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wine 10 發表於 December 24,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24, 2007 軍隊是一個國家基本的防衛組織,一個國家的安全與對外的穩定都要靠軍隊維持,軍事可以利用來保護一個基本國家的外交跟利益的維合,對於一個文明的保障是最主要的根本,一個擁有強大軍事組織的國家可以利用這向優勢去征戰對外的利益跟紛爭,換句話說,就是侵略。從古至今這種強國征服弱國弱肉強食的爭戰,在各個地方不斷的上演著,國家的興亡跟利益財富等取得支持這種模式不斷的循環,這種常態的差別只有武器制度的變化,升級戰爭的模式。羅馬在地中海的擴張隨著勢力不斷的擴大,得到的利益跟財富壯大了羅馬的胃口跟野心。隨者貪瀆跟野心無法無天的擴張,羅馬共和發動了更大的戰爭,羅馬對外的主要大型戰爭主要都是在共和時期完成。光是在征服阻擋羅馬共和在地中海的迦太基,羅馬共和得到的地益讓羅馬更加的放膽去奪取他們的敵人的土地跟人民財富,到了帝國時期羅馬皇帝開始對於擴張舉動採取了比較守勢的狀態。為何之後的羅馬帝王開始採取了這種守勢的行動對於帝國?主因是奧古斯都(屋大維)的訊諭。羅馬在對抗日爾曼的蠻族部落戰爭不斷,這些位於北方充滿森林和湖泊地區的蠻族頑強的像是不肯屈服的野生動物一樣,每當勞師動眾對抗這恐武有力的蠻族時,他們似乎被軍團的威力震壓住,但是有時他們發揮出來的能力卻又能造成軍團巨大的損傷,這些搖擺不定和生性倔強的日爾曼人難以處理跟震壓。這裡的人生性自由也不願成為奴隸侍奉羅馬。他們寧可殺完自己的家人親屬在自殺也不願意勾掩慘喘而活在這種卑賤被人賤賣的地位之下。這種不穩定的氣勢使得奧古斯都耿耿於懷在心理,和瓦魯斯一起犧牲在條頓堡森林的三個軍團使得這位衰老的皇帝對這件事的心理打擊非常的巨大甚至據說造成奧古斯都性情大變。在他死後元老院發表的遺囑給了下位繼承者對於之後帝國疆域限定的指示。羅馬的疆域被指示為應該西至大西洋,北方以萊茵河和多瑙河、東方以中亞的幼發拉底河為邊界,南方到達阿拉伯地區跟非洲的荒涼沙漠,以大自然的地理為自然邊界當作帝國的永久防線。羅馬帝國在公元一世紀時唯一增加的行省是不列顛行省,圖密善時期在不列顛的征戰因為皇帝本身對於將領的功積不安而被停止,要不然帝國的疆域還能當達整個蘇格蘭地區和愛爾蘭島嶼。到了羅馬安東尼王朝(五賢帝時期)圖拉真皇帝對於帝國的防務極度的重視,圖拉真本身也是受過嚴格的軍事訓練的皇帝,在位時期展開了長時間大規模的爭戰,對於一直窺視羅馬帝國的蠻族開始了強大的征服跟壓制,達西亞的蠻族們曾經在圖密善時期汙辱了羅馬帝國的尊嚴,無視羅馬的國度進行殘暴的掠奪侵略行為是該徹底的解決這些威脅羅馬安全的敵人了。這場戰爭延續長達五年,在圖拉真皇帝發動頃全國之力來戰之後,達西亞的蠻族徹底的潰拜被征服。為了宣揚在皇帝領導之下帝國對於達西亞的征服,羅馬建立了『圖拉真紀念碑』,歌功頌德在歌舞昇平的羅馬訴說著帝國的強大跟壯盛,帝國疆域獲得了達西亞行省一千三百哩的國境,這場行動危犯了奧古斯都的遺訊,但是也是最能保住帝國利益和應付蠻族的威脅。在征服完對於達西亞地區的征戰,皇帝飛揚拔扈的心理快速的蓬漲,這種英明蓋世的心態也激起他與征服世界傳奇的亞歷山大大帝一較高下,在亞洲的戰爭羅馬軍團很快的把巴底亞人(安息)給擊敗,羅馬軍團行軍經過了亞美尼亞的山區和波斯灣,圖拉真成為了第一個航行在波斯灣的羅馬將領,但也是最後一個。羅馬佔領了美索不達尼亞平原、亞述、亞美尼亞等中亞富庶的地區,各個中亞諸國的國王都從羅馬皇帝手裡繼承即位的王冠,帝國甚至出現要進軍印度的念頭,元老院甚至每天接到不知名的部落接受帝國的統治,不知名的部落懇求羅馬軍隊的保護,但隨著圖拉真在小亞細亞的去世,羅馬在他時期征服的最大的板圖也隨著他的去世而逐漸消失。一旦失去強力的控制,就勢必會去強力解開自己身上的枷鎖,羅馬過於旁大的板圖,太過於搖遠的行省難以控制,且帝國也因為板圖的巨大而束立起不少敵人,只要羅馬一又問題出現跟事件跟災害,他們可能壓迫的情緒必定暴發,情況嚴重甚至可能難以控制。