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眼中的死亡?


Recommended Posts

為什麼有的作家會選擇自殺來當作文學生涯的終點呢?

寒假的時候,學校指定小說清單讓我們選一本讀..

我看了駱以軍的遣悲懷.

他以邱妙津當作書中的〝妳〞....可在那之前..邱妙津已經在巴黎自殺.

他也提到了日本幾位作加以自殺收場.

用絕望的口吻呈現死亡背景......

究竟是為什麼,讓這些作家的作品中充滿的死亡的意味.

甚至到了以自殺為終場的地步?對他們而已.死亡究竟是什麼?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一種生命的完結...

她們覺得[此生足以]了吧~

作家都比較性格阿~比較不會為四周的人想...想做什麼就作什麼

就像一本小說...

她們覺得...

下結語的時間

到了~

出生不是他們能選擇的...至少 死亡 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最初由 冬眠的陽光 發表

有些時候,可能是覺得自己文思已盡

也是可能的原因啦

但這個理由感覺狠毒耶= =|||||||

對於從藝術而成名的人(演藝人員 作家...)

似乎必須飾演一個流星的角色 才可以在人們心中永恆不滅...

蠻悲哀的...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5 months later...

我倒覺得是人們把那種感覺美化了

我看過大部份會選擇自殺一途的作家,不是得了憂鬱症,就是感情上處理不好...

其實是跟一般人相同的

不過,說不定跟作家敏感的心靈有極大關係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 2 months later...
  • 5 weeks later...

有幾種說詞,但是可能每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作家也說不一定,只是我們深處亞洲,所以所知極少罷了。

以前有看到過,有些作家是因為在一部作品推出獲得讚賞後,就會對於下一部作品有著更深的寄望。但是卻在受到不少的挫折下,發現到自己的文學能力到達了極限。因而走上絕路。

但其實那似乎都只是缺乏了靈感的閃出,作家最希望的就是靈感不時都有,文筆可以鍛鍊,但是靈感不是輕易出現的。靈感的存在就像是作家的養分,少了養分就沒法存活了。因此也有說因為作家失去了靈感太久,因而輕生。

反正不管怎麼看,沒有那種以自殺為習俗的種族,更沒有因為全盛就決定了離開人世的人。而是缺乏了人心靈上的某些元素,導致意志的錯誤傳達而已。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訪客
這個主題現在已關閉,不能再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