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的行旅 10 發表於 December 5, 2007 檢舉 Share 發表於 December 5, 2007 如題,許多地方都看到「必須使用...的科學方法...」但也許者只是另一個習慣性的語焉不詳吧?拋出一些磚頭:1.系統化(例如說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設定假說設計實驗分析結果...(DC)...重複直到得出可接受的模型)2.數據化(所謂哲學家就是繳學術論文不用計算理論誤差的人???)3.幾何學、數學(有人認為前者應包含於後者)等強力武器的使用以上應該是較無疑議的,才疏學淺,請指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NoOneThere 10 發表於 January 11,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January 11, 2008 如題,許多地方都看到「必須使用...的科學方法...」但也許者只是另一個習慣性的語焉不詳吧?拋出一些磚頭:1.系統化(例如說觀察現象提出問題設定假說設計實驗分析結果...(DC)...重複直到得出可接受的模型)2.數據化(所謂哲學家就是繳學術論文不用計算理論誤差的人???)3.幾何學、數學(有人認為前者應包含於後者)等強力武器的使用以上應該是較無疑議的,才疏學淺,請指教。一般科學方法是指對某項現象進行研究後,提出理論,並且以大量的可重複的實驗證明理論能否滿足現實,而理論是否正確也完全取決於實驗結果。數學方面比較不是重點,像是生物或醫學方面的一些研究並不會用到數學或幾何(例如生物上發現馬是吃草的就跟數學無關),但我們仍然認為那是科學方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夢境的行旅 10 發表於 April 9, 2008 作者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9, 2008 抓重點:方法1可重複的實驗 2從一般性的現象到深入--------------------------------------------------愛因斯坦對海森堡說:「是選用的理論決定我們可以看到什麼。」我覺得這句話像個PARADOX,不知它說對幾分。量子力學,波函數的崩塌。選用的實驗決定看到粒子性或波動性,甚至可能在粒子通過雙狹縫很「久」之後才決定。真是奧妙又神秘的物理啊。(再引用A. Est的話:「上帝(按:愛氏對此詞有特別的認知)也許很狡黠,但祂的立意並不壞。」)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藍天琴人 10 發表於 April 9, 2008 檢舉 Share 發表於 April 9, 2008 樓主所問的問題事實上是一個大哉問呀...舉個例吧...你能夠保證現在的數學問題所用的定理...經過了一些實際帶入數據的証明過程...我們就認為他完備了嗎...事實上不然...而為什麼現在所學習的幾何學當中...歐幾里得只用了巧妙不需形式證明就可以輕鬆理解得証的所謂"公設"...就可以明白的推演...為此後續的科學家提出了討論...最後被哥德爾一舉提出盲點並且與以系統的說明...ps.事實上原理的推演可以進一步的分類出三種...(稱為科學理論的三重賦格...)直觀:簡單說就是類似公設的道理...形式:今天有一個定理...我們與以解釋系統的形式證明...後設:為了完整使用形式系統...又整理出來的使用說明...可是看似完整的三個遞進過程...本來相互的推演沒有產生重大錯誤...但就如上述所說...哥德爾發現如果用以上的過程詳細分析推演的話...將會產生重大的矛盾錯誤...討論到這邊...事實上是要牽扯到當初二十世紀初期的一個偉大數學科學邏輯學家...哥德爾...所提出的不完備定理...這個定理之所以為定理是因為他是實際存在正確的...為此甚至後續先進也再非歐幾何得到突破...在下才疏學淺呀...只是提供些東西跟大家分享...然後看大大們的東西也可獲益良多呀...如果各位大大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找找看...如果要詳述只得另行發文了...=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