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組概論】不加成的共振兀鍵 學長


Recommended Posts

有鑑於先前有許多人詢問關於選組的事項

在下想在這裡提供一些想法來給大家作為一個參考的方向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我的言論也不是代表一個唯一的標準解答

所以我想我提供一個大略的想法,而將最終的判斷交由各位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

至於我以前曾經寫過關於此類相關的文章,我個人認為當時我寫的太過主觀,

而且看的眼界不夠廣闊,所以想借由這篇文章來當做一個補償。

首先,先看看你手頭上掌握了什麼資訊。

根據我的印象,你們會先做個興趣測驗,來落點你的大概範圍。

除此之外,你還有累積至今對文科或理科的學習經驗。

這是你目前手頭上有的,通常會先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應該走理組還是文組呢?

這是一個關係到你二三十年未來的決定,我覺得應該用宏觀點的方式先來探討

之後再討論細部的問題

甲、未來頭路

先問問你自己,你知道文理組之後出去做的工作性質和工作環境是什麼嗎?

有什麼不同嗎?

很多人根本不清楚未來出去之後的工作環境,到了真的出社會之後才在那邊怨歎自己走錯行,希望各位能夠避免這種狀況。

通常在自己心裡面會有個底,在你心中有個底之後,

你可以去翻翻書店裡面有關該職業的書籍,或是詢問有從事相關產業的人,

大概有個瞭解會比較好,不然只是看到一個產業好的那一面,而沒有看到他的黑暗面的話,未來真正就業會很懊悔的。

下面就我自己所瞭解的各領域來做一些分析,會講一些比較黑暗面的東西居多,

因為各位在檯面上應該已經聽了很多光明面的東西了,至於要不要選擇這些產業作為未來出路,應該交由你們來定奪。

1.工程科系

根據我的觀察,大體來說理工二類科系未來出來就業主要是以在私人公司為主,

在績效的壓力下,通常工時和生活品質會有一定程度的犧牲,但是同時也會有著比其他人優渥的收入,

若是以傳統產業的科系的話,更重要的是證照,如土木技師執照,

在有沒有考到證照這點來看,有考到證照的人明顯能夠升到夠高的職位,

當然也是因為有法令的限制所致。再來我們討論科技業和傳統產業的差別:

這兩者的產業風格不同,不應該有所謂的「好壞問題」而只有「適合與否」的問題

就我的觀察,傳產本身的技術都發展的很成熟,只要穩穩努力做,可以得到一份穩定的收入

像台塑集團、中鋼等等,雖然不是什麼股王「發哥」,但是員工的福利也是非常的好,公司體質也非常的穩健。

而科技業剛好是另一個風格的產業,在這個產業裡面,似乎沒什麼技術瓶頸,

每天都要吸收新知,因為新的東西不斷的冒出來

(當然傳產也會有技術突破,但是速度和數量比起來都沒有科技業淘汰換新的速度快),

如果要從事科技業,必須要有不斷求取新知的本能。

在收入的部份,因應目前政府推行「員工分紅費用化」,昔日的科技新貴似乎已經成為歷史名詞,

科技業從業人員不再可以用一股10元的價格去購買一股625元的股王了。

不過,各間公司為了留住這些人才,勢必會用績效獎金之類的名目進行補助,

雖然還可小康,但是已經不如以往的「新貴」。

再來,相較於傳產,科技業的工時基本上是遠高於傳產的,尤其是搞研發的那群RD,

有心想走科技業的人必須要在績效和健康上面做點取捨的。

而相較於傳產的大公司制度,台灣的科技業比較盛行創業的風潮,其中尤以台、交兩校校友成立的最多。

就業是像一步一步賺,而創業則比較有一種賭博的性質。

當然,很多創業成功的例子,這樣可以讓自己從底層翻身逆轉勝,但是也有可能創業失敗的。

每年總是有許多小型的IC設計公司成為一代拳王,而當潮流過去時就消逝時代的洪流中

像聯發科能夠當到2.5代拳王的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

對想要走電資產業的學弟妹們,其實你們可以不妨去書店翻閱一下像《數位時代》之類的刊物,

會對這個產業會有多一層的認識的,當然啦,電資產業其實還是蠻有趣的,不要說我講了這些你們就打退堂鼓,

而是應該權衡一下自己的想法之後再做決定。

2.法律科系

再來討論文組的部份,我個人比較有研究的是法、商科系,所以就這兩類科系來做討論。

以法律系來說,以目前台灣司法人員考試錄取率來看,就算是台大法律系,能夠應屆考上司法人員的人也不多,

大多要考個三年左右才能考上律師,而且從大一開始就必須為了國考做準備。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一定要考上國考?

