu.tw/ann/show.php?mytid=7091

班代大會開出的決議文,還蠻有魄力的。

展現出代議政治,監督、制衡的感覺。

但好像無形中給了新校長一些限制,

有一點示威、捍衛學生權利的味道,

不知道校長候選人會怎麼看待這篇決議文?

是恨情歌同學寫的啊!!!整體來說很不錯。以下是個人的一點看法:

論決議文

  正文第一段指出【領導必先理解,典範在夙昔】這個概念,確實不錯。一個領

導人若不能理解他所要領導的對象,那顯然是不可能有什麼好結果的(無為而治例外)。

但理解的方法是否在於歷史,那顯然有待商榷。建中不是一個國家,它的文化、風俗、

習慣及所謂的精神,改變速度遠比國家來的快,單單從歷史的角度切入,而不實際

下去觀察、研究,那顯然是很有可能失真的。

  例如恨情歌同學所舉的以下例子:二戰後「台北一中」(建中前身)學生自組聯

盟訂課程、聘老師的「自治精神」;四九年賀翊新校長上任後,在混亂政局中屹立不

搖地堅持「學術獨立」,並在後期積極發展學生課外活動,鼓勵橄欖球隊成立、協助

《建中青年》復刊;其後幾任校長更逐漸擴大學生自治空間。

  這種風氣、這種傳統、這種精神是否還盛行於建中,實在令人存疑。

建中人是否還有如此強的自治能力,我並不清楚。

  並非歷史不重要,而是現況顯然也應該兼顧。

  第二段提出的所謂建立對話平臺是一個很好的想法,只是實行上的問題而已。

學校行政、學生、老師及家長四方面的立場往往相去甚遠,尊重學生意見是否能

落實,那要看執行者的智慧了,只有方向盤沒有汽油的車,必然不會載你達到目

的地。畢竟這種想法常常能聽到,只是似乎落實上總是有困難,很難找出真正好

的方法。

  但第三段所謂的【自我要求,落實教學資源均衡】,我就覺得有點謬誤了。

譬如說:【設法落實教育資源均衡,使人文及自然科學並重發展】。什麼叫做

教育資源均衡?以科目為單位來要求平衡,乍看之下很合理,實際上卻不然。

  學校是為了學生而存在,教育資源是要提供給學生的。我們每個人入學時,

所繳的錢都相當,成績也達相同的標準,足見每個建中學生所擁有的教育資源

或至少說擁有教育資源的權利應該是平等的。那當選擇三類組及二類組

的建中同學佔多數的時候,難道學校不應該將相當比例的教育資源投入在人數

比例上、權利總和所佔比例上佔多數的自然組同學嗎?當學生們在選組時所

表達的學習興趣、學習方向難道不應該被學校尊重嗎?難道學校不應該因材施教

地考量學生的抉擇,公平地將教育資源分配給每位同學嗎?怎會是籠統地要求【

人文及自然科學並重發展】呢?

  至於「滿級分人數」、「獎牌數量」、「國外大學錄取人數」等當然不應該

唯一指標,但我倒認為那是身為優質高中的必要條件,如果連升學率、

學術能力的表現都不佳,那顯然沒什麼資格稱為優質高中。千萬不可以本末倒置

連學生最基本本分都輕忽掉。

  倒是所謂建中應告訴社會何謂中等教育的價值。我想先決條件應該是建中生

自己要先找到答案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了剛才的座談會記錄。個人發現,這場會議可能因為每人只有十分鐘答辯時間的緣故,沒辦法問及許多的核心問題。例如,各個候選人認為建中在教育層級中的定位、校長此一職務的存在必要性與應當做的事情、……都沒有專門的開放性問題來處理。

這份決議文真的是很強勢的那種,雖然有些微錯字與文意上不通順的地方,仍然是洋溢著火光的。但我要問,這份文章有沒有效力?--究竟,班聯會有沒有實際的權力去影響一個校長的決策過程?或者我們可以悲哀地定調:一切的抗爭、一切的論辯都只是建立在學校當局單方面施予的好處之下,我們的存在是他們容忍的結果?

