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91yi39 10 發表於 May 30, 2005 檢舉 Share 發表於 May 30, 2005 有一本雜誌,以純文學之姿屹立三十年而不搖。有一本雜誌,孕育吳淡如、侯文詠、張曼娟等台灣新一代的優秀作家。有一本雜誌,帶領文學找到年輕的出口,淨化社會營造光明的未來。有一本雜誌,讓時代留下腳步,讓青年敞開心靈。這一本雜誌,就是明道文藝。明道文藝網址:http://www.mingdao.edu.tw/culart/明道文藝訂購劃撥專線:00264621明道文藝雜誌社電話:(04)23747184 傳真:(04)23362770歡迎訂閱、投稿!明道文藝發行已經二十九年多,月月出版,出刊三百多期,由於內容純正,編排典雅,廣獲各界好評,曾榮獲六次行政院新聞局雜誌金鼎獎、四次文化建設委員會優良文學雜誌獎及教育部優良期刊獎、國家文藝基金會優良刊物獎等。這樣一本優良的文學雜誌,經由學生,深入家庭,成為陪伴許多年輕人成長的刊物,也成為家庭中父母教育子女、兄弟姊妹共同閱讀的讀物,對於書香社會的推動,貢獻最具體,影響最深遠。 如果說最近二十年來,明道文藝是台灣文壇的源頭活水,一點也不誇張。明道文藝的出刊,點燃了青年文藝的火把,明道文藝舉辦的「全國學生文學獎」,則照亮了學生寫作之路。 這項徵文是台灣第一個針對在校學生的文學徵文,從一九八一年開始,以高度的理想、公正的態度,長期鼓舞校園寫作風潮,培植文壇新人,成效卓著,至目前為止,共收稿件二萬多篇,頒發獎金超過一千萬元,得獎人九百多人,其中,得獎後,繼續寫作,再得其他重要文學獎項及出版著作的有二百多人,獲得的獎項超過四百個,出版的書籍五百多本。像簡媜、張曼娟、吳淡如、侯文詠、王浩威、陳克華、蔡素芬、焦桐、許悔之、林黛嫚、張啟疆、陳大為、鍾怡雯、駱以軍..等,年輕一代的知名作家,都曾經得過這個獎,與明道文藝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每年,學生文學獎揭曉時,各個學校都視為是年度校園大事,各出版社也密切注意這些文壇新星的出現。放眼當前,大學院校的文學教授及報社、雜誌社的編輯、記者,許多人才都是從學生文學獎出來的,故有人將明道文藝的「全國學生文學獎」譽為文壇的源頭活水。 明道文藝除每月出刊外,亦出版不少叫好又叫座的叢書,如漢寶德《為建築看相》、王鼎鈞《文學種籽》、江舉謙《文章探源》、張大夏《國劇欣賞》以及《唐詩的境界》《我的國文師承》..等,尤其在指導學生作文和介紹好書方面,明道文藝更是不遺餘力,曾經二次大規模蒐集資料,出版《作文批改範例》、發行光碟,同時三次審慎篩選,編印《好書書目》,獲得老師和家長的贊譽,報刊、廣播曾多次推薦,大陸南京大學出版的《中國讀書大辭典 》,對《好書書目》更以圖文方式說明介紹。 作為以推展青年文學、推動書香社會、提昇人文教育為職志的雜誌,我們不僅在內容規畫上念茲在茲,在相關的活動設計上更是緊緊扣住,發揮功效。明道文藝創刊二十多年來,出版刊物,編纂好書,舉辦全國性的學生徵文,同時更與其他傳播媒體,辦過無數次的座談會,也舉辦過高中老師文藝營、高中學生文藝營、邀請知名作家到台中作系列演講,傅佩榮、張曼娟、吳淡如、張大春、小野、廖輝英、余光中、柏楊、曹又方、林清玄、子敏、三毛、愛亞、張曉風、陳幸蕙、亮軒、簡媜、廖玉蕙、沈謙、余秋雨、白先勇、陳若曦、隱地、吳晟、侯文詠..等等,都因我們的邀請,到過台中和中部地區讀者見面。 明道文藝更成立了現代文學館,結合社會資源,有計畫的典藏圖書剪輯資料及展示作家文物,使文學活動更活潑,文學生命更長遠。 top具體的交流事項(1)一九九○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將本刊舉辦的學生文學獎,高中組得獎作品精選四十篇,輯為《台灣學生文學獎歷屆高中獲獎作文精選》出版。 (2)一九九一年國家文藝基金會連續兩年將本刊列為優良文學雜誌,每年補助寄往大陸二百所大學圖書館和文學研究單位。 (3) 一九九二年,南京大學編印《中國讀書大辭典》,圖文介紹本刊編印的《好書書目》。 (4)本刊發行人、社長、編輯於一九九二年起,多次前往大陸頒獎給學生文學獎大陸地區獲獎者。(5) 一九九六年二月明道文藝精選北京師大附中學生作品,推出「北師大附中作品輯」 (6)一九九七年元月美學大師余秋雨教授應明道文藝之邀,到台中演講,談讀書方法,演講內容收入爾雅出版社《余秋雨台灣演講》。 (7)一九九八年八月,在文建會贊助下,明道文藝規畫,聯合台灣五家雜誌組團至廈門、上海、北京三地,與當地著名文學刊物負責人和作家進行座談、訪問,為兩岸文學雜誌交流開啟先河。 (8)一九九八年九月,大陸詩人訪問團;十月中旬,大陸文學雜誌主編;十月下旬,大陸著名作家王安憶、舒婷、莫言、蘇童、陳丹燕、池莉、余華...等相繼來台,進行連串座談、參觀,也都到明道文藝訪問。 (9)一九九九年五月,明道文藝刊出大陸重點高中-「北京四中的學生作品展」。 (10)二○○○年九月,明道中學現代文學館召開「兩岸文學關係」座談會,有大陸學者陳思和、朱雙一、楊匡漢、劉登翰、黎湘萍、劉俊、曹惠民、章亞昕及中部學者李威熊、李立信、徐照華、簡政珍、林明德、阮桃園等共同討論。 (11)二○○○年十一月,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舒乙館長,應邀至明道中學演講,參觀明道中學現代文學館。 (12)二○○一年六月,大陸知名報導文學作家張鍥、周明、陳祖芬、楊匡滿、胡平、李玲修、傅溪鵬、李炳銀、鄧賢等訪問明道文藝、參觀現代文學館。 (13)二○○二年十一月,來台參加「兩岸青年文藝營」的大陸青年學生二十餘人,參觀明道文藝及現代文學館。 在各界擔憂年輕一代國文程度日漸低落,社會功利思想日趨瀰漫的時候,明道中學秉持崇高的理想,務實的作法,創辦明道文藝,帶動文學風潮,讓每一個年輕的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經由文學的涵養薰陶,生命更加充實亮麗,也讓許多青年,經由明道文藝,走出教室,邁向文壇,對於文學教育的向下扎根,文學花果的日益擴散,功不可沒。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Recommended Posts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