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隱之山林者,人稱小隱;隱之都市著,人稱大隱。大小隱別,套用在文字詞句上,實在不好表達真意。

文學之巔,以為各書說作詞點用者,亦無可評記之綱臬,眾人稱善,真即為善;眾人說惡,真即為惡。人云亦云,皆少有人真查之。縱知真理即意,亦無人可為,此為社會文壇之極端也。後學崎雲不善古今之文,亦不得五經六藝之精神。是為一文學初犢也。還望各位前輩多予指導,有人問曰:崎雲如何始學古詩作詞?實答:後學於12歲時,初識李白之詩,《距今已4年,詳細詩名已忘》,當時,讀後突有感悟,遂振筆而書之,卻成後學崎雲之第一首古詩創作,崎雲亦不以為意,認為當時這是每個人都會之藝,沒想到吾師見後學之作品後,卻發乎驚訝之嘆,直呼不可思議,詩句內容雖不是為成熟之文,但在同年紀之生中,卻為一稀少能創作古詩文之人,但,即使如此,崎雲還是沒接受到特別的指導,雖每一階段的老師都發出類似之讚嘆之音,但,卻沒有一師有教其格律或句法之寫作方法,這幾年,亦只能參看古人之作品,望能自悟參透其要點,就連修辭法、唐詩正確書寫法等書,也只有聽過,沒真去看過。期間曾有同窗欲向吾學書,吾皆以頃心以教之,但,眾願學者卻無永恆之心,只想學其皮毛而不想深入,這亦是吾所痛心之處。學詩,並不是要去吸引別人注意,進而爭取他人之崇拜之眼光。此是一錯誤之觀念,但卻在吾等同年齡之士,亦接常犯。若人人能以學無深淺優劣之分,無老少階位之分,以學根本,進而深究,又何要崇拜別人之才之能呢?『試則錯,錯則更,更近欲,欲隨境,境成詞,詞成句,句成詩』此為吾所創作之法也,同窗皆稱吾為"詩境派",吾詩不喜譯,譯則失其境界感情之勝達。吾以乾坤裡之萬事萬物以為師,無分高下、優劣、長少、階位,師則充斥宇宙,宇宙之母為無生,亦為其師。【詩雖為游藝之技,但可助修心,有益家常之修行,又,此心度量中正明朗恢宏,筆下自有相稱之氣勢,非徒技巧之工所能達成,非修辭之力所能為。技巧、修辭其次也,明心為首先者。技巧、修辭皆待自修自悟而得,方是實得。詩吾稱為詩道,既是道,一下定論,人執於白紙黑字,很容易偏離道了!】此句為一前輩之開悟贈語,與後學之心意相近。今世之學風已無可比前。難焉!怪於時事,淪為先正之笑乎!今註此文,非宣傳後學之劣才,而只為一論學之拙見。上文於崎雲生長學習過程是毫無編造之處,句句真實,旨在述師並不一定是有實體的,只要肯去學,什麼都可為師。

世皆為道,惟人不知。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