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關於最有效率的時間?


Recommended Posts

在下目前是高三的學生,每天早出晚歸,一回家就想趴在床上。

有時候讀到兩點,第二天有得重新整理,外加早上又是精神不振。

早早睡,三點起來,早上迷迷糊糊的,效果幾乎跟前者如出一轍。

到底是該怎麼調適自己?每天幾乎是身心俱疲毫無衝勁。

還是說這段日子真的只能這樣了?看書?吃飯?睡覺?

到底要該怎麼做才會是最有效率的方法?

請求前輩們的求助!感謝!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學弟我也剛升上高一

現在已經有輕微的感覺了(好沉重的壓力~)

我是住宿生,所以有些時間會被佔用掉(搶浴室、晚點名、被學長操→很無言)

通常一搞下來,就10.11點了

根本沒什麼時間能複習自己想看的科目

我哥總是對我說(他高三了)

你喔!才高一就不行了,那你還有2年要走耶 !? 千萬不要猛讀、死讀,不然你高2高3就沒勁了

那我該怎麼調適自己!?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千千萬萬不要過晚睡 寧願犧牲部分唸書時間 也不要影響到隔天的精神品質

其實可以留學校晚自習 讀完之後就可以差不多回去睡大頭覺了 若是還想念的話

頂多撐到11:30就好了 因為之後所唸的狀況通常都是有唸沒到!!! 以下這句話希望可以記住

高效率+使用個人正確的讀書方式=99%成功 ( 另外1%可能有未知數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千千萬萬不要過晚睡 寧願犧牲部分唸書時間 也不要影響到隔天的精神品質

其實可以留學校晚自習 讀完之後就可以差不多回去睡大頭覺了 若是還想念的話

頂多撐到11:30就好了 因為之後所唸的狀況通常都是有唸沒到!!! 以下這句話希望可以記住

高效率+使用個人正確的讀書方式=99%成功 ( 另外1%可能有未知數 )

嗯!!

我現在也是高三生了

留在學校晚自習到九點

該念的差不多都唸完了

如果隔天考的不多

我回家還會看一下新聞

比較累 回家大概11點睡

睡很好 隔天精神也會很好

強烈建議可以把該背的 容易忽略的東西

例如 長的很像的單字 不容易背的單字 容易寫錯字的成語

可以拿廢紙抄起來

放在桌墊下面

上課老師留給我們抄筆記的時間

抄完了就可以看一下

雖然沒有非常專心的背

可是看久了一定會記起來

而且一點也不浪費時間

反倒是利用短暫的一兩分鐘呢!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這狀況,大家都差不多呢!

雖然在下沒有晚自習到九點,不過回家有是七點之後了,高中部的同學好像是留到九點!

最近一直考英文單字→結果=回家要把罰寫搞定,我每天的生活不外乎是讀書→考試→罰寫!

真不知道意義何在?雖然職校英文比較簡單,不過對在下來說還是有很大的斷層存在!(每天背總整理背到頭暈腦脹的!),不會吧...我國中的英文不差啊!看來真的有很大的差異。

然後是數學~~~= ="現在才搞定三角函數!在下數學真的很差!log什麼的...難懂。

最後是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要寫的筆記的商蓋筆記還有惱人的報告!

話說模擬考快到了,不知道大家準備的如何?

ps.很謝謝前輩的意見喔!時間就是要多利用...之前都浪費掉了!= =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千千萬萬不要過晚睡 寧願犧牲部分唸書時間 也不要影響到隔天的精神品質

其實可以留學校晚自習 讀完之後就可以差不多回去睡大頭覺了 若是還想念的話

頂多撐到11:30就好了 因為之後所唸的狀況通常都是有唸沒到!!! 以下這句話希望可以記住

高效率+使用個人正確的讀書方式=99%成功 ( 另外1%可能有未知數 )

非常同意

我曾經過12:00就想睡了

隔天一直想睡= =""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讀書時想睡.精神不集中.容易分心的問題

我在大學時期終於有了深刻的體會和解決的方法,我覺得你可以嘗試看看

1.地點策略:變換讀書的環境

我指的不是說把房間陳設改變這種變換環境

是指如果你已經習慣在一個地方念書的話

精神上是比較容易放鬆的

長時間待在一個精神會放鬆的地方念書 效果真的不好

當你發現在安靜的地方念書會很想睡覺的時候

就應該馬上轉移陣地到有點吵雜,趴下來睡覺會有點丟臉的地方 (如人潮多的速食店)

這個方法主要在刺激你的腦部和感官

對於長時間都在唸同一頁沒什麼進展的情形特別有用

當然,在同樣的地方待超過三個小時(我自己啦)效率又會開始逐漸降低

轉移陣地策略也要考慮你所花費的交通時間成本(兩地不要距離太遠阿....)