這些民族現在在暗處淺伏,一有事情不滿的情緒必定動搖到羅馬的行省的統治,像是猶太人處心積慮想要獨立建國,不惜讓自己整個民族承受失敗被奴役的代價,羅馬為了平定猶太人的起義已經流了不少鮮血,拆除了他們的聖殿,屠殺他們民族,最後哈德良皇帝強制分散了這個倔強的民族,只要有一個行省民族起義騷動就讓羅馬帝國有不少困擾了。在哈德良皇帝的睿智之下,羅馬帝國放棄了在圖拉真時期佔領的東方土地,把駐紮在那些地方的羅馬軍團撤走,幫忙安息人建立獨立的王權,因為整個帝國太大了,羅馬沒辦法完全的掌控。一個帝國在由強盛轉衰也代表王權開始不穩固,這也代表著遲早會有內戰暴發,爭奪這個位子,皇帝的紫袍充滿了鮮血,由暗殺和戰爭染上了鮮血。帝國激烈的內戰也消弱了羅馬的防衛力量,也讓蠻族開始找的機會入侵帝國,在蠻族眼裡一個沒有辦法保護自己的帝國是最好的獵物。整個帝國開始陷入蠻族橫行局面,首先出現歌德人開始大肆劫掠希臘,羅馬軍團在那些地區跟歌德人不斷的戰爭,在帝國中期掘起的薩珊王朝波斯帝國也開始劫掠羅馬東方富裕的行省,但多虧了一些皇帝英勇的領導跟卓越的戰術,羅馬中期對於蠻族的戰爭還能有效的對付,整個帝國還能進行對於外族大規模的征戰。薩珊王朝跟羅馬的作戰有勝有負,薩珊王朝耗盡了全力也無法佔領羅馬的小亞細亞行省,羅馬帝國遠征也消滅不了薩珊王朝,雙方的疆域一直維持到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之後才有重大改變。隨著帝國的經濟的衰敗跟羅馬的內戰不斷,羅馬的力量逐漸的消失,凱撒的光榮不在。公元363年,羅馬朱立安皇帝進行了羅馬帝國對外最後一場光榮遠征行動,在他之後羅馬帝國就一直是被動的防禦狀態。隨著帝國的分裂,東西帝國討伐非洲汪達爾人失敗,匈奴人的入侵,各個外族的掠奪。汪達爾人和歌德人攻入羅馬城掠奪數次,西羅馬帝國無力抵抗。東羅馬帝國甚至為求自保要求哥德人不要攻擊東羅馬帝國要他們去攻打西羅馬帝國,整個行為已經充滿了恥辱。公元474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哥德族將軍奧多亞克將皇帝的徽號交到君士坦丁堡,帝國名義上回歸為一,從此這個羅馬帝國跟羅馬沒有任何關係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藍色月全蝕 10 發表於 March 31,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rch 31, 2008 其實不斷爭戰也是為了維持羅馬貴族經濟的結果吧。在地中海成為羅馬的內海之後,羅馬一直沒有大範圍的奴隸以及土地增長(尤其是奴隸)這對羅馬大部分的貴族跟自由民而言,都失去很多的經濟主力。在經濟不足的狀況下,只好不斷倚賴軍事作戰來或取經濟來源,但也如樓主所說,日爾曼剽悍的民族性並沒有為羅馬增加奴隸的計畫帶來幫助,反而在消耗國力下受到更多的打擊。故只好放棄部分國土,全力發展還能掌控的地區。順便一提,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應該是公元四百七十六年,而非四百七十四年。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leiwine 10 發表於 May 17,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17, 2008 順便一提,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間應該是公元四百七十六年,而非四百七十四年。喔 這裡我打錯了 但一般定位還有爭議若以羅穆魯斯‧奧古斯都為西羅馬帝國的末帝,則毫無疑問的,西羅馬帝國是亡於476年。若以朱利烏斯‧尼波斯為西羅馬帝國的末帝,那末西羅馬帝國則當亡於479或480年。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