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魔術師的知識產權 by Tim Harford


Recommended Posts

魔術師的知識產權 by Tim Harford19世紀70年代晚期,一位名為比阿捷•德•科爾陶(Buatier De Kolta)的魔術師在巴黎表演魔術,從一卷空紙卷中變出大束紙花,令觀眾目瞪口呆。直到一陣疾風將其中一朵紙花吹到舞臺前面的地板上,才有人知道這個戲法是怎麽變出來的。觀眾中的一位魔術師抓住它,然後跑開了——德•科爾陶的許多競爭對手很快就開始表演他的戲法了。

  這個故事是最近剛從耶魯大學法學院(Yale Law School)畢業的雅各布•洛辛(Jacob Loshin)在一篇關於魔術師如何保護他們戲法的論文中講述的。這種公然的盜竊行為在今天是難以想象的,因為魔術師們已經建立了一套職業行為準則,以保護他們最寶貴的財產:創意。

  這篇研究論文瞄準了(盡管是間接地)一個只會變得更加重要的問題:知識產權——在如今這個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財富以創意、而非實物的形式被創造出來。知識產權法律並不能很好地保護魔術師的戲法,在高級時裝和高級烹飪領域也作用不大——洛辛將所有這些領域都稱為知識產權的“負領域”。

  對時尚行業而言,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可能不是問題:高端時裝逐漸普及,有助於帶來淘汰,使人們產生對更高端時裝的需求。但廚師和魔術師需要一點幫助,來保護他們的創意。在缺乏法律保護的情況下,他們訴諸於職業規範。

  洛辛描述了魔術師的職業規範,即鼓勵有選擇的分享技巧、限制抄襲並向重新發現失傳已久的技巧的人給予與其發明者同等的榮譽。經濟學家埃馬努埃萊•福沙爾(Emmanuelle Fauchart)和埃裏克•馮•希普爾(Eric von Hippel)指出,法國廚師在分享菜譜方面也遵循類似的規範。

  在兩個例子中,這些規範通過可能非常強大的社會壓力得以實行。洛辛描述了一家公司的例子,在同行的眼中,該公司創作的戲法歸別人所有,盡管這並不違法。但魔術雜誌不接受該公司的廣告,專業魔術師不采用它提供的魔術,很快這家公司就破產了。

  這些技巧奏效的原因在於,魔術師——以及廚師——之間的同行感情非常緊密。有誌向的廚師要當很長時間的學徒,然後依靠口碑找到下一份工作。魔術雜誌在報紙雜誌經銷商那裏買不到,即使是查爾斯王子(Prince Charles)也必須在完成一項考試後,才能被吸納為魔術圈(The Magic Circle)的成員。如果一位魔術師從別人那裏偷取技巧,或者將不為外行廣泛知曉的秘訣泄露出去,其他魔術師就不會將新創意告訴他或者推薦他。

  這些非正式的制裁對廚師和魔術師都非常有效。但它們並不完美。尤其是魔術師,他們面臨另一個廚師沒有面臨的問題。如果一位廚師的菜譜泄漏了出去(這並不損害他的名譽),只有其它專業廚師才會使用該信息。但如果一位魔術師的戲法泄漏了出去,他的名譽就會受損;實際上,整個魔術界的神秘感就會有所降低。

  舉一個有名的例子。上世紀90年代,一部片名不言而喻的電視系列節目——《破譯魔術師的密碼》(Breaking the Magician's Code)——為人們揭開經典假象背後的秘密,因而吸引了大量觀眾。一位魔術師抱怨稱,這些節目是在“窺探隱私”。但魔術師的社會制裁對電視制作人毫無作用,並未阻止他們揭露魔術師的秘密,魔術界對該節目提起法律訴訟也沒有勝訴。

  洛辛的論文提醒人們,知識產權可以是多麽特殊。經濟學家不太容易應對特殊情況,但如果我們想要理解無形的創意經濟,這是一個我們必須掌握的戲法。

轉自: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