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瓶水 10 發表於 January 8,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8, 2008 *前言* 其實我不大清楚這篇偏於中國戲曲的文章貼古典音樂討論版是不是適當的,不過放眼望去深藍似乎沒有更適合貼的版了,所以……如果版主認為不合格的話還是麻煩刪一下吧^^"!*正文* 去年2007的12/13-16,我參與演出了「當代傳奇劇場」所編的崑曲風新歌「夢蝶」,負責合唱的部份,份量不多,任務不重。在少部分的演出之外,大部分時間就窩在後台或化妝室電視機前看戲。既有當局者的迷,亦有旁觀者的清。本篇以旁觀者的角度為主做心得整理。以下先稍作簡介,而後從文本、音樂、舞蹈、舞台、觀眾的角度來分述自己的見解。◎壹、簡介 《夢蝶》劇本由林秀偉所編,取材自〈莊子試妻〉與〈莊周夢蝶〉的故事,又把這兩個故事鎔鑄成一個故事,再重以女性的角度解讀。 古時〈莊子試妻〉主要的劇情大綱為莊周夢蝶得道,路遇新孀煽墳,盼土快乾,以便改嫁。莊周因此回家試探妻子田氏。他偽裝病死;成殮後,卻幻化為楚王孫,攜一書童來弔唁。田氏見王孫英俊年少,頓生愛慕之心,擬嫁之。洞房中王孫假裝心痛,謂死人腦髓可治,田氏乃劈棺取莊周之腦。莊周突然躍起,責罵田氏。田氏羞愧無地自容,終致自戕而死;莊周亦棄家而走。 而此次吳興國所導演的版本中,較符合現代的思考模式:以莊子追求大道、田氏追求愛情的明顯對比,強烈地突顯出劇情的張力;而莊子回返時,說田氏可以不必死,然而她所追求的,乃是熱切的愛情。一方面不予否定莊自對道的追求,另一方面也突顯出了田氏人性的表現。雖然簡化了劇情的元素,卻使得現代觀眾更容易達道中國文學的傳統特色:對人性的同情。 人性大概是世界上最經不起試探的東西了。在整齣劇中,強烈的對比令人感到戲劇張力的強大:當看到田氏在理想幻滅時,最幽微的心理變化,對照的是莊子所謂的無情試妻,使人一方面感嘆人性的無所謂恆常,卻也令人動容:人不正是因此而所以為人?曲折的故事當中,表現出人的感性與天的理性相互撕扯,強大的戲劇張力使 得觀眾在感動之餘更予以反思、產生共鳴。 (上三段引自此) 簡言之,《夢蝶》所敘述的,是個男人求道,女人求愛的故事。◎貳、文本評論 從前文得知,這次吳興國與錢熠主演的《夢蝶》,是將古時對田氏嘲弄的看法,轉換成同情與欣賞。 無論在將〈莊子試妻〉與〈莊周夢蝶〉融合,還是以女性角度詮釋,在思想上都是很好的創新。 然而,從女性的角度來重新詮釋「莊子試妻」這個故事,不免就要使王孫挑逗田氏的七夜敘述更加細膩,來表達田氏並非一見鍾情,而是逐漸地受到感動。為了解釋田氏的感情,七夜,是劇中無法避免的。但是漫長的七夜也帶給觀眾冗長的感覺,在國家戲劇院演到晚上十一點多才放人,觀眾心裏是很火大的。甚至有人戲稱《夢蝶》為「王孫七夜把妹記」。而且這七夜中多半是單純的行為步驟,一壘二壘三壘一步一步來,沒有更深的意涵。如果能在七夜中加入更多的心理刻劃,反向的鬆弛,會使觀眾有興味持續看下去。 另外在這場新編的劇情中,融合的斧鑿痕跡太露,只要碰到可以放蝴蝶的地方就把蝴蝶加進去,玉珮、舞者等等,全部變蝴蝶,有種隱喻失義的感覺。 林昭緒和李珞晴兩人飾演的童男童女,也串場串的有些多餘,有些造作,在表演完後回憶時,對童男童女沒有很深的感觸。或許可以賦予他們更多的意義,舉凡敘述主角不能講的話之類的…… 雖然舉出了一些缺點,不過這是林秀偉老師初次擔任編劇,不夠熟稔也是可以理解的。◎參、音樂 這次的音樂由賈達群老師譜曲,融合中西樂為一體。