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為了什麼學英文?


Recommended Posts

from 深藍學生論壇外語學習版

(本篇文章並非咖塔原著,而是由外語學習版好幾手的轉過來的,特此註明)

每次看到有什麼IELTS,托福,GRE考試統計成績公佈,全國一片烏鴉鴨的檢討聲浪,身為英文老師的我,都有種罪惡感,好像自己該被拖出去槍斃一樣。

我們都知道,英文很重要。

我們是個海島型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四通八達的網絡和別的國家取得貿易的機會;

我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大陸以外的強國提供某種形式的外交、武力保護。

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然而,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我開始常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家巷口每天8點的垃圾車事件。我家這個社區,算是新竹一流學區附近重要的社區之一。清大、交大、竹中、竹女,還有新竹幾個升學率超好的國中都剛好非常接近我們的學區。社區裡面的人,看得出來,都有一定不錯的社經地位,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我們在這邊住了一年多,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社區的氣氛和氣質。

每天8點,大家拎著垃圾站在巷子口等垃圾車,打聲招呼就開始閒話家常,里長也常常在這個時候,跟我湊合著討論一些社區哪邊的路燈不夠亮,哪裡的危險路口應該要增加一些交通號誌的設備。一切都很好,也真的沒出現過什麼讓我們非常困擾的問題。一直到過完年之後,有一戶移民國外的住戶,搬回這個社區。每天8點,一樣在那個巷子口,一樣在等垃圾車,一樣大家都拎著一袋袋的垃圾等著「少女的祈禱」音樂聲越來越靠近。但是,等了2分鐘之後,開始有人咒罵,「這是什麼爛國家,連倒個垃圾都要等這麼久?」接著,她剛好自己站在她家冷氣的下方,被冷氣排出的水滴了幾滴,她又開始抓狂,「台灣真是個爛地方,連冷氣都這麼爛!」最後,就在垃圾車已經近在眼前的時候,她氣呼呼的轉身,拎著她的垃圾,迸的一聲甩上她家大門,嚷嚷著:「我不倒了,國外才不會這樣」!接下來連續好幾天,我們社區開始出現大白天就有人不管垃圾車幾點來,直接把垃圾袋扔在巷子口。等到晚上,垃圾已經腐壞,臭氣沖天,不然就是被流浪狗、流浪貓抓破垃圾袋,垃圾在社區四處散落、飛揚。里長因為她家冷氣機滴水的問題,好意去提醒她會被環保局開單,被她破口大罵:「你們不要以為我住在國外,就可以刻意刁難我!」後來我從鄰居們那邊輾轉得知,她們一家都是學歷高、收入高,很早就申請了綠卡移民到美國去。

「她們的小孩英文都很棒耶,國小開始就請外國人來一對一家教」,一個歐巴桑用著羨慕和崇拜的語氣這樣說著。我開始回想,從我學英文以來,我週遭那些英文說得非常流利的身影。在新竹公車站,一大群實驗中學的學生,明明在台灣卻刻意用英文在交談。有一位教授說,他只要聽到人家唸「frustration」這個字,他就可以知道這個人英文程度怎麼樣。我在輔大英文系,一大群的「台北幫」,英文說的像外國人一樣好,打扮、穿著也非外國名牌不可。還有一個出書的英文小魔女,她的媽媽很驕傲的在電視上說,「我的女兒英文學得太好,現在連說中文都有外國腔」。

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同胞把我們當成外國人一樣崇拜?我們學英文,是因為我們發音要標準,講話才比較有份量?我們學英文是因為,那個語言所代表的東西比較崇高?還是,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把自己變成外國人?又或者,要像我的鄰居一樣,學英文是為了要去外國生活,然後回來嘲諷那些乖乖遵守垃圾不落地的善良老百姓是沒見過世面?那些實驗中學的孩子,我常常看到他們一大群聒噪的喧嘩,完全不理會車上的其他人要休息。那位教授,一天到晚在挑剔別人的發音問題,卻可以講出「長的太醜的女生就應該要閉嘴」、「黑人的嘴一看就很噁心,不過,沒辦法,他們是非洲來的」這類充滿性別、種族歧視的話。