在通車的時候自然也是一個轉換的好時機,千萬不要浪費

一天之中唸書有高效率的六小時,絕對比沒效率的十小時划算,相信我

2.時間策略:縮短k書時間長,增加頻率

k書時間長度的意思是指, 坐下來狂k到一個重要的段落為止(段落當然是自己定)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很多人很在意在圖書館坐了幾個小時,喜歡比較誰看的比較"久"

我這個人比較現實,我比較在意效率,所以我會以要消化的內容為主,然後

(1)估計k完這個段落所花費的時間

要正確的估計k書時間是需要下點功夫的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正常的看書速度,你可以拿看報章雜誌和閒書的速度來估

閱讀易懂的文章和難懂的文章的速度,閱讀中文和閱讀外文的速度不同

閱讀會花多少時間,背誦會花多少時間,翻譯會花多少時間,自己要能正確的認知

估計自己的閱讀時間盡量避免和別人比較,重點在了解自己

另外也要了解自己高度集中力可以維持多久(不會分心,睡著,坐立難安的時間長度)

(2)將要k的東西依據會花的時間做適當的分段

假設估計這個章節有二十頁,閱讀第一遍會花四個小時,背誦三個小時

就可以依照自己的集中力時間長(假設兩小時)做適當的分段

例如分成讀前半章(2hr).後半章(2hr).背誦(1.5hr).加強背誦(1.5hr)

當你讀到告一段落,就可以理所當然的休息,轉換

當你執行這個段落跟預估的時間差很多的時候,一定要找出原因

是根本沒睡飽,還是環境太習慣了,還是根本沒有心情唸書

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後,才不會白忙一場

休息和轉換的時候,常常會有人覺得你在偷懶幹麻的

這時候應該要培養對自己的信心,不要太容易受別人影響

(3)相隔一些時間之後再繼續進行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讀前半章跟後半章之間可以間隔幾天或幾週

這樣可以加強印象可以避免容易厭煩(本人是容易膩的個性啦....)

而且很多時候經過時間沉澱,再讀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即所謂打通任督二脈

所以又講到另一個重點,閱讀和理解要儘早開始,背誦則距離考試越近越好

以大學期中考為例,如果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讀第一遍,通常一定讀不完啦

如果要運用這個策略的話,起碼考前一到二週就要開始讀了(看份量而定)

然後再最後兩三天集中火力背誦與解考古題

運用時間策略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掌握度和了解

明明知道自己考試前會有很多外務的人就應該想辦法把他們錯開

保留自己可以控制和掌握的時間,否則計畫的再好執行力差也沒用

還有增加頻率是必要的,K書時間縮短不代表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看書

只是把你應花的時間切割成更有效率的單位,但是次數卻不減反增

本來只想提一下地點策略,結果沒想到越寫越長.......

上述策略都只是個方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動機

如果沒有很強烈的唸書動機,就算運用許多方法還是效果有限

我看過不少白努力型的人,整天坐在圖書館裡狀似認真

但是別人只要翻書大聲一點就沒有辦法專心

或是得了嗜睡症一樣只有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才清醒

我自己不會待在圖書館裡超過四個小時

通常都是一去就坐下,看到一個段落就離開,中間連上廁所都省了...(平均兩至三小時吧)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關於讀書時想睡.精神不集中.容易分心的問題

我在大學時期終於有了深刻的體會和解決的方法,我覺得你可以嘗試看看

1.地點策略:變換讀書的環境

我指的不是說把房間陳設改變這種變換環境

是指如果你已經習慣在一個地方念書的話

精神上是比較容易放鬆的

長時間待在一個精神會放鬆的地方念書 效果真的不好

當你發現在安靜的地方念書會很想睡覺的時候

就應該馬上轉移陣地到有點吵雜,趴下來睡覺會有點丟臉的地方 (如人潮多的速食店)

這個方法主要在刺激你的腦部和感官

對於長時間都在唸同一頁沒什麼進展的情形特別有用

當然,在同樣的地方待超過三個小時(我自己啦)效率又會開始逐漸降低

轉移陣地策略也要考慮你所花費的交通時間成本(兩地不要距離太遠阿....)

在通車的時候自然也是一個轉換的好時機,千萬不要浪費

一天之中唸書有高效率的六小時,絕對比沒效率的十小時划算,相信我

2.時間策略:縮短k書時間長,增加頻率

k書時間長度的意思是指, 坐下來狂k到一個重要的段落為止(段落當然是自己定)

不知道為什麼,我看到很多人很在意在圖書館坐了幾個小時,喜歡比較誰看的比較"久"

我這個人比較現實,我比較在意效率,所以我會以要消化的內容為主,然後

(1)估計k完這個段落所花費的時間

要正確的估計k書時間是需要下點功夫的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正常的看書速度,你可以拿看報章雜誌和閒書的速度來估

閱讀易懂的文章和難懂的文章的速度,閱讀中文和閱讀外文的速度不同

閱讀會花多少時間,背誦會花多少時間,翻譯會花多少時間,自己要能正確的認知

估計自己的閱讀時間盡量避免和別人比較,重點在了解自己

另外也要了解自己高度集中力可以維持多久(不會分心,睡著,坐立難安的時間長度)