因為法律系沒有當上司法人員,是很難轉職的,因為台灣的制度並沒有訓練律師擁有第二專長,

所以一旦沒有執照,就幾乎是找沒工。這個部份我想因為篇幅的關係我就點到為止

至於有興趣從法的學弟妹們我建議各位可以參考這本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5830

3.商管科系

最後就商科的部份來分享一下我的觀察:

蠻多商科科系,像會計系等類,也都必須要考到執照之後才能執業。

根據我高中時期在K書中心的觀察來看,大多數是在念著經、會、統這三個商管基礎科目的國家考試准考生,

當中很多人一邊做著自己的工作,一邊在考相關的證照。

從這裡可以發現,在高中時期比理組的同學們課程loading較輕鬆的人,

未來還是得面對終日與考卷為伍的日子的。

而且,對商科學生來說,除了考試以外,還有與人應對的技巧要學習

舉例來說:高中的時候可能只是為了考試,只要英文選擇題會寫就叫英文好

但是對一個國際貿易人才,是要用英文和外國人談判的,即使用中文,也沒有多少人會有用中文談判的能力

可見商科科系會重視的其實是人際處事方面的部份

有心想走這個方面的部份盡量累積自己的經驗吧,有機會就去試試。

上面所寫的部份是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所得,但我不是每個領域都非常了解

對於我沒有提到的領域來說

你們可以嘗試去從下面幾點去探討你自己未來所要選的類組相關科系職業性質:

1.生活品質

2.工作性質(包括工時、福利、穩定度、收入等等)

3.未來進修

(像機械化工法律等系對日文、德文的要求相較於其他科系相對比較高,因為日德兩國在這個領域上比較強勢,

當然英文也是有相當的重要性。而如果是電資相關科系則是以英文、日文為主流)

蒐集這些相關資訊,再去考慮你自己的特質

看看你的個性和這行合不合(總不能叫個不善言詞的人去當Sales吧)

在做出決定。別和我之前的家教學生一樣,我問他選文組之後以後出去會想做什麼

他卻連個「大略」的方向都講不出來。這是屬於你的生活,應該要給自己決定的。

下一個部份再來討論,當你對專業科目的付出與回饋做討論。

(未完,待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乙、興趣、天份與努力

在考量過前面的東西後,我想你應該已經有個大概的方向了。

但是你或許會想說:「我還蠻喜歡這個方面的東西的,但是如果真的把他當學科來念,有辦法嗎?」

早些年我對高中課程還比較沒有摸的透徹的時候也曾經有這樣的疑惑

但是我在以兼職的方式當了高中教育從業人員一兩年後、開始上一些比較專精的專業科目之後

根據我自己本身的經歷和觀察一些學生的學習過程後,我逐漸確立一個想法,就是:

興趣可以改,天份改不了。

這是什麼意思呢?你會說:「我沒有唸書的天份就跌入萬丈深淵了嗎?」

不是不是,不是這個樣子的,我自己唸書吸收能力也沒有很強,也是靠努力補回來的

所以我在這裡講的當然不是指考試考的好的天份。我在這裡指的天賦指的是你對這個科目的敏銳程度,是和自己比較不是和別人比較的!

也就是說,如果花費同樣的時間來看,你念理科和文科哪個所獲得、所學習到的東西比例較多?

這個就是裁量你自己的天份,這個人人不同。

有些人或許會花很多的時間念理科可以學到不少東西,但是文科卻花很少時間就能等效。

這個時候你就要開始權衡一下,如果你願意熬的話,你可以到大學畢業以前都念工程類的科系,

到碩班在轉職商管、科法,這對你是個優勢,因為你理科是念得來的,你還因此可以開雙通道xd。

但是如果你認為我乖乖在一類念,也是有相當的好處

因為你只需要較短的唸書時間就能達到等效,剩餘的時間就可以拿去練習social skill

這對你自己也是另一個提昇,當然,leisure time也會比較多。

這之間的裁量就要看你自己。

那萬一,我對那科似乎只是單戀

我的input和output似乎不成比例,每次的努力只是給我更多negative feedback而已

那我要怎麼辦?

