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的思考──淺談自身對現代詩的想法】一文下屬之討論串


Recommended Posts

我以為,現在是個文體逐漸模糊的時代。

倒不用這麼強調或細分何謂詩。

非是文體模糊就不必再細分文體。雖然我不否認台灣新生代詩人把現代詩帶入前所未有的境地。但是不代表詩會消失或者變質。

如果新手不懂何為詩,一昧亂寫。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險乎?

這當然不是大家樂見的。所以此文有其存在必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以為,現在是個文體逐漸模糊的時代。

倒不用這麼強調或細分何謂詩。

"文體模糊"如果用另一句話去表述的話,那就是"文體的滅絕"

不同文體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每種文體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各類文體之間的特性都模糊不清,甚至都混為了一談的話,那真的挺可怕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用這麼「強調」,僅是如此。

我反感的是,舉著寫詩的旗子撻伐別人四不像的人。

這裡是詩版,還是要有所節制。當然書寫文字是自由的,每種文字本來就有它的意義。但是為了論壇秩序,這裡還是要提醒(更該說是指點明路),不然那些人難道不知道什麼是詩嗎?如果真的大家都知道什麼是詩。也都合規定......

那麼有版主這個位子太雞婆,也不需要管理了。

四不像,要導正。不過不必"撻伐",我們不是老師

不過我們還是會體醒,然後如果有心進步看能不能幫上一手是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為什麼呢?

請教

因為"文體的滅絕"

不同文體的出現與存在,正是文學,或者說是人類語言的成就之一,可是當文體之間的界線模糊不清,甚至互相融入進對方,最終結果是什麼?

想像一下,各種句式之間的差別都逐漸模糊,人們說話的方式更趨於一致。請問,當初創造什麼被動語態跟主動語態,還有什麼用?表達方式給人們生活溝通帶來的樂趣還是否存在?

而文體正是文學的不同的表達方式。你可以發現,對一場戰爭,詩人們用他們的手法去描寫,記者們用他們的手法去描寫,而史學家又會用另一種手法描寫。他們都會依照文體的差異,用不同的修辭手法,不同的風格去將同一場戰爭描繪出來。這正是文體給文學帶來的多樣性。

但是如果文體之間趨於模糊呢?這看起來像是一種演化,但是這也代表著文體正走向一體,而失去了多樣化。

我不希望書店裡賣的書,除了某種"混合體"構成的文章之外,就沒有別的類型了。

而現在的文人們之所以強調這種區別,目的不是在於阻止這種文體的逐漸模糊,以及其帶來的"融合",而是希望抵銷掉這種"融合"所帶來的負面結果。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私以為走向一體的文體並不會失去多樣化呀:p

    多形式的文體也不代表多樣化吧?

駢文古文散文宋詞古詩律詩新詩小說話本,我想重點不是文體,而是創作的人的想法才是重要。人腦才是文學多樣性的基本吧?

to解連環:

  我想我們討論的是詩,而不是論壇(但遵守板規也是理所當然啦。)

  我沒有否定這篇文章喔: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私以為走向一體的文體並不會失去多樣化呀:p

    多形式的文體也不代表多樣化吧?

駢文古文散文宋詞古詩律詩新詩小說話本,我想重點不是文體,而是創作的人的想法才是重要。人腦才是文學多樣性的基本吧?

但是如何證明"單一文體能夠保持文學的多樣性"呢?就從現在各大論壇上出現的這類"混合文體"而言,多數都沒有體現出這種多元性(沒有詩歌的簡明與隱喻跟內涵,缺乏散文的邏輯與主題,沒有小說寫作的技巧與情結)。

多形式的文體是否能代表多樣化,如我之前所說到的一點,不同的文體,有其在寫作手法跟修辭手法上的不同的需求(詩歌,新聞稿,史書)。正是因為不同文體的作者為了符合自己所寫的這種文體的特性,因此要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所以才會有不同的文體,在表達上才會有如此大的差距。(有的很抒情,有的很寫實)而即便是要將別的文體的寫作手法融入到一種文體中去,這樣的"融合"也必然是基於一種文體之上的。(散文詩,口語化詩歌等等)

