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 10 發表於 January 14,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4, 2008 【默然】你是否常坐於那窗外?常見窗外的老樹招呼,聞颯然的風問路⋯⋯樹會招搖那曛暉環繞,同風於晚時嘯歌;彼何以如此默默,望於蒼穹寥語? 你是否有所遇? 那風兒或似所見(1); 你是否有所悵? 那枯枝或似所感; 你是否有所怨? 那樹梢或同所思; 你是否有所患? 那霞光可如所終?你總坐於那近方的窗,窗是一個單向(2)的框,框就(3)一個惝然的寂靜⋯⋯ 寂靜是否是你的話語?柔風總恍然而去而不見彼;彼總是幽幽低頭而若失己。⋯⋯ 彼究竟可為何人?⋯⋯(唉⋯⋯我即是你呀⋯⋯)(4)(註釋:(1)意指“所遇“如風飄忽不定(2)意指“所見狹隘“(3)成就,動詞(4)“你“的回答)= =""(亂寫,不知有沒有人看得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January 28,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8, 2008 想說把過去到現在的拙作發表請各位多給建議吧(雖然本人性屬草莓,不堪一擊)【無題】(九十五/九月)「我不知道銀漢有多遠不知紛紛的籬落在何方我不知北辰是否是唯一不知眾星是否僅僅拱之我不知參商為何不相見不知自己為何孑然我不知道繁星何幾不知恆河的沙有多少我不知道星空的遼闊不知道人群的離落我不知世界在星空中何處不知自己在世界中何方我不知窗外的黑有多麼廣不知窗內的餘燈何時將熄我不知自己是誰、也不想知道鬱鬱蒼穹中,最明亮的星為何疏疏人群中,可有誰見到我⋯⋯於萬樓之中的窗、荒原、遠方」於心中旅行的人說。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January 28,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8, 2008 我實在看不懂前一首是改寫過的;後一首出自日記本兩首皆過度主觀、自我,手法粗劣(←我寫作文最大的弊病)看不懂很正常我只是想請教該如何避免“過度主觀“。(感謝指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陳若詰 10 發表於 January 28,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8, 2008 我只是想請教該如何避免“過度主觀“。(感謝指教)最直接的就是寫你真的經歷過的事情剛寫詩的人可能充滿幻想,詩裡滿是戀愛的期待,未來的滄桑,自我英雄化,這是正常的,但這個階段最容易寫出情感不真摯的文章,而被砍得滿頭包我的意見是,您可以試著寫寫生活化的小品和詩文,由真實的感觸來出發,並且多看大家詩集,看他們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余光中的一首<百潭寺之囚>就是以全斗煥為第一人稱寫下的,您也可以看看個人意見,謝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January 29,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9, 2008 我的意見是,您可以試著寫寫生活化的小品和詩文,由真實的感觸來出發,並且多看大家詩集,看他們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感謝大師指點,且看看下兩首有沒有進步一點點......【去信】 (九十五/十月、九十六/三月、六月)輕輕地紙兒去了風與我同那窗口一塊兒寂寞或至或往的人於大廳環繞著悄悄離去的腳步聲 唔⋯⋯回信 何時以待?(呃⋯⋯裡面有很多模仿的語句,修改過多次。不知道看起來有沒有比較像詩?妄請陳大師若詰給點建議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January 29,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9, 2008 【來信】 (九十六/四月)存放一紙夏日的楓遺留一葉去時的愁 我說: 你千萬別將我拆封 秋紅此時正醞釀其中(呃⋯⋯與前一首詩無對應之意圖,同樣是模仿的詩,但這首沒有修改過。唔⋯⋯給點意見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陳若詰 10 發表於 January 29,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9, 2008 我不是大師,你太抬舉我拉個人看完後覺得【來信】這首很棒,有掌握到短詩的要點,音樂性也有,佳作!至於【去信】我就覺得稍不如剛剛那首了,讀下來少了點共鳴,他人影子是有點重不過【來信】這首讓我有些驚艷了!問好阿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January 31,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31, 2008 我不是大師,你太抬舉我拉Level=18發文量=344不是大師也是元老了!!!前陣子無意間想到這句: “泛黃的舊事是一團不知所措的灰塵“(是不是打錯字了?)總覺似曾相識,再哪見過的感覺。(有別人的影子)不知自己能不能將之補成一首詩...【(問月)】 (九十六/九月)窗外的上弦月是否是夜空中的微笑?於是我問月是否快樂「⋯⋯」(月是聽不見你的)陰暗的浮雲遮蔽了月與夜空於是我問月是否害怕「⋯⋯」(月是看不見雲的)寥寥的星都遠離深夜的月於是我問月是否孤寂「⋯⋯」(月是沒有感覺的) 人走了之後就會到天上,於是我問 月是否見到我的親人「⋯⋯」(孩子,月不會回答的 它沒有聲音 它只是西去而復東升的循環 月若有知覺 它亦會老去⋯⋯)→(不知看不看得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陳若詰 10 發表於 February 2,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2, 2008 【(問月)】 (九十五/九月)窗外的上弦月是否是夜空中的微笑?