雖然這個狀況應該會在你們二上真正碰到比較專的專業科目才會遇到,

但是我想還是先來提一下好了。這個部份我想要分成幾種狀況來看

你懂不懂這科的這次範圍主要觀念呢?

如果你都懂,卻看到題目不會寫,這樣的狀況我想是你解題的能力不夠

可能可以去問一下老師自己學習的方式是哪裡有問題或是考慮要不要去補習練習一下解題技巧之類。

那另一種狀況就是你根本不知道這次範圍到底在說什麼!

這樣的狀況其實可能代表你沒有對這科有足夠的敏銳度

也就是你可能不太適合走這方面的路,看要不要重新思考看看你自己有哪些能力

再去慢慢培養興趣

你或許會說,我覺得人定勝天,完全沒天份也可以念很好。

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你或許有辦法達到中等甚至中上,但是機會成本太大了

你所拋棄的東西(歡樂的高中生活、在其他課外的休閒等等)太多了

因為你會耗盡所有時間和資源去和對戰。

這部份的結論我還是和三年前寫的一樣,總歸一句就是:

興趣可以培養,天份是天生註定的。

下一個部份,我就各位最關心的二三類問題來分享一下我的觀察。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新環境,新挑戰

如同我之前所預期的一樣,這個部份是大家最關心的,尤其是二類三類的選擇上面

其實這其來有自,四年前我最關心的也是這件事情

在這個部份其他學弟妹或是我的同學們也分享了不少屬於他們自己的經驗分享和一些觀點

我想我也就我自己的觀察做一些經驗的分享和分析

至於判斷哪邊適合你們自己應該還是交由你們自己決定才是。

首先,我先討論理組的共同科目:物理、化學這兩科在高二之後會有的轉變和影響。

你們所使用的《九五高中課程暫行綱要》還是將高一教材和高二教材做了很大的區隔

也就是說你們高一所上的是比較通論的內容

我用比較容易瞭解的方式來說明好了:高一的課程就像discovery、科普書籍之類

重點在告訴你現象,而計算放在次要的

也因此,如果你有寫過相關參考書籍的習慣你會發現,有些東西老師上課沒有提,怎麼會這麼複雜的題目

或是你對某些觀念很模糊,不知道他的原理,只知道幾個名詞,但要你詳細敘述這些名詞是什麼,你卻答不出個所以然來

我還記得我當初高一基化有去介紹軌域、量子數或是光子之類的名詞,當時老師只大概解釋了一會,但是我卻那些專有名詞感到很困惑

只是覺得學到幾個新名詞似乎很酷炫而已。如果你有過類似的經驗,其實不用緊張,這是非常合理的狀況,因為你這時候並不需要學習這些東西。

可能你就問了:「那我不需要學習這些東西,那在高一把這個列必修幹麼?學的這些東西不會用到嗎?」

其實答案對高一聽了或許會感到驚訝:「學的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這科的感覺」

為什麼內容不重要???

因為物理化學這兩科在高二到高三的這整套過程當中,會把你當成沒有太多基礎的方式再次教學

而甚至完全不需有高一的先前知識就可以學會(但是一些國中的基礎不能沒有,如果你和我說你不知道H2O(l)是水的話,我想就......)

對於一個自然組學生之後回去複習學測、指考來說,高一的基礎物理化學基本上我們是覺得沒什麼內容的

因為很多部份在高二三都有特別專論,大多數時候不會忽然冒出一個觀念或名詞而不去解釋的

所以啊,其實如果以宏觀點的角度切入去看,高一物化會有什麼必勝卷,或是其他的bonus,也是不用太過計較

畢竟高一基礎物化主要是給你練感覺的,為了幾分計較半天實在沒有那個必要。It’s trivial!

那你或許就會問說:「那什麼叫做『感覺』?」

很簡單,排不排斥罷了,就是你念這一科會不會覺得很「賭爛」,如果不會的話就可以繼續唸下去啦

如果你想走理組的話啦。對於老師go through的地方,如果你對那段地方有興趣的話,那你就是有興趣的人了!

當然,這還要搭配我前面所告訴你們的那些判斷類組性向的方式來判斷。

如果你經過你自己的衡量後,覺得自己想走理組的路,又在物化這兩科上面躊躇了一下,那我跟你說,只要你不排斥、對他們有感覺,你就已經有念物化的基本條件了

而且大家的立足點是差不多的,你沒有落後人家多少的!