我那些台北幫的同學,把打工賺錢買名牌當主業,上課當學生才是副業。

如果你和他們同一組做小組報告絕對會倒大楣,因為他們沒空上圖書館找資料,討論沒建設性的意見,他們只好負責上台做口頭報告的部分。結果,輪到他們上台做小組的口頭報告的那天,他們因為前天熬夜打麻將缺席了。這也讓我想起,我爸在住院的期間,我媽一直打電話來跟我說她不懂醫生在說什麼。我剛開始以為是我媽很魯,很難以溝通。後來索性我請假回家一趟,我才真的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原來是那位醫生,對著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歐巴桑,講了2句就要夾雜一長串的英文,那一長串的英文中還包含了英文專有的醫學名詞。

我站在那邊,聽那位醫生講了一大堆中英文摻雜的病況說明。我用了更長一段的英文一句一句慢慢的回他,他愣住了,也嚇到了。但是,除了當下有反擊的快感之外,我不覺得驕傲,也不覺得開心,因為我想到了,在這家醫院裡面的其他的病人,這個台北來的大醫院是怎樣的看待、對待他們。英文很重要,但是,是否,我們都用著一種扭曲的心態奉承著這個語言?我認識的一個外國教授,有一天忍不住對我說,台灣人常常在問外國人, ”Can youspeak Chinese?” 他剛來台灣的時候覺得很疑惑,因為他們英語系的國家,通常都是會用 “Do you speak English?” 對他們來說,語言是一種是在生活中使用的習慣,而不代表某一種特殊的能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他們會用「Do you」而不是用「Can you」來造這樣的問句。這一陣子,又聽到另外一個常常出席國際研討會的教授在思考,為什麼只有亞洲的學者,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文章時,每個人一開頭都先說,”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明明那些德國、法國的學者,他們說英文的德國腔、法國腔才真的讓人難以辨識他們在講什麼碗糕。

我在研究所的另外一個教授有一天聚餐突然聊起了他一些移民也是教授級的朋友,他說,這些朋友很妙,移民到了國外之後,唯一的休閒娛樂就是聚在一起,一起數落台灣有多差勁、有多落後。非常相似的,一位到英國拿博士學位的學長跟我談到,他在英國的時候被一個外國朋友問到:「為什麼很少聽到你們台灣人稱讚台灣?」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我們不時的在強調及早學英文有多重要,我們要一群孩子連母語都還不熟悉,就要他們去學英文,這個教育政策底下,我們透露著對自己文化的輕蔑,是否也反應著我們這些大人莫名的自卑?我們都在說學英文才會有國際觀,但是,說出這樣的話語的人,他們除了CNN和BBC看得到的新聞和評論,他們還熟悉哪些外國文化和政治角力?真的,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從我們社區的垃圾車事件,我就開始不停的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有一天,我花了1節課的時間,和我的學生用說的、用畫的、用唱的聊了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我們有一個結論,台灣很好,所以,我們要用英文幫助台灣走出去,我們約好,只要遇到外國人,都要跟他們說最少三件台灣很美好的事物。

台灣還可以更好,所以,我們帶著台灣的問題走出去找答案,每一次到國外去,我們都最少要找到3個答案回來幫台灣解決它的問題。今年暑假過後,我很期待我的學生會帶哪3個答案回來。

MikiRei's comments :

我覺得不只台灣, 亞洲地區都把英文看的過分重要

會英文簡直就像是不一樣的成次,是崇拜的對象

我國外長大的. 英文是比我中文還要好

講話也是英文比較流利.思考時也是用英文比較多

不過, 我卻不是以英文而自豪

在澳洲, 我是以我會中文而自豪

從小到大, 我一直遇到一個趣事

回台灣, 我會因為拿一本英文小說在看而被路過的叔叔誇說我很用功

我卻是 "............" 看書是我的休閒耶 - 哪裡用功啦?

有時會用英文回我媽話, 會被人說, "你好利害噢"

我的回答卻是, "那裡利害啦? 住澳洲很久了. 不會英文也難啊"

回澳洲又不一樣了

我會因為在學校看中文漫畫而被誇很聰明

我卻回說, "It IS my native tongue. What do you expect? How does that make me smart if I can read/speak a language I speak at home all my life?"