一方面希望校長「透過各式管道,盡速讓同學理解」他自己的「行事風格及思維」;卻又將「理解」校長的思維從單方面的、順暢地灌輸,轉化成為了雙方面的溝通。我想,這份文章的主人應該是想要得到一個支持學生活動的校長吧。那麼便應當要考慮校長死都不肯支持特殊的學生活動的特殊狀況!希望這樣子的「互相理解」便可以創造出良好的局面,可說是過度地樂觀了(青春的特權)。

綜觀全文,第一部份希望新的校長能夠與學生群體達成共識;第二部份用來解釋「共識」;第三部份則是繼續前人的線頭編織一個理想的學校的大夢。

這與每一次班聯會行政部門選舉時發表的政見有什麼不同(文章只是形式)?

除了還沒有機會被證實或者推翻以外?

除了一句話:「不要隨便改變你自己」以外,還有沒有可能加上什麼別的精神意義呢?

或許是有的。文章告訴我們,以往的校長如何、如何地做了一些事情。

但那些都是灰燼了。我們要重現往年的火光,還是要自己點燃一把?

這是我對於燦爛背後的陰影的感覺。很抱歉,那裡有點陰暗。

註:我會認為 Edmund 所提出的無為而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選擇。假設他選擇無為而治,必然是觀察之後認為這樣是好的才敢這樣做的話?

另:建中的學生--教師比例真的不適合學生適性地發展(一種信仰的敘述)。但我同意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學校有義務滿足他們--理想的狀況的確是這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從這裡面我只能抓到一個重點叫:不能打壓社團。

這是裡面勉強比較具體的東西。XDDDDDD

理想性是很高啦。很熱血。

不過我很懷疑同意了這份東西的校長頂多做到不打壓社團而已。

其它沒有具體事例的要求根本沒有單一標準、或者連標準都沒有。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從這裡面我只能抓到一個重點叫:不能打壓社團。

這是裡面勉強比較具體的東西。XDDDDDD

理想性是很高啦。很熱血。

不過我很懷疑同意了這份東西的校長頂多做到不打壓社團而已。

其它沒有具體事例的要求根本沒有單一標準、或者連標準都沒有。

我是覺得這種東西也不用說什麼具體的事物

就跟你會問說「新校長帶學風格如何?」「新校長管的很嚴嗎?」

而不是「新校長會抓爬牆嗎?」「新校長會規定七點半之後社辦斷電嗎?」

55熊或其他校長分別受到褒貶,不會只是因為一兩件「具體的事物」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了剛才的座談會記錄。個人發現,這場會議可能因為每人只有十分鐘答辯時間的緣故,沒辦法問及許多的核心問題。例如,各個候選人認為建中在教育層級中的定位、校長此一職務的存在必要性與應當做的事情、……都沒有專門的開放性問題來處理。

這份決議文真的是很強勢的那種,雖然有些微錯字與文意上不通順的地方,仍然是洋溢著火光的。但我要問,這份文章有沒有效力?--究竟,班聯會有沒有實際的權力去影響一個校長的決策過程?或者我們可以悲哀地定調:一切的抗爭、一切的論辯都只是建立在學校當局單方面施予的好處之下,我們的存在是他們容忍的結果?

這樣的說法可能過度悲觀,但卻也是道出了事實、描述了現況。

班聯會當然沒有實際的權力去影響一個校長的決策過程,我進建中以來

也從未看過班聯會實際影響過校長的任何決策。這也是我為何不會

對校長換人的事情抱持很大關注,一來選前的話多半不可信,二來校長沒

有責任政治的問題,所以事實上當他當選之後,他是愛怎樣搞就怎樣搞。

在選前對未來的校長措辭強烈,毫無意義可言,甚至有可能引起選後報復,

造成反效果。建中是高中,是一個半專制社會,學生是弱勢,而學校有為所

欲為的權力(這是事實,要不然所謂的二十點校規簽名事件、南海大逃殺事件

也就不會發生),在這種狀況下如何拿捏爭取學生權利的行動,是需要智慧的。

我反倒更希望班聯會能在新校長選出後,舉辦一個只有學生和校長的雙邊對談,

讓學生及校長能夠更迅速地了解彼此,並且建立強而有利的互信,有校長當我們堅實

的盟友,建中生才有可能對外或對內爭取到更多學生福利。

一方面希望校長「透過各式管道,盡速讓同學理解」他自己的「行事風格及思維」;卻又將「理解」校長的思維從單方面的、順暢地灌輸,轉化成為了雙方面的溝通。我想,這份文章的主人應該是想要得到一個支持學生活動的校長吧。那麼便應當要考慮校長死都不肯支持特殊的學生活動的特殊狀況!希望這樣子的「互相理解」便可以創造出良好的局面,可說是過度地樂觀了(青春的特權)。