我個人非常喜歡。 然而我喜歡卻不代表其他人也喜歡,當我在表演後溜去行政辦公室偷看幾百份的觀眾回饋單時,很驚訝的發現音樂部分十分受爭議且評價兩極。 原來是我們西樂出生的會認為很好聽,但是對於崑曲的老戲迷來說,音樂的分量卻太重了,一般來說,崑曲的樂器大約只有三弦、笛、指揮功能的鼓這些,甚至不用二胡,因為二胡的音質和人聲太像了,會干擾到人聲的部分。還有崑曲的曲牌被零星地肢解,對老戲迷來說也會十分不適應。(註:我和崑曲不是很熟,上面的資訊可能有誤) 以我初聽崑曲的經驗來說,當時的感覺是配器很薄弱,唱歌咿咿呀呀又慢又聽不懂。心裡覺得應該要重新配和聲什麼的。而後因緣際會的在一本關於崑曲的書上看到一位前輩的說法。他說我們這些學西樂的人有種音牆的概念,一聽到崑曲還沒欣賞就急著想改革,殊不知中國的音樂講究線條,強調線條的美感。 讀起來頗有怵目驚心之感。◎肆、 舞蹈 在我看來,舞蹈在這齣劇裡屬於附庸或功能性質,似乎沒有藝術上的重要地位。頂多就是穿的跟蝴蝶一樣以美美的姿態搬燈搬椅什麼的,要不然就是在錢熠演「大劈棺」前換裝的時候,群蝶出來跳幾個蹦子飛來飛去營造凶殺氣氛順便拖延時間。◎伍、舞台 舞台設計中,燈光是唯一在觀眾回饋表中只有好評沒有批評的。簡單的桌椅在燈光的照射下顯得非常惟美。可以以光線無中生有出門的開闔。整個舞台畫面呈現極簡又精緻的美感。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一個畫面是田氏幽居在家的時候,莊子不在,童男童女也都出去玩了。冷冷的光打在田氏的身上,這時候音樂是靜止的,畫面也靜止。這大約五秒鐘的靜止營造的孤絕,甚至讓我覺得即使孤獨一輩子,能有成就這樣的藝術也是值得的。 另外舞台中服裝的部份則有褒有貶,這次的服裝設計是由日本的前田文子設計的,頗為精緻,不過服飾好像也太像和服了。◎陸、觀眾 這是本篇的Special Time,相信很少人的觀賞心得會去寫觀眾,畢竟看台上的表演都沒時間了嘛! 不過在這國家戲劇院的四天以及嘉義場中,我可是很注意觀眾的反應:該笑的笑點有沒有笑?該哭的哭點有沒有哭?該拍的拍點有沒有拍?該靜的靜點有沒有靜? 這四天觀眾的表現,很意外的每場都很不一樣。 第一場是禮拜四晚上。這場是首演,首演通常容易出狀況,而我們的確有出些狀況。不過觀眾的反應還滿好的,安排的笑點都有發揮作用,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會在不該笑的時候笑。 第二場是禮拜五晚上。這場觀眾的反應和首演完全不同,觀眾席是恐怖的一片靜。要不是知道座位是全部售完,我甚至想懷疑那裡有沒有人了。 第三場是禮拜六晚上。興國老師因為連演兩夜了,這天的聲音比較沙。但觀眾反應良好,結尾時起立鼓掌的人還滿多的。 第四場是禮拜日下午。和第二場一樣又是個冷場,不過沒那麼冷。 嘉義場是禮拜六晚上。這場可能因為先前四場的觀眾批評時間太長,於是把《夢蝶》整整減了快二十分鐘吧。觀眾很特殊地在第一幕興國老師「太虛渺渺~」這段完後有掌聲。疑似國劇中的「碰頭彩」?(對此不甚了解) 觀眾這種一天熱一天冷的反應讓我覺得挺有意思的。這四天表演的東西都差不多,頂多哪天可能哪個人狀況稍微差一些,但水準大致上差不多。到底變數在哪裡呢?還滿值得研究的。畢竟表演藝術是種演出者與觀眾間的交流互動,不能只是做好自己的表演就算,也該了解觀眾的態度。 但滿可惜的是我手上目前沒有觀眾的資料。不清楚觀眾的年齡層、知識水平、文化背景,所以這些都得等到來日有資料的話再統整。目前只能不切實際的臆測說會看首演的人可能較少於觀賞經驗且比較熱情。