Anyways, 總言之, 一直覺的莫名其妙

會英文不是什麼神聖的事. 只不過是多會一種語言而已

--

My opinion: (咖塔)

「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不知道為什麼看了很想哭 = =

原本只轉在我的個人版,

又轉過來是由於一再看到捲捲發過的為什麼學英文相關主題,

雖然我沒細看,

但我想這是很值得我們反思的文章。

這一陣子,又聽到另外一個常常出席國際研討會的教授在思考,為什麼只有亞洲的學者,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文章時,每個人一開頭都先說,”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現在他令我想到剛轉po的另一篇「台灣學生素質很差 (?)」,仔細思考過自己接受過的英文教育和相關的東西,不知道大家對這篇文章有些怎麼樣的感受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第一個關於這篇文章的學區我實在想不出來,因為竹女和清大等學校是兩個方向,大概推估應該是東光社區。

第二點新竹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高學歷和低學歷差距非常明顯,新竹市是全台灣幫派最多的地方,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實驗中學他是全台灣最早推行雙語化教學的學校,而且實施的非常的徹底,因為它的入學人口的關係,能在實驗中學唸書的學生有個條件要求,你必須是住在那邊的住戶或者是你家庭有人在科學園區上班,也就是那間學校的孩子家庭背景全部都是高收入高學歷的學校,有人可能覺得教授的兒子很神氣好像很厲害,再那間學校招牌一掉都可以砸死一堆,因此她們學校的學生講英文請不要太奇怪,因為她們的教學就是這樣。

第三點,my english is very poor,這句話只是教授謙虛在講的,如果她們的英文會差全台灣至少一半的人可以去跳樓了。

而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從比例上來說全球會講中文的人將近15億之多,平均每四到五個人類之中就有一個會講中文,相對的英文呢?最多不到五億,即便當時英國統治相當程度的區域,但是在這些國家很奇怪的葡萄牙語、法語等這類不入流的語言反而更多人會,平均上來說每十二到十一個人類之中只有一個會講英文。

就作生意來說,英文是極度不方便的,各位想想你寫一份中文文宣就有十五億人看的懂,寫一份英文文瑄卻只有五億人看的懂,差距太大,而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只是因為中華民國的大學聯考考試中有英文這個科目霸了。

有人或許會講英文辭彙文美,可是你看完中文的書籍了沒?四書五經二十五史,史記等等一卡車的古書你要多少有多少,近代的魯迅等作家的書籍又看了多少?不會有人吃飽沒事跑去學外語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呃...

美國部份,我要澄清一下

因為我們社區倒垃圾都是禮拜日晚上把垃圾桶拉出去

禮拜一下午會有垃圾車來清,禮拜一晚上再把垃圾桶拉進家裏

在台灣當然不一樣,要站著等垃圾車,多年習慣lazy,要改成自己站著等當然會怨阿

這是因為誤會吧

還有實驗中學有所謂雙語部

很多學生父母是外聘技術人員,家裡母語是英文阿

來台灣學中文,自己習慣而且舒服的語言當然是英文

難道你要台灣的外籍老師對話全用中文嗎?

對他們而言,那樣就像台灣學生用英文講話

再說,我不覺得用英文講話有什麼不好

說實話,台灣根本沒有什麼機會講到英文

我印象很深刻是某次回台灣,我跟另一個台灣留學生在101喝咖啡聊天(第一次去101)

那時候,旁邊咖啡店有個白人操著英澳口音用英文點咖啡,指名要低咖啡因

但兩個店員完全聽不懂,整個不知所措

我跟我同學就上去幫忙翻譯

我不是台北人,而以前對台北人的刻版印象就是"喔~他們英文很好"

這邊留學生也多半是台北人

那次101讓我體會到,台灣人的英語能力是真的...~_~

先聲明,我不是讀美國學校的學生

以前也只是讀普通的私立國中

可是我們學校的學生,隨便抓一個就可以用基本對話跟外國人講話

當然程度比較不好的還是會有人緊張,很多程度很好的可以用英文辯論

我們學校還會舉辦一整天都用英文說話(實行力不高,因為大家都會覺得很憋扭很瞎,這就是民族性吧~_~)