於是我問月是否快樂「⋯⋯」(月是聽不見你的)陰暗的浮雲遮蔽了月與夜空於是我問月是否害怕「⋯⋯」(月是看不見雲的)寥寥的星都遠離深夜的月於是我問月是否孤寂「⋯⋯」(月是沒有感覺的) 人走了之後就會到天上,於是我問 月是否見到我的親人「⋯⋯」(孩子,月不會回答的 它沒有聲音 它只是西去而復東升的循環 月若有知覺 它亦會老去⋯⋯)→(不知看不看得懂)呵呵,天若有情天亦老阿!這首詩頗有意思,在詩人的自問自答中,把那<問月>的憂愁給表現出來,我認為這首跟上面這些比進步不少,有真誠感多了繼續加油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February 4,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4, 2008 【海的心底】 (九十六/十月)「海的心底⋯⋯有些什麼呢?」 亙古的雲飄渺 遠方的船 浪上的風輕撫 海的湛藍 近處的港送別⋯⋯ 遇堤的浪喧擾 默默的沙 塔上的燈望遠 牆的半塌 一旁的鞋跡緩緩⋯⋯一個望海的人 坐於浪邊自那邊港 高堤 靜沙 舊塔而來 一枝鉛筆 刺穿那雜亂的 筆記本 殘破的牆邊一片 破碎的心 如冰一絲 寸斷的情 在腹中「唉!有些什麼呢?海的心底⋯⋯」(多嘴說明:請想想心情極憂鬱到海邊會做什麼。不知看不看得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月風殘劍 10 發表於 February 5,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5, 2008 取材是不錯只是個人特色有點太突出這是我純粹的感覺拉也不確定是不是真得這樣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雫~ 10 發表於 February 6,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6, 2008 【海的心底】 (九十六/十月)「海的心底⋯⋯有些什麼呢?」 亙古的雲飄渺 遠方的船 浪上的風輕撫 海的湛藍 近處的港送別⋯⋯ 遇堤的浪喧擾 默默的沙 塔上的燈望遠 牆的半塌 一旁的鞋跡緩緩⋯⋯一個望海的人 坐於浪邊自那邊港 高堤 靜沙 舊塔而來 一枝鉛筆 刺穿那雜亂的 筆記本 殘破的牆邊一片 破碎的心 如冰一絲 寸斷的情 在腹中「唉!有些什麼呢?海的心底⋯⋯」(多嘴說明:請想想心情極憂鬱到海邊會做什麼。不知看不看得懂......)無聊改的,改的不好的地方還請見諒Orz「海 你底心深處 匿著用暗潮譜的離騷?」 亙古的雲飄渺 遠方的船 浪上的風輕撫 海的湛藍 近處的港送別遠洋 遇堤的浪喧擾 默默的沙 塔上的燈望遠 牆的半塌 一旁的鞋跡緩緩褪色一個望海的人 坐於浪邊自那邊港 高堤 靜沙 舊塔而來 一枝鉛筆 刺穿那雜亂的 筆記本 殘破的牆邊一片 破碎的心 如冰一絲 寸斷的情 在腹中「唉!有些什麼呢?海 你底心深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thelost 10 發表於 February 6,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6, 2008 話說別亂改別人的作品呀,作品本來就有它設定的意象,只是就詞語上去替換沒那麼必要。不然也可以說說改變的理由。有些還好,總之,有些作者會在意的。﹝泠我幫你為恐嚇新人建立權威性欸怎麼這樣說。XD﹞不然一首詩任何人寫來都是無法由旁人修正的。所以只能對內容說感想,而沒辦法更動裡面的句子。當然啦也許會有讀者覺得「要是我的話會這樣寫」的想法出現。那我們就當是刺激讀者創意的來源吧。這讓我想到初入深藍時的赤羚時代貼新作的不安跟興奮對於新人赤羚還是會給一些結構更穩當的句法而不失作者本意(自己便是受惠者之一)看來是我帶起了一種不恰當的風氣了,此風不可長特此問好 以思 ~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February 6,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6, 2008 無聊改的,改的不好的地方還請見諒Orz「海 你底心深處 匿著用暗潮譜的離騷?」 亙古的雲飄渺 遠方的船 浪上的風輕撫 海的湛藍 近處的港送別遠洋 遇堤的浪喧擾 默默的沙 塔上的燈望遠 牆的半塌 一旁的鞋跡緩緩褪色一個望海的人 坐於浪邊自那邊港 高堤 靜沙 舊塔而來 一枝鉛筆 刺穿那雜亂的 筆記本 殘破的牆邊一片 破碎的心 如冰一絲 寸斷的情 在腹中「唉!有些什麼呢?海 你底心深處」呃......恕我直言除了稍稍換了幾個詞,好像沒什麼太大變化The most important of all,我用“⋯⋯“是有用意的原來的構想是:用“海的心底“暗指“海底“應該可以注意到,全詩沒有一個地方有描寫到“海的心底“是以「」裡的話是對海心底的不解與嚮往(不知讀不讀的出來)甚至想用以暗喻跳到海底......(←想太多)而“⋯⋯“其實是要讓讀者有多一點想像的空間(可能用的過度失敗......)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以思 10 發表於 February 17,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February 17, 2008 【向晚】 (九十六年/十月) 向晚 一個 彳亍於 河邊的人 一個 見著水流 帶走那 夕霞的憂愁 的人 一個在不息的川流中 尋找自己倒映的 懷舊 的人 一個低頭見岸上荻草的繁雜的 徘徊 的人 一個昂首望著月兒的細膩 憔悴的人 一個向河心 撈著夜空中星羅往事 夢碎的人 一個至 月央仍不歸 的人 一個昨日的人 向晚唉!一個彳亍於河邊的人 一個人彳亍於河邊(仿照白萩的《昨夜》而寫)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