綜觀全文,第一部份希望新的校長能夠與學生群體達成共識;第二部份用來解釋「共識」;第三部份則是繼續前人的線頭編織一個理想的學校的大夢。

這與每一次班聯會行政部門選舉時發表的政見有什麼不同(文章只是形式)?

除了還沒有機會被證實或者推翻以外?

除了一句話:「不要隨便改變你自己」以外,還有沒有可能加上什麼別的精神意義呢?

或許是有的。文章告訴我們,以往的校長如何、如何地做了一些事情。

但那些都是灰燼了。我們要重現往年的火光,還是要自己點燃一把?

這是我對於燦爛背後的陰影的感覺。很抱歉,那裡有點陰暗。

註:我會認為 Edmund 所提出的無為而治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選擇。假設他選擇無為而治,必然是觀察之後認為這樣是好的才敢這樣做的話?

另:建中的學生--教師比例真的不適合學生適性地發展(一種信仰的敘述)。但我同意學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學校有義務滿足他們--理想的狀況的確是這樣。

這篇決議文的確稍微樂觀了一些,但evadne也不必把新校長假設成專找學生麻煩的

老頑固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根據我的情報

新校長最有可能當選的

是一位非常好的人

但是他的最大缺點 就是重升學 跟限制社團較多等等

至於我的情報來源 蠻多人的

我們班導師就是其中一位問他們候選人的老師代表之一

不過 校長跟學生的溝通確實才是關鍵

做不好溝通 再厲害再會做事也是沒用

先想如何溝通比較實際

希望班聯行政部門能夠做好學生與校方溝通的橋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根據我的情報

新校長最有可能當選的

是一位非常好的人

但是他的最大缺點 就是重升學 跟限制社團較多等等

至於我的情報來源 蠻多人的

我們班導師就是其中一位問他們候選人的老師代表之一

不過 校長跟學生的溝通確實才是關鍵

做不好溝通 再厲害再會做事也是沒用

先想如何溝通比較實際

希望班聯行政部門能夠做好學生與校方溝通的橋樑

不會吧=口=

我反而最不希望他當選校長說...

來個大黑馬吧~<8>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是覺得這種東西也不用說什麼具體的事物

就跟你會問說「新校長帶學風格如何?」「新校長管的很嚴嗎?」

而不是「新校長會抓爬牆嗎?」「新校長會規定七點半之後社辦斷電嗎?」

55熊或其他校長分別受到褒貶,不會只是因為一兩件「具體的事物」

不一定耶。

我光是知到中一中校長規定中午要午休的這項「德政」,

我就絕不認為他是個好校長。

我認為這件事很具體。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午要午休?

只有沒公假不能去社辦而已阿

但是公假應該隨便請的到

而且其實也沒什麼在抓

是說敝校中午不能去社辦好像是本來就有的規定(不知道本來多久啦XD)

只是實施的決心而已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中午要午休?

只有沒公假不能去社辦而已阿

但是公假應該隨便請的到

而且其實也沒什麼在抓

是說敝校中午不能去社辦好像是本來就有的規定(不知道本來多久啦XD)

只是實施的決心而已XD

我不認為我們有義務容忍這種外力強加的,哪怕是極為微小的不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同意。請公假聽起來好蠢。

恩+1 蠢斃了

請公假才能去社辦的話,那大概亞馬遜叢林要少一半掉了XD

不過我覺得這不大可能在建中實施耶...

不然,恐怕他也得請公假才能回校長室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恩+1 蠢斃了

請公假才能去社辦的話,那大概亞馬遜叢林要少一半掉了XD

不過我覺得這不大可能在建中實施耶...

不然,恐怕他也得請公假才能回校長室了。

難講

像是現在要借外出證中午才能出校門這件事

對以前來說也是匪夷所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