看二演的人比較嚴肅。三演在禮拜六大家的心情比較輕鬆。四演在禮拜日接近工作天,觀眾心情比較悶。 當然這只是臆測而已。◎柒、感想 這次工作期間的感動,除了在看戲時所欣賞的藝術之外,另外就是工作人員與演出者平常所帶給人的感染力。可以說,一個好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不只存於他的作品,更存於他的生活中。 還有,雖然創新或改革都是容易受批評的,我們要堅持下去。 最後的自我期許:1/11禮拜六台南場加油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domo78626 10 發表於 January 16,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6, 2008 你是去聽這場沒錯吧?其實深藍上有許多國樂的學生流竄但國樂的文章的確很難分類所以這裡討論的人也就相較的少很多他說我們這些學西樂的人有種音牆的概念,一聽到崑曲還沒欣賞就急著想改革,殊不知中國的音樂講究線條,強調線條的美感。好幾年前我曾經有一個香港的朋友email 一首《夢蝶》給我這曲子是國樂界一首經典之作也因此引起了我對這個版面的興趣我對崑曲不熟悉所以我就不方便討論崑曲但是小時候因為表演的關係常到鹿港因而有機會接觸到南北管的音樂而高中時曾經和戲班子同台過歌仔戲更是一個特別的經驗在早期相較於民間音樂來說唱腔與肢體上的表演是他們的主要特點且是在節慶、祭祀或是秋收時人們用來消遣娛樂用的雖然中國仍有的宮廷雅樂但這可能跟貴族出生的西樂有絕大的差異性而因地方種族及信仰的不同佛教、基督教對東西方音樂的影響差異甚大作曲家所編寫出來的音樂也各有特色早期中國音樂在和聲上的確不足但線條上的處理、意境上的表現卻遠遠大過和聲及對位的需要即使現今國樂已編制成所謂的國樂團與西樂仍然有許多器樂特性及音域上的限制常有學西樂的朋友抱怨國樂不夠精準國樂則抱怨西樂的東西聽不出感情我想唯一的辦法也就是多多接觸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半瓶水 10 發表於 January 20,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0, 2008 在早期相較於民間音樂來說唱腔與肢體上的表演是他們的主要特點且是在節慶、祭祀或是秋收時人們用來消遣娛樂用的雖然中國仍有的宮廷雅樂但這可能跟貴族出生的西樂有絕大的差異性而因地方種族及信仰的不同佛教、基督教對東西方音樂的影響差異甚大作曲家所編寫出來的音樂也各有特色嗯,不是很了解這段。你是從前文接下來討論歌仔戲嗎?還是說崑曲?如果是崑曲,在我印象中似乎是知識份子層級在看的東西。像我這種地痞流氓就是有看沒有懂XD。如果說崑曲是消遣娛樂用的,那中國平民老百姓的藝術水平未免也太高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domo78626 10 發表於 January 20,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20, 2008 柯柯~因為我崑曲不熟...||||>>他說我們這些學西樂的人有種音牆的概念,一聽到崑>>曲還沒欣賞就急著想改革,殊不知中國的音樂講究線條,強調線條的美感。 我只是就這句話來講而已對不起離題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