那既然,你都確定要念自然組了(如果要念文組的就另請高明了,文組的狀況我不熟啦orz),再來唯一的問題就是:我要選二類還是三類啊?

如果你立志從事醫藥、生物、農業相關產業,我想三類之路不由分說了,下述的討論就請諸位醫師們skip掉吧

我下述的討論主要是以在「假三」和「真二」中間迷惘的人和未定志向但是想走自然組的人所寫的。

關於松山二三類的班風有很多所謂的「傳說」存在,真真假假參雜其中,有些是客觀的事實、有些是主觀意識下的扭曲、有些是意識形態下的神話

受到這些資訊影響的你們(以及幾年前的我們)難免不會受到影響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我想在下面要提供給你們的是從十五屆以來各屆兩個類組間的客觀現象,而盡量排除一些過度的解釋。(話說好快啊,現在高一已經十九屆了呢orz)

壹、「二類比較混、三類比較認真?」

這一直都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啦。因為事實上,二類班級學生當然會唸書啊,我們是松山的學生耶,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該念我想大家分寸都會拿捏吧!

那這個說法是怎麼出來的呢?其實就只是「風格」不同罷了。在三類的班級普遍上來說,他們導師通常來說比較會去要求他們做到一些目標

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上或是課業上,也因為這樣子的要求,所以在外表上看起來似乎三類班級比較有系統、有組織的行為。

我以自己在補教界的角度來看,三類班級的作法比較像「全科班」的商業型態,就是整組包好好給你。

這樣子的作法的優點是,你只要跟著規定走,不會有太差的結果。但是,如果老師或班級的規定與你的想法或念法相互衝擊時,這樣反而會感覺到掣肘。

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當現在剩下兩個月要指考了,老師還要你在明天默寫某一課的國文課文,而過幾天就要第二次模擬考

兩者相互衝擊下,這種時候你做何感想?

(編按:以大學指考國文考科的題目風格來看,他考的是你看到文句、文章的解析能力,根本就不會去考像「請問﹤諫逐客書﹥第二段的內容是下列那個選項」這款的題目)

Is it useful? Think about it!

我以我朋友他在十五屆三類組的班級當中的經驗做為一個分享,他們班被譽為該屆所謂的「人情班」

(當然這個名稱是否與事實相符還需要進一步的考證的)根據他所與我分享的心得是:很多人其實是「假」認真的,也就是說,因為班上大家都在念

而班上有些人好像下課也在念、或是留下來念到很晚,但是,他們並沒有真的吸收進去,而只是在那個環境當中尋求一種認同罷了。

所以,你會成為「假」還是「真」?

Think about it!

再者,雖然我們不願意,但是也得承認,我們學校三類組沒有「醫科傳統」(幾乎每個三類班級都會出一名醫科生)

當然這個門檻很高啦,台北區應該也只有建中有辦法到幾乎「每班」這樣子的水準。那這又代表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所謂三類學生比較強的說法事實上是較為站不住腳的。

我以建中作為對照,建中他們三類班成績通常會開的比二類班好,連台大電機開的都比某些二類班級好,

這個原因是因為「很多人只是因為公立醫科沒上就去填台大電機了!」

這其實還蠻常見的,包括我現在和我一起工作的一位建中學長,他以二類成績來看是建中全校第二

但是因為學測篩檢會被台大醫科篩掉,他就去填台大電機了。

(編按:公立醫學系非常的難考,全台灣國立大學只有台大、陽明、成大有醫學系,再下來就是長庚醫學系,就算把長庚醫學系的分數扣掉90分(生物分數),仍是可以上台大電機的)

那這代表什麼?在建中,他們三類班中很多假三並不是真的當初就想念二類,而是還在猶豫,到高三下或是考完試分數出來後才決定要選哪邊。

而他們是本來就有醫科水準的人,而不是假三去三類之後變強的!

我們把場景拉回來看松山,相較之下我們比較沒有像上述講的那樣子的同學會在三類組啦,而「假三」大多是從頭假到尾,生物基本上是讓他隨意的狀態

而少數真的有心從事生物、醫藥的同學們卻又在物化上面的時間會略顯不夠,而會有顧此失彼之憾,真的能有到步入杏林水準的人,少之又少

可能在你們班上,也有可能沒有。所謂三類班的同學比較有競爭力、比較強,真的嗎?Think about it!

