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ed Posts

一篇文章重要的組成元素中不外乎:華麗的文字、精練的句法、新穎的文筆與自然的修辭。但是他們的存在價值都比不過「作者的感動分享」。

現在社會中的「高標文章」高度著重在文字、句法......等實質可見的事物,這使的一些離異、奇特甚至是略為偏激的觀念漸漸在人們欣賞文章的映象中滋長。

基測考完試登在報上的「好文章」,裡面的頭一句話,八字中有七字不會唸,我想應該不是我的國文造詣欠佳... 這一句話裡面的幾個字,多是冷門、少見、少用,還有些是多數人根本沒看過的。

此種文章無法讓人了解其箇中涵義,其在敘述場景就使用艱澀的文字,而內容在我看來充其量只不過是本「少用字辭典」---無內容可言。這種文章卻因為現代人錯誤的觀念、想法而成為主流。

文章缺乏了「作者的感動分享」,讀來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情意的真摯」,頂多是將自己瀏覽字典所記來的深澀詞彙牽強附會的不自然運用,這又能給讀者什麼心靈上的悸動?

我所堅持的文章,是在內心有所感觸、感動、感想時信筆而行,絕不做無病呻吟,而用深澀、艱難的文字來遮掩自己的庸才、增加自己胸中虛假的墨水,如果我失去了原則而寫出這種無內容空有文字的假文章,麌帠勩礍揅(無意義可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