因此,不同的形式,具有其特殊的表達方式跟語言特點(委婉或直接,詳細或簡明)。

當然,如果一種"混合文體"能夠獨立地出現,與詩歌、散文跟小說這現有的三大類同時並存的話,那麼這當然印證了"人腦室是文學多樣性的基本"這一觀點。但是在創造一種新的文體之前,我想世人現在對於詩歌,散文跟小說這三大文體的本質,應該先弄清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也同意世人對詩散文小說這三類該有認知。

我只是認為,當一篇跨出此三類亦或融合三類文體的「佳作」出現時,得到的不該是「這篇作品非詩非散文更非小說,這寫得不好。」這種評價。

別「過度」拘泥於分類形式之上,多寫總是有益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也同意世人對詩散文小說這三類該有認知。

我只是認為,當一篇跨出此三類亦或融合三類文體的「佳作」出現時,得到的不該是「這篇作品非詩非散文更非小說,這寫得不好。」這種評價。

別「過度」拘泥於分類形式之上,多寫總是有益的。

其實現在這樣的作品是有的。中國大陸跟香港,以及海外的許多華文詩歌作者都有這樣的嘗試,而且作品也不少。不過他們基本上都是基於詩歌的基礎,將散文跟小說的白話與故事情節加入其中,你或許可以找找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是支持文體存在的人。

  因為就是因為有文體存在,我才會喜歡上這些東西。

  淺顯的感覺文體就是一種美,而各種文體有各式各樣的美。

  所以若要文體走向一體化,我想我會無法接受(有點偏題)

  不過假使創新的文體,也有美的意涵存在,我會很高興的接納。

  也許Junko注重的不是文體而是其中內涵的語言,但我覺得都是缺一不可的喔。

  問好了(奔走)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融合三種文體那樣會讓人混淆不清那到底算什麼,讀的人不能知道那是真實還是虛構的文字,舉例來說一個人看完以後覺得很感人,結果寫的人說哈哈那是我亂掰的。

然後老韓說的是散文詩之類嗎-.-?

雖然可以融合但是小說跟散文要攪在一起還是有點困難吧我覺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融合三種文體那樣會讓人混淆不清那到底算什麼,讀的人不能知道那是真實還是虛構的文字,舉例來說一個人看完以後覺得很感人,結果寫的人說哈哈那是我亂掰的。

混淆不清有何礙呢?重點是文字的內涵。我不懂文學,但我想文學不是以形式(文體)為首要的東西。另,你舉的例子,和混淆(融合)文體的關係是?

寫散文,可以虛構,寫現代詩,可以虛構,小說,當然更多虛構,這與以曖昧不清的手法寫作的關係是?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話說你寫好好的最後扯我幹嘛....

因為下禮拜要考試沒辦法打一堆,先亂入一下假裝我共襄盛舉。

我覺得這邊討論文體我們不要拘泥在散文新詩小說等規定上好了。

談談網誌怎麼樣?

現在很多人寫網誌覺得方便就把文章打成一行一行的。

我到覺得這個對散文新詩小說的影響反而比大家說來說去的那些大。

之前糾正了不知道多少人的格式是這樣。

到底網誌對文類的影響是什麼?

散文、小說:

1.把原本成段的排法方成一行一行。

2.標點亂打。

新詩:

最嚴重的:因為打成一行一行和新詩的排法一樣,

所以很多人把根本不是詩的東西就排成那樣以為是詩。

我現在只想說這個,其他下禮拜再補囧

我去讀土地經濟學和醫療身體與西方文明了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混淆不清有何礙呢?重點是文字的內涵。我不懂文學,但我想文學不是以形式(文體)為首要的東西。另,你舉的例子,和混淆(融合)文體的關係是?