到底有沒有三類學生比較有競爭力的問題呢?我想根據上面的敘述,個位是可以自己判斷的。

那我們回來看二類組的學生和風格好了!在二類班級普遍上來說,老師其實是不太管事的,也因此呢,有些人會認為說沒有什麼班級向心的問題在。

但是,就我的觀察來看,其實每個同學他們還是會有自己唸書的步調。如果是比較有自主意識的人

比較會自己排唸書進度的同學,會比較適合在二類的班級生存的,因為比較不會遇到你和老師的規劃有相衝突的地方。

以補教界的方式來看,就像你自己選擇各科的補習班,然後剩下唸書的部份是由你自己安排的方式。

還有雖然說二類班級玩性比較兇一點也是沒有錯啦,但是其實大體上來說,不會說到很誇張的境界的

其實以我現在回去看,如果把時間拉長到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高中時候留下一些值得回憶的東西,會比多念三四個小時的書還有意義的

當你到了一定年紀之後去回想高中時光,你會先回想起來的是你高中曾經去哪裡玩過、和誰有著共同回憶的

當然,不要太誇張還是前提,前途和回憶都很重要的。

整體來看,二類比較有的是自由學風,適合自制力較強或是自我主觀意識強烈的同學去念,也因為掣肘力量較少的原因,也適合那種會玩會唸書的人去把兩者兼顧。

三類本身則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保證,適合自我定性不夠強烈的人去,比較能夠受到一定的約束

當然如果還不確定會走哪個方面領域的人也適合在高二期間先去三類試探一下自己的性向的。

貳、「課表、老師和補習?」

我先聲明一下,雖然我現在是高中補教從業人員,但是我並不會去支持或反對說你們要不要去補習,或是哪家優、哪家劣之類的

我只會提供一些我對補教界的觀察,其中包括光明面和黑暗面,也有成功和失敗的例子,來給你們自己做判斷。

(待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貳、「課表、老師和補習?」

我先聲明一下,雖然我現在是高中補教從業人員

但是我並不會去支持或反對說你們要不要去補習,或是哪家優、哪家劣之類的

我只會提供一些我對補教界的觀察,來給你們自己做判斷。

我先講學校課程的部份好了。

我先講一下我們那個時候學校課程老師的分配

基本上那個時候我們二類:三類班級數比是1:2,所以其實老師的分配其實也是照這樣子的分配的

也就是說老師同時帶一個二類班和兩個三類班,所以其實老師的分配只要二類有的三類都會有啦,Vice versa。

至於比較運氣的就是組合的問題啦,那我覺得一部分是命啦

但是其實也會是強弱互配,弱的部份再找辦法補強就可以了。

再來,課程堂數的問題,這個部份我覺得從十八屆開始,二類有逆轉勝的感覺

因為本來二類物化堂數都比三類少,結果現在這個數字逆轉過來了orz

現在二類國英數都五堂、物化四堂、社會三科各兩堂、健防各一、體育兩堂

這樣子的課表在上主科上面應該是不會有趕課的問題存在了,也一改早年二類趕課的陋習。

而三類是國數五堂、英四、物化三堂、生物兩堂、歷地公2節、美音防健1節、體2節。

不過話說回來,三類現在反而多了一些閒課可以來放鬆

相較之下二類早年那種悠閒的課表就比較失去了那種味道,不過各有利弊存在啦。

然後在這裡討論專業科目(自然科)要怎麼準備我覺得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因為以一個高一的人來說,就算我和你講了多少,坦白說你也不清楚那些章節的意義和難度

而且每個人的風格不同、準備方法也不同,我想那段就是你們要自己走過的。

愛過才知情深,醉過才知酒濃。

最後我還想提的一個部份是補習這個方面。第一個需要考慮的是,你有沒有必要去補?