我不覺得抓住機會講英文就是崇洋媚外

我本身很討厭崇洋媚外的人--明明中文溜到爆,故意裝ABC腔

我看過那種網路上很不入流的小說,裡面用的破英語我看的非常痛苦

我還記得以前小學的時候(我讀家裡附近很普通的公立小學,甚至不是哪種很有名的四維國小啦,或是有資優班的博愛,十全,三民...只是一間快倒了,學生被附近新學校搶光的破小學)

女生間傳紙條很愛用"you"來代替"你",亂夾雜一些中式英文

我真的看到快吐血(我幼稚園在美國讀,小一回台灣,但中文還是很好)

總而言之,重洋媚外跟積極學英文是不一樣的...儘管我知道很難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先回應一下 kingflyer 的文章,內容錯誤的地方實在太多,都是直觀的見解,幾乎是沒有好好分析過,我來做一點探討

my english is very poor,這句話只是教授謙虛在講的,如果她們的英文會差全台灣至少一半的人可以去跳樓了。

其實大學教授不見得每個英文都很好,他們的好是在閱讀方面,這是無庸置疑的

但是聽及口說的能力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不是每個教授的求學階段都曾在國外耳濡目染過,所以自然不是每個都英文很好

而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從比例上來說全球會講中文的人將近15億之多,平均每四到五個人類之中就有一個會講中文,相對的英文呢?最多不到五億,即便當時英國統治相當程度的區域,但是在這些國家很奇怪的葡萄牙語、法語等這類不入流的語言反而更多人會,平均上來說每十二到十一個人類之中只有一個會講英文。

這是個錯誤的觀點及視野,邏輯混亂,我來解釋一下為什麼從算數平均數看不到真正的事實

以總數來看的話,他說的是事實,但是這仍然不是事實,為什麼呢?

全球會講中文的人幾近15億,但是有將近13億多集中在東亞的中國大陸,剩下的一億多也沒有平均分配在世界上

大部分集中在東亞及歐美,分佈是用點來算的,而不是面,近代科學是從歐洲發展出來的,美洲大陸後來也分了一杯羹

對於一些思想理論,英文這方面的書籍非常多,中譯本很少,一些近代科學制度及政治制度,甚至其他的領域

大部分都是由西歐建立起來的,不然就是美洲;科學文獻大部分也都是英文的

你與外國人討論這些文獻資料時,你能期待他用中文跟你討論嗎?

所以人數眾多只是過度集中在某一區域,以全球來說 (不含中國大陸的話) ,中文人口其實是少數

且亞洲在過去一百年來都是弱勢區域,在很多非黃種人的國家中認為是可有可無的

所以在那時候要推行中文根本是不可能,也許在那時的外國人眼中,亞洲的語言是屬於落後的語言

當然這很不正確,這只是一種挾著帝國主義的自信心罷了,這種自信心把一切都掩蓋住了

所以就算要學也是以西歐語言為主,犯不著自討苦吃來學這麼難又落後的語言

其實在我所接觸的 scientology裡面,儘管是提倡各種人種平等,但是在八大動力當中,還是有一個動力叫做[白人動力]

基本想法就是世界是由白人發展起來的,白人帶領著世界,這聽起來很殘酷,卻也很現實;這是中文甚或亞洲人共同的問題,而不是中文獨有

就作生意來說,英文是極度不方便的,各位想想你寫一份中文文宣就有十五億人看的懂,寫一份英文文瑄卻只有五億人看的懂,差距太大,而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只是因為中華民國的大學聯考考試中有英文這個科目霸了。

上一段的說明可以解釋這句話錯誤的原因了,中文文宣有十五億人看懂是事實,但是請注意,重點是看的懂的人所處的地區在哪裡

我們為什麼要學英文?。。外國人為甚麼學中文的興致不高?

