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會昌法難一問


Recommended Posts

之前在書上(隋唐五代史)看到唐武宗時的會昌法難一事

唐武宗下詔禁止道教以外所有宗教.....

佛教當然是首當其衝!!!

祆教、景教、摩尼教也都有被禁止

可是這些教派不至於像當時佛教一樣:惡僧耗蠢天下吧!???

為什麼唐武宗要連這些教派也一起禁掉呢?

以上

敘述完畢

還請知道的人回答!謝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惡僧耗蠢天下??

不是吧...

應該是當時有個屬於道教的叉叉圈的人...

慫恿皇帝廢除佛教...

能說是"惡僧耗蠢天下"..嗎?

當時那個叉叉圈所提出...

只要是西土所傳來的教派都該所禁...

(以壯大道教?)

所以祆教、景教、摩尼教也都有被禁止...

以上是在下所知...在下仍學術不精...多多指教...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惡僧耗蠢天下??

不是吧...

應該是當時有個屬於道教的叉叉圈的人...

慫恿皇帝廢除佛教...

能說是"惡僧耗蠢天下"..嗎?

當時那個叉叉圈所提出...

只要是西土所傳來的教派都該所禁...

(以壯大道教?)

所以祆教、景教、摩尼教也都有被禁止...

以上是在下所知...在下仍學術不精...多多指教...

那個叉叉圈指的應該是趙歸真吧!

以「歸真乘寵,每對,排毀釋氏,言非中國之教,蠹耗生靈,盡宜除去,帝頗信之。」來說,這句話【非中國之教】應該針對佛教而來,因為僧尼不需向國家繳稅,當時佛教又正值鼎盛時期,所以國家賦稅收入就減少很多,因而有僧侶不事生產一說

所以說唐武宗滅佛的根本原因應該是要打擊佛教以恢復國家的經濟

但也和道士趙歸真對佛教的攻擊有很大的關係

但如果用在其他教派來說

個人覺得這句話有點奇怪

---

題外話:

其實要說下去,佛教和道教的討論點還很多,但其他教派被捲進去,敝人覺得有點不知所云耶

以上

個人淺見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敝人昨日找到了某些資料

說明景教和摩尼教也被禁教的原因

(以下節錄http://kuanye.net/shuku/bookread.php?no=17435&code=big5)

 然而845年唐武宗的「滅佛」御旨,才造成景教一蹶不振的結果。其實唐武宗的「滅佛」主要是沖著佛教來的,結果佛教固然大受打擊,景教、摩尼教等外來宗教卻遭受池魚之殃。依據日本和尚圓仁所撰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所載,武宗滅佛的主因是佛道之爭。但是武宗滅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乃是經濟因素。依據《新唐書-食貨二》所記,當時有僧尼二十六萬五千人,田數千萬頃。這樣多的土地、人口不為政府所有,當然會嚴重影響政府的稅收來源。武宗對這個問題極為重視,這恐怕才是他滅佛的根本原因。

  會昌五年,唐武宗開始了大規模的滅佛運動。一方面下令二十六萬多僧尼還俗,所有三千多外國僧侶也全數遣送回國。據《舊唐書》記載,被勒歸俗及遣返的僧尼包括大秦(即景教)、穆護(即回教)和祆僧(即波斯祆教)。由于當時景教與摩尼教被視為佛教的一支,因此他們的僧侶也同時被遣返,導致景教的中斷。幾乎兩百年來所建立的一點點根基,轉瞬間全部蕩然無存。但是到878年,一位阿拉伯的旅行家曾報導,當黃巢攻陷廣東時,曾屠殺了十二萬回教、景教、摩尼教、祆教及猶太教徒。可見當時仍有許多景教徒在中國。