我想這個已經篤定要去的就可以go through這個部份啦

那我對在猶豫的來和你分析一下,因為在暑假補習班他們會有免費試聽課程

如果沒事可以去一下啦,然後至於如果你覺得你聽了之後真的有非補不可的理由再去吧

如果沒有特別強烈,我想還是等到開學大概半個月、一個月之後再說

因為你接觸過學校老師了,兩相比較之後,如果學校老師的教學風格不如你預期,那這個時候再去補或許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點。

至於,關於補習有沒有必要完全排斥呢?這個我覺得是見仁見智啦

我個人的觀點是說,補習只是個手段,和你去K書中心、買參考書、問老師問題等等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

對沒有補習的人來說,他們也會花費相對應的時間去準備,而或許你有補習會省下一些時間。

當然,或許你會覺得有些人不用補習也花沒有很多的時間就可以準備得宜。我想這個是每個人的天份所在不同的問題而已

像我同學實做很強,而我做投影片、上台報告很強,像這樣的天份能力差別而已,不必太羨慕,你也會有自己的天份的。

再來討論要選哪間的問題,我秉持中立的原則,我不會說哪間一定比較好?哪間是奧店之類的。

但是我先提供一個比較客觀的觀念啦:「補教界是自由市場,只要能存活在補教界的都是有他們一定厲害的地方。而也沒有什麼「爛」或「讚」的問題

唯一的問題是:『適不適合你?』」

我覺得你們可以就多個面向來去看這間補習班和你有沒有適合啦

像老師上課風格、補習班交通問題、講義形式、歷屆評價(這個是判定這個補習班在試聽課程結束之後教學的品質的一個關鍵)

如果你是很喜歡問問題的,那或許也要考慮是不是有沒有人可以排輔導給你解答等等之類、價格(很現實的,但是也算個重要的部份)。

就多個面向來分析,來選擇屬於適合自己的補習班吧!

那至於寫到這裡,還是在猶豫要不要補習的同學們,

在這裡再提供另一個判斷方式來看你有沒有必要補習。如果你自己念「書」,像是參考書之類

有辦法自己通透裡面的內容的話,當然就可以不需要補習班的上課。

但是如果你自己唸書,花了很多時間,卻仍然很迷惘內容,或是感覺不夠扎實,那這種時候就可以嘗試要不要去試聽看看之類的

我想給自己一點判斷的機會是比較好的。

展翼而翔,未來可期

我想最後分享一點對高二生活應該有的態度來當最後的總結好了

在高二生活當中,課業壓力比以往重了,但是我認為仍應該保有一些休閒時間,做一些值得以後回味的事情

不管是什麼,只要是你相信且應該去做的事情,那就去做吧,畢竟,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當然要合法的事情啦)

功課要顧,但是不要走火入魔,保有一定實力就可以了。

講真的,在大學裡面,會玩又會唸書的人才是真正厲害的人。

學習去經營、去管理自己的時間,開始學習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學會唸書之前,請先學會怎麼當個人、怎麼管好自己。

那在高二專業科目(物化)重不重要?

坦白來說,很重要的。你基本觀念要有,這是底子,馬虎不得,不用說會去解刁鑽的題目啦

但是基礎要打好,最根本的觀念要懂,這是很要緊的事情。

當然,如果你把解刁鑽的題目當成興趣,也好啦,其實我以前也是xd,但是不要花時間花過頭就好。

還有,別為了唸書,去當個asshole,這不值得,也划不來的。

上天,會在適當的時機,給你報應的!記得這件事情。

別當一個只會唸書的敗類,千萬不要!

你後來回憶起來,你會萬分痛恨你自己的,千萬不要!

(全文完)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這篇好文是一定要推+精華的

不過目前還是難以決定呀... 下週二就要交單了啊...

雖千萬人吾往矣 但我不確定我是不是那種能帶起風氣的人

也不確定能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嗯...千頭萬緒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千呼萬喚始出來啊!!

這篇好文是一定要推+精華的

不過目前還是難以決定呀... 下週二就要交單了啊...

雖千萬人吾往矣 但我不確定我是不是那種能帶起風氣的人

也不確定能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嗯...千頭萬緒啊

就盡力吧 但苯學長真的很強.......現在仔細回想起我盲目的直接選二類 真的有點恐怖 雖然現在感覺比以前高中順利了些 二年級的物理算是為高三打下某些基礎 (雖然可以用高三某部分補回高二 但強烈不建議 除非你有本是在高三短時間內衝上來) 補習班或什麼的就真的如學長所說 自己去體驗 適合自己才是真的!!! 祝各位學弟妹好運和假期愉快:p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是這樣講巴

你還是考慮一下

另外有個問題 你是第1還第6呀

佛曰:「不可說。」

說不定兩者皆非xd

這樣不會會變成板聊啊= =?