(2)將要k的東西依據會花的時間做適當的分段

假設估計這個章節有二十頁,閱讀第一遍會花四個小時,背誦三個小時

就可以依照自己的集中力時間長(假設兩小時)做適當的分段

例如分成讀前半章(2hr).後半章(2hr).背誦(1.5hr).加強背誦(1.5hr)

當你讀到告一段落,就可以理所當然的休息,轉換

當你執行這個段落跟預估的時間差很多的時候,一定要找出原因

是根本沒睡飽,還是環境太習慣了,還是根本沒有心情唸書

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後,才不會白忙一場

休息和轉換的時候,常常會有人覺得你在偷懶幹麻的

這時候應該要培養對自己的信心,不要太容易受別人影響

(3)相隔一些時間之後再繼續進行

以剛剛的例子來說,讀前半章跟後半章之間可以間隔幾天或幾週

這樣可以加強印象可以避免容易厭煩(本人是容易膩的個性啦....)

而且很多時候經過時間沉澱,再讀的時候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即所謂打通任督二脈

所以又講到另一個重點,閱讀和理解要儘早開始,背誦則距離考試越近越好

以大學期中考為例,如果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讀第一遍,通常一定讀不完啦

如果要運用這個策略的話,起碼考前一到二週就要開始讀了(看份量而定)

然後再最後兩三天集中火力背誦與解考古題

運用時間策略最重要的是對自己的掌握度和了解

明明知道自己考試前會有很多外務的人就應該想辦法把他們錯開

保留自己可以控制和掌握的時間,否則計畫的再好執行力差也沒用

還有增加頻率是必要的,K書時間縮短不代表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看書

只是把你應花的時間切割成更有效率的單位,但是次數卻不減反增

本來只想提一下地點策略,結果沒想到越寫越長.......

上述策略都只是個方法,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動機

如果沒有很強烈的唸書動機,就算運用許多方法還是效果有限

我看過不少白努力型的人,整天坐在圖書館裡狀似認真

但是別人只要翻書大聲一點就沒有辦法專心

或是得了嗜睡症一樣只有吃飯和上廁所的時候才清醒

我自己不會待在圖書館裡超過四個小時

通常都是一去就坐下,看到一個段落就離開,中間連上廁所都省了...(平均兩至三小時吧)

動機不說,至少理想跟行動是必須同時進行的。

我曾經花了一個多小時理解數學,又花了一個多小時練習數學以示結果,結果很理想,但是腦子一直有種不甚舒服的感覺,頭暈。

地點永遠只有學校跟家裡,學校冷氣開的冷,外套穿的緊,家裡電腦就旁邊,床就在身後,兩者的誘惑挺大的(我自己承認!),至於到讀書館去k書,就好像在跟別人比賽誰稱的比較久,毫無效率可言,最後發呆一整天(我已經可以預想)。

常常用筆寫下重點,如果只是用看的,不會持續太久,因為這一點我把經濟的國民所得全部整理了一次,效果不錯!

不過一天六個小時的話(非假日):

7:00→到家,8:00→練習才要開始,9:00電腦功課結束,九點以後才是真是看書的時間,最後看到兩點,不然明天又起不來,賠大了。

如果是假日的話,我大概會切割成:

8→早上起床的時間

中間讀4個小時,大約是三個小時半扣掉一些休息的時間,依我的生物時鐘算數學應該是最適合的。

12→中午的休息時間

大約是兩個小時半,算會計。

3→下午的時間區塊,最簡單的英文,一個小時,有效時間50分鐘。

4→淺顯易懂的商業概論,有效時間50分鐘。

5、6、7→不能做什麼的家事、吃飯、洗碗and新聞。

8→雜事先完成。

9→開始唸書,計算機概論,估計要花上挺久的時間,大概三個小時,有效時間兩個小時半。

12→國文(國學常識)或是英文,一個小時後,有效時間40分鐘,進入睡眠時段。

這是我看完前輩的建議擬定的,希望自己能堅持以恆。

國中也曾是白努力的學生,所以高中不想再重蹈覆轍。

倒是覺得前輩的建議有點像以平常心步入成功的見解。

整合一下就是要實際、隨時往積極面去想、要有自己的標準、足夠的時間,我想大概就是這樣。

很感謝前輩的建議!它讓我已經認真思考了很久。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看到六點在睡覺其實也睡不了多少,除非你家離學校很近。

話說補習完其實也很晚了,睡到四點在看書,只有兩小時。

雖然在下並沒有補習啦!以前有小補一下,狀況是上一句。

所以高中就沒補,補了好像成效不大!蠟燭兩邊燒!慘啊!

鏈接文章
分享到其他網站

請登入後來留意見

在登入之後,您才能留意見



立即登入