以我的淺見,英文要學;而不是故步自封的本位主義作祟,學英文可以當做是一種手段

在目前我們無法要求外國人每個人都自動自發的學中文,就算我們要求,也很少人會這樣做

懂中文的外國人少,懂英文的非英語系國家的人多,要破除現在中文的窘境,就必須先學會英文

以英文向外國人介紹中華文化,至少使他們先知道有這麼回事,產生興趣後,才會產生自動自發學中文的心態

加上中國大陸的高速發展,先不談繁簡中文的好壞之分,也許以後中國人或台灣人也會問

[你說中文嗎?]。。。而不是[你會說中文嗎?]。。這兩句話的心態是完全不同的

我解釋了 kingflyer的論點錯誤,現在開始回覆主題

我在輔大英文系,一大群的「台北幫」,英文說的像外國人一樣好,打扮、穿著也非外國名牌不可。還有一個出書的英文小魔女,她的媽媽很驕傲的在電視上說,「我的女兒英文學得太好,現在連說中文都有外國腔」。

英文小魔女就是鮑佳欣,聽說當年她的托福幾近滿分,但那不是本討論的重點

咖塔說的情況反映了很大部分的台灣現實,即是崇洋的心態,只要是英語系國家的一切都是好的

就算不好,大概也不會太差,就是這種心態造就了這些人,可以說是文化上的沙豬在作祟

事實上以一般的書籍來說,英文書的內容跟中文書是一樣的,只是文字轉成英文而已

但是在很多人眼中看起來英文書就比較高級,比較有學問了,我也讀了不少英文書,我總結的結果是這樣

只是文字讓人產生錯覺,其實內容並沒有比較高級,比較優秀,純粹是英文給人的壓迫性

也就是說不管是什麼內容,只要是英文寫的,心裡自然而然產生[這應該比較好]之類的思考壓迫

這也讓我想起,我爸在住院的期間,我媽一直打電話來跟我說她不懂醫生在說什麼。我剛開始以為是我媽很魯,很難以溝通。後來索性我請假回家一趟,我才真的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原來是那位醫生,對著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歐巴桑,講了2句就要夾雜一長串的英文,那一長串的英文中還包含了英文專有的醫學名詞。

上一段可以解釋這些情況的遠因,出口就是英文,讓人感覺知識較高級,但若是翻成中文後,也不過爾爾

那個醫生大概是對著伯母的面講英文,伯母是長輩,對英文比較不熟析,就衝著這點就可以把人給唬住了

只會背一些書上的深奧名詞,卻無法用中文解釋給一位跟他說一樣母語的長輩理解,證明這位醫生不是心態有問題,就是溝通有問題

也許他該去看心理醫生了~

一位到英國拿博士學位的學長跟我談到,他在英國的時候被一個外國朋友問到:「為什麼很少聽到你們台灣人稱讚台灣?
這也許是中華文化的通病之一,也就是儒家文化《一日三醒吾身》觀念的詭異延伸

檢討自己,發現自己的缺點很好,可以一直求進步;但是盲點就在於不懂得推銷自己,不懂得看見自己的長處

所以曾經有一個調查報告指出全球最不快樂的國家大部分都是東亞國家

尤其是日,韓,台,中,港這幾個明明就是發展不錯的國家或地區,卻是最不快樂的,這說明了什麼事實?

說明了儒家文化給我們帶來了物質上的長足進步,卻也給我們帶來了心靈上的枯槁,一體兩面

華人生性內向,常以[沉默是金]來說明做人的道理;低頭猛作事,一直檢討自己,卻不知道推銷自己

知道自己其實跟別人比起來或許跟本就是領先,只是自己一直在打擊自己

與其說是台灣人謙虛,倒不如說是儒家文化中某部份的遺毒

這一陣子,又聽到另外一個常常出席國際研討會的教授在思考,為什麼只有亞洲的學者,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文章時,每個人一開頭都先說,”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也許可以這樣解釋,中華文化中的自我介紹中,常以敝人,賤內自稱,也就是不管怎樣開頭一定是先貶低自己

同樣的文化習慣帶到國際上,說出來的話一樣,心態也一樣,沒有任何改變;唯一改變的就是說出來的話是用英文說的而已

中國人會認為那是一種禮貌,但是外國人就直觀的認為你好像真的不太行,一開頭不是先寒喧一番,而是先打擊自己

你這樣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人,我憑什麼對你有信心?

我會因為在學校看中文漫畫而被誇很聰明

我卻回說, "It IS my native tongue. What do you expect? How does that make me smart if I can read/speak a language I speak at home all my life?"