二三各有優缺啦...

不想限制自己太多 說不定對牙醫會有點興趣...

但是現在比較想念二類科系的說...(突然又接受某學長的未爆彈xd)

週一再去輔導室查一下資料好勒...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能以這個為依據阿 = ="" 若是這樣的話 學長還寫的那麼辛苦幹嘛???!!!

類組要以自己的情況來決定!!!

選三是有退路啦...

可以先賭賭看風氣+老師再說

選二就沒退路了 但是考慮到選三以後或許也會轉組

乾脆選二省得麻煩...

有人知道高三課表會變成怎樣嗎...?

我是有聽附中學長說高三2類空堂會變得很多 墮落風氣就會開始!

我們學校高三3類則是全主科排滿滿+第九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選三是有退路啦...

可以先賭賭看風氣+老師再說

選二就沒退路了 但是考慮到選三以後或許也會轉組

乾脆選二省得麻煩...

有人知道高三課表會變成怎樣嗎...?

等我們這屆高三吧xd

說真的啦....

教育部年年改...天知道到時候課綱變怎樣?...

----------以下是對正文的回覆?!------------

感謝學長的文啦

看來當初我選二類一點都沒錯(H).....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選三是有退路啦...

可以先賭賭看風氣+老師再說

選二就沒退路了 但是考慮到選三以後或許也會轉組

乾脆選二省得麻煩...

有人知道高三課表會變成怎樣嗎...?

我是有聽附中學長說高三2類空堂會變得很多 墮落風氣就會開始!

我們學校高三3類則是全主科排滿滿+第九節...

不一定有第九節吧- -

我們三類生物老師上課時有說過高三時課應該會從2→5節

沒有像之前有人說的7節那麼誇張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不一定有第九節吧- -

我們三類生物老師上課時有說過高三時課應該會從2→5節

沒有像之前有人說的7節那麼誇張

原來如此 是錯誤消息嗎@@

但是其他課不是會爆多嗎? 這樣連體育也沒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等我們這屆高三吧xd

說真的啦....

教育部年年改...天知道到時候課綱變怎樣?...

----------以下是對正文的回覆?!------------

感謝學長的文啦

看來當初我選二類一點都沒錯(H).....

九五課綱應該是不會再動了,不過你們那份是臨時課綱

所以大體上是以八八課綱(我們那屆用的)去小修正

真正大改是未來的九八年啟用的新高中課綱

那份對學測、指考的定義是重新定義

對文理組也是重新定義了

我倒是比較期待那份大綱啟用後的結果

不過根據我詢問我們高中老師的結果

實際在學校實行的模式可能不會和教育部說得那樣

不過還是算是有很大的突破,而且是正面的

不過坦白說,新政府也有可能去修正九八新綱

但是正在實行的九五新綱是一定不會動就是了

對了,我記得體育是必修喔,所以不可能沒有

而且其實高三體育課是放鬆的時間

所以老師也是讓大家很隨性的XDrz

然後以我們那屆來說

所謂三纇有第九節是說小考吧

其實在高三二類也強迫上第八節啊orz

松山排課算滿緊的啦

附中他們是貫徹自由學風的學校,校風不太一樣(看我室友的心得xd)

不過,附中校友的活動力真的超高的,北區校友會辦的最起來的就是附中山

(扯遠了Orz)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高三沒有第八節根本是天方夜譚吧= =""

無論是文組和理組都是

畢竟都要總複習和進度兩頭燒

但我們班也挺......的

硬是壓縮成沒上第九節

也就是排小考完全不會在第九節

可能因為是我們的化學老師完全沒有小考吧

以及英文老師雖然很多考試

但幾乎都是在課堂上考

所以事實上

星期一考物理

星期二考國文

星期三考數學

星期四考英文

星期五升旗去

喔 附註 我們當時好像還有自習課一堂

有時考試時間不夠用還可以挪至此用orz....

(以上當時我們班小考時間我沒記錯應是如此)

我們學校校風事實上跟前三志願相比而言

的確算是緊的

以下不是損我們自己學校的

但事實上而言不少卻是如此

我們學校學生雖然實力不差

但收放沒有前三志願的自如

所以我們學校才比較逼得比較緊

某方面而言 若是沒有這樣逼

恐怕我們校名次不會這麼好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