2. 景教與佛教的關系

  景教最初被稱為「波斯教」,後來改稱「大秦景教」。「大秦」系指羅馬,這是因為敘利亞當時屬于羅馬,而景教僧侶仍用敘利亞文,因此稱為「大秦景教」。但是在中國,景教卻一直被誤以為是佛教的一支派,其幸存的景教殘卷,不但與其它佛經一起藏在敦煌石窟內,且在宋朝時還被收入佛教的「大藏經」內。

  景教在最初翻譯經典時,過度地使用佛教的詞匯,甚至用「佛」來翻譯「基督」,也很容易令人混淆。由于初期的佛教僧侶也多為西域人士,與景教一樣,再加上經典用詞也雷同,所以在唐朝,景教很自然地被誤以為佛教的一個派別。當然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這些初期來華的波斯或西域的景教宣教士不通中文,他們在翻譯經典時,只好求助于同樣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因為這些佛教僧侶很多是精通中文的。因此在翻譯時,大量的佛教詞匯也就出現在景教經典中。

  但是同時佛教可能也受到景教的影響。例如源自中亞的「淨土宗」,就可能受景教的影響。他們教義中明顯的「他力拯救」色彩,與其它佛教宗派及原始佛教都大異其趣。此外,由于唐朝初年,日本來華取經的僧侶很多,因此他們與景教僧侶往還的機會很大。所以甚至日本的天台宗及淨土真宗,也都可能受到景教的影響。

3. 景教的宣教策略及失敗的原因

  景教的失敗,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莫衷一是。其中主要的觀點是︰

  (1) 景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會通不足。

  在傳福音方面,因為在翻譯時不得不借重懂敘利亞文的西域佛僧,因此多依附或藉助佛教的詞匯及思想體系,而非儒家或基督教的世界觀,並缺少與中國知識分子交流的管道。唐朝是佛教蓬渤發展的時代,中國文人與佛教人士辯答往還的文章著作極豐,然而迄今卻未曾發現有關景教僧侶與中國知識分子間任何來往交流的片紙只字。由此兩點看來,景教在與中國文化會通方面,可以說是完全失敗的。

  (2) 在「本土化」方面,進展太慢。

  景教太依賴波斯及西域的教士,對本地教會領袖的栽培太少、太慢。雖然景教在教義、會堂布置、救濟事業等方面相當地努力,然而,直到唐武宗時代,景教的教士仍清一色是波斯人或西域人當時稱「色目人」,即「有色眼珠的夷人」。因此,當這些教士全部被遣送出境時,在中國的教會就瓦解了。歷經兩百年,景教卻仍未能培養出中國的景教教士,不能不說是一大敗筆。比起同一時期的佛教,景教真是相形失色。

  (3) 經典的譯述,與同時期的佛教相比,質與量都大為遜色,造成傳福音的困難。

  景教現存的七部經典都非聖經譯本,而是神學撰述。另外已譯而失傳的二十多部經典中,可能有部份是新舊約經卷的譯本。早期的經典教義較純正,但是多用音譯,誨澀難讀。但是許多景教初期經典的用詞甚粗俗,如將「耶穌」譯為「移鼠」之類的。而且許多詞匯的音譯,不易明白,譬如《序听迷詩所經》的書名及內容,迄今仍未有定論。因此,解讀景教經典,至今還是一門極為專門的學問。對當時的平民大眾及知識分子而言,景教的經典大概不會引起很多人的興趣吧!景教後期作品雖文字典雅,中文水平提升很多,但是教義與詞匯則多與佛、道教混雜(如將基督譯成「佛陀」)。至于景教僧侶和儒家學者間,則因語言及思想的障礙,恐怕也沒有什麼溝通的管道,也就談不上什麼會通了。

  (4) 太依賴官方的支持。

  有人認為景教依賴皇室的保護過深,以致于當政府的宗教政策一改變,由于缺乏草根性基層的本地信徒,教會就「樹倒猢猻散」,一敗涂地。當然當時儒、佛、道三教莫不依賴朝廷的支持,並不是只有景教如此。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