Anyways, 總言之, 一直覺的莫名其妙

我不太了解你那裡外國人的心態,我的猜測,他會誇妳很聰明,或許是你會識別與理解他們覺得不好學又不常見的文字

他們才誇妳聰明;至於看英文小說被說成是用功,也許是叔叔看見妳正在看他認為是比較高級的文字,所以誇妳厲害

所以說兩者皆是誇讚,但其實心態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新鮮感,後者是崇拜

「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前面解釋過了,學會英文同時也是推廣中文的手段之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天啊....這是我內心天使與惡魔的交戰....

天使: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所以多一種語言能多吸收別人的文化與資訊。

惡魔:中文也是語言啊,為何國內教育體制總是要把學英文排為第一位?然後再報導目前學生的中文能力相當低落的新聞呢?

~~~~~~~~~

某天和同學A、B一起玩遊戲,灌遊戲軟體時(在我的電腦),

出現了"英文"字說明......

我:啊...記憶體空間不足??看來我要開始清東西了>"<

同學A:你看得懂?(偷笑)

同學B:我還以為你看不懂咧!(狂笑)

我:這麼簡單,我當然看得懂,別忘了我和你們是同一天到同一個學校報到的同班同學!(大笑)

同學A與B:........................。

~~~~~~~~~~~~~~~~~~~~~~

結論是,學英文不過是多元文化與制度下的產物。

PS:想用對話的方式來回應,如果有違反版規...請刪除,謝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kingflyer 有沒有看懂文章我不知道,不過我想他的確把標題的「為了什麼學英文」誤解為「為什麼要學英文」,對那部分的討論有些離題了,這裡就不多說什麼。

基本上我個人的感覺是跟這篇文章的作者和Zeta很像的,也和MikiRei及咖塔很像。

沒想到這篇主題才發不到一天就有好幾篇回覆,代替洛書謝謝大家的踴躍討論。XD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英文小魔女就是鮑佳欣,聽說當年她的托福幾近滿分,但那不是本討論的重點

咖塔說的情況反映了很大部分的台灣現實,即是崇洋的心態,只要是英語系國家的一切都是好的

原po不是我,文章不是我寫的,雖然我也是輔大英文系。 [茶]

這篇文章是在外語學習版看到的,文章在此請點我

然後我貼到我的部落格,然後小幽打包到他的個人版,

最後出現在這裡。

我很認同的是文章裡面的一句話:「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怎麼才沒幾個小時來到人文版的主版而已...

多了那麼多奇妙的東西

這篇文章已經在小幽的深藍個人版裡看過了

剛剛才知道你們也放到這裡了 (H)

最近有點小忙>"<

看了那麼多,吵了那麼多。

已經懶的再說些什麼了...

語言的本質什麼的大家通通忘記啦!

照理說那個系列必須還要再配合國文和第二外語一起研究。

可是,最近有點懶。(已經懶很久了)

應該說有點疲憊的不想完成這個系列。

在深藍裡,太多無法接受別人批評的人了。

我能接受反駁,但是要有理。

別人的指證有誤,反駁,是正當的。

別人的指證無誤,反駁,要做什麼?

只不過是要別人盲目的認同自己。

這叫幼稚。

又不是孩子王。

我在深藍看到的都是大家在網路世界裡創造出來的另外一個人。

然後開始亂。

別忘了,操縱那個人的還是自己。

不能否認,我也有。

為了什麼學英文?

單就這個標題。

我有兩個回答。

第一,為了我的工作。

身為老師,總不能自己什麼都不會的就去誤人子弟吧!

即使沒有強到超越外語學院的人。

但我想應該還可以。

第二,為了我的學業。

身為理工學院的學生。

當知識越來越深,而紀錄那些高等知識的語言是用英文的時候,就必須懂英文。

不懂,學什麼?

在科學世界中,多的是無法用中文翻譯的名詞。

不懂英文,要學什麼?

光提基本的命名好了。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多的是沒有用中文翻譯的東西。

怎麼用?

硬是把那一大串的英文當做符號記下來?

改個取代基就被到亂七八糟了!

還不如乖乖的把英文學好,命名規則學好。

從英文命名中就可以看出來一堆事情。

硬背,不會有那種效果。

為了什麼學英文?