寫散文,可以虛構,寫現代詩,可以虛構,小說,當然更多虛構,這與以曖昧不清的手法寫作的關係是?

筆電剛剛自動關機,打了一堆都消失了Orz

--

我想,你可能覺得現在有很多散文寫的像小說,而小說有時候也像散文。所以你才覺得文學的形式並不是首要,反而是內涵這樣嗎?

我想應該要先搞清楚那三種分類是怎樣分的:

其實散文不見得不能有小說的味道,但是兩者的本質差異很大的噢:小說是虛構的,是講故事,只是又依方法還分了寫實主義自然主義之類的分類,但那不是重點;散文簡單來說是真實體驗的,也就是說是寫的人的真實感受,也許用了很多虛寫,但確實是在形容自己的感覺。

其實我不太懂你說的內涵是什麼。假設今天我因為錢包被幹了覺得很生氣很難過,我想用寫的方式發洩或是complain或是自怨自哀,我可以用詩也可以用散文說「幹啊我好不爽」,或是花時間掰出一篇小說的方式說世風衰敗、惡霸橫行(但是小說很難用自身的情感去寫自己情緒,所以小說可以排除)。

另外新詩無法虛構,那只是用一些意象、手法去描述自己的感覺,如果虛構與經驗混淆會讓人摸不著頭緒,並且很多人搞不懂這點而以為把文章切一切就算是詩。現在有很多作品都活相互融合著,最常見的是散文詩,或是詩化散文,小說偶而跟詩有交集,但跟散文就差異甚遠了。其實我也不是很專業,問那些專業人事可能會更清楚-.-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解連環:

  我想我們討論的是詩,而不是論壇(但遵守板規也是理所當然啦。)

  我沒有否定這篇文章喔:p

是的!在下自行帶入別的問題了,歉甚!

不過我仍然堅持文體有其區分必要......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也同意世人對詩散文小說這三類該有認知。

我只是認為,當一篇跨出此三類亦或融合三類文體的「佳作」出現時,得到的不該是「這篇作品非詩非散文更非小說,這寫得不好。」這種評價。

別「過度」拘泥於分類形式之上,多寫總是有益的。

我同意J這樓的說法,文字本來就是得魚忘荃的東西,何況文體?

但是如果不能符合假設,那麼只是空談罷了!每種文體有每種文體的長處與弊病。

如果真有佳作融入三者,而不被三體各自的短處與交融的短處所累。那真的不需徒以形式批評。

以上討論很多,大家還是先看看正文吧!版主寫的很清晰,設喻活潑。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喔喔寫的很好欸,改天我也來寫寫別的吧XD。

我以為,現在是個文體逐漸模糊的時代。

倒不用這麼強調或細分何謂詩。

非是文體模糊,模糊的是不懂它的人。

新詩不拘格式,不限文體,但我們可以說創作就是一個藝術的表露、情感的脫胎。

非是強調、拘泥,而是我們必要捉摸其中一門藝術

淋漓盡致,才是我們所得。

佳作,就算在新詩蜂擁波動的年代裡,不會被抹滅

會被抹滅的,是實質不具有回味其內涵的詩

重要的都不是文體

但是為何強調文體的重要

其實是強調一種「精神」的重要

有時候新詩的自由性,是給新手藉口了

可我們從來無法詆毀,那樣一種靈魂的存在,那才是我們該要書寫而嚮往的地方。

而「文體」之必要,其實換了一套說詞

是我們對於靈魂的要求,看見其情感,文體自然忽之

若無法跳脫文體又無法寫出力量的文章

才會被人忽視。

以上發表個人淺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1 month later...

新詩的定義是啥?

我想只有個大概吧....

看了那麼多的文章

其實我覺得有點....八股

(除了第一篇文章XD)

最近課堂上有上新詩....

我看完後

只覺得.....

鳥....

但是老師說:因為要考,"沒度法"

我想老師也是心有戚戚焉吧QQ

(發個牢騷,哈!!)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