為了我的工作。

為了我現在理工學院學生的這個身份。

我可以不學。

不要工作,也不要讀書就可以不用學了。

我一直好奇著。

為什麼學生的學習是那麼的被動呢?

一定要說不學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不學的話怎樣怎樣的。

為什麼一個好好的學習變的那麼可悲?

台灣的教育制度失敗嗎?

不,單單的教育制度失敗還沒有辦法造成那麼嚴重的被動學習。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到底有沒有去思考些什麼?

老師給什麼就拿什麼。

不思考過濾一下哪些是自己喜歡想要的,被動的被填塞著。

被動的強迫學習,最多最多,應該也只到高中吧!

失敗的,是學生自己。

更令人可悲的是,無法檢討自己的失敗,一味的將錯誤推給別人,永遠不會改進。

再一次的,對人類社會失望,對人類失望。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我很認同的是文章裡面的一句話:「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嗯,這句還不錯;其實不是可能性,在目前是必然

身為理工學院的學生。

當知識越來越深,而紀錄那些高等知識的語言是用英文的時候,就必須懂英文。

不懂,學什麼?

英文學好後,才能夠學更進階的學問,在目前的確是如此,學到比較後面時,基本上都是英文

一篇篇的期刊與文獻,一本又一本的英文課本,老師發的講義,上課的板書也是英文的,只有用中文口頭講課

這時英文不好的話會非常吃虧

在科學世界中,多的是無法用中文翻譯的名詞。

不懂英文,要學什麼?

光提基本的命名好了。有機化合物的命名多的是沒有用中文翻譯的東西。

怎麼用?

是啊,有機化合物一年新開發出來的就不知道有幾種,根本來不及翻譯

硬是把那一大串的英文當做符號記下來?

改個取代基就被到亂七八糟了!

這樣會死人的,沒有方法的硬背,倒不如不要唸,因為唸了也是白唸

還不如乖乖的把英文學好,命名規則學好。

從英文命名中就可以看出來一堆事情。

硬背,不會有那種效果。

的確是這樣,英文命名是有規則,有法則可循的,例外的再背起來就好了

看了那麼多,吵了那麼多。

已經懶的再說些什麼了...

就別再跟他說什麼了,我也一樣,當作沒看到就好;我還是比較喜歡好好討論事情

像是咖塔跟MikiRei桑提供的意見都很不錯

最近很喜歡討論事情,來人文版感覺還不錯,套一句簡體中文版[走近清華]一書中寫的一段令我愛不釋手的文句

[那是文明的淨土,那是思與詩激盪的海洋]

這句來形容人文版,大概是最貼切不過的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讓我想到

化學課時老師說要用原文書

大家聽到哀聲四起

他卻說 英文很重要會啥重要

你看世界性的論文 研究報告都是英文寫的

美國有2億人口(有這麼少嗎)可是他卻每年消耗的的能源

是全球一年總合的1/3 你看這總消耗快速的國家 他的體系一定很龐大

美國他的經濟體系是全球第1(真的嗎?)

所以想要賺大錢 跟美國廠商做生意 就要學英文

所以英文很重要

我是覺得老師講那麼長的屁話

我只認同後面那2句 想要跟哪個國家做生意

就要學那個國家的語言

而且他後面有點矛盾 他還拿韓國來說

我個人覺得韓國很封閉 比日本還要封閉

所以韓國企業 及韓國的成長應該跟英文沒啥關吧

還有他說日本之所以英文不好是因為他的翻譯體系做的很好很快速

這個我也認同因為日本常常把英文直譯成片假名

而且我不希望台灣 變成新加坡

到最後把英文當成第一語言

而鄙視方言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這讓我想到,化學課時老師說要用原文書,大家聽到哀聲四起,他卻說, 英文很重要,會啥重要?

這是目前無法避免的事,的確好的教科書基本上都是英文寫成

為什麼重要呢?。。。大學部用的英文教科書大多有中文版,但是碩士班以上用的原文書很多都沒有中文翻譯版本

沒有能夠直接閱讀它的能力是不行的,這方面太廣了,我不再贅述

像有些光譜學跟化學類的教科書只有英文版,你要是無法直接唸懂它,就只有等著學分被當的份

美國有2億人口(有這麼少嗎?),可是他卻每年消耗的的能源是全球一年總合的1/3,你看這總消耗快速的國家 他的體系一定很龐大,美國他的經濟體系是全球第1(真的嗎?)

依我所知,美國人口兩億一千萬,消耗資源是全球的四分之一,日本是一億兩千萬左右

美國經濟規模是全球第一,第二是日本,大約是美國比日本大兩倍,中國最近排名也很前,在前十名

日本經濟規模大約是中國的七倍(這是比較舊的數字),以前曾經有機會擠入世界十大經濟體的台灣

近年排名卻直直落,令人憂心;希望這只是經濟體質轉型中的一個過渡期而已

而且他後面有點矛盾,他還拿韓國來說,我個人覺得韓國很封閉,比日本還要封閉

以市場體系來說,日本市場的封閉性是最高的;韓國則是民族主義強盛,用韓國本國貨的比例很大

還有他說日本之所以英文不好是因為他的翻譯體系做的很好很快速,這個我也認同,因為日本常常把英文直譯成片假名

其實。。。。。。。。。

日本的翻譯體系是在英文版的教科書或是新書一上市之後,一星期之後日文版就出來了

情況是這樣的,跟日文裡的的外來語不是有很大的關係

而且我不希望台灣變成新加坡,到最後把英文當成第一語言

新加坡已經不把中文稱做中文,新加坡稱作華文,英語則是官方語言

新加坡的教育有分文英校與華校兩種,目前還是英校佔上風

而台灣在近一兩年也把中文改成了華文,試圖與對岸劃清關係,這可以理解

我是覺得撇開政治體系對立不談的話,把佔台灣語文90%以上的中文詞彙斷根不是件好措施

文化多數來自對岸不可恥,重點是保有它的傳統與正統,政治與文化兩者不是同一件事,不能混淆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第一次在台灣論壇看到這篇文章時我就已經囧到了

不過因為我沒有帳號所以沒辦法澄清...

沒想到又在深藍看到...網路的力量真大= =

這個原文作者真的是...讓人無言 沒有查明就在那邊亂講orz

到處轉貼以後 實中校譽整個都給破壞了= =

不過說真的我也是在高中讀實驗以後才比較了解我們學校

基本上 講難聽一點

外面很多穿著實驗中學制服又沒禮貌的舉動大多是雙語部學生的作為

(但他們也只有禮拜三會穿制服 而且常常在學校就換掉了 原文作者應該是對實驗的刻板印象)

可是又該怎麼講呢...不禮貌是事實 但中西文化差異也有影響吧

所謂"在新竹公車站,一大群實驗中學的學生,明明在台灣卻刻意用英文在交談"?!= =

讀實驗前我或許看到他們也會這麼想

可是真的是讀了實中以後我才了解到

誠如OoLucyoO大所講 英文就是他們的母語

我也有在學校聽過他們講中文 但大部分是中英混雜

而且他們的中文講的...嗯 的確沒有中文流利 甚至還很破= =

最後 我想不管為了什麼學英文

不可否認的是英文已經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

多學一種語言就是多了一項優勢

只不過台灣現在已經整個走火入魔了...= =

中英兼善而兩者不可偏廢 隨著大陸的崛起 才是最好的方法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想實驗中學的學生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在台北也看過一些刻意用英文交談的學生(並且很賤的笑著其他同學= =+),甚至他們的英文並不是很好。

我想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抨擊那些英文好的人或是愛用英文的人,而是對台灣的英文崇拜文化做出一些反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嗯,我想實驗中學的學生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在台北也看過一些刻意用英文交談的學生(並且很賤的笑著其他同學= =+),甚至他們的英文並不是很好。

我想這篇文章的主旨不是抨擊那些英文好的人或是愛用英文的人,而是對台灣的英文崇拜文化做出一些反思。

是的

之前媒體將中小學生國語文能力低落的報導鬧的沸沸揚揚之際

看報紙的讀者投書也是有很多人提出這類問題

不過這位原文作者舉的例子不符事實 如此以訛傳訛 可就不太恰當了

再強調一次 他們並不是"刻意"用英文交談

而是那就像我們脫口而出的就是中文一般地自然

一般實驗中學高中部的學生也不會無聊到聊天就是滿口英文...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